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錦衣衛的崛起
前面我們說過,為了拔掉功臣這些刺,朱元璋起用了胡惟庸這個刺頭青。可是,在拔刺的過程中,胡惟庸漸漸跋扈起來,並逐漸把持了中書省等核心部門。
胡惟庸已經成為大明朝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他自然也就光榮的成為了朱元璋的首要打擊目標。可是,胡惟庸身為宰相,在文官系統權勢很大,要收拾他,用朱元璋以前慣用的文官打擊文官的辦法顯然不夠用。
那怎麼辦?
朱元璋決定起用另一批特殊的人。
說起來,朱元璋也用了很多特務,而且頗有不拘一格用人材的意思,比如他曾經啟用和尚去打探情報。朱元璋先生以前就幹過和尚,知道和尚這種人可以穿鄉越省而不被人懷疑,是優秀的特工人員。還有軍官、文官甚至宮女太監都充當過朱元璋的耳目,他們都有一個名字叫檢校。就是皇帝特派員的意思。
但朱元璋知道,這一次面對的胡惟庸異常強大,在朝中同樣擁有不少眼線。跟這樣的人鬥爭,單槍匹馬的檢校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有必要成立一個專業的特務機構去對付胡惟庸。
於是,在一個夜晚,朱元璋找來了儀鸞司的指揮使毛驤。告訴他,從今天開始,他的職責不僅僅是給皇帝開道,保衛皇帝的安全,還要負責偵聽天下的一切異動。而數年後,儀鸞司有了更為知名的名字:錦衣衛。
明朝成立後,朱元璋在京城設立上十二衛,其中的一衛為拱衛司,拱衛司又發展為親軍都尉府,後又更名為儀鸞司。在更名為錦衣衛後, 這個名字再沒有變動,一直伴隨著大明皇朝直到滅亡。這一支部隊也永遠是離皇帝最近的一支部隊。皇帝出行,離皇帝最近的持有大刀的侍衛人員就是錦衣衛。
朱元璋認為,只有這樣一支自己親自指揮的親衛部隊,才不會受到胡惟庸的影響。
於是,全新的錦衣衛產生了。新的部門當然有新的服裝:大紅蟒衣的飛魚服,意氣豐發的烏紗帽,也有全新的裝備:繡春刀。自然也得有新的名字:緹騎。更有新的任務,成為朱元璋的眼,成為朱元璋的耳,去打聽大明王朝每個角落裡發生的事情。
一名名緹騎出發了,他們隱身在黑暗裡,潛伏在各級官員所看不到的地方,源源不斷把官員或者百姓的一舉一動送到朱元璋的面前。
當然,包括胡惟庸的。
2.跋扈的胡惟庸
胡惟庸似乎沒有意識到危險已經來臨,還是一如既往的老子天下第一。有意思的是,他還將毛驤收為心腹。指使他找一些不怕死的人給他幹活。
於是,胡惟庸那些不平庸的舉動很快匯總到朱元璋的案上。
有一天,胡惟庸的兒子出去騎馬,在南京環路上飈馬,馬技不過關,摔到馬下,不巧被馬車給輾死了。胡惟庸大怒,本來這種事應該歸刑部管,胡惟庸真要報仇,隨便打聲招呼,刑部的人給車夫判個死刑,還能包裝成寬大處理。可是胡惟庸嫌太麻煩,不必麻煩刑部了,直接把車夫弄死了。
這說是事,也是事,畢竟一條人命。說不是事,也不是事。當朝宰相殺個馬夫,誰又敢管?
朱元璋要來管。
事情傳到了朱元璋的耳裡,朱元璋把胡惟庸叫過來。
胡惟庸也知道攤上事了,一個勁解釋,車夫闖紅燈,無證駕駛,可能還是酒駕……自己一激動,就激情殺人了。
朱元璋只說了兩個字:償命!
胡惟庸退下了,奇怪的是,朱元璋說得很兇,讓他償命,卻沒派人抓他。
胡惟庸放心了,皇上只是做做樣子,其實還是照顧我的。
於是,胡惟庸繼續在不平庸的道路上一路猛奔。
又有一回,佔城國的使者到京城進貢,胡惟庸沒讓使者給朱元璋叩頭,自己私下見了,就打發人家走了。
佔城國是越南的一個小國,說起來,就算報上去,朱元璋同志也不一定有功夫見。可是,見不見是朱元璋的事情,不讓見就是胡惟庸的事了。
朱元璋徹底爆發了,但他沒有把目標對準胡惟庸,而是對準了他曾經派進中書省,卻讓他失望的汪廣洋。而且也沒有用私見進貢使者的罪名。而是用毒死劉伯溫的罪名。
也不知道是查到什麼證據,竟然顯示汪廣洋跟毒死劉伯溫有關。汪廣洋就此被賜死。
這一下大家都知道了,皇帝準備收拾胡惟庸了,因為當年帶著醫生去見劉伯溫的,其實是胡惟庸嘛。
大臣紛紛揭發檢舉,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竟然查出汪廣洋的一個小妾陳氏是罪官的女兒。這下事大了。因為罪官之女只有兩個出路,一個是進宮洗衣服,一個是賜給立下戰功的功臣家。汪廣洋顯然不符合分配條件。
再一查, 這個人是胡惟庸分過去的。
夠了,私殺馬夫、截流貢使、瓜分國有資產犯婦,每一個都夠殺頭,胡惟庸的腦袋再硬,也該掉下來了吧。
但朱元璋還覺得不夠,因為他有一個理想,不僅僅是打倒胡惟庸,還要打倒胡惟庸背後的體制:宰相制度。
3.一場虛構的刺殺
按周禮的說法,宰相是與皇帝分治天下的。而朱元璋顯然不是一個願意分享的人。
那麼,怎樣才能通過打倒胡惟庸推倒整個宰相制度呢?殺個車夫,瓜分國有資產顯然是不夠的。
只有一個罪名夠,造反!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個故事。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稱家裡的舊井湧出了醴泉,所謂醴泉,就是井水有點甜。胡惟庸稱這是祥瑞,邀請朱元璋前來視察並指導水井的工作。
朱元璋去了,走到西華門,也就是平時大臣上班進宮的門時,突然跑過來一個太監,上氣不接下氣,抓住朱元璋車駕的韁繩不讓走。
這是什麼情況?皇帝的馬車都敢攔。不等朱元璋吩咐,錦衣衛的人就一擁而上,一頓亂棍,將太監打得半死。這個太監叫雲奇,是東華門的守門太監,也就是傳說中的門衛,門衛為什麼攔駕呢?
雲奇被打得不成人形,話都說不出來,但手一直指著胡惟庸的家。朱元璋這才感覺不對勁。於是,站起來一看,大概朱元璋有千裡眼,一眼就發現了胡惟庸的牆上冒著槍尖。
朱元璋嚇出一聲冷汗,胡惟庸竟然給他設了一個鴻門宴!家裡有伏兵,準備刺殺他。
朱元璋立馬掉頭回家,然後下令抓捕胡惟庸!
很快,證據搜集上來,胡惟庸家有五百兵甲,甚至還有人告發,這些兵竟然都是日本來的倭寇。刺殺皇帝,裡通外國。夠了,胡惟庸死定了,宰相制度也可以扔到胡惟庸家那口有點甜的水井裡一起陪葬了。
這個故事相當驚險,但其實考證一下,是不太靠譜的。前面也說了,自從徐達請朱元璋看了一把刀,朱元璋就不隨便竄門了,何況這個時候,朱元璋跟胡惟庸已經感情破滅了,只差動手了。這個時候,別說胡惟庸家的井水有點甜,就算是冒茅臺,朱元璋也沒心思去
所以,這極可能是一個虛構出來的故事,其目的就是讓胡惟庸沒有翻身的機會。
不管怎麼樣,胡惟庸死了,宰相制度也廢了。但胡惟庸案才剛剛開始。因為朱元璋不會忘記胡惟庸是淮西集團的人,而淮西集團的團長是李善長。
4.最後一根刺
李善長也算是個人精了。當年跟著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圖書館的管理員,後來竟然一一步步成為了大明第一功臣。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長,就說這是俺老朱的蕭何。
李善長很受用,但他忘了一點,劉邦還殺韓信呢,何況朱元璋。
其實,李善長也確實善於長命百歲。他身邊的同事一個個被朱元璋打倒。劉伯溫死得不明不白,楊憲莫須有被打倒,汪廣洋成了下毒犯,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造反派。只有李善長沒事,他的兒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兒,他本人當了太子的老師。很明顯,朱元璋是要把李善長培養成善終之臣。
朱元璋對功臣們下手是狠了點,但他也需要樹立一個正面典型,免得後人說他專門過河拆橋。
可是,後面還是出事了。李善長犯錯誤了。
這個事情還是受胡惟庸的牽連,具體來說,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還找了一個叫李存義小夥伴來共襄盛舉。而李存義正好是李善長的弟弟。
胡惟庸被處決後,李存義也被挖了出來。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詔,免死,流放算了。
很顯然,這是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這個時候,李善長應該給領導寫封感謝信,送個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蕩,我們三百六十度如沐春風。
朱元璋發了赦免詔書後,一直坐在宮裡等感謝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沒有來。
善長來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樣,就是不提這回事。
李善長壓根就沒想著要感謝領導。
李善長覺得完全沒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關我什麼事?我又沒造反。赦免他,是你的事情,跟我半毛錢的關係?
朱元璋怒了,這好比請人吃頓海鮮大餐,別人連個朋友圈也不發。
五年後,又出事了,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犯了點事。李善長給朱元璋打個報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赦免了丁斌。
可是,面子是別人給的,不是自個長在臉上的。
不提還擺,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現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義,你連個屁都不放,今天還指望我當好人!
朱元璋大怒,加重處罰丁斌,送到錦衣衛的詔獄裡學習學習。丁斌果然又供出了李存義當年那些事。雖然是老調重彈,但得看彈的是誰。
既然有人提了,那就徹底解決五年前的事吧。
李善長一家就此被團滅。
那年,他已經七十七了,再撐兩年,或者早死兩年,就沒這些事了。
當然,李善長這麼善於偽裝的人都被發現了,僅僅是刑部是辦到的。在朱元璋的後面,還有那一群穿飛魚服配繡春刀的人。
5.讓人色變的詔獄
錦衣衛四處潛伏,刺探情報,官員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當然,也不排除一些沒有犯事,但朱元璋確實想找點事的人。那怎麼辦?還有詔獄呢。
錦衣衛下面有一個北鎮撫司,專門處理皇帝主抓的案件,稱為詔獄,實現了逮捕,刑訊、關押、處決一條龍服務。裡面提供各式服務,比較出名的有十八套。
比如挺棍、夾棍,腦箍、烙鐵及一封書、鼠彈箏,攔馬棍、燕兒飛或者灌鼻、釘指等等。包管站著進來,躺著出去。
到了後面,都打出了默契,打出了風格,打出了暗號:
一般人是:打著問。
重點服務對象加「好生」二個字,是好生打著問。
VIP用戶是:「好生著實打著問」,有了這七個字,跟中了七殺拳差不多,可以吩咐家人買棺材準備後事了。
要是在牢中受了刑怎麼辦?
有關係的可以送點藥,沒有的也可以自制,詔獄中的人自力更生,發明了輪迴酒。原料是十分綠色環保原生態的。據說生病時喝一口,含在嘴裡,必有奇效。後面的有一個叫章公綸的官員在錦衣獄裡呆了六七年,啥藥都沒有,一有頭昏胸悶眼花,馬上喝一杯輪迴藥,立馬見效。
日子一久,詔獄在監獄界如雷貫耳,被錦衣衛的緹騎抓到北鎮撫司的詔獄,住上兩天,如果被通知要移送刑部監獄,那簡直就是換到天堂一樣。
這說明,有比較才有真理。
有這樣的監獄做保證,錦衣衛的工作無往而不利,經過紮根基層,深入官場。錦衣衛創造性搞出了一個黑名單《昭示奸黨錄》,按單抓人,照人開打,打一個準一個。朱元璋的拔刺工作以及其它工作無不順利展開。光是胡惟庸案就消滅了三萬人。
那麼,錦衣衛在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不是會得到額外的獎賞呢?
有這個想法的人,那還是不太了解朱元璋啊。
6.塵封的繡春刀
隨著胡惟庸、李善長這些刺一一被拔掉,朱元璋把目標對準了另一批人。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人不是胡李的餘黨,而是首任錦衣衛使毛驤。他罪名竟然是與胡惟庸結黨。
沒錯,毛驤確實跟著淮西集團混了兩天,跟胡惟庸關係也很近,幫助胡惟庸對付個把人,也不是沒幹過,但他是臥底啊,是按朱元璋的指示去幹的啊?難道真的像電影《無間道》裡說的一樣,電腦裡的紀錄一刪,誰相信你?
反正,朱元璋一說毛驤是胡黨人士,人人都同意。胡黨的自不必說,這些年被毛驤整慘了,不少人還受過他詔獄的熱情招待。非胡黨的也不含糊,畢竟毛驤在主持倒胡主業時,還超範圍經營,抓了一些非胡黨的人。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要打倒毛驤?
這其實不是問題,打倒毛驤是朱元璋的一貫風格。不打倒才奇怪呢。
朱元璋要打完收工了。朱元璋搞這麼多事,不是想把這個世界搞亂,他只是想拔掉刺,現在連李善長這樣的陳年老刺都拔掉了,還留著錦衣衛這種大殺器,只能影響世界和平。
錦衣衛這把繡春刀是時候抹血歸鞘了。而抹血之前,第一個要抹殺的是毛驤。
沒辦法,毛驤這些年下手下狠,得罪人太多。再說,他知道的也太多了,不,怎麼開創明朝新局面。
於是,從大局出發,毛驤這位無間道型的錦衣衛指揮使只好犧牲了。
除掉了毛驤,朱元璋又幹了一件事。
洪武二十年,胡惟庸案徹底終結,朱元璋把所有的大臣請到了錦衣衛的詔獄,然後搬出錦衣衛的所有看家刑具。看到大臣變色的臉,朱元璋溫和的說道。你們不用怕,請你們來不是體驗詔獄生活的,而是見證一件事情。
朱元璋下令將錦衣衛所有的刑具燒掉,滾滾濃煙中,那些讓官員半夜都嚇醒,那些讓官員上班之前,要跟老婆交待後事的刑具化為灰燼。
飛魚潛水,繡春歸鞘,錦衣衛的歷史剛剛開始,就要結束了嗎?
沒有,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而可能是開始的結束。
不用多久,大明朝的帝座上將坐上另一個人,一個將錦衣衛重新推到巔峰的人。在他的手上,錦衣衛將正式擊倒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成為大明刑律的真正執行者。也就在他的手上,另一個傳奇的特務機構將應運而生。
想要更多的了解大明這個神奇的王朝,當然還是首選《明朝那些事》。
這套書特點:
一,白話文翻譯,誰都能看懂。
二,精裝,無論是收藏還是饋贈,都很有面子。
三,名家編著,國學大家點評
這套《明朝那些事》厚厚九大本,僅售125元,原價可是297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