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來了》:青春記憶裡有過康與熙

2021-02-21 華鼎獎

多事之秋,Angelababy整容鑑定的風波剛過,蔡康永今天下午的一則微博讓網絡世界再度炸開了鍋:「我要和康熙來了道別啦…我說我想做些改變…」小S隨後表態,與康永哥同進退。就這樣,走過十二年的《康熙來了》,竟然也退場在即,臨別的聲音響起,人來人往,相伴一場的道理都懂,但還是難以接受,就這樣不會再有,簡直有些不太真實。


還記得第一次看《康熙來了》是什麼時候嗎?可能是中學時超市裡販售的DVD光碟吧。2004年,康熙還在初始階段,小S沒當上巨星、女神,還是耍寶無下限的人來瘋,人物專訪居多,從連戰馬英九,到李敖陳文茜,紅沙發一張,百無禁忌,又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許純美獨闢蹊徑。後來念大學網絡興起,寢室裡百無聊賴的大把光陰,叫個外賣,泡碗泡麵,對著電腦前的康熙就是一天,節目那麼多期,好像永遠看不完,甚至在工作之後,它仍是辦公室裡小憩時光的下飯菜,是朋友間微信對話的表情包。你可能沒去過臺灣,但借著嘉賓們的眼光,你不可能不知道小S住的帝寶、微風廣場的阿舍乾麵、各大夜市的創意料理、高校附近的銅板美味;你可能戀愛經驗並不豐富,但是你一定熟識嘉賓們的情史,分分合合的愛侶,閃婚被逼問的女嘉賓,誰懷孕,誰劈腿,誰是天兵媽媽,誰是妻管嚴老公;後期節目轉向,邀素人上節目分享,你又知道了從超市店員、到賓館前臺、再到警察與醫生的各行業秘辛。


在節目的開場白中,蔡康永常愛介紹「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儘管你一言我一語間,研究的內容常常離題萬裡,但伴隨著小S的白眼,蔡康永的大笑,康熙起碼提供了認識世界、想像臺灣的一種方式。觀眾當然不是真的想得到結論或答案,介紹美食和甜品,也沒有人介意到底誰是第一名,誰是通告王誰是轉臺王,永遠是藝人比觀眾還要上心。只是它花花綠綠的攝影棚,那熟悉的、嘈雜的開場曲,誇張的音效,像是一盞長明燈,永遠在那裡,讓人洗去一身疲累,短暫地安撫觀眾們或庸庸碌碌、或焦頭爛額的生活。


所以當夏克立帶夏天上《爸爸去哪兒》,康熙粉驕傲地感嘆「就像看到隔壁老王一樣」,所以當安鈞璨肝癌離世,康熙粉唏噓良久的震驚,所以當屠喲喲獲諾貝爾獎,也有眼尖的觀眾一眼認出,這位女科學家年輕時的樣子,頗像「從外太空聊到行天宮」的威廉沈沈玉琳。


《康熙》不僅帶來了一個個茶餘飯後的話題,也帶來了一批批形形色色的人。例如五十歲依然酷炫談情史的火辣教授曲家瑞,幕後轉幕前、專注被小S嘲笑的硬漢趙正平,繼承父親胡瓜的綜藝基因,吐槽一把好手的小禎,嬌滴滴的海歸大小姐Melody,愛罵人「醜八怪」的曹西平,等等等等的通告咖們,單身依然精彩,離婚也能可愛,功成名就之前都挨過苦日子,嬉笑怒罵,好像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兩位主持人對待嘉賓的態度更是可圈可點,例如某期講偽娘變裝,兩位從頭到尾沒使用過這個稱呼,因為覺得不禮貌,蔡康永開場介紹,節目內容是「把愛做女生裝扮的他們恢復成男生裝扮」說到一半就頓一頓,把「恢復」改為「改變」,畢竟「恢復」包含著「做女生裝扮不正確」的價值批判,語言即政治,尊重從細節做起,這樣微妙的化學反應,不嚴肅,也不上綱上線,但唯有他們可以實現,網絡上流傳「有一種友情叫康永小S」,儘管遙遠,但他們還是如同親密的老朋友,從性格到經歷,點點滴滴,如數家珍。


《康熙來了》落幕,儘管臺灣還有許許多多類似的綜藝節目,沒有小S與蔡康永,還有國光幫、吳宗憲、利菁、徐乃麟。不過值得傷感的是,隨著它畫上句點,也許再過兩年,年輕的中學生們說起《康熙》,就像現在的青少年說起當年的《娛樂百分百》一樣隔膜了——在某一期的康熙裡,一位嘉賓提到小S當年掀起潮流的徐老師瘦身操,坐在一旁的十六歲中學生茫然地表示,自己是透過hold住姐在節目裡的模仿才知道,小S節目效果做飆淚狀,現在回想,卻像預言。

它到底是獨一無二的《康熙來了》,是陪伴我們成長背景音。青春記憶裡,有過康與熙。

關於華鼎獎:

華鼎獎,由天下英才傳媒集團主席王堃先生創辦,是一個代表中國娛民意志的獎項。它是當前亞洲最具聲望的重要獎項,包括電影、電視劇、電視綜藝、音樂、明星形象等重要領域。華鼎獎由於秉承至善、至美、至真、至恆的評選理念,能客觀,真實反應觀眾的期望和感知,努力讓每一個獎項都來自13億多中國人的選擇,被中外媒體廣泛譽為「全球觀眾口碑大獎」。

創立於2007年的華鼎獎,其獨立的評選方式幾乎顛覆了使用近百年來的世界傳統評選模式,是唯一通過民調形式產生的榮譽,代表了全球的時尚潮流指標。華鼎獎創辦至今,建立了嚴謹的評選程序: 首先,由專家評審會根據嚴格的入選標準,針對上一年度中國及全球的電影、電視劇、電視綜藝節目和音樂作品進行提名投票,每個獎項列出5~10名候選人。然後,華鼎獎組委會委託本土著名調研機構承辦,在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成都、重慶、瀋陽等16個大城市,進行民意調研。華鼎獎最終會將民意測驗結果,即每一獎項的前5名候選人,授權中國主流網絡新媒體公開投票。每屆華鼎獎都能吸引幾千萬年輕網友積極參與。

相關焦點

  • 蔡康永徐熙娣:青春記憶裡有過康與熙
    就這樣,走過十二年的《康熙來了》,竟然也退場在即,臨別的聲音響起,人來人往,相伴一場的道理都懂,但還是難以接受,就這樣不會再有,簡直有些不太真實。  還記得第一次看《康熙來了》是什麼時候嗎?可能是中學時超市裡販售的DVD光碟吧。
  • 專訪|「康熙」回來了,但《真相吧花花萬物》不做第二個「康熙來了」
    這一次,「康熙」要研究的是一張一眼就能窺盡人生的帳單。還記得《康熙來了》最後一集的播出,可謂是賺足了眼淚,小S和蔡康永在節目中互吐不舍心聲,讓不少康熙忠粉當時也哭得稀裡譁啦。從2016年1月14日最後一期康熙熄滅錄影棚的燈光起,不少粉絲就盼著有生之年能再看到康永和小S一起主持節目。其後兩年,這樣的願望雖然在《奇葩說》和《姐姐好餓》裡短暫得到過滿足,但畢竟夾雜著林林總總的嘉賓和其他主持人,不能是小S負責衝鋒、康永哥圓滑下套的那絲熟悉味道。
  • 「康熙」回來了,但《真相吧花花萬物》不做第二個「康熙來了」
    距離6月15日率先播出的先導片,節目正片「遲到」了三周,無數康熙老粉在幾次「爽約」後等到心焦力瘁。「延期不是因為內容有什麼問題。」作為相伴《康熙來了》時間最長的一位製作人,陳彥銘是一手促成康永和小S這次「久別重逢」的幕後功勳,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想更快看到觀眾對《花花萬物》的反應,「第一期節目我看了11次,還是覺得很有趣、很好笑!S和康永哥有兩年多沒長期在一起主持,有碰出新的火花」。
  • 有康熙可看的日子,就像一場不願醒來的大夢
    當然,顧小姐並沒有把康熙當作什麼人生信仰,一直也只是有一搭沒一搭地看,但今年開始,康熙居然治好了顧小姐每天早上十個鬧鐘也叫不醒的病。清晨聽到鬧鐘響起後,睡眼惺忪的顧小姐在床上翻個身,就抓起手機開始播康熙,莫名其妙地,醒不來的壞毛病居然就消失了。2004-2015,《康熙來了》之於我們這十二年的青春,更多時候就像康熙對顧小姐的意義一樣,是生命裡不可或缺的同期聲。
  • 《康熙來了》裡推薦的零食,用胃來懷念逝去的康熙!
    《康熙來了》和大家說了再見,從此便少了一個棒棒的配飯節目,再不能看兩個二貨一唱一和調戲嘉賓,也再不能看小S的毫無下限和蔡康永的機智幽默了
  • 康熙來過
    康熙有太多A跟B分手後來愛上C,或者D和E同時追F,G多年傳跟H的緋聞卻不知早跟I在一起的狗血橋段。每期康熙結束之後,那些被嗶掉的名字、被帶過的言詞,你都能在豆瓣、貼吧、天涯或是其他論壇輕而易舉地搜到。夫妻篇
  • 吃吃的愛:真好,康熙終於回來了
    」 - 02 - 《康熙來了》一共播出了12年,被稱為臺灣最紅的談話類綜藝節目絲毫不為過,好多叫不出名字的臺灣藝人,因為上了康熙才被我知曉。 我記得有一期病入膏肓的高凌風上《康熙來了》,那時他狀態很不好,半張臉長滿了皰疹,氣管炎嚴重,開口就咳個不停。 康永提及:「高大哥你過去竟然模仿過徐懷鈺!」 沒想到惹得高凌風痛哭,「這就是生活」,與他早前囉嗦傲慢的形象大相逕庭。
  • 「康熙」痴痴的愛:康熙又來了!
    新節目在「康熙」原班人馬的保駕護航下,不知道和《康熙來了》會有多少聯繫。「康熙」停播兩年來,隨著蔡康永和小S轉戰內地,依舊讓人對《康熙來了》戀戀不忘,如今,他們再度合作,希望這對「康熙老鐵」不會讓人失望。
  • 康熙來了 康熙走了
    蔡康永一條微博,請辭主持了 12 年的《康熙來了》,小S也表示「共進退」,這檔2004年開播的脫口秀節目就此畫上句號。從一早上醒來看見新聞開始,朋友圈和微信裡不斷有人給我發來各類慰問信息,仿佛我在康熙謀了什麼差事,馬上要被遣散了。可能在別人眼中,我之所以被看作是康熙的死忠粉,僅僅是因為朋友圈裡我最愛用的小S表情包。
  • 十二年後,我們終於看到了康與熙的背影.
    蔡康永就說他也有過困擾啊,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他發現自己在主持領域是沒辦法離開小S的,還為此煩惱過很久。如今想想,在整個華語綜藝圈裡,我們不可能再找到如此配合默契又信任對方的搭檔了。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們認為金龜子和毛毛蟲是不可能分開的。而如今,我們不得不面對,蔡康永與小S從《康熙來了》的離去。
  • 沒錢缺人輸創意 《康熙來了》不得不說再見
    仿佛只是彈指一揮間,《康熙來了》就已經陪伴著觀眾走過了12年的時光,它在華語綜藝圈的地位,幾乎無可取代。人生有多少個12年?懷念《康熙》,或許不僅僅在懷念節目本身的那些輝煌與寥落,更多的,是在懷念那些看著《康熙》下飯的日子、那些一起看《康熙》的人。一個綜藝節目能夠成為一代人成長的見證,能夠成為一個集體青春的參與者,其實,已經足夠了。
  • 5分鐘帶你看完《康熙來了》12年沉浮
    仿佛只是彈指一揮間,《康熙來了》就已經陪伴著觀眾走過了12年的時光,它在華語綜藝圈的地位,幾乎無可取代。人生有多少個12年?懷念《康熙》,或許不僅僅在懷念節目本身的那些輝煌與寥落,更多的,是在懷念那些看著《康熙》下飯的日子、那些一起看《康熙》的人。一個綜藝節目能夠成為一代人成長的見證,能夠成為一個集體青春的參與者,其實,已經足夠了。
  • 臺灣綜藝沒落了,記憶裡那些通告藝人們——我們遠走的青春啊!
    《康熙來了》從開播時採訪的李敖,連戰,馬英九……名人大腕,小S的無釐頭,蔡康永暗藏的辛辣,亮眼的收視率,奠定了人們心中,它是臺灣第一綜藝節目。後期兩人主持有了嫌隙,也許吳可能意識到這節目無形中過度傷害了她知性女作家的身份,以至於後期幡然請辭,哪怕謝苦苦支撐,也免不了熄燈的結局,也是不爭的事實。很多臺灣通告藝人都是在上了《康熙來了》後開創了演藝事業的新高峰,火遍我們內地。同樣,《今晚》也讓第一代黃金五嫂賺得盆滿缽滿也是當時的現象級事件。
  • 下了12年飯的康熙來了,陪青春咽過的口水都還記得嗎?
    前天,一代巨星David Bowie永遠離開了我們;今早,日本天團SMAP宣布解散;今晚,放送了12年的《康熙來了》即將迎來最後一集。████曾經陪伴了80、90一代青春的美好回憶,如今正一個一個地在與我們道別。今晚,S、康永和漢典三人,將會在圍床夜話中結束12年的康熙。
  • 再見,《康熙來了》
    節目製作人王偉忠在今天凌晨發表微博,感謝了兩位主持人的付出。並在結尾處說道:「康熙精神,必有來人;娛樂精神,後會有期!」王牌主持人的離開,製作人告別式的話,這也就意味著,陪伴我們十二年的《康熙來了》,多半是要離開了。這檔娛樂節目對於很多內地 80 後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它不僅是我們的娛樂啟蒙,也教會了我們很多課本和家長不會說的事。
  • 康熙來了,這次康熙走了
    其實早在半年前我就看見過一篇關於蔡康永的採訪,康永哥稱,自己不確定康熙還能陪伴我們多久,但自己已經開始做好了離開康熙的準備。是啊,《康熙來了》將近12周年了,它從一個襁褓裡的嬰兒,現在也已經長大成了一個12歲的少年。人長大了,就要離開屬於它的童年,也同時離開了那屬於我們曾經的記憶。人終究會成長,成長意味著要捨棄一些舊事物。小S也從最開始她愛耍寶調皮的小S如今也變成一個收斂的婚後女明星小S,我們可以說小S因為捨棄了年輕時候的嬉皮開始變得成熟了。
  • 康熙考古 | 曾經上過《康熙來了》的素人近況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聊的是,那些上過《康熙來了》的素人近況。
  • 康熙來了十二年,男星被揩油、整容鑑定機、小S表情包,總有一個留在你的記憶裡【遇見cafe氣泡水果茶福利】
    畫裡畫外一片祥和,其實作為終結篇前傳,這也情有可原,畢竟這周之後,這檔陪伴我們十二年的下飯視頻也將正式和我們揮手作別,那些犀利的、鹹濕的、暖心的畫面,都只能在記憶裡反芻了。小S很喜歡吳奇隆飾演的四爺,來康熙自然也是不會放過。
  • 近十三年來上過《康熙來了》的過世明星,忘不了他們的美好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個會先來,成年的人世界就是要學會面對無數次的告別!今天要和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近十三年來哪些上過《康熙來了》的人離開了?羅霈穎 2020年8月3日 因疾病而引發的猝死8月3日晚,據臺媒報導,臺灣藝人羅霈穎去世,享年59歲。警方初步判斷其是因疾病而引發的猝死。
  • 2004年,《康熙來了》,2015年,《康熙》走了.
    《康熙》的人,想必都有過相同的經歷和感受:我的印象裡,似乎很少有哪一檔綜藝節目有這麼多死忠的粉絲。我們被小S潑辣大膽的主持風格所震撼,為康永哥溫柔細膩的微笑而傾倒。我們期待著自己喜歡的明星能上一次《康熙》,真的等他們上了《康熙》,我們又擔心小S這次會不會嘴下留情,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