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張照片,很多人或許會說:「嗯,很漂亮。只是這樣的菊花還是很常見的,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不過如果我說,這是用天然植物製作的一盆仿真花,你可能會驚訝不已。沒錯,這就是傳承了350多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蘇揚州通草花」。然而在塑料製品大行其道的今天,通草花似乎已經失去了它的市場,全國會此技藝的師傅也只有兩個人,傳承後繼無人,讓人感到擔擾與惋惜。
寒殘一葉拍攝於江蘇揚州。
揚州,擁有著24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相比於揚州玉器、揚州漆器、揚州刺繡等更為人所知的傳統手藝,揚州通草花技藝明顯變得那麼不起眼,甚至有些垂垂老矣,氣若遊絲的狀態。
為留存稍縱即逝的美好事物,聰慧的古人用巧手製作出了「永生花」揚州通草花,清朝時揚州通草花更成為貢品。此行揚州之行,有幸了解通草花,目睹在大師級傳承人手裡,從無到有的全過程,感嘆古人的知慧。
他叫戴春富,江蘇揚州人,目前全國僅有的兩位通草花技藝傳承人之一。從17歲開始做學徒,從事通草花製作已有六十餘年。戴大師製作的通草花作品屢獲國內外大獎,許多還被國家收藏。
通草,原是一味中藥。外圈銀白色,縱剖可見有層層隔膜,無臭無味,以色潔白為佳,有通乳、通尿的功效。分布於江蘇、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它也是製作通草花的唯一材料。
通草花製作工序相當繁瑣複雜,有漂白、切片、裱草、剪花、捏花瓣、粘瓣、做葉、傳杆、塑形、著色、栽盆、裝框等多道工序。經過純手工的模擬自然界中的花卉,那可真是絕活。
從簡單的材料,在戴大師手裡一點點地開出花來,除了技巧和經驗,更多的是耐心。大師說:「製作通草花並不難,三年便可出師,但要做到精那就看你的耐心和對這個行當的喜歡。」對於大師而言,他現在做通草花更多的是一種修行。
做一盆通草花少則半月,多則個把月,在塑料製品和機器製作當道的今天,純天然材料純手工製作的藝術品,越來越淡出了人們的審美和欣賞視線,其價值很難被人認可,這或許是沒人願意傳承此技藝的主要原因。大師免費收過一些徒弟,但最終都被純手工的繁瑣打敗。對於後繼無人,戴大師表示很擔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