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聚會上,太子使眼色,讓其心腹戲陽動手殺南子,然而,戲陽退縮,不敢。南子聰明,看出了太子的陰謀,呼叫「太子想殺我」,衛靈公就很憤怒。太子擔心衛靈公降罪處分,就逃離了衛國,到了宋國,隨後到了晉國。
衛靈公欲立少子郢。郢,楚國都城,今湖北省境內。郢書燕說。
郢不願意即位,建議立太子之子輒。淺嘗輒止。
衛靈公死,南子立輒,是為出公。太子,也即現任衛國國君出公的爹,爸爸,在外十二年。初時,在晉國趙簡子的支持下反攻衛國,最後在宿地與衛對峙。南宋趙構擔心、牴觸嶽飛迎回宋徽宗宋欽宗,心情與出公一般。
出公十二年,太子與其姐裡應外合,意圖奪權。太子的姐姐是孔文子的夫人。孔文子,大家知道,子貢曾問過孔子: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所以謂之文也。太子的姐夫也就是這個孔文子,名圉。
《論語》中還有一處說道,孔文子正是幫助嶽父衛靈公處理外交事務的得力大臣。這個很有幹才的孔文子與太子的姐姐生了一個兒子,叫孔悝。悝,戰國時魏國著名的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即是這個悝。
子路是孔府的大管家,政變時,他在外地,不在孔府。一聽見蘭寧消息,快馬加鞭趕回現場。遇見了出城門的師弟子羔,子羔說,出公已經出奔,城門已經關閉,師兄你空受其禍沒必要。
但子路說:食其祿,不避其難。吃他家飯,就不迴避他家患難。子羔無奈,出,子路入。
而門將公孫敢不開城門,子路說:利其祿,必救其患。受到他家好處,就一定要拯救患難。最後有使者進門,子路也便趁機混進城內。
太子、孔悝正在臺上策反呢。子路在臺下要求:殺了孔悝,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太子不肯。子路便燒臺子。太子便叫兩名侍衛石乞、壺魘攻殺子路,子路時年六十二,不敵。英雄最怕暮年。草木零落,美人遲暮。
子路的帽帶被兵器割斷,他說:君子死,冠不免。堂堂正正,大義凜然,結纓而死。死得極有尊嚴,第一個站著死的英雄。
孔子聽說衛國的政變,感嘆:子羔應該逃出來了,可憐子路死難了。
聖人無人不知,無事不知,未卜先知。但,救不了,改變不了,扭轉不了。五十知天命,是實話實說,不是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