一曲百年奮鬥史的讚歌——讀焦仁峰《小河故事》

2021-01-18 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王欽韶

焦仁峰的《小河故事》以清新亮麗的語言,描繪出特有的典型意象,展現出小河兩岸近百年的發展變化。讚美了共產黨人近百年奮鬥的歷史功績,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是個鼓舞。

「兩個一百年」的第一個一百年是中國天翻地覆,為實現強國夢打基礎的百年。整齊的10段詩藝術地概括了近百年不同時期的歷史狀況。前3段寫打天下,更是基礎的基礎。一個青年共產黨員在小河秘密宣傳群眾,發動群眾,武裝群眾直至星火燎原,開展武裝奪取政權的典型意象,概括了建黨初期的歷史畫卷,展現了共產黨人的初心。抗日遊擊隊突襲鬼子巡邏隊的一次伏擊戰,是整個抗日戰爭鬥爭情景的縮影。對淮海戰役兩軍對壘、炮聲震天、生死激戰的意象描繪,寫出了三年解放戰爭中我軍捷報頻傳、紅旗漫捲、風掃殘雲的威武景象。正是這些年的流血犧牲,艱苦奮鬥,才迎來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的30年,既寫了小河共產黨人領導人民鬧土改、慶祝開國大典、抗美援朝和蘇修逼債的重大事件,又寫了小河人對文化大革命的無奈,相得益彰地展現了共產黨人初心不改、戰勝重重困難的錚錚鐵骨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改革開放的40年,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40年。詩人把分田到戶的現實藝術化到詩中,開闢了小河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催生了新事物的層出不窮。小河人「眾人繪圖且實幹」,拼出了「亦工亦農家興旺,腰包鼓起裝滿錢」。至今,小河已成為江山如畫、鳥鳴花豔、高樓拔地、萬眾喝彩、烈士笑九泉之地。這不正是習主席為第一個百年描繪的「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的場景嗎!焦仁峰在10段80行560字的詩中,融入百年的重大事件,實屬難得,《小河故事》不愧為一曲我黨百年奮鬥史的讚歌。

(王欽韶,原河南教育學院教授,曾任河南大學中文系黨總支書記,河南省文藝學、美學優秀專家)

相關焦點

  • 「我抒我讀」投稿|以史為鏡 勇擔使命——《文獻中的百年黨史...
    近日品讀到圖文並茂、通俗生動,並涵蓋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合一」的綜合讀本《文獻中的百年黨史》。該書以黨的重要文獻為引,充分挖掘文獻背後的人物故事,採用故事筆法輔助史料敘事,使得這部30萬字的圖書讀來饒有趣味。書中,通過革命先烈、時代英雄和普通人物的感人故事串聯起中國共產黨100年奮鬥歷程。
  • 和郭蘭英齊名,《英雄讚歌》一曲封神,卻鮮為人知,曾29次大出血
    由於對革命工作的熱愛,在中學時代,張映哲就積極地加入了進步教員讀書會,借著敢打敢拼的奮鬥精神一步步投身到了革命事業當中。在1946年成為撫順市區婦救會的主任一年後,張映哲滿載著父母的期盼,光榮參軍。優越的嗓音條件,讓宣傳大隊注意到了她的存在,風風火火的性格,更是讓她成為了獨樹一幟的存在。有能耐、有擔當,一步踏著一步讓她成為了部隊文工團的副團長。
  • 電影《金剛川》上映,一曲《英雄讚歌》送給參加抗美援朝的戰士們
    電影《金剛川》上映,一曲《英雄讚歌》送給參加抗美援朝的戰士們 2020-11-18
  • 國寶民歌丨一曲《小河淌水》,唱響了世界!
    一首歌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在失意時,一首歌能帶給你安慰;在奮鬥時,一首歌能鼓舞你前進。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雲南民歌——《小河淌水》「月亮出來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在深山.」這首空靈動聽的雲南名歌被譽為「東方小夜曲」。
  • 豆瓣8.6分《無恥混蛋》:昆汀代表作之一,一曲諷刺的英雄讚歌
    在《無恥混蛋》中,昆汀一如既往的,使用了線性的敘述方式,將影片分成了五個章節,每個章節故事相互聯結,詮釋了一曲極具諷刺性的英雄讚歌。今天分享的,是昆汀在《無恥混蛋》中教科書級別的音樂配置,以音樂塑造人物的絕佳手法,在之後姜文的電影《邪不壓正》中,依然可見這部豆瓣佳作的影子。
  • 用「真實」展現生活的悲喜交集,《大地情書》譜寫出一曲黑土地上的生命讚歌
    紀錄片《大地情書》講述了生活在東北地區普通人的真實故事,十組故事,十段人生,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在這裡得以展示,歡笑和淚水,匯聚成生活的酸甜苦辣、五味雜陳。 《大地情書》由優酷、鑫橋傳媒聯合出品,以位於松嫩平原腹地的黑龍江省作為拍攝點,將鏡頭對準黑土地上十張平凡而偉大的面孔,內容聚焦於四季變化(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特色生產活動(採冰、冬捕等)、民俗文化(二人轉、皮影等),講述黑土地上百姓的情感生活與奮鬥歷程
  • 愛與力量的讚歌 ——讀《哈利·波特》有感
    在我讀過的書中,沒有哪部作品比得過《哈利·波特》了,因為它是一曲「愛與力量的讚歌」。   也許很多讀者會遺忘納威·隆巴頓,認為這個角色可有可無。然而,他是愛與力量的化身。如果您懂了,也就理解了「愛與力量的讚歌」!      浙江省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 指導教師:徐玉超吉吉工作室1997年,當J·K·羅琳出版第一本《哈利·波特》時,一定沒到她為全世界的青少年構築了一個魔法城堡,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血有肉的人物,不屈不撓的精神,都會成為書迷們的精神食糧和前進動力。
  • 信陽之美的讚歌—百花園—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對這樣一個地方,焦仁峰幾次造訪,就是對信陽之美充滿了嚮往,並寫出了29組《信陽放歌》發表在今年3月5日信陽日報上,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我更是感受頗深。 一是信陽的山之美。信陽有許多大山,詩中之山讓人感到美不勝收。報曉峰,它是山頂巖石風化形成的一塊奇石,宛如一隻引頸報曉的金雞,栩栩如生,形態奇美,雞公山即因此而得名。
  • 黃河流過聊城,寫下一曲水潤澤國的大地讚歌
    舊時故道沙窩,如今梨花朵朵千裡黃河奔騰入海,一路上的高山險阻註定這是一段有故事的旅途。在冠縣境內的黃河故道上,有一片黃河改道時留下的長達近百裡,面積約90萬畝的「窮沙窩」。不過今天這裡可是遠近聞名的中華第一梨園!這是怎麼回事呢?
  • 電影《百鳥朝鳳》,一曲生命的讚歌,書寫精神的美妙樂章
    每一個鏡頭的運用都是吳天明導演向觀眾講故事的精彩語言,使我們進行內心深處的交流,達成一種共鳴。色彩的強烈對比《百鳥朝鳳》中的畫面顏色飽和高麗,每一幀畫面都可以作為海報,特別是影片中一些細小的生活場景。就像天鳴在幫助師娘紡線的那個畫面中,五顏六色的彩線橫豎交織在一起。
  • 一曲戰勝貧困的動人讚歌《石頭開花》
    一部紮根生活的優秀作品 一曲戰勝貧困的動人讚歌 繼《在一起》之後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 安徽衛視三金西瓜霜海豚第一劇場今晚起持續熱播中一部紮根生活的優秀作品 一曲戰勝貧困的動人讚歌 繼《在一起》之後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 安徽衛視三金西瓜霜海豚第一劇場今晚起持續熱播中
  • 後小河小學紅色思政課「燃起來」
    這幾天,杏花嶺區後小河小學五年級學生郭雨涵正在讀《閃閃的紅星》一書。她告訴爸爸,這個故事在學校聽過,每周的主題班會上都會講一個紅色革命故事,在講述長徵精神時,中隊長曾講過這個例子。「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郭雨涵還唱起了歌,純淨的童聲直入爸爸心田。
  • 曉光:和施光南一道唱響改革開放的時代讚歌
    該歌詞中有大量對勞動和豐收場面的生動描寫:「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十裡喲荷塘,十裡果鄉」「禾苗在農民的汗水裡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聲中成長。西村紡花,那個東港撒網;北疆喲播種,南國打場」,並未像以往的讚歌那樣側重於描寫各族兒女獻禮和載歌載舞的喜慶場面。第三,「新」在「下情上達」。
  • 沈文程《小河之歌》
    最初聽到這首沈文程的《小河之歌》還是在2013年,那年李壽全老師在南京有一場分享會,他還在現場送給大家一張《南京2013年李壽全自選集》的自製CD,其中就收錄了這首沈文程的《小河之歌》,這首歌對於我來說,屬於聽第一遍就很有感覺的歌曲。說實話對沈文程這位歌手並不熟,只記得他的一些閩南語歌。以唱閩南語歌起家的沈文程,1983年以一曲《心事誰人知》出道走紅。
  • 韓劇《市政廳》 一個女人的成長史,一部真正的讚歌
    不再單純的是灰姑娘這樣的劇情,而是一個和堅持有關的政治童話故事。祖國,其實是被設定成一個完美角色的。
  • 一曲可歌可泣的青春讚歌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觀後感
    這是一個特殊年代的故事。這是一段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傳奇。這是一部歌頌中國北部高原荒漠塞罕壩上老一代造林人奉獻青春和生命的英雄史詩。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為減少京津冀地區的風沙危害,國家指定由林業部和河北省在承德境內高原荒漠塞罕壩上建立機械林場,抵禦渾善達克和科爾沁沙地南侵。
  • 《奮鬥的春秋》入選漳州市師生「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書目
    為深入推進「書香校園」建設,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豐富師生暑假生活,漳州市教育局、福建新華發行集團漳州分公司於5月底至10月底組織開展師生「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推薦書目共分為小學組、初中組、高中(中職)組、教師組四類。
  • 依託經典打造精品——民族歌劇《小河淌水》首演側記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這一曲《小河淌水》是一首經典的雲南民歌。雲南民族大學創新藝術形式,歷時五年打造了文藝精品民族歌劇《小河淌水》,再次將《小河淌水》搬上舞臺。9月10日晚,歌劇《小河淌水》在雲南省大劇院成功首演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 民歌《映山紅》《繡荷包》《山歌塞斷九條河》《英雄讚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小河淌水》真好聽
    民歌《映山紅》《繡荷包》《中華民謠》《英雄讚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小河淌水》真好聽
  • 王文君:百年回望的新收穫——讀狩野直喜《中國小說戲曲史》有感
    有時候回望就是一個打撈的過程,常常能從那些已經淹沒的歷史陳跡中重新發現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近讀狩野直喜著、張真譯《中國小說戲曲史》一書就有這種感受。狩野直喜是日本中國俗文學研究的先驅,他曾在1916年9月至1918年6月間講授「中國小說史」「中國戲曲史」課程,並撰有兩部講義。講義手稿經其孫狩野直禎十數年整理、再由當時聽課的學生吉川幸次郎過目,於1992年在日本首次公開出版。作為日本最早的中國小說戲曲史著作,直到2017年才由張真博士譯成完整中文版在國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