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到底是什麼?自我與真相

2021-01-18 皓鵬教育學歷提升

吾:自我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要摒棄自我呢? 如果沒有自我 還有我嗎

那我們所接觸到的智慧 是真正的最原始最初的嗎?

為什麼一邊修行,即強調自我的願力 又否定自我的欲望呢

長者:學到中觀後這些問題都沒有了

我就不存在

去我執

萬法的真相是

吾:是空

但是智者又說空也要去掉

所以不知道萬法的真相是什麼

長者:慢慢悟吧,這就是FF的智慧

吾:到底什麼是真相 會不會真相本就不存在

長者:在名言當中,萬法都是存在的,但是在勝義帝當中,一切都不存在。

吾:那我們是存在於名言還是勝意中

長者:都在

昨日一段和長者很有趣的對話,我們為了這具軀殼與自我,迷執使自我越來越堅固,可自我到底是什麼?我又是什麼?昨日至於我和今日我,有何變化與相似,時光一直流轉,那麼前一秒的我和現在的我還是同一個我嗎?

故,帶著這樣的疑慮,我分享出了這樣的一次對話

願您一生平安喜樂,安詳自在

……

相關焦點

  • 這個問題哲學家思考了兩千年,到底什麼才是自我?
    文:Emily Liu到底什麼是自我?到底如何才算是活出了自我?長久以來,我似乎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所以當周六下午收到曉島周日《謎一樣的自我》講座邀約簡訊的時候,儘管有猶豫,可還是買了當天晚上從瀋陽到北京的火車票。
  • 《罪惡黑名單》探尋所謂的「真相」而失去原本的「自我」
    不過美劇拍長了總有一個特點:要拿主人公的父母開刀——主人公的父母往往藏著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主人公往往會為了探尋所謂的「真相」而失去原本的「自我」。第四季裡面的柯克錯認了女兒,雷丁頓偽造「DNA檢驗報告」功不可沒,隨著「對手」的離開,編劇又給了我們一個「骸骨」的線索——我有些搞不懂雷丁頓對卡普蘭先生的信任到底到了什麼程度——他本有機會及早地毀掉骸骨,為什麼卡普蘭先生可以找到骸骨而雷丁頓找不到呢?如果說這是卡普蘭先生對雷丁頓的隱瞞,那麼這可不是別的什麼人,是雷丁頓最在乎的事情,卡普拉先生怎麼可能在之前不告知雷丁頓呢?
  • 自我接納,到底該怎麼做?
    這辯題有點意思,影片中女主角特別喜歡吃並享受其中,但是聽到同學們的嘲諷聲,看到她們異樣的眼光也很困惑:到底自己是不管別人的眼光,繼續做自己,還是為了避免同學們的嘲笑去減肥呢?這個辯題涉及的其實是一個對我們特別重要的詞:自我接納。什麼是自我接納?
  • 你到底想要什麼?如何走出自我同一性迷失
    如果問他「你到底想要什麼」,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真的不知道,他想破腦袋,找到了一個又一個的答案,這些答案最終的命運是被他一個又一個地「咔嚓」掉。因為太痛苦了,有時他會在遊戲或視頻中取樂,或者把工作節奏排得特別滿,而一旦空下來,焦慮、抑鬱、迷茫、空虛就馬不停蹄地來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焦慮感越來越強烈了,絕望感也越來越明顯。
  • 自我價值感是什麼?
    比如這個案主說:『我覺得,這件事情我不敢去嘗試,我覺得我會做不好,是因為我自我價值感太低了。』這句話聽過吧?自我價值感太低,就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了?比如我曾經聽到有人跟她的先生講說:『老公,你會不會覺得我好笨?』這聽起來是『自我價值感不夠』的人講的話,對不對?或者是有人走路的時候,跟人家擦肩撞過,這種畫面你們能夠理解吧?擦肩撞到,有人會罵:『你看哪啊!』
  • 小人物逆襲《大贏家》的真相,是「自我」和「他者」合力的狂歡
    影片中,當嚴謹一本正經地告訴家人他要「搶銀行」時,全家人驚呆了,知道真相後,父母和妹妹都表示支持,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不是「真搶」,只是工作,領導讓他扮演劫匪,是對他的信任。如果只是裝裝樣子,那和沒有做有什麼兩樣?
  • 心理諮詢到底有什麼效果?自我療愈或找朋友聊天為啥沒用?
    常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遇到的真相是:當你把你的煩惱和父母訴說時,父母1小時的對話中,80%是在罵你的沒用!於是你要用100%的力氣去和父母反覆證明你是有用的,你是值得被愛的,問題的發生不是你性格缺陷所導致的。對話結束後,雖然在和父母的交流中,你很理直氣壯,但是你會陷入無陷循環的自我攻擊。
  • 什麼是真正的自我接納?
    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有人正在為了踐行它而經歷內心的波折,有人正困惑於「自我接納是不是放任自己」,還有人在苦苦尋找自我接納的方法——對探索自我有追求的人們常常問的問題是:我知道要自我接納,可是要如何才能做到自我接納呢?有什麼方法嗎?不久前我摩拳擦掌想要寫一本關於自我接納的書,很想詳細地回答這個問題。可是時間和精力都無法跟上思想的腳步,只好暫時作罷。
  • 什麼是自我心像?如何優化自我心像,提升生命境界?
    什麼是自我心像?自我心像是在自我認識或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圖像,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意識的一部分,它是把握過去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是在他人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中而不自覺地形成的。自我心像是一個人在潛意識深處對自己是怎樣一個人的基本看法,是整個人在內心深處的反映。自我心像的形成是長期暗示心理的結果,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所受教育、親朋好友的影響,最終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自我認識與自我評價。不同人給予同樣的外界刺激,因為自我心像不同,反應就不同,導致結果不同。結果又會影響自我心像,不斷重複循環。
  • 【玉穎寬恕日記】看清化解自我
    然後說了很多真誠的話語,可我現在一句也想不起來,當時的我是流著淚聽的,心裡充滿對納新老師深深的感恩,我覺得那是老師的基督本性在發言,是聖靈在發言。我流著淚上麥,打開視頻,是時候要面對自我了,我真的不需要什麼光鮮的形象,我要看清自我。
  • FIT·i分享 | 什麼是自我認同?如何達到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是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首先提出來的一個心理學概念,也被稱為「自我的同一性」。  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概念,你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為:你知道自己是誰,並且對所認知的自己,抱有一種持續的,穩定的認同感。
  • 自我,迷失 ——電影《真實魔鬼遊戲》
    就在光子俯身撿起東西的瞬間,一陣凌厲的疾風製造了一場人間慘劇。劫後餘生的光子驚魂未定,落荒而走。然而危險並沒有遠離她……在逃亡的途中,時空交錯,身份不明,自我重構,邏輯混亂,光子在躲避無形而至的危險,但卻不斷接近事情的真相。戲中的真相當然只有一個,但戲外的真相卻是那樣的充滿未知。象徵,可以理解為用具體事物表現某些抽象意義。
  • 自我同情有什麼好處
    相較於自尊和自信,很少人了解自我同情是怎麼回事。自我同情有什麼好處呢?怎樣培養自我同情呢?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介紹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塞麗娜·陳的一些看法。塞麗娜說,自我提升的一大關鍵要求是,對我們所處現狀,優勢和局限進行客觀評估。說服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好,會導致自滿;但認為明天的自己不如今天的自己會導致絕望。當人們以同情心對待自己時,能更客觀地評價自我,這是提升的基礎。他們也更有動力去審視自己的弱點,而不是想「這有什麼意義?」鼓起勇氣提升技能和改變惡習。
  • 暴瘦張譯傾情演繹,迷失自我的偵探,教給人們如何找尋真正的自我
    為了自證清白,秦馳踏上了自我重生之旅,找尋過去的自我,找尋案件的真相。希望跟過去自己有關的線索去探究自己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並且還讓前妻感覺秦馳變得不像原來那麼不可理喻了。表現出了秦馳想要改變自我的一種強烈的意願。想要擺脫過去錯誤的生活路線,找到真正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自我懷疑,善於惡,白與黑的迷茫,考驗著一個人的正義和良知自從接到程老四的威脅電話,秦馳對過去的自己更加的懷疑起來。自己是否真的與罪犯之間有交易?7.14案件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促成的?
  • 愛人的自我修養
    我問他怎麼想,他說去香港再念JD然後找工作唄,陪著她,不和她分開。  想她,愛她。  我說那你告訴她沒啊,他說這怎麼行,我卯著勁呢說出來不就成了沒她不行,太慫。  我刷著牙不耐煩地問他那你到底沒她行不行,他沉默了半晌,輕輕說了聲不行。  就像犯了錯誤被老師批評的小朋友,心虛又委屈。
  • 《認識自我》:你是誰,就會做什麼事
    其實有這樣的感慨,源自於最近看的一本書,叫《認識自我》,這本書是由英國的作家英格麗·羅西裡尼所著,是由宇華、周希翻譯的一本書。而這本書中,作者就告訴了我們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在書中,作者說:認識自我的基本含義,其實就是:由於你賦予生命的意義就是推動你行動的動力,所以當你在問自己該做什麼的時候,先問問,自己到底是誰?
  • 三摩地影片第1部 | 「幻象,自我的迷失」
    三摩地不是要幫你得到或增加什麼。要體悟到三摩地,就要在你死亡之前先學會死亡。生和死如同陰和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連續體持續的進行,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當我們拒絕死亡,也就拒絕了生存。當你直接體驗到你到底是誰,也就不會再害怕生或死。我們的社會和文化,告訴我們自己是誰。
  • 獲得自我意識的覺醒,培養正確的自我認知
    經過反覆的思考,我終於明白真正的自我認知到底是什麼。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以及對外界的看法。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 最可怕的人生是失去自我,莊子讓我們去宇宙中尋找自我
    我仿若失去了自我,仿若一個失重的人飄蕩在半空中飄來飄去。這時候,一個銀髮銀髯,拄著拐棍的老人出現了,他說:小夥子,你怎麼了?我問道:你是誰?你來做什麼?老者說:我是莊子,我來為你指點迷津。莊子,真的是莊子,那個逍遙天地間的莊子,我驚喜無比,大聲說:莊子老前輩,你救救我,我是你最忠實的粉絲,弟子心中很多疑惑期望得到你的指點。
  • 你有什麼資格自我懷疑呢?
    今年吧,寫著寫著有時候就不知道寫什麼了,甚至是連提筆的勇氣都在失去,我該怎樣調節?______________1.狀態人每一天的狀態都不太一樣,日常都會在一個合理的水平線上微微波動。狀態也跟年紀有關,年輕人熬夜,睡一覺就好了,年紀大了,熬個夜,得好幾天還能緩過來。所以,有時候確實很累,什麼都不想幹,只想發呆。身體狀態越不好,就越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