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同名小說《面紗》改編電影,你或許看過,和我一起重溫、重新解讀。
為什麼命名為面紗呢?就像書名一樣,無非是想揭示每個人都一直戴著面紗生活,只是自己不知道。這個面紗它或許是虛榮、自私、淺薄、冷漠……,是你經意或不經意間塑造的自我形象,本質是掩蓋真實。只有在被撕裂和裸露之後,才幡然醒悟,發現另一個自己。
電影《面紗》,講述的兩個看似毫無共同點的靈魂在中國霍亂小鎮真正相遇並相愛的一段短暫愛情故事。
二戰時期的倫敦,上層社會貴族依然是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貴族女子凱蒂因擔心自己成為年老色衰的老姑娘,被母親刺激之下,答應醫學博士沃特的求婚,兩人結合,隨後跟隨丈夫沃特來到中國。這段匆匆結合的婚姻,凱蒂是佔據主動的一方,而沃特在那個舞會上就對凱蒂一見鍾情,在他眼裡,凱蒂似乎就是個【完美女人】。
[我會盡我所能讓你快樂,什麼都行。] 這大概是不善言辭、不懂浪漫的沃特所能說出的最動聽情話了吧。但在凱蒂眼裡,沃特就只是個木訥不懂情趣的男人,絲毫未泛起心裡的一絲絲漣漪。
陰雨綿綿的上海,凱蒂很不習慣目前沉悶無聊的生活,當凱蒂和沃特呆在同一間屋子望著窗外嘆氣。相比倫敦的安逸和奢靡,尤其是在從小寄生於父親圈養之下的貴族女子眼中,這樣的日子不能再更無聊了吧。
在結識有婦之夫查理之後,不安分的種子終於發了芽。愛浪漫幻想的凱蒂以為自己終於遇見了愛情,在查理的甜言蜜語轟炸之下,兩人堂而皇之發展起婚外情。
在情場老手查理眼裡,不過是多了一個叫做凱蒂的新玩物。可女性與生俱來的細膩和浪漫幻想卻讓人總以為遇見的是真情。這裡,其實很想提醒姑娘們,清醒一點,不要輕易陷入那不切實際的情話之中無法自拔,無論什麼年紀,耳聽愛情都會摔得很慘。
不過,某種意義上來講凱蒂的天真無知、感性和毫不設防,卻也是沃特最初心動的特質。
在丈夫沃特眼裡,早已看穿這場出軌背後的結局,同為男性,查理這一類男人不過是又一番獵豔,消解在婚姻生活裡的平淡時光。
只是他氣的是,深愛的妻子其實一直都並沒有對他付出過真心,那麼他在這場感情中未免顯得過於卑微,【完美女人】的形象轟然倒塌。
這時,沃特處理極端方式便是申請前往正在處於霍亂疫情最嚴重的湄潭府支援,並執意攜吉蒂一同前往。那個遍地病菌、滿目瘡痍之地。
凱蒂別無選擇,在查理露出真面目之後,覺得之前自己過於可笑。一路帶著絕望心情前往霍亂小鎮。那時候,她心裡想的就算是霍亂也比不上愛情幻滅來的更讓人絕望了吧。
故事到這,是否隱射到了很多女性的心理狀態呢。人們常常天真又可笑地以為人生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獲得一份矢志不渝的愛情,為了愛而付出,也可以放棄所有,生活的全部意義就是滿足少女夢的幻想,等待別人賦予自己意義。只有在經歷背棄決裂之後,才會領悟虛幻的愛不過是浮於雲端的東西,來去無蹤。女性只有在經歷那樣的陣痛之後,願意開始慢慢回歸生活本身,才有機會找到人生真正意義之所在。
來到霍亂小鎮的凱蒂此刻只是帶著赴死和絕望的心情,而作為醫學專家的丈夫沃特卻在親眼看到霍亂病人死前狀態如何恐怖之後,(以前只是在醫學實驗室,並無臨床經驗),開始以醫者之心紮根泥土,每天忙碌投身於搶救病人和如何消滅霍亂疫情工作之中。
凱蒂整天悶悶不樂,這個深沉又內斂的男人還是於心不忍。
終於,凱蒂前往修道院孤兒院近距離感受這裡的人,事,物。不再是被山谷和溪流隔離的雲端日子。
開始有新的東西進入凱蒂心裡,從院長口中得知,丈夫沃特的工作是多麼兇險和偉大,夜以繼日研究病菌和處理鎮上的各種糾紛。
是啊,對比之下,凱蒂覺得自己是多麼地淺薄無知啊。
她產生了走進沃特世界的興趣,那是她第一次如此認真審視丈夫的工作,那些實驗器具、繪圖、數字,那些自己看不懂的一切。雖然此刻沃特表現得依然冷漠,凱蒂的心正悄悄發生著變化,夫妻之間的交流多了起來。
她主動申請前往修道院工作,與那些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修女們一起,照顧在霍亂中失去家人的孤兒。忙碌回到家的時候,雖然疲憊眼裡卻有了光芒,破天荒地開始與丈夫一起討論小鎮裡發生的事情。
凱蒂那顆懸浮的心終於落地回歸現實,那顆不受束縛自由生長的心啊,試圖想要創造和這個男人之間更多的連接。
凱蒂負責給修道院的孩子上音樂課,帶著孩子們一起嬉鬧,彈奏著歡快的鋼琴曲子,似乎門外可怕的霍亂與他們無關。丈夫從未見過她彈琴的樣子,兩顆迥異的靈魂因彼此的另一面展露被吸引,喚起丈夫內心最初的愛慕之情。是啊!他只知道印象中凱蒂小姐是個虛張聲勢又高高在上的小姐,褪去華服,還有如此純真可愛的一面,對待孩子們既耐心又有愛心,兩顆心終於吸引慢慢靠近。
得知妻子被暴亂人群圍攻之後,出於愛的本能衝向人群保護妻子。愛火在兩人之間點燃。
過去。他們眼裡的愛情都被披上了面紗。【完美女人】、【少女之夢】。揭開面紗之後,才真正相遇。
相愛後的兩人,在霍亂小鎮有了些許甜蜜時光,一同泛舟湖上、牽手走過稻田、依偎歸家。沒想到的是,這段愛情猶如花期短暫的玫瑰,短暫怒放,很快就衰敗枯萎。
故事的結局,沃特不幸染上霍亂,無藥醫治,在臨終時刻留給凱蒂最後一句話是「請原諒我」。
凱蒂:「原諒你?沒有什麼需要原諒啊!」
幾個字,是這個男人的深情。或許他只是想讓凱蒂原諒他一直欺騙自己的心,裝腔作勢折磨妻子,事實卻是始終都愛著凱蒂。
電影在那個虛構的殘酷社會環境中,卻體現了很多的溫情和愛意。也許沃特就像是流星般划過她的人生,短暫而絢爛,卻在這短暫的時光裡,經歷期待、失望、痛苦、破碎、重生,揭開面紗之後終於體悟到愛的真諦。
愛與責任合二為一,恩典便於你同在。
電影《面紗》給了故事一個溫暖的結局,讓故事的主人公最終真正相愛。這又何嘗不是一部女人成長救贖的故事呢,只是如果沒有經歷這場霍亂,沒有生離死別,你是否還有機會發現原來愛就在遙遠的附近啊!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那麼幸運,如果沒有覺醒,你依然是個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的貨色,沒有像沃特那樣的男人真心愛你並救贖你。就像日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那樣,終其一生都沒找到人生的答案。
醒悟與蒙昧,揭開面紗與重新蓋上面紗之間,就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揭開面紗,開始醒悟,理解愛的本質之後,又願意以新的面紗獲取生活的平靜,那時候已經得到內心答案。
愛,或許本身就是不完美的。真愛是,即使知道你有殘缺,也依然愛。
面紗,你以為遮住了看不到醜陋,產生朦朧之美,但也代表著你不曾露出真實的自己,自然沒有機會經歷那些殘缺、破碎、不堪,卻依然濃烈的感受。
女性,只有當你關注生活本身,賦予生活除了找尋愛之外的更多意義之時,你才能擁有真正的愛,並且有了去愛他人的能力。
最後說一句,還是,不要等愛在分離時才相遇。
未免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