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非遺」揚州搓背:名師帶徒技藝傳承後繼有人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圖為揚州建搓背館,活態傳承揚州搓背技藝。(資料圖)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1月15日電 (記者 崔佳明)「揚州傳統搓背術」作為揚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下如何傳承揚州搓背技藝,15日,揚州市休閒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劉廣明告訴記者,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搓背培訓班已開班,第一批30名學員在揚州搓背館參加現代護理保健知識和揚州搓背技藝的雙師培訓。

不少傳統文化的繼承都存在人才問題,沒有人願意去接觸學習使得很多好的東西面臨失傳的命運。被譽為「指尖上的非遺」揚州搓背的技藝也不例外。

「技能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提升『揚州搓背』技能人才隊伍的素質和能力,迫在眉睫。」劉廣明稱,這個培訓班的開班意味著「揚州搓背」有了新型學徒制,其技藝傳承後繼有人。

圖為揚州搓背技藝的精髓:八輕八重八周到。(資料圖) 崔佳明 攝

談及「揚州搓背」的技藝,劉廣明的回答「八輕八重八周到」。「八輕八重」是指:五官輕、額頭重;喉頭輕、四肢重腋部輕、肩膀重;乳頭輕、胸肌重;腹部輕、臀部重;陰面輕、陽面重;內側輕、背部重;無溼輕、有溼重;所謂「八周到」,即耳後、眼瞼、下頜、肚臍、腋窩、陰囊、股溝、手腳丫八處均要輕重有度、搓擦周到。

2019年1月11日,揚州第一家「揚州搓背」體驗館開門迎客。「本以為作為技藝展示,經營不太容易,沒想到當年『五一假期』就出現了一房難求、排隊等師傅的場面。」劉廣明看到市場如此熱捧,他們又陸續開了分店,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至目前,「揚州搓背館」已開了四家店面。店裡的搓背師傅也從2名男師傅增加到了男女70名,平均年齡40多歲,並形成了一支師帶徒的團隊。這標誌著「揚州搓背」這項非遺技藝已從活態展示邁上產業化之路。

「非遺技藝走產業化,最重要的因素在於人。」劉廣明說,未來,「揚州搓背館」將尤其注重人才培養,將在管理和技術人才的培養上形成雙管齊下,為「揚州搓背」技藝的傳承和發揚,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完)

相關焦點

  • 今晚 看揚州「非遺級別搓背」
    昨天,記者了解到,揚州搓背師傅羅國平和祝慶陽受邀參加了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的錄製,在節目中教王一博、錢楓等主持人敲背,現場講述揚州非遺搓背的特色,推廣揚州沐浴文化。據了解,這是12月5日揚州「非遺級別搓背」登上微博熱搜後產生的熱門效應。
  • 揚州搓背師上了《天天向上》今晚展現「非遺級別搓背」絕活
    據了解,這是12月5日揚州「非遺級別搓背」登上微博熱搜後,進一步產生的熱門效應。今晚播出揚州兩搓背師受邀錄製《天天向上》雲南騰衝溫泉、南京湯山溫泉、廣東從化溫泉……近日,湖南衛視文化綜藝脫口秀節目《天天向上》最新的預告片中,以三地溫泉為主題,邀請了修腳師傅和搓背師傅到現場與明星嘉賓們一起互動。「節目中的搓背師傅師徒倆是我們揚州師傅呢!」
  •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李惠萍開設手工博物館,讓居民體驗古法造紙與活字印刷,近距離觸摸傳統文化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我驚嘆於他們能把這些傳統的東西傳承得那麼好。傳統技藝裡是有溫暖質樸的東西存在,你可以從中摸到文字的骨骼與文化的脈絡……」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李惠萍感慨了許久。付諸實踐開設手工博物館  「想在自己還有好奇心,還有勇氣時,盡力去做去實現!」憑著這股勁,李惠萍回國後就與朋友一起籌備開店事宜。
  • 復原古戰車 傳承非遺技藝
    原來,是當地非遺保護的工作人員找到了傅平,希望他能製作一輛木輪大車,用來展示和傳承木輪大車這項非遺技藝,聽到這個消息,傅平身上沉寂了多年的車木匠火苗,又重新燃了起來。▲傅平越接近越好,只要是能想到的,只要是資料上有的,就一定朝那個地方靠攏。
  • 海口東山草編:枝葉繞指尖 巧手傳非遺
    小巧的耳環、可愛的小鞋子、造型獨特的手提包……看似平淡無奇的植物枝葉,經過袁潔的指尖,變成了一個個造型獨特而生動的草編織物,引得圍觀者一片驚呼。  在海口東山,有著草編的優秀傳統。據說,這門手藝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傳承。當地一名叫袁潔的70後女子,以海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山草編」傳承人的身份,向記者傾訴了她的草編情懷。
  • 非遺文化|揚州磚雕:磚上飛花 逆勢飛揚
    當時,著名的揚州民間磚雕藝人王世貴、門步清、朱恆才,由於種種原因,揚州磚雕在一段時間內斷代了,導致於目前的形勢也很窘迫。吉志剛年輕的時候在閥門廠做工,1999年下崗。因為從小對磚雕感興趣,下崗後,他專心研究磚雕,學習磚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憑著滿腔熱情,吉志剛執拗的堅持研究磚雕。這間不足8平方米塞滿雜物的工作室,見證了他21年來的堅守。
  • 苗族服飾為何吸睛,非遺技藝凸顯價值,如何傳承非遺技藝
    專業人士積極進行搶救性徵集為搶救面臨危機的非遺技藝,應發揮專業人士的作用。通過田野調查與徵集,及時向非遺技藝傳承人,了解製作流程,並對其進行搶救性徵集。邀請非遺傳承人表演、傳授苗族服飾刺繡技藝為了讓更多的受眾了解苗族服飾刺繡技藝,相關文博單位常常邀請非遺傳承人演示、傳授苗族服飾刺繡技藝,以達到尋找到更多知音的目的。
  • 邗上街道揚州市級非遺傳承人製作「防疫香囊」熱銷!|非遺傳承人|...
    「後疫情時代,更多人選擇防護在先,目前我們的防疫香囊訂單不斷,供不應求。」最近,邗上街道揚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香製作技藝)傳人王其標告訴記者,加上前期贈送給支援湖北醫護人員的近千隻防疫香囊,他們已經累計製作了2萬隻香囊,同時通過線上渠道銷往全國各地。
  • 【文化高新】走進非遺,高小新帶你了解傳承百年的醬滷牛肉製作技藝
    包括重慶欣和飲食文化有限公司申報的「露凝香醬滷牛肉製作技藝」等9個項目被推薦為重慶高新區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今天,高小新帶大家走進「露凝香醬滷牛肉製作技藝」背後的歷史和文化傳承。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古老的巴蜀文化孕育出巴蜀地區獨特的飲食文化、美食文化。
  • 傳說中揚州「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究竟是怎樣的體驗?
    對了,馬上7月1日去往揚州的高鐵就通了,去揚州就更方便了。「煙花三月下揚州」,雖然三月已經過了很久,沒有看到花開爛漫,柳絮飛揚的揚州城,但每次的揚州之旅,給我的感覺都很好。揚州人的慢生活,是「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究竟什麼意思呢?帶你一起去感受下。
  • 江蘇揚州通草花,傳承350多年的非遺文化,免費收徒卻無人願學
    沒錯,這就是傳承了350多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蘇揚州通草花」。然而在塑料製品大行其道的今天,通草花似乎已經失去了它的市場,全國會此技藝的師傅也只有兩個人,傳承後繼無人,讓人感到擔擾與惋惜。寒殘一葉拍攝於江蘇揚州。揚州,擁有著24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
  • 傳承非遺技藝,非遺文創產品為「順意好禮」大賽添人氣
    本屆大賽決賽前期,已在「順義旅遊」和「順意好禮」微信公眾號平臺開展「順意好禮」決賽預熱網絡投票活動,據統計9月5日至18日期間,共有6萬餘人次參與線上投票。激烈角逐決賽,網絡投票結果出爐此次入圍決賽的作品是在深入挖掘文旅內涵基礎上、創造設計的具有順義本土特色和強烈民俗文化色彩的文創品牌商品,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載體。
  • 肯德基新出「揚州味」?揚州發布和肯德基的聯名主題餐廳來了……
    木質的支撐,讓整個餐廳都散發著天然的氣息,雕版印刷技藝傳承人陳義時、陳美琪、闞愷等人的現場演示,正在展示一個「墨香揚州」。在揚州眾多的「非遺」項目中,雕版印刷無疑有著特殊的地位,這是唯一一項以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為申報主體的世界「非遺」項目,而今年也正是申報世界「非遺」成功十周年。從雕版到印刷,一塊塊木板,悄然傳承著文明的記憶。
  • 寶山非遺——顧村結藝製作技藝 帶你一起來「賞蓮」
    寶山非遺——顧村結藝製作技藝 帶你一起來「賞蓮」 2020-08-29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沐浴之王」揚州的「非遺級別搓澡」,藏不住了!
    趕得早不如趕得巧,就在揚州「非遺級別搓澡」不負眾望登上微博熱搜榜的後幾天,以南派搓澡技藝為主題的電影
  • 非遺揚州 | 兒時記憶裡的捏麵人
    在揚州麵塑中,何家祖傳麵塑技藝較為突出,在當地有「面人何」之稱。現如今,何家第四代麵塑傳承人便是何燕蘭老師。只有品質上乘的麵粉和糯米粉才能入她的法眼。加入防腐劑,放入適量的水,不斷揉捏、攪拌手中的麵粉,直到形成一個細膩、均勻的麵團。揉勻之後要將麵團靜置醒一下,只有這樣,蒸出來的麵團才光滑有韌勁,看上去很漂亮。面醒好後,將麵團分塊放進蒸鍋,經過45分鐘的蒸製,滾燙的麵團出鍋。在麵團上裹一層紗布,繼續用雙手揉壓。而且只有在燙的時候揉壓,才能均勻。
  • 「匠心」鑄就 讓非遺和傳統技藝變身「潮品」
    六合農民畫省級非遺傳承人張國良告訴記者,他們的畫工非常精細,需要純手工一筆一筆畫出來。目前還在堅持作畫的傳承人並不多,「產量」十分有限,基本上都要提前預訂才行。不過,自從試水文創之路後,他們嘗到了甜頭。「我們和企業合作,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畫在箱包、服飾和日用品上。他們生產出來後批量銷售,把我們的作品帶到了千家萬戶。」
  • 絲上繡世界,木裡雕乾坤;非遺技藝煥發生機
    這幅作品用到了獨特的雙面刺繡的手法,在一幅絲綢上繡出了魚的正反兩面,翻轉整幅作品可以看到魚身鱗片錯落有致、閃閃發光,仿佛一條活著的魚跳動在絲綢上。除此之外,還有諸多仙鶴、菊花、猛虎等作品,製作精良,令人大開眼界。
  • 2020中國非遺傳承與國際文創論壇在京開幕
    人民法治網訊 為積極相應落實文化和旅遊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舉行的首屆「非遺購物節」及系列「非遺」主題活動,由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聯合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倡議發起的「走向世界的非遺更精彩 」為主題的2020中國非遺傳承與國際文創論壇今日在京開幕。活動期間將持續推出多場線上、線下的非遺作品展示、宣傳交流等活動。
  • 深耕非遺傳承 煥發古韻新生
    ■陳曉建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點讚潮劇,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這是對廣東戲曲界的莫大鼓舞和巨大鞭策。作為「廣東漢劇之鄉」的梅州,如何更好推動廣東漢劇這項國家級非遺創新傳承、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