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十月廿一
有雨有霾
上周末停了一刊,主要原因呢,是因為微信的各位工作人員又大大地支持了文藝微風。破格為微風開通了讚賞功能。那麼也希望大家踴躍投稿——因為微風終於可以給大家發放稿費了。
真是非常感謝又開心。
今天的時食,雖然是非常清淡的冬日家常菜,卻正當令,又有雙瞳有趣的文字和沉央婉約的食評,平時肥甘滿口的你,快也來著做一個清清口吧。^_^
硯然
泡飯裡的塌棵菜
謝雙瞳
小時候的耳朵裡有許多有趣的詞。大人們說的時候是上海話,我也明白那些話是什麼意思,只是怎麼也想不出來假如要寫下來的話到底是哪幾個字。這些神奇的詞暗暗迷惑了我許多年,又悄悄失去了它們的神奇性,因為我終於也成為了一個大人。
這些詞裡,有「大柏樹」啦、「大自鳴鐘」啦、「杏仁餅乾」啦什麼的。
還有「塌棵菜」。
沉央說它叫「塔苦菜」,可是塔苦菜裡有個「苦」字,完全不符合我對童年的回想,於是我堅持說這種菜叫作「塌棵菜」。不一會兒,她發來搜索結果,原來確實也有另一個叫法:塌棵菜。
「塌棵」兩個字是小時候的我在漫長的思索中找到的答案——起初我以為叫「塌鍋菜」——因為它扁塌塌的有點像鍋,但仔細聽來,第二個字的韻母是k而不是g,這才慢慢想到了「塌棵」兩個字。唔,你也許會說,既然這麼笨,為什麼不問大人究竟是哪兩個字呢?我當時就是那樣的小孩。
當時家裡每天是外公買菜,他大概不怎麼喜歡吃塌棵菜吧,所以飯桌上出現塌棵菜的頻率並不高。不過,我的好朋友陸綺的家裡一直有塌棵菜。
小學距離我家步行不過幾分鐘,上學路上我會經過陸綺家——她家住在小弄堂的轉彎角上,距離我家五十米。我起得早,每天到她家的時候,她不是還沒有起床,就是還在吃早飯。會彈琵琶嗲悠悠的她在吃早飯的時候,會做一個神奇的動作:把隔夜的冷菜夾到泡飯裡,再用筷子攪一攪,冒著熱氣的泡飯就冷卻下來。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
不過,每次我總是眼巴巴看著她吃,她從來也沒有邀請我也來一口。 現在想起來,還真是可憐呢。
這些拌入泡飯的菜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塌棵菜了。別的菜放了一夜都不綠了,只有塌棵菜葉子還是深綠深綠的。深綠色塌棵菜葉混在白色泡飯裡,有如嵌入了璧玉。有時候還有奶白色的冬筍。
於是我回家也想試試一樣的吃法,默默等待家裡偶爾出現塌棵菜燒冬筍又吃剩下的時刻,在漫長的童年裡也成功地嘗過塌棵菜冬筍泡飯,那時候,用筷子攪拌著燙燙的泡飯嘗到口中它已經溫溫冷下來時,真是十二分的快樂又滿足。
塔苦菜冬筍
沈沉央
一直覺得一定要吃過塔菜冬筍才算到了冬天。
我偏愛塔菜略帶的那點清苦味,每年初冬,等地裡下過幾遍霜,塔菜猶如菜地裡盛開的一朵朵綠菊,煞是好看。
冬筍我更加喜歡,配大骨煲湯,或者與雪菜肉絲炒炒當一碗麵澆頭,又或者用來佐粥,滋味甚是鮮美。塔菜和冬筍在一起清清爽爽,這一青一白的顏色我也是喜歡的,更奇妙的是塔菜的糯正好突出了冬筍的脆。
有人覺得塔菜和冬筍滋味過於寡淡,偏偏兩者在一起時卻分外和諧,仿佛缺了誰都顯得無味。所以一定要趁第一批塔菜和冬筍上市,趕緊炒一盤以慰這一年對塔菜那股清苦味的掛念。
步驟
一、塔菜切開洗淨、瀝乾。
二、冬筍剝殼切片,涼水入鍋,等鍋開3分鐘後撈出晾乾。
三、鍋內油燒至七分熱,放入塔菜翻炒。等塔菜稍微變色,放少許糖。
四、倒入冬筍繼續翻炒放鹽出鍋。
文:沈沉央/謝雙瞳
圖:沈沉央
本文所有權利由原作者所有。
未經原作者及本刊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投稿、薦文。
來信請寄:maojx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