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揚州建搓背館,活態傳承揚州搓背技藝。(資料圖)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1月15日電 (記者 崔佳明)「揚州傳統搓背術」作為揚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下如何傳承揚州搓背技藝,15日,揚州市休閒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劉廣明告訴記者,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搓背培訓班已開班,第一批30名學員在揚州搓背館參加現代護理保健知識和揚州搓背技藝的雙師培訓。
不少傳統文化的繼承都存在人才問題,沒有人願意去接觸學習使得很多好的東西面臨失傳的命運。被譽為「指尖上的非遺」揚州搓背的技藝也不例外。
「技能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提升『揚州搓背』技能人才隊伍的素質和能力,迫在眉睫。」劉廣明稱,這個培訓班的開班意味著「揚州搓背」有了新型學徒制,其技藝傳承後繼有人。
圖為揚州搓背技藝的精髓:八輕八重八周到。(資料圖) 崔佳明 攝
談及「揚州搓背」的技藝,劉廣明的回答「八輕八重八周到」。「八輕八重」是指:五官輕、額頭重;喉頭輕、四肢重腋部輕、肩膀重;乳頭輕、胸肌重;腹部輕、臀部重;陰面輕、陽面重;內側輕、背部重;無溼輕、有溼重;所謂「八周到」,即耳後、眼瞼、下頜、肚臍、腋窩、陰囊、股溝、手腳丫八處均要輕重有度、搓擦周到。
2019年1月11日,揚州第一家「揚州搓背」體驗館開門迎客。「本以為作為技藝展示,經營不太容易,沒想到當年『五一假期』就出現了一房難求、排隊等師傅的場面。」劉廣明看到市場如此熱捧,他們又陸續開了分店,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至目前,「揚州搓背館」已開了四家店面。店裡的搓背師傅也從2名男師傅增加到了男女70名,平均年齡40多歲,並形成了一支師帶徒的團隊。這標誌著「揚州搓背」這項非遺技藝已從活態展示邁上產業化之路。
「非遺技藝走產業化,最重要的因素在於人。」劉廣明說,未來,「揚州搓背館」將尤其注重人才培養,將在管理和技術人才的培養上形成雙管齊下,為「揚州搓背」技藝的傳承和發揚,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