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才權:創作原子筆畫《新嫦娥奔月賀國慶》,留住鄉音與國愛

2021-02-14 錦和有話說

馮才權:創作原子筆畫《新嫦娥奔月賀國慶》,留住鄉音與國愛

通訊員/鴻飛

國慶呈祥,歡喜你我;中秋賞月,快樂親朋。

——中秋、國慶兩歡度

嫦娥,是美麗的傳說;玉兔,乃美好的祝願;月宮,為心靈的歸宿。三物合一,是愛情種子的播撒及花前月下情侶浪漫的永恆追求。

「半夜兩更半;中秋八月中。」的「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講「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是其寓意。

在「萬家團圓」的鄉愁、鄉情「其樂融融」之辰,也迎來了「萬壽無疆」祖國母親的71歲生日。在這舉國上下,鼓舞歡欣的激動時刻,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嘹亮的愛國歌曲你我傳唱,祖國大地奼紫嫣紅、繁榮昌盛。

試看,書香校園裡的同學們,舉著小紅旗,唱著《國歌》,手拉手,跳起《圓舞曲》,沐浴著和熙的陽光,演繹著《我和我的祖國》故事多,《我和國旗合個影》《我自豪,我是中國人》等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的,催人向上的精彩華章。

身為鄉村教師,年屆43的馮才權,見證了偉大祖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翻天覆地巨變,也感恩生正逢時的機遇。

「能用『基層文藝兵』的腳步來丈量家鄉的田野、山坡,以純樸、善良的眼光去品讀父老鄉親含辛茹苦的堅守,把手中的筆『流淌』出來的線條、色彩,濃縮成一股股教我前進的力量。」馮才權激動地言道。

「正如我於9月30日,開始參加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文藝『兩新』人員、專委會藝委會成員培訓,學習了北師大博導、中國民協副主席萬建中的《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民間藝術》講座後,對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對象性及『以人民為中心』的本體性認識,有了新的維度思考,將在未來的實踐中端正思想,提高意識。」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馮才權深感責任重大地補充說。

——創作心情,亦融家國情

《新嫦娥奔月賀國慶》是在4開素描紙上,用1.0墨綠色、0.5紅色原子筆,以「點斫法」來造型,取西畫素描的「三大面」「五調子」為手段,偏向於人物的寫實性及「祥雲」「月亮」「仙鶴」「山河」的寫意抽象性。

請看,作者用「攢三聚五」的構圖原理,把5隻和平鴿,定格於「亥位」處。襯託出系有中國結、高高掛起的、書寫有《國慶》《1949-2020》內容的紅燈籠吉祥如意之姿,醒目又氣派。這「一靜一動」的對比,彰顯了崇尚「和平」「團結」的中國精神與凝聚力。

《跳芭蕾舞的美女》,隱喻奔月的「嫦娥」。有青春、活力的動感。向左一躍,猶如「仙女凌空」,柔姿煥發,魅力無窮,使人浮想聯翩。

圓圓的月亮,含露垂珠於畫面中心,有「以人民為中心」的節日祝福之意,祈禱14億中華兒女團團圓圓、快快樂樂、倖幸福福、安安康康,祝願偉大的祖國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聚「我的夢」的磅礴力量,集天下英才的創新智慧,使「中國夢」早日實現,造福人人、人人有福。

相關焦點

  • 傳說:嫦娥奔月 - 河北新聞網
    南北朝時期的謝莊在《月賦》裡說:「《淮南子》曰: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常娥竊而奔月。」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摘了《淮南子》裡的這句話。很顯然,公認的說法是嫦娥最早出現在《淮南子》中。對《淮南子·覽冥訓》上所說的「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句,東漢時期高誘作的註解云:「姮娥,羿妻。
  • 嫦娥五號再圓「嫦娥奔月」夢
    據新華社報導,2020年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月球有種種幻想和猜測。屈原的《天問》表達了詩人對日月星辰的探索精神,西漢時期的「嫦娥奔月」畫像石,更是寄託了人們的「登月夢」。
  • 嫦娥奔月簡史: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嫦娥奔月簡史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就來講一講嫦娥奔月史。
  • 中秋節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五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 每月一聞|嫦娥奔月,繼往開來!|地球|月球|嫦娥五號|嫦娥四號
    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一步戰略目標,開啟了中國深空探測新領域。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作為二期工程先導任務發射成功,為嫦娥三號詳勘了落月區域,驗證了部分關鍵技術,獲得了世界上首幅7米解析度全月圖;拓展任務實現飛赴日地L2點開展探測,與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
  • 中秋佳節,細說梅蘭芳《嫦娥奔月》,一部經典戲劇的誕生和淵源
    剛好這也符合李商隱的名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情緒產生原因。嫦娥 (李商隱)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哪知第二天,雷厲風行的齊如山先生,便草草打出一個簡單的提綱,由李釋戡擔任編劇,大家就開始對《嫦娥奔月》進行深層的創作了。所以說,這就是論一個優秀團隊的重要性了。二:《嫦娥奔月》的籌劃以及劇目分節。
  • 神話傳說:嫦娥奔月(考研筆記169)
    嫦娥奔月(考研筆記169)學生李清文 編輯關於考研考試題目,「嫦娥奔月」二、參考答題要點:1、文:中國古代漢族神話故事,講述了嫦娥在吃下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的事情。關於嫦娥的神話傳說,《淮南子》一書記載甚詳。
  • 中國嫦娥「奔月」,崔娃「暴露」了
    12月5日發布的《每日秀》(Daily Show)中,崔娃照例為觀眾分享每周新聞,而在談到近期廣受全球關注的嫦娥五號「奔月」的新聞時,他開始「夾帶私貨」,陰陽怪氣抹黑中國「隱瞞疫情」,稱「這會給外星人帶去新冠病毒」。有中國網友看完視頻評價說:「這『酸味』已經越過了太平洋。」
  • 「國」字號《嫦娥奔月》, 遵義大劇院即將上演
    中國遠古創世神話裡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許多流傳至今的故事透示出中華先民們篳路藍縷、不避艱辛的開拓精神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另外一個版本的《嫦娥奔月》2017年它曾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引起了不少人的觀看熱情原始神話裡后羿射日與嫦娥奔月並沒有因果聯繫而這臺木偶劇中把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熔鑄為統一的情節加工成連貫完整的封閉式結構為我們呈現了一臺創新大戲
  •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亮的這些傳說,背後的事情很不簡單
    昨天,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順利登陸月球背面,創造了人類歷史,極大提升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嫦娥四號是月球探測器,而它名字的由來,自然來自中國古老神話嫦娥奔月,而新時代的科技,又為中華古老文化賦予了新的意義。但是,你知道嗎?
  • 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說:「羿酒喝的太多了,不小心感染風寒,自己去城外採藥。」守將騙過去了,嫦娥一出關,顧不得東南西北,只是拚命跑。羿一覺睡到後半夜,口渴醒過來,叫嫦娥倒茶水,叫了一會兒,沒聽到嫦娥答應。羿看嫦娥沒有來,想起自己飲酒時說的話,起了疑心,往身上一摸,壞了,九粒仙丹一粒也不見,趕緊叫:「來人!來人呀!夫人到哪裡去了?」家將稟報:「夫人前半夜出了房門。」
  • Netflix改編嫦娥奔月,亞裔群星演繹音樂動畫《飛奔去月球》
    (圖片來自Netflix官網截圖)《洛杉磯時報》1月25日報導,電影《飛奔去月球》以中國神話「嫦娥奔月」為依託。影片中,嫦娥是神女,因拒絕服用反派給予的長生不老藥而流放月宮。生活在現代的中國少女菲菲(Fei Fei)從母親那裡聽說了這個故事。母親離世後,她決定製造火箭親自探訪月球,證明這個神話是真實存在的。菲菲由華裔與菲律賓裔女演員凱西·昂(Cathy Ang)配音。
  • 「嫦娥五號」啟程奔月挖土,任務背後的「嫦娥女神」有誰?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避開颱風天,氣象女將為嫦娥奔月尋天窗氣象系統作為發射場的五大系統之一,提供數據採集、危險天氣監測預警、高空風和空中電場探測等諸多服務保障。
  • 星空導師劉普順: 嫦娥去「奔月」了 我帶孩子們「仰望星空」
    星空導師劉普順: 嫦娥去「奔月」了 我帶孩子們「仰望星空」 2020-11-24 22:05:29李澤陽 攝   中新網銀川11月24日電 (李佩珊 李澤陽)「嫦娥五號去奔月了,我帶你們去『仰望星空』。」24日下午,星空導師劉普順為寧夏銀川市西夏區的中學生們開展了一場以「探奇科學知識,探索星空奇妙」為主題的科普活動。而在小時候,劉普順和孩子們一樣,對星空充滿了幻想。
  • 上古神話人物|嫦娥:奔月故事版本多 狗血程度直逼黃金八點檔
    第二個:《淮南子外八篇》記載的被逼無奈版說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羿的徒弟逢蒙知道後就去偷藥,結果被嫦娥發現,逢蒙就逼迫並欲加害嫦娥,萬般無奈下,嫦娥只好一口吞下不死藥奔月升天了。我個人是不太信服這個說法的,因為如果常羲就是嫦娥,那麼她何以成為羿的妻子,又如何成為凡人,最後奔月還被困在月亮裡出不來,凡此種種,都讓我不願意相信嫦娥就是常羲。
  • 十年磨一劍 護航「嫦娥奔月」
    通過建立鍍液使用控制規範,不但提高了鍍液的利用率,且能保持鍍層質量的穩定性,最終實現了滿足任務需求的導電性鍍層,且能提供更優異的電磁屏蔽效果,已在嫦娥系列數百個鎂合金部件上實現應用。韓恩厚研究員榮獲「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突出貢獻者」。
  • 電影《鋼鐵蒼穹:方舟》預告公布 嫦娥奔月成故事線索
    電影《鋼鐵蒼穹》系列第三部《鋼鐵蒼穹:方舟》近日公布了首部預告,這次人類將再登月球,而中國「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話成為了電影的重要線索。
  • 「嫦娥奔月」,「唐明皇遊月宮」,這些神話傳說憑什麼膾炙人口?
    我們一談到中秋節,中繞不開那幾個神話傳說,對於中秋節的來源津津樂道,其中佔據主流地位的神話傳說就是「嫦娥奔月」,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嫦娥,因為偷吃了王母娘娘的靈藥,而飛到了月亮上去。當然這個故事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都指向了同一個文化活動——中秋賞月。
  • 大型民族昆舞劇《嫦娥奔月》精彩劇照 攝影@舞蹈中國-劉海棟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家喻戶曉,嫦娥為何吞丹奔月傳說紛紜,據說嫦娥是個美麗善良的仙女,后羿是英雄無比的大將,逢蒙是個陰險的惡神,天庭看似安詳,但對人間真假善惡誰主沉浮卻一直暗鬥明爭。那日,善與惡又在對戰,惡神得勝之際,后羿的飛箭射傷惡神弟子以至於死,惡神怒不可言,一場生死搏鬥又拉開了序幕。
  • 新360行|職業星空導師:嫦娥「奔月」,我帶孩子們仰望星空
    李澤陽 攝「嫦娥五號去奔月了,我帶你們去『仰望星空』。」24日下午,星空導師劉普順為寧夏銀川市西夏區的中學生們開展了一場以「探奇科學知識,探索星空奇妙」為主題的科普活動。而在小時候,劉普順和孩子們一樣,對星空充滿了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