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漫話小喬墓

2021-12-25 喬氏宗親社區

晚唐詩人杜牧《赤壁》詩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兩首詩詞都將東吳都督周瑜和夫人小喬相提並論,兩人一為叱吒風雲的時代英雄,一為傾國傾城的江左名姝,實乃珠聯璧合,小喬之芳名從此遠播矣。 

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孫)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喬)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此處所指之皖,乃皖縣,即今安徽潛山縣。可見,小喬於此嫁與周瑜。經查,小喬去世後墓塋有兩處,一在湖南岳陽,一在安徽南陵。據史料記載,周瑜在建安二年為春谷長,小喬隨夫婿來陵,合情合理,因而南陵有小喬墓是有根據的。相傳墓原在縣城香由寺前(即今香由巷前,中山公園內),但歲月滄桑,已湮沒於荒煙蔓草間,難尋其蹤了。後世所稱之小喬墓乃始於清朝乾隆年間。民國版《南陵縣誌》有這樣一段富有傳奇色彩的文字:乾隆己亥年,知縣高怡夢小喬語其墓所在,翼(翌日)即遣典史沈江鯤督修其墓於寺西苑。立碑曰「東吳都督周公瑾之夫人喬氏墓」。南陵小喬墓從此名聞遐邇矣。 

小喬墓後臨古城牆,東鄰香由寺,旁有周瑜點將臺與之相望。點將臺的兩側,即是金橋與銀橋,橋下溪流清澈,潺潺之聲不絕。每至春來,和風吹面,楊花糝徑,粉蝶翩翩,芳草萋萋,小喬墓兆洵為美景。這裡尤其值得一書的是:墓的近旁有古梅一株。據上述縣誌收錄,清嘉慶年間池陽張鴻翥《小喬墓》一詩有云:「古梅猶繪天香豔,新月長留地主哀。」清李兆洛的《小喬墓》詩亦有「梅花一樹傍幽姿」的句子,此即為明證。冰清玉潔、香遠益清的梅花和國色天姿的小喬相依相伴,相互輝映,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遙想當年,海內文人雅士慕小喬之芳名前來憑弔、祭掃,他們或臨風嘯吟,歌英雄美人之業績;或扼腕墓道,抒一己懷才不遇之侘傺;或撫梅遐想,發憐香惜玉之深情。 

文人雅士們絡繹不絕的造訪,必然會留下數量可觀的文學作品。其中最有名的當數三副墓聯。近年出版的《分類名聯鑑賞辭典》收有小喬墓墓聯一副,茲錄如下: 

千年來本貴賤同歸,玉貌花容,飄零幾處,昭君冢、貴妃塋、貞娘墓、蘇小墳,更遣此江左名姝,並向天涯留勝跡; 
三國時何夫妻異葬,紙錢杯酒,澆典(奠)誰人?筤篁露、芭蕉雨、菡萏風、梧桐月,只藉他寺前野景,常為地主作清供。 

上聯將小喬與歷代巾幗佳人同列,說明小喬同漢代王昭君、唐代楊貴妃和吳國名妓貞娘、錢塘歌女蘇小小一樣,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形象,千古永存。下聯先點明夫妻異葬,周瑜墓在廬江,而小喬墓在南陵,誠為憾事。接著描寫小喬墓地情景:竹枝滴露,風搖芙蓉,芭蕉細雨,梧桐月色,這些景物渲染出小喬墓悽冷而幽美的畫面,讀之餘韻悠然,令人棖觸唏噓。 

已故南陵中學教師黃先啟先生還收錄有另兩副墓聯。其一曰:柴桑月冷,痛佳婿早歲雲亡,從此點將臺高,相對青塋同不朽; 
銅雀春深,問阿姊而今安在?留得埋香孤冢,免教紅粉任飄零。 
其二曰:喬公少女,德配周郎,至今黃土一抔,猶思美人顏色; 
江左名姝,留芳滿寺,至此音容千古,也增本地風光。 

第一副以小喬身份著筆,上聯痛悼夫婿周郎英年早逝,表達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下聯懷想阿姐大喬,表示對她的歸宿的關切。此聯文辭優美,一往情深,展現出小喬賢慧達禮、可親可近的形象。 

第二副的上聯讚揚小喬的美德,下聯寫小喬流芳千古,為南陵增添風光。 

寫小喬墓的詩也不少,清代著名學者《駢體文鈔》的編纂者江陰人李兆洛,嘉慶年間道經南陵時,特地同幾個朋友尋訪小喬墓,並吟詩二首。其一云:「尋常草木供餘香,故壘東邊墓未荒。多少才人嫁廝養,古來能得幾周郎?」這首詩敘述了其時小喬墓的概況,並慶幸小喬嫁得好郎君。你看:自古紅顏多薄命,多少宮中美女最終還是嫁給了下層的僕役,而像周郎這樣的人物自古以來又能有幾個呢?奉新人宋九勳尋訪小喬墓時也寫有一首詩:「東吳往跡久蕭條,猶向秋風吊小喬。老樹斜陽餘影亂,美人香草總魂銷。鍾情過客爭澆酒,好事賢侯禁採樵。林畔乍聞清磬響,攜尊一笑虎溪招。」這首詩描寫生動,感情凝重,堪稱佳作。由詩中可看出,小喬墓已顯出蕭條、冷落的景象:秋風瑟瑟,木葉飄零,老樹斜陽,蒿萊滿徑。但仍有不少鍾情過客前來澆奠,知縣還下令在墓區禁伐柴薪。清朝道光年間擔任南陵縣令的王成璐寫有《香由寺》和《朗陵雜詠》詩。《香由寺》詩中有「寸土埋香豔,殘碑覓舊題」的詩句,則其時的小喬墓石碑已殘破,題字已模糊不清,要仔細辨認了。但從《朗陵雜詠》中「泉湧仙客酒,香透美人墳」來看,小喬墓在當時仍是和太白酒坊(今仙坊)齊名的南陵勝跡。 

「英雄一去豪華盡」,「登臨不盡古今情」。周郎、小喬之往事距今雖千有餘載,但仍為南陵人所津津樂道,這正體現了南陵深厚的文化底蘊。可是,如今當華燈初上之時,漫步於新建的中山公園水泥大道上,面對著閃爍不定的霓虹燈光和輕歌曼舞的場景時,我不禁感到悵惘,到哪兒去「登」周郎的點將臺,到哪兒去「臨」小喬的美人墳呢?然而使人欣慰的是,隨著南陵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向縱深發展,隨著南陵的經濟騰飛,小喬墓陵園一定會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古老而年輕的南陵大地上。

轉載至:南陵網

推薦閱讀:

濮陽慶祖鎮新發現:喬姓先祖碑四通!

喬姓冠名村落一覽,看看你家附近有沒有(第六次補充)

喬氏精神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裡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但他並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
  • 杜牧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 【每周詩詞】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髮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銷:銷蝕。⑶將:拿起。⑷磨洗:磨光洗淨。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⑹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 背一首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趙永夫作品《江南》折戟沉沙鐵未銷,  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每日學詩| 《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1.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2.銷:銷蝕。3.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4.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名師解讀|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詞句注釋】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銷:銷蝕。⑶將:拿起。⑷磨洗:磨光洗淨。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⑹東風:指火燒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
  •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這是詩人憑弔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
  • 《赤壁》朗讀賞析: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銷蝕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銷:銷蝕。⑶將:拿,取。⑷磨洗:磨光洗淨。
  •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
  • 【三國】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書上說大喬小喬皆有國色,不然諸葛亮也不會說曹操好色,赤壁之戰就是過來幹掉周瑜活捉小喬,舉國之力就為個女人,杜牧有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古語說自古紅顏多薄命,這個薄應該是坎坷的意思。大喬嫁給孫策是建安三年那時孫策也就二十四歲,建安五年孫策就重傷而死,只有二十六歲。史書記載: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為了激怒周瑜,篡改了一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那時候也沒有百度,更沒有網絡,周瑜被氣瘋了,終於下定決心,火燒赤壁。 可以說,銅雀臺上一首賦,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促成了三國鼎立,聯吳抗曹的壯美歷史。
  • 荷塘舊事,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 原本是去安徽潛山潘鋪拍荷花,卻因路況不熟,誤入「二喬公園」,這裡離目的地還有三裡地。既來到了二喬的故裡,為何不停下來看看?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這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大意是這樣的:詩人在赤壁遺址找到了一些殘舊的兵器,磨洗之後,依稀令人想見當年赤壁大戰的景象;如果不是當時颳起了東風,幫助孫吳火燒曹軍戰船,那麼孫吳就可能被曹軍擊敗,二喬就將被深鎖於曹操所築的銅雀臺裡了。
  • 寶爸講古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是一首寫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詩,作者杜牧通過一個折斷的戟,對歷史作出假設,從而引出對前朝時光流逝人事更迭的感慨。「折戟沉沙鐵未銷」是說在泥沙中發現了折斷的戟,戟上的鐵還沒有鏽蝕掉。戟是古代的一種武器,就跟刀和劍一樣。戟可以拿來鉤或者砍或者刺,威力很大。有一些古代的將軍就是用戟來作戰,比如三國裡面的呂布,還有後來唐朝的薛仁貴。
  • 【跟著小編學詩詞】《赤壁》: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學詩計劃|《赤壁》: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詩君授業】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白茅。然而作者並不,他只是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當年周瑜定下火攻之計,沒有東風相助的話該怎麼辦呢?提問已奇,而答案更奇。一般作者必然寫江東生靈塗炭、社稷丘墟,而作者只用東吳的兩位著名美人姊妹所可能的遭遇來輕輕回答。當然,這種回答似乎有點輕薄,宋朝許顗的《彥周詩話》就說:「杜牧之作《赤壁》詩,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臺上也。孫氏霸業,系此一戰。
  • 【跟著公號學詩詞】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此戰基本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因此歷朝好事者吟詠不絕。自來詠此類重大歷史題材,非得極鋪陳之能事不可。然而作者只打算用一首七絕的篇幅來寫,這就註定只能出奇制勝。 三、四兩句總該正面描寫一下赤壁之戰了吧?然而作者並不,他只是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當年周瑜定下火攻之計,沒有東風相助的話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