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自我審視,控制浮躁

2020-12-23 糖糖坤哥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是那些心存妄想、自吹自擂的人。所以一個人若想成功最可怕的敵手不是別人,而是身體裡那一顆一觸即膨的「妄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理性和情緒的鬥爭,自己隨時隨地在和自己爭訟。如果妄念不生,止水澄波,心兵永息,自然天下太平。

自我審視才能再現真心

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服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情俗意識,盡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

--《菜根譚》

一個人之所以有心氣高傲的現象,無非是利用一些虛假的言行來裝腔作勢,如果能夠制伏這種浮誇的不良習氣,心中的浩然之氣就可以伸張出來。心中的七情六慾都是意念活動的妄想,如果能夠消除這些胡思亂思的念頭,真正的本心就會出現。

《菜根譚》中說的「降服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的法門,「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的方法,不是別的,就是用自省克制矜高倨傲。

這一點就是孔子所說的「內訟」。

《論語·公長》:「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意思就是說由內心對自己進行自我審判,在心中進行情感與理性、天理與人慾的權衡,找出自己的缺點,時時進行自我反省,避免自己因為一點點成績就忘乎所以,迷失自己的本心。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抱怨別人對自己不好,周圍的環境不足以讓自己施展抱負,卻很少反省自己,所以就想借著換個環境或結交新的朋友來改變尷尬的境遇。

就以工作為例,社會上有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就是員工頻繁辭職,被問及原因時,大多數人的回答是人際關係不好相處、工作內容簡單乏味或現在的職位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等等總而言之,就是廟小屈才。

但是職場中人很少會意識到,當我們這樣給自己找藉口時,我們實際上只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

因為我們僅僅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當然會一味地認為自己本身所具備的才華與自己周邊的環境格格不入,認為自己沒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埋怨上級處事不公,總認為自己這匹千裡馬沒有遇到好的伯樂。

很多人正是這樣一味地追求自己所想像的工作及生活,卻忽略了現實本身所存在的弊端,往往把

自己的定位點定得太高,對自己所追求的目標過於理想化,而真正行動時卻常常碰壁,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這種例子屢見不鮮身條許多多的事情都可以表明我們缺乏對問題的思考和自我反省,以及對社會、對自身條件的認識。

人們總是能夠很快地看見令人眼花繚亂的慾念,而對自己漸漸膨脹的矜高妄心卻熟視無睹。

話說,一顆反省的心遠勝過一張炫耀的嘴,與其一天到晚地追逐力不從心的海市蜃樓,倒不如回過頭來好好地檢點自己。

所以我們在遇到問題、抱怨周遭環境或別人對自己不好時,首先應該審視自己的內心是否有不合時宜的妄想,如果沒有,當然好,但是如果有,就要先清除胡思亂思的念頭,讓真正的本心顯露。

降伏內心才能控制浮躁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要想降伏惡魔,必須首先降伏自己內心的邪念,只有把自己內心的邪念先去除了,所有有的惡魔才會消除;要想駕馭住禮違紀的事情,必須首先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緒,只有把自己的浮躁情緒控制住了,那些外來的悖亂事物才不會侵入。

在當前快節奏的社會生活環境下,商業氣息日益濃厚,人員交流與往來空前活躍;同時,人們學習和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也帶來了無數的精神困擾、疑惑,沉甸甸的如同巨石般橫亙心頭,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斷衝擊、挑釁著我們的心理防線。

特別是對於那些心理素質本就敏感脆弱的人來說,這無疑加劇了他們的心理負擔,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的「心魔」之中,如:緊張,厭煩,焦慮,苦悶,恐懼,憤怒等等情緒,使其身心健康遭受巨大的痛苦。

《菜根譚》提出「降魔者先降其心」「馭橫者先馭其氣」的解決辦法。而這個辦法總結起來就是:消除心中的妄念,平息浮躁的情緒,從容淡定地應對所有的外來橫逆之物。

心緒慌亂之時需要「快刀斬亂麻」,一刀落下,繩結自開。如果在紛擾之中亂作一團,最終我們只會潰不成軍。

然而,許多人面對紛繁複雜的問題時,通常會心慌意亂,自亂陣腳。

人生就是如此,從容淡定中,自會有另一種活法,另一番境界。

這就好比下雨時,匆忙奔跑躲雨的人卻成了落湯雞,而漫步賞雨的人,雖然渾身溼透但心境卻是明朗的。

相比之下,這個淡然安定欣賞雨景的人,其實深諳從容生活的智慧。

面對問題,忙亂是一種選擇,從容也是一種選擇,而前者出錯,後者出方法。所以那些被重任選擇的人多是從容的人。

可是「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古今中外有許多人都在磨難的泥濘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腳印。

雖然他們備受磨難,但是他們也從磨難中練就了處變不驚從容應對的品格。他們不會因為遇到一點小挫折而憤憤不平能夠耐得清貧、耐得寂寞,也能在浮華誘惑面前保持冷靜,不喪失本我。

「降自心」「馭橫氣」,說的就是去除心中的妄念,維護一顆平靜切實的心。實實在在、平平淡淡的過活便是聖人濟世的智慧和灑脫。

對於那些不可以強求的,保持「隨時」「隨性」「隨喜」的心境,順其自然以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來面對人生,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清代有個文人蔣坦,有天聽見雨打芭蕉,心緒悽迷,就在花園的芭蕉葉上寫了一個句子:「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有位小姐看到了,就接著寫:「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其實,人生境界不管出家的在家的,都是種了芭蕉,又怨芭蕉,所以一切都是自造的。

所以,「幸」與「不幸」,全在於你

世事往往就是這樣,幸福總喜歡披著一件不幸的外套走進我們的生活。

我們所熟知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它告訴我們,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很多時候,幸福也是一樣,總是蘊藏在不幸的外表下面。其實,從心理學角度講,所有的「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們認為它不幸的情況下,才會真正成為不幸事件。與之類似,還有我們常說的「不幸中的萬幸」。

「幸」與「不幸」都是依據人們自己心中的標準而言的。

所以,我們能不能獲得幸福?現在是在不幸中掙扎,還是在幸福中陶醉?將來是步入幸福,還是陷入不幸?答案往往只有我們自己能回答。

能從不幸中看幸福,就會別有洞天雖然世界是現實的,但看不見、摸不到的命運卻一直藏匿在我們的思想裡,我們若能懂得從不幸中看幸福,那麼,你就會發現,原來結局別有洞天。

正如心理學家哈利·愛默生·佛斯迪克博士所指出的:「生動地把自己想像成失敗者,這就足以使你不能取勝;生動地把自己想像成勝利者,將帶來無法估量的成功。偉大的人生以想像中的圖畫,你希望成就什麼事業、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一作為開。」很多偉大人物最終取得的成功,就是憑藉這樣一種智慧的心態取得的。

遇到所謂的「不幸」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關鍵是我們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對待它。

事實上,時間是永不停息的,世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沒有什麼「幸」與「不幸」是永恆不變的,我們只有學會從不幸中看到幸福,採取有效的措施扭轉大家所謂的「不幸」的趨勢,自信地找準一個方向,並耐心地、努力地堅持下去,幸福與成功便會水到渠成。

任何時代、任何事件,都是無所謂好壞的,眼前的一切,不過是時間軸上的一個點。

學會放眼前方,用心去尋找、去捕捉那蘊於不幸中的幸福,我們最終會發現,在這個無限延伸、充滿變數的軸線上,自己真的得到了幸福。

相關焦點

  • 哲學與人生
    唯有哲學是沒有人去聊的,而我又比較喜歡哲學,未免會有點遺憾。  關於哲學,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以至於有不少的誤解。一提到哲學,人們不免覺得過於高大上,是講道理的學問,或是認為太虛無縹緲,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這些怪不了大家,因為我們現行的教育體系中,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這樣相關的課程。
  • 自我的尋求:中國教育哲學的自我認同
    徐州 221116   自近代以降,中國教育哲學主要面臨著如何尋求自我、確立自我的問題。  中西文化關係是審視中國教育哲學現代性發展的大格局,只有把中國教育哲學的發展放置在這一思想框架中去考察,中國教育哲學的發展對於中國的意義、對於世界的意義才有可能被揭示出來,中國教育哲學的話語史才有可能被勾畫出來。
  • 自我探索課程首發|廢柴哲學的實踐
    人生總是有許多挑戰可以嘗試,只要山在哪裡,就可以繼續攀登。然而我也有一段接一段的廢柴期,畢業的第一年我創業維艱。沒什麼錢的時候我經常會這樣:我發現了:【廢柴哲學:Loser Philosophy】「廢柴哲學」是由keledoll提出的哲學思想,基於當代生理學,心理學以及物理學的經典理論,形成的一套關於人、世界的思考。如何走出一種狀態又或者去面對現有的狀態,就是探索自我的路徑。
  • 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從自我開始
    哲學,好像距離我們很遙遠。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哲學是一門高尚的學科,用哲學的話講可能是一種形而上的學術。跟我們平時的生活沒有太大關係,但其實不然,哲學沒有我們想像的難點遙遠,生活中無處不在。哲學的一些問題起初可能只是個人的疑惑,再多說情況下我們的哲學意識已經存在,只是我們並不曾了解。比如一件悲傷或者失望的事,生活的每一次選擇,對別人撒謊,這些都是觸發我們去思考的契機。哲學說到底還是一個自我的探究,對自己對生命我們知道什麼,我們怎麼做,結果又會有什麼意義。我在好多年前就已經察覺到,我從早年開始,曾經把大量錯誤的意見當成真的加以接受。
  • 《皇家律師 第三季》經常審視的人生,真是讓人難以提起興趣
    幾千年還是一樣,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可惜經常審視的人生,真是難以讓人提起興趣。揚起興衝衝的臉要一天天活得精彩,要每天都收穫滿滿,某種對本質瞭然於心卻能保持漠然的能力實在必不可少。你要與我肆意跑馬,自然少帶幾本哲學枷鎖。偶爾想想。常念俗常。
  • 我來拆哲學01 哲學,人生的最佳解答!
    在讀完MBA後,如果說再要學點什麼,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哲學。之前聽到哲學兩字,覺得和我毫無關係。
  • 哲學自我-意識的贈禮
    對哲學——作為自身「創造性的」(produktiv)科學——最後時代初始階段的回顧到此為止。最後時代的中心階段並不是由哲學,而是由σοφία(智慧)推動。智慧贏得哲學,正如康德卓越地注意到的那樣:作為女伴。如何得到規定?出於道德的自由-原則——並不依附「智慧」名相習常的模糊使用。什麼樣的原則是這一「名相」確切的、從而是歷史的規定性?
  • 《西虹市首富》:以「荒誕」塑造眾生相,用「純粹喜劇」審視人生
    得以審視的人生更為多元,且出現不同人生道路的抉擇與反思,使得《西虹市首富》這部「純粹喜劇」多了幾分現實的厚重感。」與「真愛人生」之間的命運審視。>這時《西虹市首富》的「純粹喜劇」仍然沒有得到削弱(從王多魚與眾人的搞笑唱歌情節可見一斑),但是卻被賦予了夢幻現實的厚重感,歡樂中不乏人生哲學層次上的拷問。
  • 電影女巫 | 最後的話(The Last Word) 一大堆人生哲學的金玉良言
    故事在敘述一位退休的女強人Harriet(一位嚴重的控制狂),將自己眼睛所及的人事物都安排到自己滿意的定位,但由於身體日漸衰老,病魔也逐漸纏身,她決定找一位擁有寫訃文經驗8年的Anne,希望在她生前將自己的訃聞給撰寫完成並由她審視檢查一番
  • 啥,哲學也能為人生的煩惱找答案?看過這本書你就知道
    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哲學的誤解和偏見,在此之前我也覺得哲學是一種抽象甚至有點虛無的學科,無法汲取其中抽象而又充滿哲辯的思維,自然而然,在我滿滿當當的書架上,幾乎看不到哲學類書籍的影子。直到我看完這本書——《哲學,為人生的煩惱找答案》。
  • 《古典哲學的趣味》(中):對幸福人生的選擇問題,幸福值得延遲
    上一篇講到了上篇《走一次哲學的泡泡浴》,中篇來談下幸福問題及知識。幸福人生在蘇格拉底與友人亞裡斯提卜的談話中,亞裡斯提卜堅信:當你想要什麼的時候就該去拿到它,而不要拖延對願望的滿足。蘇格拉底對此予以反駁,認為這種處事原則是危險的。
  • 可以改變人生的哲學課,聯合國哲學顧問奧斯卡大師親授
    有的學員愛上了自己; 有的學員愛上了哲學; 有的學員辭職了;有的學員要離開北京; 有的學員開始創業; 有的修復了與家人的關係; 有的重塑了人生方向; 有的甚至報考了哲學專業的研究生;奧斯卡提供了最好的團隊培訓 姓名:曹弘年齡:40職位:CEO哲學是打開認知自我、認知世界、解決問題的一種新方式。
  • ​加害者控制被害者的「隱性暴力」
    但就像《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中多所陳述的,誘姦是一種權力、知識與人生閱歷的不對等。如林奕含在社群網站中自陳的,並不是事件發生後,表面上生活如昔,而是後續長期的自我懷疑、自責,無法宣洩的憤怒,難以得到解脫的控訴。當然,我們無法憑著一本小說去論斷真相,畢竟事實的真相不能全靠感情,不明究理的悲憤完成。
  • 胡適《哲學與人生》2
    現在且說第一個例子:2500年前在喜馬拉雅山南部有一個小國——迦葉——裡,街上倒臥著一個病勢垂危的老人,當時有一個王子經過,在別人看到,將這老丐趕開,或是毫不經意地走過去了,但是那王子是賦有哲學天才的人
  • 國學教育:人生修為需要哲學和科學統一
    國學教育:人生修為需要哲學和科學統一原創作者:醉賞更悠嫻哲學是思想的本源,科學是踐行的遵行;對於篤定修為的人來說:思想家未必能夠成功,但每一位成功人士一定是位思想家。既然人生怎麼都要面對,那就要持定努力,把自己修煉成為思想家;至於能否成功,那就要看個人的造化。但無論是否成功,全息人生的思想與實踐都將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即使不成功,這樣的人生也不會差到哪去。
  • 《三十而已》三十歲女性的定位與狀態,是自我價值審視的魅力呈現
    電視劇《三十而已》呈現了三個女性在三十歲時的不同現狀,她們的定位與狀態,其實是自我價值審視的魅力呈現懂得在自我審視的過程中明白自己的需求,懂得什麼是底線,懂得什麼才是自己可以要的,能夠得到的,是這個角色所展示的魅力呈現。
  • 《美麗笨女人》:3位女人平淡生活哲學人生
    她們生活和愛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人生也開始步入全新的階段。這就是《美麗笨女人》:3位女人平淡而又生動的哲學人生。擁有獨立人格,又追求自我完美生活方式的她。為了追求更高級而又更遠的心中理想,她和愛人醫生魏桐並沒有要孩子,而為了去國外留學經歷,她拋下了個人婚姻感情,從此兩人陌路。正當她志得意滿,也很滿足自我生活狀態時,卻意外碰上了自己秘書瑪麗介紹傭人劉盼到來,無意給自己帶來一股新鮮空氣。
  • 選秀,讓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浮躁
    選秀,讓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浮躁如果說青年歌手大獎賽這一選秀方式,曾經讓無數音樂愛好者感到興奮,讓立志音樂和歌唱事業的年輕人為之奮鬥、為之努力、為之默默奉獻的話,如今的選秀節目,已經越來越功利,越來越成為一副精神恍惚藥,讓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浮躁。
  • 《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帶你重新審視人生
    12、人生沒有那麼多苦難,是你自己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單純到令人難以置信。 13、如果沒有目標作為支撐,只是虛幻地想像著提升自己,那麼我們就像是在演戲一樣,會越發感覺不自在。 14、自卑感不是「我為什麼不如他」的人特有的東西,即使看起來非常優秀的人,心裡也會感到自卑。
  • 為什麼斯多葛派哲學是自救哲學?3個啟示,帶你走過「隱秘角落」
    接下來,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在人生如此艱難的時候,如何通過斯多葛派哲學,成為自己命運的掌舵者。他們的苦行教育訓練他們拋棄自我,應對身體上的疼痛,在荒野中生存,目標都是使他們成為完美的戰士,為國奉獻。02| 如何利用斯多葛派哲學走出人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