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情緒失控屢上熱搜:情緒管理怎麼這麼難?
最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大家吃瓜了沒?
因為郭敬明對爾導的演員和作品提出質疑,爾導頓時失控,發洩了對郭導的不滿,並且要求節目暫停,去了趟洗手間。
我相信爾導作為一位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多年,見慣了大風大浪的資深導演,如果不是發生了很不合理的事情,爾導不會這樣極端的。但這樣的處理方式總不是合理的。
但當我們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爾導不懂得情緒管理,沒有職業操守時,可曾想過,自己也有情緒快要崩潰的時候
掌控不好就會走向兩個極端,情緒失控和抑鬱。
比如前段時間屢上熱搜的鄭爽。
直播間失控
因比賽規則失控
可是壓抑同樣無法解決問題。
金馬影后馬思純
喬任梁
騰訊娛樂:你怎麼形容一天的工作?
喬任梁:就是元氣滿滿的一天。充滿元氣的一天,充滿元氣的任務。
世間安得雙全法,只生歡喜不生愁?
人生而便有喜怒哀樂,可人們大多只關注正面情緒,而過分忽略負面情緒的表達。
一直以來,面對情感的表達,人們總會簡單的拿對錯來劃分。
02 情緒何來:孩子是成年人的父親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才恍然大悟,原來失控,隱忍並非是錯誤的宣洩方式。
而是幼稚的方式,是當事人正處在兒童心理狀態。
剛出生時,人們只具備幾種最基本的情感。作者作了個有趣的比喻,某些基本情感與生俱來,好像紅黃藍三原色。
面對未知的世界,我們需要學習調整自然行為來適應特殊情形,從而學到一種生存的策略,來應對自己所處的初始狀況。
我們會將三原色的色調調暗,使它們看上去柔和,以利於生存,同時也藉此保護我們個體的完整性。這就意味著我們得學會處理憤怒,包括父母的憤怒,還有我們自己的。
這些調整,就像原子核一樣,以後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圍繞著這個核心形成和發展。
這些最早期的經歷塑造了人格的雛形,所以我們無法否認也無法忘記它們。
正因為這樣,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場景會激發我們的基本行為模式,讓我們自動做出反應,所以我們會和小時候一樣去行動和感受。
所以曾有詩人說:「孩子是成年人的父親。」
03 合理表達:找到成人自我狀態
那麼明白這樣一個原理有什麼作用呢?
每一個生命一定都得經歷開始、中間和結束這三個階段,而開始的階段會顯著地影響後來的階段。
想要理解你的現在,就必須回顧你的過去。
回顧一下最近幾次自己在面對情緒時,自己是如何處理的?
再想想童年時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做的?是不是選擇了嘔氣?將怒火轉向別人?獨自鬱悶?拖延等待?
就知道自己是不是處在兒童心裡狀態了。
處在兒童狀態並不是錯的,只是它導致的後果是負面的,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輕一點來講就是會被人嘲笑, 也讓人尷尬。嚴重的話會被人質疑自己是個失敗者。
正確且健康地解決途徑是什麼呢?作者同樣提出了他的觀點—成人自我狀態。
成人自我狀態指我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它讓我們能應對此時此地正在發生的現實狀況。
在這個狀態下,我們能計劃、考慮、決定、行動,我們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
處於這個狀態時,我們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能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腦子裡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使,也不會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
所謂活得真實, 就是真誠地回應當下的需求。
04 何炅:輕聲說重話
提起何炅,我們總會為他的高情商而嘖嘖讚嘆。高情商不僅代表會說話,還有極強的情緒管理能力。
何炅老師曾在節目裡說:打敗我們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情緒。
對於何老師,我們幾乎想不到任何一次,與某個人,在某個場合發火生氣,也沒見過他在社交平臺發過負面言論。
因此情緒管理方面,何炅最有發言權。
在《拜託了冰箱》中,談到公眾人物對個人情緒的表達,何老師認為:「理性的表達一字一句,是對他人的一種責任。」
有些人認為,沒有情緒代表自己好欺負。可事實恰好相反,何老師人緣之好,看他過生日時送祝福的排場就可見一斑。
明星過生日總有圈內好友送祝福,可半個娛樂圈都熬夜送祝福,也只有何炅能享有這個殊榮了。
也正由於何老師情緒管理得當,稍微說一句重話也會得到極大的重視。
在綜藝節目「超次元偶像」中,何老師的發飆,只是簡單的幾句重話,而不是咆哮,摔東西,卻足以讓參賽選手後悔自己的行為,並銘記一生。
05人人都可以做「情緒管理大師」
我們之所以為人,正因為我們有情,有感。情緒是一定要有的,但不受情緒的絕對控制,不讓情緒擺布你,一個前提是不要刻意的壓制它。
壓抑無法解決負面情緒,只會讓它不斷累積,要麼在不合適的時候失控,要麼悄無聲息的讓自己毀滅。
運用理智而非情緒化的方式,合理的處理眼前所發生的事情,是我們需要升級,需要學習的方向。
比如與父母或同事有矛盾時,不要被憤怒或焦慮的情緒所迷障,進而傷人傷己,留下遺憾,而是能夠做到冷靜的分析當下的此時此刻,才能做出正確的分析與選擇。
升級我們的情緒掌控能力,我們也可以做到「情緒管理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