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屢戰屢敗到軍事天才,曾國藩悟出了《易經》的2個道理

2021-01-18 歷史國學智慧

曾國藩來自湖南偏遠的農村,出身貧寒,少年時「逢考必掛」,連續六次名落孫山,從政後屢戰屢敗,曾三次意欲自殺,最終越挫越勇,戰功卓著,青雲直上,位極人臣。

有段歷史講到曾國藩一介儒生帶兵與太平軍打仗。太平軍人多勢眾,湘軍勢單力薄,起初湘軍都是打敗仗,屢戰屢敗輸得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還被人嘲諷「跳水冠軍」

後來再戰太平軍,曾國藩寫下遺書,帶領將士們與太平軍背水一戰,結果大獲全勝,極大地鼓舞了湘軍的士氣。這種「屢敗屢戰」的精神影響和鼓舞著士兵贏得整場戰役的最後勝利。

曾國藩提出一個觀點:天下之事少有自然而然且順水推舟而成功的,自己沒有洞悉事態,就更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

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裡在《國防論》中評價曾國藩是近代史上「一個軍事天才家」,還認為凡領軍者都應效法曾國藩。曾國藩統兵打仗的精髓就是下面2個用兵思想,是在洞悉《易經》之後悟出的兩個道理

一、以拙制巧

太平軍作戰靈活機動,或聲東擊西,或圍魏救趙,機變百出。曾國藩不與太平軍爭奇鬥巧,他的戰術是「結硬寨,打呆仗」,在進攻太平軍佔領的城池時,不一味蠻攻,而是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

湘軍圍城,通常設置兩道長壕,內壕用以圍城,外壕用以阻援,進退有據,攻守得宜,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迫使前來進攻的敵人陷於被動。安慶、九江、天京,湘軍都是這樣打下來的。如湘軍進兵圍安慶時,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安慶城外挖了兩道長壕;進至天京城下的雨花臺後,又利用4個月的時間趕挖築起兩道「深溝高壘」。戰事結束,城牆外的地貌就都被湘軍徹底改變了。這種戰術雖然歷史長久,其效果卻是毋庸置疑的。

二、以靜制動

曾國藩認為:對流動作戰的敵人,不能 「追剿」,必須「防剿」,「變尾追之局為攔頭之師,以有定之兵制無定之賊」。可見,對付流動作戰,曾國藩用兵思想就是:以靜制動。

以靜制動、以拙制巧等用兵思想,把陰陽變化之理具體運用在軍事活動中,表明曾國藩洞曉陰陽變化之理。曾國藩如何領悟陰陽變化之理?與《易經》有關。

曾國藩後來回憶說:自己10歲熟讀《五經》,開學八股文,文採略有小成。曾國藩於《易經》用力至勤。1844年,曾國藩在「致溫弟沅弟」的信中列出了自己每日要讀10頁的「熟讀書」,《易經》名列其中;《曾國藩日記》至少有五次曾國藩通讀《易經》的記載。研習《易經》,讓曾國藩洞明陰陽動靜變化之理。比如:曾國藩有一個重要的人生態度:「求闕」。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

《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

在遠古知識匱乏的年代,周易就相當於今天的「百度知道」,自古以來,無數人受到周易的啟發改變命運……

但是很多人覺得《周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周易》,他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從起卦到講解,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子,讓你即使讀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經所說的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厚厚的一大摞書,講述了易經全文原文、譯文與給後人的啟示。每天睡前讀一讀,豐富自己的閱歷,增加自己的人生感悟,何樂而不為?

這本圖解易經,才55元錢,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一生大起大落,最終悟透了《易經》中這句話,從而收穫成功
    《易經》是五經之一,記載了中國人對自然規律的理解和探索。「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出自《易經·繫辭下》,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就跟曾國藩一樣,從原先的一介布衣,到最後的晚清最大功臣,這一生之所以最後也能成功,是離不開《易經》中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 曾國藩的智慧: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曾國藩,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是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更有人推崇他為千古第一完人。但是你可能想不到,這位晚清重臣在創業初期卻也並非順風順水。面對士氣正盛的太平軍,曾國藩新編練的湘軍完全不是太平軍的對手。1954年秋,曾國藩帶領湘軍在九江、湖口一帶,與太平軍年僅24歲的翼王石達開第一次交手,就被打的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看著辛辛苦苦創建剎那間灰飛煙滅,曾國藩是羞怒交加,水尋死,辛虧被隨從救起,方才撿回一條命。
  • 從屢戰屢敗到屢敗屢戰,是什麼支撐他笑到最後
    一直到41歲,曾國藩的人生走的都是讀書入仕的老路。28歲中進士,在京為官十多年,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以至官居二品。曾國藩認為寫文章,要在氣勢上下功夫,「清韻不匱,聲調鏗鏘,乃文章第一妙境」。如果沒有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可以一輩子讀書教子,修身養性,每日早起、靜坐、讀史、養氣。但是1852年,曾國藩因為母喪,從禮部侍郎任上回到湖南守孝。這個時期,太平天國起義席捲了半個中國。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等國家正規軍來對付太平軍,都顯得不堪一擊。
  • 曾國藩成功靠的是人,事,心態3個方面,其中做人這點被頌揚至今
    曾國藩祖上數五百年都沒有科考取得大功名的案例,父親考了17次才在43歲那年中了一個秀才,曾國藩五歲發蒙,23歲中了個秀才,24歲中舉人,然後通過3次考試才在28歲那年中進士點翰林。而立之年,從芝麻豆大的小官經過七年躍至二品。更實在2年後,又升遷至禮部侍郎。這樣的仕途之路在他的湖南老家裡是前所未聞的,可以說是祖宗三代集大福了。
  • 曾國藩: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曾國藩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終生效法的「完人」。下面就讓我們從他做人、做事、養生、讀書、治家五個方面,來探究曾國藩成功人生的秘訣所在。01做人,謙卑含容曾國藩曾說,謙卑含容是貴相。他最喜歡《易經》裡的一句話:「勞謙君子有終吉。」秉持勤勞和謙虛,最終會有吉祥的結局。
  • 曾國藩將周易渙卦智慧發揮到極致
    曾國藩眯著他標誌性的三角眼,把此人從上到下打量一番。這時在一旁的謀士王闓運低語道:「曾帥,此人是當地著名的綠林大盜!是朝廷通緝的重犯!您要小心啊!」曾國藩卻笑了笑說:「這位先生敢孤身犯險,定然不是凡人,能否瞧的上曾某這簡陋小寨,與我內堂一敘?」清瘦漢子答道:「我也正有此意。」於是兩人進入內堂商談良久。事後,王闓運向曾國藩討教對此三人的看法。
  • 曾國藩開始屢戰屢敗,最後剿滅太平軍,他用了什麼致勝戰術?
    而領導這個武裝團練的曾國藩,卻是一個從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書生。曾國藩從6歲讀書到27歲中進士,一直做到大學士,是當時的文官集團骨幹,在他帶領湘軍之前,並沒有多少帶兵打仗的經驗,也不懂什麼用兵之道。但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運動中,自己組建湘軍,纏鬥13年,硬生生地把裝進棺材的清王朝拽了回來,在軍事史上著實是個奇蹟。一介書生怎麼戰勝當時戰鬥力爆棚的太平軍呢?
  • 易經說: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4種跡象,很有道理
    易經說: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4種跡象,很有道理第一:謙虛低調書云:「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自滿是成功的大忌,會使得一個人身上的福氣偷偷溜走;唯一謙虛低調做人,才能蓄德積福。《易經》裡面專門講述了「謙」卦,即: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 易經:財富多的人,不會透漏你這幾樣東西,他們對待朋友同樣如此
    2.為自己修「福氣」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易經》身居高位而不驕傲,屈居人下而不憂愁。所以說自強不息而又隨時反省,雖面臨危險而無災禍。曾國藩還在他的《家書》說到,最失敗的人,更甚又傲加又懶,原句為:「最敗人的兩個字,一者傲,一者惰。」天下那些有才華又聰明的人,從古至今,都因傲難逃失敗的命運,無論是開始受人賞識的順利,最後卻因一個傲字前功盡棄,或是雖然才華橫溢,卻驕傲成性,最後終將一事無成。
  • 從屢敗屢戰到百戰百勝,曾國藩逆襲之路,也許是最好的人生啟示
    如果曾國藩有機會能面對這個比自己小45歲的西方文豪,會不會給他點個讚:哥們,真是太經典了!年輕的曾國藩,屬於典型的「憤青」,經過7次高考落榜,終於平步青雲,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要實現他的「救國濟民」的人生理想了!
  • 曾國藩被擊敗後,一氣之下欲自殺?曾國藩:「花未全開月未圓」
    而曾國藩自己領悟這個道理也是在悲觀消沉之後,甚至一度想要自殺,未果後領悟了"花未全開月未圓"的道理。曾國藩是誰?清政府練團練的目的在於與太平軍一戰,維護其統治,但讓清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場運動聲勢浩大、太平軍個個都有勇有謀,所以即便清政府準備充分,調集了大量軍隊,但其結果還是屢戰屢敗。
  • 「人到四十九,這三個地方,儘量不要久留」,是有道理的!
    易經:人到四十九,這三個地方,儘量不要久留,是有道理的!《易經》就像是一本人生解答書。易經中一共64卦,只要排列組合不同,就能產生不同人的密碼,每一個對應不同的選擇,每一個對應不同的人生。在所有經典書籍中,《易經》似乎囊括了一切,《易經》是上千年智慧的結晶。
  • 易經智慧:大器晚成的人,一般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將來非富即貴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年少就成名,這種人是人們眼中的天才;有的人中年富貴,這種人讓人羨慕不已;還有一種人,年輕時命運坎坷,卻終究大器晚成,成功完成人生的逆襲,這種人讓我們佩服!那些大器晚成的人,身上一般都有4個特點,《易經》中早有介紹,來看看你有嗎?
  • 馮唐:曾國藩半生屢敗屢戰,總結為8個字
    我不參加「身心靈」課程的2個原因我被多次勸過參加某些類型的「身心靈」。風景秀麗,白白的裙子,蓬鬆的頭髮,大家在一起不吃飯,然後經常吸風飲露,辟穀輕斷食。「輕斷食」是啥意思?就是早上吃指甲蓋這麼大小的一頓,可以喝水;中午再吃指甲蓋大小的這麼一頓,你還可以不限量的喝水;到晚上再吃指甲蓋大小這麼一頓。
  • 曾國藩四處碰壁之後,再次悟出轉變人生的竅門,其實也就五個字
    不得不說,曾國藩的天智還是有的,只是年少的時候,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沒有開竅而已。所謂的「笨」,那也只是在別人的眼中,那麼認為而已。就像現代的某些智障人,看上去智商不高,但是經過研究發現,往往這樣的智障人,在某些領域,卻是正常人達不到的天才,諸如音樂和繪畫之類的。
  • 曾國藩返回湖南,組建軍事力量對抗太平軍,升級已存在的團練部隊
    曾國藩本人此時已受命負責軍事,因為朝廷在1852年12月任命他為「團練大臣」以協助湖南巡撫。當然,朝廷並不想授權搞什麼新的軍事計劃,而只想通過一名受 到信任的京官對已在進行之中的地方軍事化加強控制而已。不久在其他省份也頒布了同樣的任命。不過曾國藩知道團練完全不足以應付太平軍的挑戰,他稍事猶豫便決定以新辦法來利用現有資源。
  • 易經沙龍回顧跟著臺灣天才命理師林滿圓學易經!
    來聽寶島臺灣天才命理師林滿圓為你現場揭秘手機號碼背後的秘密吧?豆生活館>詹惟中老師▶數字測算▶60分鐘▶臺幣8萬你學會了數字易經,你就等於賺到十幾萬學了數字易經,能幹什麼本命:決定你一生的人格特質,天賦,影響你人生運勢的個性盡在其中
  • 郴州發現曾國藩同治元年撰文壽屏 150年後金粉如新
    聽過蘭四兵和專家的介紹,這是由曾國藩撰文、江西吉安知府曾省三親筆書寫的壽屏。    蘭四兵介紹,2003年初夏,他和朋友繞道郴州市桂東縣,在桂東鄉下上廁所時發現廁所角落裡堆著一捆板子。蘭四兵以為是花板,掀開一看發現上面寫滿了字,拂去灰塵一看落款,發現竟然是曾國藩。
  • 「屢戰屢敗」與「屢敗屢戰」:同樣的話不同的效果
    與人溝通的時候怎麼去說比你說什麼更重要,因為你說話的方式方法,會影響到別人的決定。這就需要我們在說話之前。要做多方面的考慮,以達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大家知道曾國藩是晚清名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一生中和太平天國打過大小很多仗。但是都是輸多贏少,幾乎每次都打敗,特別是在鄱陽湖口一役中連自己的老命也險些送掉。
  • 屢敗屢戰曾國藩,一詞只差逃過滅頂之災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但是在一次寫奏章的時候,因為詞之差,多虧手下謀士提醒,才避免了滅頂之災,但是也嚇了自己一身的冷汗。曾國藩帶領湘軍和太平軍作戰,連續遭遇失敗,所以想請皇上派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