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奔月、奔夢」的讀音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戶曉,小學語文教材也多有收錄。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收錄李商隱《嫦娥》詩,人教版六年級語文《千裡夢圓在今朝》提到「嫦娥奔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在「奔」bēn的義項①「奔走;急跑:~馳|狂~」後新增了「嫦娥~月」例。不少人認為,「嫦娥奔月」中的「月」是嫦娥的目的地,「奔」對應於《現代漢語詞典》「奔」bèn的義項①「直向目的地走去」,應讀bèn,據此斷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處理有誤,質疑聲不斷。筆者對「奔」的語義以及「奔月」「奔夢」的讀音進行了考辨。

「奔」的語義發展

「奔」bēn的基本義為「奔走;急跑」。「奔」的字形從三止,即三隻腳板,身體前傾,大步騰空奔跑。《詩·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維足伎伎」,「伎伎」是行步舒展的樣子,「奔」就是普通意義上的奔走。因發生變故、躲避危險而奔走就是「逃跑」,逃走流亡到別的地方就是「逃亡」。如《左傳》「師噪而從之,三國奔,楚師大奔。」(昭公二十三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隱公元年)

上面前一例說的是吳軍擂鼓吶喊追殺上去,三國的軍隊逃跑,楚國的軍隊拼命逃跑。這裡的「奔」是「逃跑」義。後一例中的叔段因為圖謀造反,被哥哥鄭莊公打敗,從封地京城出亡到共國,這裡的「奔」是「逃亡」義。

女子私自投奔所愛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的「私奔」,如:「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地官·媒氏》)

根據不同的語境和施事者而形成「奔」的這些特指義,仍讀bēn。

由本義引申出「朝著確定的人、地點急走」,其語義重點放在動作的趨向和所奔的對象,這時「奔」的動作本身被忽視。為了在讀音上區分語義,聲調讀為去聲,這種現象屬於變調構詞。《漢語大詞典》立了這個義項,釋為「直趨;投向」,並舉《史記》的例子:「吳糧絕,卒飢,數挑戰,遂夜奔條侯壁,驚東南。」(《史記·吳王濞列傳》)

北京大學孫玉文教授指出,「奔」的去聲讀音較早就有著錄,唐代《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一》逋悶反:「奔,急赴。」元代文獻中去聲「奔」已經運用得很普遍,如「方信將軍不下馬,也須各自奔前程。」(《元曲選·正報恩》楔子)

上述用例「奔」的賓語目的地語義很明確,「奔」均應讀bèn。

「奔月」的讀音考辨

「奔月」的「奔」爭論的焦點是現代漢語中當「奔」後接處所詞時是否都必須讀bèn。我們先來分析《現代漢語詞典》「奔」bèn音項下的義項為:

奔①(動)直向目的地走去:投~|直~工地|他順著小道直~那山頭◇~向小康。②(介)朝;向:~這邊看|漁輪~漁場開去。③(動)年紀接近(四十歲、五十歲等):他是~六十的人了。④(動)為某事奔走:~球票|你們生產上還缺什麼材料,我去~。

「奔」bèn義項①舉例中「工地、山頭」是「奔」的目的地,「小康」是「奔」的目的,語義發生虛化,因此,在該例前面加上「◇」提示這是比喻用法。當「奔+目的地」的組合後面另有動詞時,引申為義項②;當「奔」後接的是年齡段時,引申為義項③;當「奔」後接的是某項要去做的事情時,引申為義項④。所有這4個義項,均含有指向目的這一核心語義。

《現代漢語詞典》中「奔」bèn組成的詞語有:「逃奔」「投奔」「奔命」「各奔東西」「奔頭兒」。「逃奔、投奔」後面必須接目的地,「奔命、各奔東西」中的「奔」後接的「命、東西」就是「奔」的目的,「奔頭兒」是「奔」的轉指義,即所指的對象。與單字「奔」bèn相同,上述詞語也均含指向目的這一語義。

下面接著看《現代漢語詞典》「奔」bēn組成的後面能接處所的詞語:「奔赴」「奔逃」「出奔」。以上「奔赴」的「向(一定目的地)」義源自「赴」的語義,「奔」仍為「奔走」義。「奔逃、出奔」包含著「奔走」義,後面不一定接目的地。由於「奔」bēn也可以接處所詞,因此,單純用「奔」接處所詞來判斷讀bèn是片面的。

嫦娥奔月的傳說雖有不同版本,但嫦娥吃不死藥後離家出奔,飄然飛到月宮的情節是一致的。「奔月」的「奔」側重在動作本身,嫦娥吞食不死藥前並非把月亮作為目的地,因此「奔」宜讀bēn。《漢語大詞典》收錄了「奔月」條,「奔」讀bēn。另外,從唐詩平仄情況來看,「奔月」的「奔」應為平聲。如崔備《中秋夜聽歌聯句》:「此夕來奔月,何時去上天。」對應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奔夢」的讀音歧異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夢的提出,「奔夢」成為熱詞,如「朝夕奔夢」「奔夢路上,不畏艱難」。「夢」為中國夢,是「奔」的目的。根據上文分析,「奔」的兩個音項均可接處所詞,但是音項bèn還可接抽象名詞作為行動的目的。與「奔小康、奔向好日子」等「奔」後接抽象名詞的情況相類似,「奔夢」的「奔」應讀bèn。

「奔」bēn和bèn兩個音項反映了語義引申脈絡,bèn音項是為特殊語義用變調方式專立的。「望」與「奔」有相同的語義引申脈絡,《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了觀看義(含目的義)、介詞義和年齡接近義:

望①(動)向遠處看:登山遠~|一~無際的稻田。……⑨(介)對著;朝著:~我點點頭|~他笑了笑。⑩〈書〉(年齡)接近:~六之年(指年近六十)。

語義引申是一個連續統,「望」在語義引申中未做變調區分,而「奔」劃為兩個音項,中間狀態下難以截然劃開,存在讀音兩可的情況。以「奔向」為例,與「奔赴」一樣,「奔向」後接目的地是由「赴、向」的語義決定的,「奔」的讀音仍應由自身語義情況來判斷,如:

「南來北往的貨船通過長江,奔向大海,駛向世界。」(《光明日報》2014年8月20日2版)

「黃河水從我面前汩汩東瀉,奔向大海。」(《光明日報》2018年1月12日14版)

前一例「奔」與「駛」對舉,動作義很明顯,無疑應讀bēn;後一例「奔」的語義側重動作還是目的難於判斷,如不特別強調指向目的地的語義,仍可讀bēn。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辭書編纂研究中心秘書長、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主任)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再圓「嫦娥奔月」夢
    屈原的《天問》表達了詩人對日月星辰的探索精神,西漢時期的「嫦娥奔月」畫像石,更是寄託了人們的「登月夢」。中國有關月亮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山海經》裡「帝俊」的神話中,後來又有「嫦娥奔月」的傳說流傳千年。成書於西漢的《淮南子》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 神話傳說:嫦娥奔月(考研筆記169)
    嫦娥奔月(考研筆記169)學生李清文 編輯關於考研考試題目,「嫦娥奔月」據《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3、話詩一句: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4、文:據古代民間傳說,射日英雄羿之妻嫦娥,隨羿一起來到人間後因耐不住清苦,偷吃丈夫的不死之藥,又飛身上天,進了月宮,變成一隻蟾蜍即月精。
  • 傳說:嫦娥奔月 - 河北新聞網
    南北朝時期的謝莊在《月賦》裡說:「《淮南子》曰: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常娥竊而奔月。」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摘了《淮南子》裡的這句話。很顯然,公認的說法是嫦娥最早出現在《淮南子》中。對《淮南子·覽冥訓》上所說的「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句,東漢時期高誘作的註解云:「姮娥,羿妻。
  • 嫦娥奔月簡史: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嫦娥奔月簡史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就來講一講嫦娥奔月史。
  • 從「雪人」到「奔月」,東方夢工廠能否講好「中國故事」?
    躲開中秋、配合Netflix,合家歡「奔月」水花略小華人影業的一名電影宣傳對作者直言:「『奔月』基本上是中國本土製作《雪人奇緣》作為東方夢工廠中方全資控股後的第一部作品,收穫了全球累計票房1.89億美元的成績,但這個成績遠不及2016年時,尚屬中美合資時期的作品《功夫熊貓3》。
  • 中秋節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五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 歡呼嫦娥五號奔月(圖)
    歡呼嫦娥五號奔月(圖) 2020-12-18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普通話讀音問題分析
    例如「奔」,讀為陰平意為「奔走、 急跑;緊趕」,可組詞為「奔波」、「奔馳」、「奔走」等;讀為去聲意為「直向目的地走去」,可組 詞為「投奔」、「直奔工地」等。再比如「勁」,在讀為前鼻音「jin」時是名詞性語素,意為「力 氣;神情;趣味」,可組詞為「幹勁」、「勁頭」、「有勁」等;而讀為後鼻音「jing」時是形容詞性 語素,意為「堅強有力」,可組詞為「穩勁」、「剛勁」、「勁敵」等。
  • 馮才權:創作原子筆畫《新嫦娥奔月賀國慶》,留住鄉音與國愛
    馮才權:創作原子筆畫《新嫦娥奔月賀國慶》,留住鄉音與國愛通訊員/鴻飛國慶呈祥,歡喜你我;中秋賞月,快樂親朋
  • 美國將拍新電影《飛奔去月球》 題材跟嫦娥奔月有關
    《花木蘭》真人電影撲街後,接下來另外一部美國拍攝新片要在10月23日上映,題材是國人耳熟能詳的,跟嫦娥奔月有關。根據官方的公告,《飛奔去月球》是由東方夢工廠及Netflix出品,CMC Inc.華人文化集團公司與華人影業聯合出品的動畫電影。這部動畫電影以小女孩「FEI FEI」為視角,講述她為了尋找傳說中的月亮女神,自己製作火箭飛船,並向月球進發的故事。
  • 中秋佳節,細說梅蘭芳《嫦娥奔月》,一部經典戲劇的誕生和淵源
    我認為要首推梅蘭芳先生的經典劇目《嫦娥奔月》。中秋佳節裡的嫦娥,就像七月初七裡的侄女一樣,絕對是主角中的主角。然而很遺憾,經過時代變遷,梅蘭芳先生的《嫦娥奔月》已經失傳了。在各種介紹裡,它的後面都帶著一個括號,標明是梅蘭芳的失傳劇。不過遺憾歸遺憾,在這個中秋佳節,我們就是要繼承傳統和發揚美好的,我經過一番查考,馬上用文字來給大家呈現一下,這部經典劇目的誕生和淵源。
  • 逐夢太空 那些助力「嫦娥五號」奔月的湖南伢子們
    「嫦娥五號」任務當天,湘潭伢子劉延和他的團隊穩穩捕獲火箭目標,將「嫦娥」奔月的最美瞬間展現在世人面前。 銅鼓嶺測控區則由於其獨具優勢的地理位置,被譽為文昌航天發射場火箭點火升空後測控接力的「萬裏海天第一棒」,為指控中心提供火箭起飛和初始飛行階段的數據信息,是探月路上至關重要的一環。
  • 每月一聞|嫦娥奔月,繼往開來!|地球|月球|嫦娥五號|嫦娥四號
    中國長徵5號遙五重型運載火箭,馱運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巨大的火焰推動下,一舉向月球奔去,此次嫦娥五號的發射,將跨越38萬公裡,前往月球執行火星勘探任務。點擊播放 GIF 2.4M01嫦娥奔月,繼往開來2007年10月24日
  • 夏鵬:從「奔月取土」中悟出的「精神密碼」
    自2004年探月工程啟動以來,科研工作者們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自立自強的勇氣,充分踐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航天精神,讓中國的奔月神話一步步成為現實,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中國航天大國地位,也對基層幹部的成長同樣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我心向明月」,志存高遠,方能行穩致遠。
  •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漢字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象形上,也體現在讀音上,比如多音字。所謂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用以區分同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詞性、不同詞意或者不同用法。(常見多音字)情況一:不同讀音,詞性或詞意不同。
  • 最容易讀錯的5個姓氏,有些姓氏有3個讀音,能全部讀對的不簡單!
    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每一個姓氏的都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每一個姓氏的來源都是那樣獨特,不僅僅如此,有些姓氏在讀音和讀法上都有別於漢字發音,這些姓氏在上千年的演變中,有著特別的讀音,比如下面要講的這幾個姓氏,都是讀音容易讀錯的姓氏,而且這些姓氏並不是很常見,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
  • 《山海經》研究後稱:嫦娥可能並沒有奔月,炎黃之戰或因她而起
    《山海經》研究後稱:嫦娥可能並沒有奔月,炎黃之戰或因她而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嫦娥真的去了月亮上嗎?從《山海經》看答案是否定的,嫦娥奔的不是月,而是炎帝的孫子,而且嫦娥還引發了炎黃大戰,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古裝劇的錯讀音與「約定俗成」
    我們平素常說的被夢「魘」了,「魘」作「魘鎮」講時,也有一個「ya」的音。《宮心計》切換了粵語,聽著還是「yan」,可能香港不像大陸,大陸電視上一度不少清宮秘史類的講座,厭勝這個詞被提到的頻率不低。對TVB的一個好感來源是,《洛神》裡兩個後來屢屢被念錯的字,在裡面都是對的,就是女主甄宓(fu2)和女二郭嬛(xuan1)。這兩個名字放在一起,很容易就想起「莞嬪甄氏」吧。
  • 「國」字號《嫦娥奔月》, 遵義大劇院即將上演
    中國遠古創世神話裡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許多流傳至今的故事透示出中華先民們篳路藍縷、不避艱辛的開拓精神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另外一個版本的《嫦娥奔月》2017年它曾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引起了不少人的觀看熱情原始神話裡后羿射日與嫦娥奔月並沒有因果聯繫而這臺木偶劇中把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熔鑄為統一的情節加工成連貫完整的封閉式結構為我們呈現了一臺創新大戲
  • 動畫電影《飛奔去月球》上映 奔月之旅笑淚齊飛溫暖治癒
    影片由東方夢工廠及Netflix出品,CMC Inc.華人文化集團公司與華人影業聯合出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努力實現奔月夢想、並見到嫦娥的奇妙之旅。中文版由著名脫口秀演員李誕為笑點擔當「果凍」配音,這也是李誕第一次參與動畫電影配音。嫦娥一角則由實力唱將張碧晨擔當配唱,全新嫦娥在她的高音中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