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摘|從兩岸對「垃圾」的讀音說開去

2021-02-07 zgsfjw


從兩岸對「垃圾」的讀音說開去


原來不知道大陸標準普通話的「垃圾」與臺灣標準國語的「垃圾」發音完全不同:普通話把它叫lājī;國語則將之稱lèsè,聽起來就象「樂色」。

 

與臺灣友人相處久了,接觸臺灣的廣播影視節目多了,在再加上查看臺灣出版的字典,便發現在標準「普通話」和標準「國語」中,不少常用字的發音都不一樣。其中最典型的一個是「我和你」的那個「和」字:在大陸讀成hé,臺灣則讀成hàn(汗)。此外,還有一些例子,如:「滑稽」,大陸讀huáji,臺灣讀ɡūji(古稽);「液體」,大陸讀yètǐ,臺灣讀yìtǐ;「攜帶」,大陸讀xiédài,臺灣讀xídài;「一艘」,大陸讀yīsōu,臺灣讀yīsāo;「曝光」,大陸讀bàoɡuānɡ,臺灣讀pùɡuānɡ;「包括」, 大陸讀bāokuò,臺灣讀bāoɡuā;「通緝」,大陸讀tōnɡjī,臺灣讀tōngqī;「挾持」, 大陸讀xiéchí,臺灣讀jiāchí;「懸崖」,大陸讀xuanyá,臺灣讀xuanái;「說服」,大陸讀shuōfú,臺灣讀shuìfú,等等(當然,上述這些讀法在兩岸各自雙方都同時有人採用,我們所說的是雙方字典的規範標音或職業播音員的規範發音,並非指各地方言〕。

 

開始,我很奇怪,以為大都是閩南方言的緣故,後來才發現,臺灣出版的國語字典就是如此標定的。問了臺灣友人,他們告知,在學校讀國文時,老師專門強調這些都是正確的讀音,從前在大陸的那些讀法則是錯誤的。最有意思的是許多外省人父母說話的發音,同現在大陸的普通話發音一樣,他們的子女則因上學而糾正了從父母那裡學來的發音,改說一口標準的國語。如若堅持原來的發音,就會被笑話,被認為是沒有教養。

 

後來,從學者翟華的考證更確知:1945年10月臺灣光復,日語的「國語」黯然退出,臺胞急著要回復祖國的語文,要說國語,要認漢字。1946年4月2日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正式成立。臺灣國語會的標誌性貢獻是編訂《國音標準彙編》,作為推行標準國語的根據。1946年5月1日起,由「老北京」齊鐵根先生每日在清晨7時,在電臺擔任「國語讀音示範」,播講民眾國語讀本、國語會話,國民學校國語、常識、歷史、各種課本,供學國語的人收聽,匡正語音。當時的學校教師現聽現學現教,使廣大的學生也能及時學到國語,學習標準的國音。這位齊鐵根當時成了家喻戶曉的大師級人物,直到現在上年紀的臺灣人還能回憶起齊先生娓娓動聽的「京片子」,連詞「和」讀hàn(「汗」)就此在臺灣深入人心。

 

大概上述垃圾等字詞的發音也是當時糾音的產物。於是,筆者還專門翻閱了由臺灣國語日報社出版,齊鐵根先生所主編的《注音詳解古今文選》,果然不少詞的發音與現今大陸不一樣。

 

在聲調標準化方面,臺灣國語與大陸普通話也有不少區別,如「綜合」的綜字讀去聲,即第四聲(大陸讀第一聲〕;「侮辱」的辱字讀第四聲(大陸讀第三聲〕;「偽造」的「偽」字讀第四聲(大陸讀第三聲〕;「企業」的企字讀第四聲(大陸讀第三聲〕等等。

 

依筆者之見,這些發音的區別見仁見智,實際上是某些學究們的人為「糾偏」。問題是到底以古文還是白話文為主體,以北京方言還是以其他方言為標準發音。如果人們在口語上念「和(he)」,而非要糾成古語的「和(hàn)」,恐怕就過於牽強。例如:在古語中,將「遊說」和「說客」讀成shuì,而口語中的「說服」讀成shuìfú,就顯得太生硬。果然,一次聽臺灣某名主持人的節目,她在一字一板時用「說服(shuìfú),但在下面脫口而出時,卻用「說服(shuōfú)」。

 

在臺灣,「癌」字最容易引起誤會,因為它的讀音竟與「炎」一樣,都讀成yán。這樣一來,就麻煩了,「癌症」、「肺癌」與「炎症」、「肺炎」的發音一模一樣,因發音之差造成誤診,豈不冤枉!後來,筆者特別留意了這些發音,發現不少臺灣播音員也將「癌」讀成了ái。這大概是有了教訓了吧?!

  

有意思的是,美國洛杉磯中文電臺的播音員們,因某些字的讀音,經常遭到來自兩岸聽眾的責難。例如:某次,一位來自大陸的節目主持人,將「口吃」讀成kǒuchī;一位來自臺灣的聽眾來電話指出,怎麼光天化日之下念白字,應該讀kǒujī。為此,還引起一場小爭論。

 

更有意思的是,不僅音調,兩岸在某些用詞方面竟有截然相反的理解,如「窩心」一詞,大陸理解為「憋氣」,而臺灣則認作「快意」。

 

究竟正為何音,有學術的門派之爭在裡面。舉一個例子。在大陸,多年來,關於計量單位問題,一直是變來變去,搞得科技出版社的編輯人員,對於來稿,常無從下手,不知該以什麼計量單位為最標準。查有關的計量單位標準,版本不同,內容都可能有異。為什麼?就是名詞命名委員會的成員看法不一,今天你在委員會力量佔了上風,那麼,定名就傾向於你,明天他佔了上風,那就再改過來。就像人死了,裝在帶拉鎖的棺材裡,想起來了,就出來看一眼。

 

這讓人想起一部五六十年代的國產動畫片,講述一個昆蟲學家,在家裡的捕蠅網中意外發現一個帶著翅膀的昆蟲,他喜出望外,說是發現了什麼新的昆蟲種類,他視這昆蟲如寶,養在試驗室裡,觀察和研究它的生活習性,著書立說,夢想著什麼偉大的成就。他的行為詭秘被他的同事--另一位昆蟲學家看在眼裡,嫉妒心油生,在他命名此昆蟲為希利奧多斯後,那位老兄不服,例舉數條理由,著以10倍於他的文字推翻他的命名,命名那昆蟲為多克斯·希利奧多斯。就在他倆為命名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們的老師--昆蟲界泰鬥,發了話,你們兩人的結論都不對,我已著書百餘萬字駁你們的結論,你們的命名都錯了,據我的研究,這種昆蟲應該叫多克太·希利多克太!一時間三人爭得天翻地覆,甚至大打出手,沒有了一點兒學者的斯文。正在他們鬥得不可收拾的時候,那位昆蟲學家的小兒子跑進來,爸爸,你看到我捕蠅網裡的那隻蒼蠅嗎?現在到處在滅蠅,我好容易就找到那麼一隻,學校讓交的,也不知跑到哪裡去了。三個大人,聽了,全呆傻傻地愣在那裡。

 

這是題外話,一個荒誕的故事而已。文字這東西,世界地域如此廣大,民族又如此多,多樣化的文字,多樣化的方言,並沒有什麼不好,但為了地域之間、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更好地溝通和交流,有一個統一的規範和標準是必要的。





相關焦點

  • 為啥有些人會把「垃圾」讀作「lè sè」?
    來源:一本正經說歷史(ID:ybzjlishi)編輯:雪梨大凡看港臺偶像劇的,都對把「垃圾」讀作「lè sè」的說法不陌生,一些人還把這種叫法當成時尚,覺得說「lā jī」特別土。到了宋代,「垃圾」這個詞彙開始出現,並且也有了指代穢雜之物的意思,只是讀音並不是「lā jī」。宋吳自牧《夢粱錄》 :「更有載垃圾糞土之船,成群搬運而去。」「亦有每日掃街盤垃圾者,每支錢犒之。」
  • 為什麼有地方的人會把「垃圾」讀作「lè sè」?
    宋吳自牧《夢粱錄》 :「更有載垃圾糞土之船,成群搬運而去。」「亦有每日掃街盤垃圾者,每支錢犒之。」綜合來看,「垃圾」的含義與之前的「拉颯」基本相同,因此可以推測,「垃圾」最開始的讀音應該與「拉颯」相近。1915年版的《中華大字典》收了這個詞,其「拉颯」 與「垃圾」 意義相同。
  • Q&A|為什麼有些地方的人會把「垃圾」讀作「lè sè」?
    宋吳自牧《夢粱錄》 :「更有載垃圾糞土之船,成群搬運而去。」「亦有每日掃街盤垃圾者,每支錢犒之。」綜合來看,「垃圾」的含義與之前的「拉颯」基本相同,因此可以推測,「垃圾」最開始的讀音應該與「拉颯」相近。1915年版的《中華大字典》收了這個詞,其「拉颯」 與「垃圾」 意義相同。
  • 《清平樂》「樂」字讀音誤說探析
    詞牌名中「樂」字讀音究竟如何讀,學術界對此爭論不斷,聚訟紛紜。潘盛彬認為《永遇樂》中讀yuè,較早將「樂」字讀音問題上升到學術討論,但未論及其他詞牌。金文明將《永遇樂》中讀音定為lè,《清平樂》中音yuè,把《清平樂》的讀音問題提了出來。
  • 廿四節氣的潮語讀音
    如說:「伊只支旗號個種族過好,撮孥囝個個考著名牌大學(他這個家族的分支血統優良,孩子們個個都考上名牌大學)。」「種」字的聲母還可以白讀為dêng3(訂),如:鮮薄殼個dêng3(訂),即此字。罵人「斷dêng3囝」,也是此字。
  • 專家說,讀音最重要的還是約定俗成
    「鐵騎(jì)」還是「鐵騎(qí)」,「說(shuì)服」還是「說(shuō)服」,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還是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今天,一些漢語字到底該怎麼讀,再次被刷上熱搜。很多網友表示「接受不了改讀音」,對此,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上海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副主任徐默凡。
  • 普通話讀音問題分析
    他們「一份錢掰成兩瓣花」,需要努力去扮演好一個正常人。例如「奔」,讀為陰平意為「奔走、 急跑;緊趕」,可組詞為「奔波」、「奔馳」、「奔走」等;讀為去聲意為「直向目的地走去」,可組 詞為「投奔」、「直奔工地」等。再比如「勁」,在讀為前鼻音「jin」時是名詞性語素,意為「力 氣;神情;趣味」,可組詞為「幹勁」、「勁頭」、「有勁」等;而讀為後鼻音「jing」時是形容詞性 語素,意為「堅強有力」,可組詞為「穩勁」、「剛勁」、「勁敵」等。
  • 在中國有兩座讀音相同的名山,很容易混淆
    例如下面要講的這兩座山,中國有兩座山讀音相同,相距1000公裡,但很容易混淆。那兩座山到底是什麼?以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讀音相同的兩座著名的山峰。假如有誰告訴你,他想去lángyáshān,你知道他想去那裡,到底是哪座山嗎?河北保定的朋友,肯定會說:這不就是易縣西邊那座狼牙山嗎?人所共知的狼牙山五壯士啊!
  • 正確讀音還是大眾讀音?一場對語言發展變化問題的思考
    漢字讀音要改?近日,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標音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事情起源於網上熱傳的一篇文章——《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文章提及,部分漢字的讀音因為遷就大眾讀音而進行了更改,把原本「錯誤」的讀音改成了標準讀音。
  • 百名永康人前往仙居清理垃圾:打口水仗不如做正經事
    事情起因挺簡單的,4天前,仙居縣淡竹鄉的一名網友,痛心於韋羌溪兩岸滿地垃圾,將矛頭對準了永康人,稱他們是危及淡竹的「浙G軍團」。  永康人當然不願意背這個黑鍋,很快就有人在網上發起了反攻。  一邊是兩地網友唇槍舌戰,而另一邊,120名永康人做了件正經事。昨天,他們開著30輛車子,組成真正的「浙G軍團」,前往淡竹了卻恩怨。當然,他們不是去火拼,是撿垃圾。
  • 垃圾都去哪兒了?記者跟隨分類垃圾去「旅行」
    今年年底前,南京將正式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眼下,不少市民在積極參與分類的同時,總不免疑惑:分好類的垃圾去哪兒了?記者從南京市城管部門獲悉,為讓更多市民了解南京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流程,提高分類意識,南京市垃圾分類辦公室組織開展的「跟著垃圾趣旅行」主題宣傳活動於23日正式啟動,計劃用兩個月時間,分25批次帶領千名市民去近距離了解垃圾分類的整個流程。
  • 細數兩岸發音的不同及其歷史原因
    其實兩岸雖然文字共通,只不過一個簡體字,一個繁體字,但是讀音卻是有很多不一樣的,今天西蒙君就給大家講一下兩岸發音有哪些不同。因為語言發音分為單音字和多音字,所以西蒙君就分兩部分來說。
  • 垃圾分類 | 開啤酒後不用的瓶蓋是什麼垃圾?
    垃圾分類 | 開啤酒後不用的瓶蓋是什麼垃圾? 啤酒是我們在生活中非常熟悉且很常見的酒類之一,一般我們見到的啤酒都是瓶裝的,由瓶蓋封口,大家知道啤酒瓶蓋是什麼垃圾嗎
  • 日語裡五個常見漢字的生僻讀音
    各位同學好,今天老師想談一談日語裡常見漢字的讀音問題。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但不管是哪種,讀音都不是唯一的,有些訓讀的單詞,漢字後的送假名不同,意思和讀音也不同。比如最常見的「生」,就有:生(なま)、生(い)きる、生(う)む、生(は)える等許多種讀音,前面這四個詞分別表示「生的」,「活著」,「生(孩子、蛋等)」,「生(蟲子、鏽等)」。下面老師想介紹五個特別常見的漢字的生僻讀音,據說這些詞99%的人都會讀錯,看看你認不認得吧!
  • 兩岸融合激流勇進!2021開年又添4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兩岸融合激流勇進!2021開年又添4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2021年01月13日 11: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1155期】
  • 古裝劇的錯讀音與「約定俗成」
    這裡「厭」通「壓」,簡單說,是「壓制勝過」的意思,所以讀「ya1」而不讀「yan」,「壓歲錢」即是指壓鎮邪祟,而劇中的厭勝之術是為他人招禍,使人被「壓」。我們平素常說的被夢「魘」了,「魘」作「魘鎮」講時,也有一個「ya」的音。《宮心計》切換了粵語,聽著還是「yan」,可能香港不像大陸,大陸電視上一度不少清宮秘史類的講座,厭勝這個詞被提到的頻率不低。
  • 陳寅恪中「恪」字讀音考證
    然後我們一起又去看了王國維紀念碑。然後和他及幾位師友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他再三敦促我去考證下陳寅恪的恪字讀音,這也是促成我寫這考證文章的起因之一。二十七歲去日本留學,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南通師範和湖南第一師範,後去北京教育部任職。是著名畫家、詩人、金石家。他與齊白石交誼極厚。1917年齊第二次到北京賣畫刻印,師曾見到他刻的印章,大為讚賞,到法源寺白石住處拜訪,白石拿出《借山圖卷》請教,師曾說:「你的畫格很高,但還有不夠精湛的地方」。即在畫冊題詩,後兩句說:「畫吾自畫自今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 根脈(六):百年歌仔戲 並蒂開兩岸
    《蝴蝶之戀》,開創了60年來兩岸歌仔戲劇團共演一臺戲的先河。從創作、首排到一次次修改,歌仔戲藝術家成為往來兩岸的常客。《蝴蝶之戀*男主角臺灣演員唐美雲說,從小三通到兩岸直航,自己也記不清來廈門多少次了,從剛開始兩岸演員相互磨合,到如今一個眼神、一個細微動作、就知道對方心裡所想、動作所及;舞臺上表演如行雲流水,私下生活如親人密友一般。
  • 路橋開出垃圾分類首例罰單!來學習垃圾分類「小常識」
    垃圾分類已經進入了路橋區綜合行政執法的「強制時代」——開出路橋首例垃圾分類罰單!案情經過2020年3月20日,路橋區蓬街中隊執法隊員發現蓬街鎮振蓬東路一家水果零售店在經營過程中,將產生的水果皮、腐爛水果等易腐垃圾投放到藍色的可回收垃圾箱內,當場,執法隊員進行了勸導,解說垃圾分類的規範。
  • 談談「奔月、奔夢」的讀音
    不少人認為,「嫦娥奔月」中的「月」是嫦娥的目的地,「奔」對應於《現代漢語詞典》「奔」bèn的義項①「直向目的地走去」,應讀bèn,據此斷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處理有誤,質疑聲不斷。筆者對「奔」的語義以及「奔月」「奔夢」的讀音進行了考辨。「奔」的語義發展「奔」bēn的基本義為「奔走;急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