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吳宇森| 中國電影市場讓我更放心,想回歸國內市場,再帶著中國電影走出國門

2021-03-03 一起拍電影

闊別14年,吳宇森再次執導動作片《追捕》。從《英雄本色》到《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再到如今的《追捕》,吳宇森一直在風格美學上開拓著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吳宇森成為了作者電影的代表,與「暴力美學」緊緊綁在一起,成為了華語電影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個名字

 

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境外導演獎《赤壁》 

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輯獎《辣手神探 》

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輯獎《喋血街頭》         

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喋血雙雄》   

第2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英雄本色》

 

吳宇森不僅僅在國內被尊稱為大師,在國際上也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作為一代電影大師,吳宇森除了業務能力超群之外,更難得是社會責任感,在闖蕩好萊塢後依然選擇回到國內,帶領國外團隊與國內技術人員合作了《赤壁》,用西方手法講東方故事,在推廣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在培養中國下一代電影人。

我們也趁此契機專訪了吳宇森導演,與他聊了聊新作、動作電影格局、國內市場等話題,收益頗多。

 

再遇《追捕》,跨越時間的情懷致敬

《追捕》是典型的動作片,時隔14年,再遇吳宇森執導動作片。這次的吳宇森不僅僅在作者,在表達,其中多的一份是情懷,是對追捕1978版《追捕》的致敬。

在一起拍電影(yiqipaidianying)問到吳宇森導演是什麼樣的契機下想到要翻拍《追捕》這類經典電影的時候,吳宇森導演展示出了「迷弟」的特質。吳宇森表示翻拍《追捕》,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向日本知名演員「高倉健」致敬。


其實不難想像,作為樣板戲結束後第一批被引進國內的影片,在當時造成的影響可想而知。而高倉健這樣的演員已經成為了那個年代的「國民偶像」,當時年輕的吳宇森導演應該也是極為欣賞和敬佩這位演員的。追星當如吳宇森,在若干年後,拍出一部誠意之作向偶像致敬。

 

翻拍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在有原作的基礎上,知名度,觀眾緣都有了保障;另一方面,翻拍作品難免要被拿來與原作比較,要求也會更高。

 

當然,這就不可避免的將會聊到兩版《追捕》之間的差別與創新,以及如何面對被比較這個問題。吳宇森導演一一詳盡的回答。

 

首先,在二者的差異比較上,因為版權問題,《追捕》並不是翻拍了影視作品1976《追捕》,而是根據原著小說《涉過憤怒的河》改編。在創作上彈性更大,人物關係,故事構架上都有不小的變化。

 

舉例來說,因為原著小說到底都是60年代的小說,有很多情節,很多人物、故事上都不一樣了,所以所有情節都改得更現代化。雖然是同樣的主題,但是用不一樣的手法去表現,尤其在動作設計方面,就全部都是按照導演風格去拍。

 

另外人物設計方面也有很多不同,比如說男主角張涵予他演的是中國的律師,他飾演的硬漢,但同時也是感性的。警探角色跟以往不一樣,以往的《追捕》甚至小說裡面,它形容警探內心像蛇蠍一樣的心腸,非常冷酷的一個警探,在電影裡面表現也是這樣的。他雖然有一份正義感,但是這份正義感並不是溫暖的。這次《追捕》中,這個人物(福山雅治)來演,把他塑造成一個剛柔並重,注重人情世故的警探,是人性的,溫暖的。

 

關於創新層面,最大的驚喜應該是導演融入了自己的美學風格,「雙雄」的結構模式決定了《追捕》將可能繼續走《喋血雙雄》的路線,將人性、暴力美學多個帶有作者標籤的元素融入其中。當然也會有戚薇,河智苑等感情戲份出現,在男性視角上加入了更多元的思維。 

優秀動作電影離不開人性,已經有很多比我拍的好的動作片

優秀動作電影離不開人性,已經有很多比我拍的好的動作片


《追捕》國內定檔11月24日,其實早在9月8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展映單元進行全球首映,此外還入圍了多倫多電影節。得到國際電影節肯定的《追捕》,其實是近年來國產動作電影迅猛發展的一個典型代表。

國產動作片的進步有目共睹,從《戰狼2》《功夫瑜伽》《湄公河行動》《殺破狼》等等一系列高票房電影不難看出。觀眾也正在接受這種進步,並且在未來,動作類型片將會有更多的新鮮元素出現,接下來也將會有《紅海行動》《封神》《英雄本色2018》等影片,不難想像,動作片將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

 

聊到吳宇森,直接聯想到的就是「白鴿子」「暴力美學」兩個場景。

 

這次闊別14年後,吳宇森帶著動作片《追捕》回歸,為國產動作片助力。

 

吳宇森是國產電影中最早一代作者風格導演,對於動作片更是有著突破性的意義,地位已不必多說。

 

一起拍電影(yiqipaidianying):您認為什麼樣的動作片是合格的,甚至是優秀?

 

吳宇森:優秀的動作片離不開人文主義精神,一個人性化的動作往往是更能夠,有更多市場的好電影,我幾個電影都有不錯的口碑與票房,比如說我在美國拍的《變臉》,在好萊塢來講是第一次把動作片拍得很人性化的,結果很成功,在各地都很成功,本來是一個科幻片,我把它人性化了、現代化了,讓蠻多人感覺有趣、感動。

 

如果只是純粹動作的,不會受到那麼廣泛的歡迎,也很難打動人心,現在有一些電影破了高的記錄,有它的原因,有它的能夠撼動人心的地方,更高的票房紀錄,不是偶然的,不是單一的,不是打得好看,有它的別的因素在裡面,所以一個好的動作戲離不開人性。

 

一起拍電影(yiqipaidianying):我們國內的動作片市場,您覺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去突破的?

 

吳宇森:已經有很多拍的比我好的,很多動作片票房表現都很棒,這種類型化的商業電影有它成功的地方,別的電影有別的電影成功的地方,大家應該朝著自己的方向去拍,觀眾不管是哪個年代,年輕的還是年老的,都喜愛看好電影,好電影不限於一種。

好的標準可以是非常文藝的,非常人性的,非常藝術的,也可以是很社會性、很寫實的,都應該受到重視。

想回歸國內市場,再帶著中國電影走出國門

從《英雄本色》《喋血雙雄》走到好萊塢,憑著《斷箭》《奪面雙雄》《碟中諜2》《風語者》等作品成為為數不多被好萊塢承認的華人導演。在好萊塢發展過了一個階段過後,初心不忘,2009年又回到了國內執導《赤壁》,2015年執導了《太平輪》。今年《追捕》將映。

 

在好萊塢發展前景良好,最後依然選擇回國,吳宇森導演介紹了回到國內拍攝《赤壁》《太平輪》的主要的原因。

 

吳宇森:其實最先回來拍《赤壁》是因為有一些電影圈的朋友,希望我回來能夠幫助一下中國電影的市場,能夠幫中國電影打開更多國際的市場。

 

另外一方面,我的內心想用好萊塢拍片的方式來拍《赤壁》,就想讓大陸的年輕人有機會學習怎麼樣去拍好萊塢大片,讓他們知道一個好萊塢大片是怎麼完成的,所以我用一半的美國人一半的中國的團隊跟他們一起做,哪個部門都是一起做,主要是給他們學習經驗。

 

有眼疾的吳宇森導演在《追捕》每天高負荷的通告和強光下 一直流淚

另外就是拍一個中國的歷史的題材,能夠打開國際市場,主攻是賣日本、韓國,那個時候他們對中國的歷史片不那麼感興趣,同時也希望能夠賣到歐美,所以為什麼我那個時候拍沒有完全根據《三國演義》,因為外國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三國演義》,我當一個獨立的電影故事來拍攝,主要是讓他們帶來一些新的經驗,結果蠻成功,票房也比較好,在日本也破了很多高額記錄,也讓很多日本年輕人爭相去學習《三國》。

 

一起拍電影(yiqipaidianying):從《赤壁》到《太平輪》,再到如今的《追捕》,中國的電影市場有什麼變化?

 

吳宇森:後來拍《太平輪》的時候,已經看到電影圈很多都非常進步,每一個技術部門都不需要依靠外來支持。

 

當然是在創作上對我來講,讓我更放心,我可以在大陸上拍,因為有這麼多好的人才,我覺得可以拍更多不一樣的故事,但是對我原本創作的風格一點都沒有影響,其實我的電影不管拍什麼題材,我都很注重人性問題,沒有感情,所以現在拍《追捕》還是沒有改變,還是不受影響,一樣用我喜愛的方式來拍電影,而且很多人看著感覺好久沒有看這樣興奮的電影。

 

一起拍電影(yiqipaidianying):《太平輪》與這次的《追捕》都是用了中日韓三國的演員,這樣的選角安排對電影有什麼影響嗎?

 

吳宇森:片場發生了許多趣事,有將近10個翻譯在現場,有日語翻譯、英語翻譯、韓語翻譯,福山雅治、河智苑、以及國內的張涵予、戚薇、吳飛霞等演員表現的都特別好。當然選用多個國家的演員也有讓中國電影走出國門,打開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市場的考量。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點此穿越~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界面、一點資訊等渠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郵件:285295690@qq.com


相關焦點

  • 登頂全球最大電影市場,專家學者支招:中國電影走出去要勇於「破圈」
    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已突破150億元,總觀影人次超過4億,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全球復甦最成功、最迅速的電影市場,登頂全球最大電影市場。票房前五的電影中,《八佰》《我和我的家鄉》《金剛川》《奪冠》多次摘得全球周末票房冠軍。毫無疑問,中國市場目前是全球票房的核心產區,而且將在未來較長時間作為全球電影行業的焦點。
  • 登頂全球最大電影市場,專家學者支招:中國電影走出去要勇於「破圈」
    毫無疑問,中國市場目前是全球票房的核心產區,而且將在未來較長時間作為全球電影行業的焦點。中國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多部中國影片也走出國門,在海外引發了關注和熱議。「目前全世界電影市場80%以上的份額被美國電影所佔據,剩下的不到20%的份額是其他國家的電影,比如印度、法國、義大利、日韓、中國電影,也就是說中國電影要想在全世界市場中不到20%的份額裡站穩腳跟,並且逐漸擴大屬於自己的份額,這需要中國電影人付出巨大的努力。」
  • 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中國電影走出國門的「破冰」之路
    從以56.8億元雄踞國產電影歷史最高票房紀錄的《戰狼2》,到賺取了無數人眼淚的《我不是藥神》,再到被譽為開創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流浪地球》,直至仍在熱映中的《我和我的家鄉》,這些所謂「爆款」影片背後,都有著共同的製片人和總發行人,那就是張苗。
  • 中國電影要走出去 就要講好中國故事
    票房前五的電影中,《八佰》《我和我的家鄉》《金剛川》《奪冠》多次摘得全球周末票房冠軍。毫無疑問,中國市場目前是全球票房的核心產區,而且將在未來較長時間作為全球電影行業的焦點。中國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多部中國影片也走出國門,在海外引發了關注和熱議。
  • 淺談印度電影的發展,展望中國電影何時能走出國門?
    淺談印度電影的發展,展望中國電影何時能走出國門?近期由阿米爾汗主演的《神秘巨星》在中國上映之後,觀眾反響熱烈,不但收穫了很高的票房,而且也有不俗的口碑。有媒體統計中國的票房佔了本片總票房的64%,還在不斷上漲中。讓人不禁感慨印度電影的發展,同時也產生了一個疑問:中國電影何時才能真正地走出國門?
  • 泰國電影走出國門
    東方網8月26日消息:今年,泰國政府加大了對本國電影的扶持力度,重點放在泰國電影的海外市場宣傳上。越來越多的泰國電影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各大電影節。如今年入選坎城的《黑虎淚》和入選威尼斯電影節的《楊德拉》,不少海外發行商看片後高價購下了放映權近幾年泰國電影發展迅猛,多部國產片創下票房奇蹟。
  • 電視劇《琉璃》即將走出國門進軍泰國市場,期待泰國觀眾能喜歡
    那麼今天,就聊一聊:1、走出國門對電視劇有什麼影響;2、仙俠劇在海外逐漸受歡迎,帶來的信號;走出國門,對電視劇有什麼影響?鑑於目前,走出國門的電視劇,基本都是國內大爆劇。讓電視劇有了廣泛的觀眾群體和傳播範圍,為這次走出國門打下良好的輿論基礎。最後,就是走出國門的《琉璃》會讓參演演員,收穫一波泰國粉絲了。想想都為初遇夫妻,嘟嘟,貪吃蛇等等高興呢!
  • 大佬諫言中國電影:少點行政幹預,影評人不要和電影市場有利益瓜葛
    對於這一歷史性時刻,索裡亞的反應是「令人震驚」,他覺得十幾年前,不會有人想到中國的電影市場會變成今天這樣,按照這個速度,再過不到五年,中國的票房就會趕上美國。索裡亞覺得這種現象「很有意思」,因為這勢必會讓好萊塢更多地向中國市場傾斜,會有更多中美合拍片,中美演員也會更頻繁地出現在彼此的影視作品中,「現在,中國擁有了全世界。」索裡亞的判斷很快就得到了應驗。
  • 中國國內電影票房超越,北美地區,獲得全球票房第一名
    中國電影票房超越,北美地區,成為全球電影票房領頭羊。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獲得全球第一名,這也是中國電影票房首次獲得全球第一位,根據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電影市場都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很多國家票房首陷入沒有票房收益階段,這造成大量影院因為經營不善倒閉,電影產業資金鍊出現斷裂,很多影院面臨破產風險。
  • 打破類型化桎梏,泰國電影電視也在融入中國市場
    泰國影視圈沒有放棄進入中國市場其實說起來,泰國電影想北上進軍中國市場不是一天兩天了,從十年前的《暹羅之戀》開始,泰國電影就一直沒有忘記過中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在那之前的託尼·賈主演的《拳霸》《冬蔭功》等片就已經在動作影迷中掀起一股熱潮,後來崛起的泰式恐怖電影也不斷影響著中國觀眾。
  • 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漸入佳境
    場面宏大的歌舞、繽紛豔麗的色彩、不輸好萊塢的特效、扣人心弦的情節……這是當下印度電影給中國觀眾帶來的直觀感受。從《摔跤吧,爸爸》《起跑線》《神秘巨星》等印度寶萊塢電影在國內的熱映,再到阿米爾·汗等印度影星在中國觀眾中人氣爆發,這一切,都說明南亞次大陸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電影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
  • 走出國門,這部席捲31億票房的國產片,5月1日將在日本上映
    繼韓國為了紀念張國榮而決定4月1日重新上映《霸王別姬》之後,《我不是藥神》也確定將於5月1日登陸日本市場。最近幾年,隨著國內電影票房市場井噴式的發展,國內電影市場已經成為除北美票房市場之外,穩居全球第二的票房市場。
  • 中國戰爭電影簡史
    而「地毯式放映」背後自然也造就著火爆的「市場表現」。 內容創作層面,在早期電影探索階段,受制於技術不成熟、創作經驗缺乏等,當時的影像呈現難免存在製作粗糙、故事模式化等問題。為政治服務的宣傳屬性,也是早期戰爭電影主要承擔的「藝術職責」。當時走出國門,在國際電影節亮相的《中華女兒》《趙一曼》等影片也更多是共產主義陣營內部的宣傳學習。
  • 吳宇森導演對話「毒舌電影」:「電影需要情懷」
    《追捕》嘗試女殺手因為「不認命」吳宇森:有所追尋使我年輕在《追捕》中吳宇森首次嘗試塑造女殺手,河智苑舉手投足都帶著性感的俠氣。關於吳宇森的動作電影,英雄、男人戲、兄弟情,幾乎是並存的標籤。吳宇森希望尋求新的突破,「我是不認命的,我覺得我也可以拍女殺手,也一樣有感情,也一樣拍的美。」「不認命」這股勁兒,在吳宇森做導演的前10個年頭就在。他形容那時候的香港電影屬於「拳頭」和「枕頭」,是動作片和情色片的天下,想拍自己的「獨行殺手」,根本沒機會。童年生活的影響,讓吳宇森對社會的陰暗和不公產生「憤怒」,「我想把這種不平之氣放進電影」。
  • 停擺與重啟: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復盤總結
    12月31日,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的數字終於突破200億,以204.17億元收官。經歷了半年多的停擺,有公司倒閉,有影人離世,有影院關停,中國電影繼續在寒風中砥礪前行。回望這一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哪些波折,留下了哪些遺憾,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蘊含著哪些希望的種子?
  • 專訪吳宇森:英雄不復當年 但依然本色
    在接受時光網專訪時,吳宇森本人與他的製片人張家振,都對此表示出了不同程度的遺憾與認命,但對於作品本身所遭遇的口碑與票房處境,吳宇森將之視作娛樂化的市場引導,他相信年輕人始終會需要看到溫暖的情義電影。時代的無情「碾壓」,張家振並不陌生,他依稀記得,吳宇森電影生涯的每個階段都曾遭遇不同程度的困難,每一次他都會堅毅地向前衝,像他電影中那些勇往直前、永遠擁抱希望彼岸的英雄。
  • 又一部中國電影走出了國門!
    這又是一部走出國門的電影,時代菌作為一個有愛國情結的人,真的是有深深的自豪感哦!去年在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展映的《巧巧》,是一部生猛的電影,色彩跳躍,配樂突出。它捕捉到現代的中國,物慾與焦慮正在入侵雲南農村的平靜自足,從而描述出鄉村生活的典型圖景。《巧巧》自本周三開始全法上映,叫上朋友,去影院欣賞到來自國內的電影吧!
  • 2016年中國紀錄電影市場透視
    真人秀類紀實電影熱度、票房持續下滑,市場不斷降溫,份額僅佔2015年同類型票房總量的19%,《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節目錄製之初就明確放聲,沒有第三部電影。這一方面源於觀眾對真人秀紀實電影新鮮感不再,收看回歸理性;另一方面也因為這兩年電視綜藝市場缺乏新的現象級節目。
  • 《電影文學》(2021年第1期)從製片營銷策略看中國主流商業電影「走出去」
    2011年以來國內電影市場發展迅猛,票房已破百億,但我國電影在海外的票房收入不升反降、頻頻遇冷,表明現階段中國對外推廣的各類影片仍有阻滯,因此詳細剖析其跨文化傳播所運用的製片和營銷策略,以期為中國主流商業電影未來國際傳播的宣傳發行方式給予些許觀照,使我國電影更好地走出國門,提升文化影響力。
  • 北京旗艦店開業,瑞士弗蘭卡深化中國市場布局
    整個亞洲地區市場體量比較大,增長還能持續的,可以說只有中國。FRANKE會針對中國消費需求開發一些產品,並嘗試將這些產品輻射到全亞洲。最明顯的是煙機,歐洲人們的飲食習慣對煙機沒有太大需求,但中國消費者非常看重,國內市場的煙機產品設計和工藝都與歐洲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