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吳三桂不引清軍入關,李自成的起義軍能夠支持多久呢?

2020-12-22 古今通史

最多多挺一個月而已,李自成能夠那麼順利進入京師不是因為他能打,滿清能入主中原也不單純是戰力彪悍的問題。

這個問題中包含幾個子項:

一、沒有吳三桂求援,多爾袞是否能侵入關內?

二、以綜合實力來說,大明真的打不過大清?

三、就絕對戰力而言,大明真的打不過李自成?

就現在已有資料來說,當時的戰事發展確實帶有不確定性。

沒有吳三桂求援,多爾袞是否能侵入關內?

吳三桂的名聲臭到現如今這種地步,主要是乾隆的原因,袁崇煥能拔高到現如今的層次,也拜乾隆所賜,怎麼拔高的呢?袁崇煥問案記錄的一應文檔全部銷毀,查無可查,總之,以袁崇煥案反證崇禎是個昏君,乾隆做到了。

為何要這麼做呢?自滿清入主中原大大小小的抵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最經典的就是「反清復明」。

乾隆帝想表達的是:

反清復明人士,你們看看,袁崇煥忠不忠君愛不愛國?救了皇帝就被弄死了,還是被活剮的。

當然,崇禎也確實昏的可以,但不是他的鍋,不要讓他背。

吳三桂的名聲問題,實際上這種態勢自康熙朝就愈演愈烈,原因無外三藩之亂。為什麼當時的名聲相對沒差到這種地步呢?因為當時的人都很清楚吳三桂究竟幹了什麼。

在明末清初時期,上到皇帝,下到黎庶,沒有人不知道-----無論吳三桂投降與否,清兵都能入關。

早在吳三桂獻關之前,清兵已經入關五次,一直搶劫到山東境內,山海關易守難攻不假,但是滿清可以繞路蒙古翻入邊牆,五次入關從無失手,劫掠人口數量直追滿清自身人口。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己巳之變,袁崇煥就是在這場勤王之戰後被殺的。

如果山海關作用這麼大,北京城是怎麼被圍的呢?所以,當時的人都知道這些,吳三桂的作用遠沒有那麼大,可以說有他沒他都一樣,即便能通過山海關,多爾袞也只是省些腳力而已。

吳三桂投降可恥,這點任誰也無法洗白,但是投降的絕不止他一個,京官除去被李自成打死的以外,一千多京官絕大多數都是主動投降。

皇帝已死。本來就不怎麼忠君的朝臣們更有藉口了,皇帝死了我們還忠於誰呢?

多爾袞(范文程)的計策好,在安撫方面下了大工夫,投入了大本錢,一切照舊,連前明王爺們也暫時都養著,全部原職上任,穿明朝官服?無所謂,能來就行。

所有京官們雖然嘴裡不方便說,但是都非常感激吳三桂,兩千多京官被劉宗敏追贓助餉,用刑折磨死將近一千人,如果多爾袞再晚來倆月,基本就死絕了。

吳三桂振臂一呼:投降滿清。士兵們就跟著走了?這種想法不現實。

吳三桂在求援的時候請示過頂頭上司王永吉,王永吉批准,吳三桂在投降前開過全軍大會,徵求過全體官兵意見,全體同意。

和電視劇裡不一樣,不是說將軍發令,士兵就肯定會聽,比如大營斷糧,老兵痞們第一個就闖帥帳翻箱倒櫃,看看你主帥有沒有吃的,如果有,你可能會被幹掉,孫殿英也一樣,盜墓前請示過上級領導,蔣介石不給雜牌軍錢糧,他們怎麼活?所以蔣介石也知道,肯定就是搶,只不過沒想到他把皇陵給盜了,如果糧食斷了,孫殿英第一個死,不盜墓還能怎麼樣呢,靠搶老百姓可養不了大軍。

以綜合實力來說,大明真的打不過大清?

古代的軍隊,可以想像現在的僱傭軍,不給錢打仗行麼,肯定不行。不但要給錢,還得是高薪。蒙古人頭20兩一個的時候,蒙古鐵騎的戰力呢?女真人頭5兩銀子一個的時候,他們的戰力去哪兒了呢?戚家軍打倭寇的時候能拿到國防部長的工資,令行禁止也好,奮勇殺敵也罷都是必須的。

所謂戰力都是笑話,只能看是否有利可圖,解圍京師的時候薊鎮官兵分別1-2年沒拿過工資,一個個破衣爛衫,餓得跟傻缺一樣,能回來救皇帝就仁至義盡了。

滿清士兵你兩年啥都不給試試,你讓他吃不飽飯還去打仗試試。

彪悍戰力的培養依賴於很多條件,而最起碼的就是生存條件,不當兵還好,當兵就餓死了,誰還打仗,所以大明滅亡的根本不在於滿清戰力彪悍,而是自己把自己的鮮血都放淨了,歸根結底是大明自己內部原因造成軍力羸弱。

就絕對戰力而言,大明真的弄不死李自成?

曹文昭、盧象升、洪承疇幾次差點弄死李自成,這個不提,祖大壽的家臣祖寬,個人品質雖然低劣了些,但他一支部隊3000人能同時打敗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他們仨!李自成多少次死裡逃生就不用提了,論戰力,他是墊底的存在。

這樣算起來,大清、大明、李闖,三股勢力,最弱的就是李闖,單算戰力的話最強肯定是滿清,所以李自成碰到多爾袞後,肯定會以慘澹收場。

山海關大戰中多爾袞一方,僅出陣4萬人衝殺,李自成就迅速敗逃了,那時候的李自成可能才剛剛夢醒,原來自己的戰鬥力是如此之渣。

多爾袞在范文程的建議下出徵就是為入主中原,他不會劫掠一番再次撤退,所以在行軍前三令五申不允許搶劫,因為此次入關任務不同,可以想到的是一旦多爾袞從蒙古進入關內並包圍京師的話,絕沒有任何一支力量可以突破滿清騎兵的包圍圈輸送補給,這也是李自成回京後放棄防守,直接逃命的原因,到那時,北京城還是多爾袞的,其他的就象歷史上發生的一樣,不過是李自成晚死幾天罷了。

相關焦點

  • 【真相】吳三桂真的是為了一個女人引清軍入關嗎?
    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真的是為了一個女人引清軍入關的嗎?
  • 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但不管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他們的統治範圍都僅限於東北地區,並沒有能夠跨過山海關。    山海關,修建於明朝朱元璋時期,位於河北省的秦皇島市,它是明代長城東北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口,因它北靠燕山,南連渤海,因此得名山海關,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明朝末年,吳三桂就駐守在這個地方。
  • 韓國發現寄吳三桂書,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這句詩的流傳度非常高,這件事情的知名度也非常高,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了吳三桂就是引清軍入關的決策人物,並且原因還非常明確,那就是因為李自成縱容自己的部下搶走了他的愛妾:陳圓圓。所以滿清之所以能夠入主中原,在很大原因上,是因為一個手握重兵的將領,在面對愛情時的奮不顧身,然而這真的是歷史真相嗎?
  • 民不聊生 李自成推翻明朝 甘當漢奸 吳三桂引清入關
    1、「他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與大臣見面,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機構癱瘓,政事乏力。」這位皇帝是(  )崇禎絕望而死,是因為(   )A.吳三桂投降清軍B.皇太極建立清朝C.清軍佔領山海關D.李自成攻入北京6、明朝滅亡後,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引清兵入關,夾攻李自成的軍隊,最後導致李自成起義軍失敗。
  • 韓國發現一封書信,推翻明朝百年公案,專家: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吳三桂,於1612年生在一個武將世家。吳三桂作為一代梟雄,他的選擇必然是依據著局勢的變化,因此引清軍入關是他在經過對三方力量的對比,最終做出了對自己最為有利的選擇,他不過是個大漢奸而已。而在1644年到《清史稿》完成期間,涉及有吳三桂的共計40餘種史料,在康熙朝之前有17種,其中除了1種含糊其辭之外,其他的都未稱吳三桂曾降闖。然而,在三藩之亂後,有22種涉吳三桂史料,而降闖的史料卻多達14種。
  • 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始末:四封信和一份協議,改變了三個王朝的命運
    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是為了報囚父之仇,還是為了報奪妾之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已成定論:是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不管是李自成的大順還是不肯屈服的南明,都失去了重要的屏障,一馬平川擋不住八旗鐵蹄,揚州嘉定百姓十不餘一。 細看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始末,我們就會發現,是三位梟雄的四封信和一份協議,改變了三個王朝的命運。
  •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後來還當了皇帝
    自從洪承疇、祖大壽等明朝將領投降清朝後,清軍入關的阻礙就剩下吳三桂了。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的起義軍進逼北京,崇禎詔令天下兵馬進京勤王,更是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令他火速進京。
  • 假如沒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歷史會怎樣改寫
    有人說,假如沒有李自成的造反,沒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中國或許會早一些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因為明中期,中國就初見工業化雛形,因此,李自成和吳三桂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罪人。還有人假設:倘若沒有吳三桂那樣引清兵入關的大漢奸,滿清王朝根本不可能入主中原,統治神州大地近300年。影視劇中的吳三桂形象假設畢竟只是假設,而真正的歷史卻不能因為假設而改變。
  • 明朝滅亡與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有無關係
    明朝的滅亡到底是不是因為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我只能說我們高看吳三桂了明朝滅亡那年都發生了什麼1644年4月25日,大順軍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吳三桂據山海關襲擊大順軍消息傳至北京城。其實在清軍入關前明朝已亡從上面的那些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在吳三桂投降滿清,引導滿清騎兵入關時與其作戰的不再是明朝正規軍隊,而是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農民軍,而在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時,吳三桂還在山海關抵禦滿清。
  • 「衝冠一怒為紅顏」,如果吳三桂不引清入關,李自成能統一天下嗎
    吳三桂可以說是清軍入關最為重要的一個歷史推手,他把持著山海關這個重要的軍事關隘,將清軍阻擋在關外。
  • 韓國發現一封書信,顛覆吳三桂歷史,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讓史官在撰寫吳三桂的史實時進行一些改變,導致我們對吳三桂的印象並不好。後來,在韓國的史書中發現了一封信,其中對吳三桂的描寫和史書的記載很不一樣,顛覆了很多人對吳三桂的看法,就連歷史學者都說,這是康熙又一次篡改了明史。究竟這封信上如何描寫了吳三桂,有哪些是我們不知道的呢?
  • 李自成把吳三桂推向多爾袞懷抱?
    陳圓圓又回到田府,後被吳三桂納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詩人吳梅村為她作《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今人普遍認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之時已經投降了清朝。但也有一些人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 吳三桂為什麼要引清兵入關,其實他根本不只是為了一個陳圓圓
    相傳,吳三桂聽說陳圓圓被闖王李自成的部將搶走後,「衝冠一怒為紅顏」,當即反叛由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投降大清,並引清兵入關,導致清兵入主中原。如果不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恐怕清兵在幾年、幾十年內都無法入主中原,甚至能不能入主中原都很難說。然而,作為明末清初最為傑出的一位軍事將領,吳三桂會因為兒女情長而引清兵入關嗎?
  • 吳三桂為什麼不投降李自成?卻要剃掉頭髮、投降「異族」?
    因為在吳三桂看來,李自成不如多爾袞有實力、有潛力、有能力。跟著李自成,不如跟著多爾袞有前途。在崇禎皇帝煤山自盡的消息傳到山海關的時候,吳三桂就知道大勢已去,忠臣孝子是做不成了。「借兵剿匪」的胡話,你願意相信你相信,反正我是不相信的:明與金打仗打了多少年了,現在金已經建國、稱帝、改了國號為清,你說他會願意幫你恢復明朝天下?別天真了。吳三桂不會這樣天真。他是領兵的大將,也是政壇老手、官場宿將。
  • 吳三桂為何要聯合滿族多爾袞,抗擊漢民支持的李自成?
    起兵反抗明朝統治的李自成在此基礎上,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的優待口號,並繼續向四方攻城略地,各地百姓聞之,皆以「迎闖王,不納糧」為名反抗明朝官軍、迎接李自成起義軍。最終,在劉宗敏及屬下兵丁們敲骨吸髓式、殺雞取卵式的殘忍壓榨下,李自成在短短幾天內就搜刮到七千餘萬兩白銀,而代價,卻是京城達官貴人、普通百姓的盡皆家破人亡和永久性不支持李自成政權。
  • 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背負罵名幾百年,你以為他真是為了陳圓圓?
    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大明駐遼東總兵吳三桂,因被李自成政權囚父奪妻,與李自成撕破臉皮,他向大清攝政王多爾袞求助,要借清軍幫他打進北京報仇雪恨。坐在北京城皇宮裡的李自成得到消息,非常驚訝,因為激怒吳三桂的那些事都是部下劉宗敏幹的,他還不太清楚。等李自成調查清楚之後,憤怒地要殺劉宗敏,但是卻被農民兄弟攔住了。
  • 起義軍勝利後不得人心,清軍虎視眈眈,吳三桂只能這樣選擇
    也就是說就算沒有吳三桂,清朝的統治也是不可避免的,從另一方面看,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直搗北京,避免了長年徵戰給百姓帶來的困苦,也不是沒有一點積極意義的。當時的階級矛盾也越來越大,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百姓日子過得艱難,苛捐雜稅更是壓得底層人民喘不過氣,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各個地方都動亂不斷,其中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成為了起義的主力軍,很多百姓自發投奔這支勢如破竹的正義之軍,農民軍迅速壯大起來,成為了明朝統治者最大的威脅。
  • 這才是真實吳三桂
    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故事被後人作為對愛情謳歌的範本,但是事實是這樣嗎?今天重明鳥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這位放清軍入關的漢賊將領吳三桂的故事。在京城享樂的李自成得知吳三桂與後金聯絡的消息後,便把其家人投入獄中,可時候不長,當他得知清朝多爾袞正率軍二十萬直逼山海關時,李自成只好把吳三桂的家人從獄中放出,帶領前明皇太子與自己的幾個兒子率軍趕往山海關,並積極拉攏山海關的吳三桂。可這時的吳三桂不知道李自成是來求和的,思前想後,便寫信與清廷多爾袞,願以割地為代價,向其借兵共同抵禦李自成。
  • 火水未濟莫不識時務,李自成進京隕命紅顏禍水
    這時候它應該怎麼辦呢,這裡非常發人深思。當小狐狸在河中發現,水已漫過它高高豎起的尾巴時,若堅持渡河,只能被淹死,而中途返回,從前的努力又付之東流。其實,不是造化弄人,是它錯過了寶貴的時機。識時務者為俊傑,在人生最關鍵的最後幾步,大業未濟時,最容易發生不測,如果放棄時機,不識時務,就會節外生枝,使自己陷入困厄之境。
  • 明史:李自成到底當了多久的皇帝?他為何要三建政權、兩次登基?
    當年一月至四月,李自成攻下襄陽(改名襄京),幹掉了羅汝才、袁時中(所部稱為「小袁營」)等不服從李自成指揮的農民起義軍領導人,吞併和消滅了他們的部隊,且基本統一了除張獻忠、馬守應(綽號老回回,當時在湖南,所部在其病死後,和張獻忠部隊合併)之外的所有農民起義軍的政令和軍令後,才改成「新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