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中國文化,德國嶽父到中國生活,半個月後高喊:我要移民!

2020-12-24 市井哨年

引言

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中國文化也隨之走向世界。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慕名到中國旅遊或者留學,甚至有些還在中國居住、工作,在中國結婚生子,從此定居中國。這是我國越來越強大的原因,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渴望來到中國了。傳播中國文化,德國嶽父到中國生活,半個月後高喊:我要移民!

廣場舞

德國老人來到中國

一個德國女孩,因為喜歡中國的美食和中國文化,所以選擇來到中國留學,而在學校結識了一位中國男孩,於是兩人成婚,女孩也隨之在中國定居下來。據她所說在中國生活是個無比幸福的事情,中國現在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一些歐洲老牌強國,而且中國的美食他覺得是無比美好的,這些東西是在德國永遠也無法嘗到的人間美味。在中國留學後,也結識了現在的丈夫,所以她覺得來中國真的是個無比明智的決定。她也很幸運自己可以留在中國居住。

沉迷火鍋的外國人

住了半個月後語出驚人

而這名女孩的父親因為不放心女兒一個人在遙遠的地方,於是便來到中國探望女兒。其實這位老人一開始並不同意女兒嫁到中國來,因為在他的印象裡,中國依然是個很落後的國家,所以這位父親為了不讓女兒吃苦一直很反對這門親事,但是儘管如此最後也沒能阻止女兒的完婚。因為擔心女兒在中國受苦,於是這位老人特地從德國坐飛機飛到中國,但是一下飛機他就震驚了,中國的機場居然比德國的機場還要繁華。而在中國居住的這半個月裡,這個老人還迷上了中國的一種「文化國粹」麻將,雖然之前他也聽說過中國的麻將,但是也一直沒有接觸過,直到到了中國接觸了麻將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外國人在打麻將

我要移民

而在中國的一段時間,老人也解釋了一票「麻友」,如果回到德國就意味著不一定有人陪自己打麻將了,於是為了陪女兒也為了能夠每天打麻將,這位德國老人便萌生了定居中國的想法,不過這當然也只能是一個想法罷了,因為畢竟單單為了麻將而真的移民有點太過了,而且真正在中國定居的手續也不是說辦理就能夠辦理的。

外國人愛上麻將

總結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被中國的各種文化所吸引,我國的文化是內斂的,無法像歐美這些國家一樣可以滿世界宣傳,但是如果真的接觸中國文化後,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被其吸引。那麼對於這件事你們怎麼看呢?

越南女孩吃中國小吃

相關焦點

  • 德國洋女婿怎麼徵服上海嶽父?他不僅做到了,還賺到1100萬粉絲
    阿福(Thomas Derksen),1988年出生於德國古梅爾斯巴赫市,2007年首次來到中國交流學習,從此深深愛上了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大學畢業後,他先在科隆儲蓄銀行工作,後在波鴻魯爾大學和上海復旦大學進修東亞政治經濟學及現代漢語學。2016年3月,27歲的阿福決定留在太太的家鄉上海繼續發展。他們帶著中國貓「饅頭」和德國貓「麵包」組成了一個中西結合的家。
  • 跟隨「德國女婿」阿福的鏡頭,見證中德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阿福(右)分享自己在國內生活的心得與體會讓更多德國人了解真實中國在平時生活中,阿福喜歡用短視頻形式記錄和傳播中德文化。跟隨著阿福的鏡頭,觀眾能感知到真實的中德日常生活,內容豐富且視角獨特,包含歷史、飲食、語言、生活方式與習俗等方面。因為這些視頻,阿福曾被《新聞晨報》評為上海最具有影響力人物之一,也是「人民網」上海自媒體正能量傳播十大案例之一。
  • 德國人到中國打工,半個月後崩潰警告:不要信中國人的「我很快」
    隨著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吸引了不少外國遊客到中國遊玩,許多遊客對於中國的印象都是非常好的,畢竟無論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還是中華飲食文化帶來的魅力,都讓許多外國人為此折服,可見中國在多數人中的影響力有多大了。
  • 跨文化傳播研究 | 跨文化傳播研究小組:2018年跨文化傳播事件評析
    本期推送內容為:《2018年跨文化傳播事件評析》2018年跨文化傳播事件評析彼得斯(John D. Peters)認為,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要放棄交流的夢想, 同時又保留它激發出來的好處。跨文化傳播要解決的就是個體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的交流問題。
  • 那些高喊「國民嶽父」的賤民們
    這種在公共領域與權力、名聲、金錢無底線的網絡調情,以自甘為人子、人婿、人妻的身份定位,話語口蹄疫一般席捲著中國網際網路。於是出現了「國民嶽父」、「國民老公」之類的新名詞。魯迅小說文本中塑造的阿Q,即若打架,亦要以潛臺詞為「我是你爸爸」的方式獲得精神勝利。一百年後的一些中國網民,看上去宛若阿Q的轉基因兄弟:阿Q信奉的是精神勝利法,他們痴迷的則是精神自賤法。
  • 德國公布新移民法 人才可以先到德國再找工作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3月5日電 據《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道德經」綜合消息,3月1日起,德國新移民法正式生效。這部法規被稱為「為專業人才量體打造」,放寬、取消了申請者此前面臨的大量限制,使得德國大門進一步向擁有專業技能者敞開,堪稱具有劃時代意義。當下,德國不僅在醫生、工程師等崗位上存在人才缺口,也缺少大量接受過職業培訓的熟練工人。但到目前為止,如果沒有大學學位,來自非歐盟國家的專業技能擁有者很難在德國落腳。
  • 德國人眼裡的中國文化!
    德國人和中國人在跨文化互動中有什麼區別?在商業、政治或文化交流中,哪裡容易產生誤解?避免跨文化衝突的最佳方法是什麼?近日德國某媒體發起了一個中國人和德國人在彼此眼裡的文化的調查。在這個系列中,54名德國人和54名中國人接受了採訪,他們每人都獲得了中德交流的經驗。從德中兩種視角的文化差異當被問及五大德中文化差異時,請給出一個例子或自己的經歷解釋。
  • 【德國飄的中國風】60歲的德國牙醫告訴我,他最近很迷中國電視劇
    而透過這種不設防的喜歡,也許歪果仁就會慢慢看到更多中華文化的雅趣、意蘊、優美、博愛、互助、樂觀、堅強、勤奮、頑強、勇敢、犧牲精神……以及更多的博大精深……李子柒的視頻在Youtube上火得一塌糊塗,來自無數國家的粉絲看得激動不已,很多人都是從李子柒開始,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摒棄偏見的……對於他們來說:那些雅致的意境、唯美的表達、溫馨的親情、中國風的美女和美食
  • 德國女婿在中國:我沒房沒車也沒錢, 卻有嶽父母疼愛
    「我在中國已經生活了幾年,感受到了許多文化上的差異,其中最讓我不解的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在結婚之前一定要買房子?哪怕為了供房而不得不承擔巨大的經濟壓力,他們也要買。我不想用長輩的錢買房,也不想貸款買房,我想用自己賺的錢去買房子,所以我很努力地工作。我們夫妻倆結婚至今還是租房住。」
  • 紐西蘭移民學校_創立德德國移民實力廠家
    紐西蘭移民學校,創立德德國移民實力廠家,發展至今,創立德集團已在德國、香港、北京、上海、青島、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成立分公司和分支機構,以中德執業律師團隊領銜,整合全球資源,有效聚合華人商圈,促進中德經貿合作,助力中國客戶實現移居德國的夢想。紐西蘭移民學校, 紐西蘭等國家的政治 經濟,自然環境有深入的了解。
  • 德國美女來華工作,半個月後崩潰稱:你們還讓不讓人活了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吸引了許多國家的目光。由於我國處在不斷地發展中,提供了非常多的就業機會,歐美有許多人來中國尋求發展機會。德國美女來華工作,半個月後崩潰稱:你們還讓不讓人活了。
  • 中國文化外交與傳播如何相輔並行
    文化外交是主權國家以文化傳播和文化交往為基本手段進行的外交活動,是保持和傳播本民族優秀文化和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文化外交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但其又具有民間性、間接性等「柔性」外交特徵。中國文化外交剛剛自覺,任重道遠,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則可以有效推動中國文化外交、有助於消解對中國的負面認知,建構中國嶄新形象。
  • 「我移民到澳洲,後悔死了!」 一位中國父親的肺腑之言!
    不過,我一直很好奇,那些移民後覺得後悔的人都是什麼樣的心態。 上多了澳洲中文論壇,加多了澳洲微信群,我發現,這種「摟著現任,想著前任」的移民後悔論還是有很大市場的。 我那個著名老鄉說過的陳詞濫調被翻出來一次又一次地套用——移民就像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 「我移民到澳洲,後悔死了!」一位中國父親的肺腑之言
    不過,我一直很好奇,那些移民後覺得後悔的人都是什麼樣的心態。(一)上多了澳洲中文論壇,加多了澳洲微信群,我發現,這種「摟著現任,想著前任」的移民後悔論還是有很大市場的。 我那個著名老鄉說過的陳詞濫調被翻出來一次又一次地套用——移民就像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 從手遊《陰陽師》看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圍繞妖怪文化,筆者做了一份妖怪文化問卷,目的是要了解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情況以及國人對他們的想法。此調查以全國各地的玩家為研究對象,共收回122份調查問卷。Cosplay 文化源於日本,後逐漸在中國流行,他們將日本的動漫形象從虛擬世界移至現實世界,給人們更直觀的視覺享受。近年來,Cosplay活動逐漸興起,漫展活動更是層出不窮,比如北上廣等城市舉辦的國際動漫遊戲展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Cosplay文化活動又可以將視角拓展到二次元文化的廣度,ACGN文化的主要受眾也是年輕人,與《陰陽師》的受眾群體完美重合。
  • 臺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兩岸相同的文化,相同的習俗,臺灣是世世代代中國人生存、勞動的地方,兩岸人民血脈相連。臺灣文化就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漢文化進入臺灣有二種途徑,一是官方所為,以維護統治秩序、宣揚儒學等統治倫理、主辦官學和科舉考試為主;一是移民的到來,帶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民間技藝,加快臺灣的開發。
  • 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新路徑——基於國際慕課的實證研究
    2015年,該平臺推出中國第一門全英語授課的《跨文化交際》課程。目前,該課程的註冊學員超過4萬名,分別來自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線評論數量近7萬條。在前四輪的運行中,學員最多的國家包括:英國、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巴西、埃及。作為一門立足中國本土、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的課程,《跨文化交際》包含5周的教學內容,即文化與傳播、文化身份認同、交際風格、文化價值觀和跨文化適應。
  • 「我有故事,你要聽嗎?」 18個案例解析中國跨文化傳播創新-虎嗅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與全人類共享文化經驗是美好的願景,但本土文化出海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故事要怎麼講?我國的跨文化傳播敘事取得了哪些長足發展與成果?前言跨文化傳播是一種伴隨人類成長的歷史文化現象,也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它強調在「我」與他者之間形成主體間性的理想狀態,站在他者的角度上思考,克服陌生、焦慮和不確定性,在不同文化間生成融合的「我們」。其在新媒體時代延伸至更廣的領域,實踐方式呈現更加多元的態勢。
  • 周潤發:我為什麼要移民?當中國人爽,受不了耳邊全是英語
    根據《2019年全球財富遷移報告》,2019年中國富豪移民海外的總人數則達到了1.5萬,這一人數總量較2018年增長了50%。國內這些移民,特別是富豪移民,總共帶走了以百億美元為計的財富,對中國的社會發展造成一定不良影響。
  • 德國大學內的中國文化是怎樣的?
    波鴻大學是一所德國公立大學,建立於1962年,也是新成立的聯邦德國以來第一所大學。同時波鴻大學還入選了德國精英計劃中的研究生院。在最新的CHE2019-2020排名中環境工程排名全德第一,化學專業和土木工程也獲得了第二第三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