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四川宜賓江安縣長江邊,47歲的鄒先生和妻子王女士看著浩浩浩蕩蕩的的長江之水,忍不住哽咽落淚。就在11月22日這一天,他們最親愛的女兒、17歲的宜賓江安縣第四中學高三學生鄒欣在此跳江自殺,直到近一周後他們才看到在瀘州打撈到的孩子遺體。
據悉,事發前小欣留下書信向父母、弟弟交代了想要結束生命的想法和原因:除了感到學習壓力大,還有感情因素。書信中稱自己受到前男友劉某騷擾和威脅。
讓鄒先生夫妻無法理解的是,小欣落水時,劉某就在她身邊,卻沒有立即營救,也沒有報警,而是目睹小欣漂出去10多米後才打電話和報警。
對於其中原因,劉某表示,小欣以前和他說過她會遊泳,他不曉得小欣實際上並不會遊泳。
小欣的家屬認為,劉某和小欣本是男女朋友關係,但他竟然在發現對方跳水後沒有及時施救,其責任無法推卸。另外,小欣在留下的信息也透露出劉某的威脅也是她尋短見的一個原因。
當地警方認為沒有犯罪事實發生不予立案。小欣母親表示,他們將會依法申訴。
小編理解家長的心情。「小棉襖」沒了,這對於任何為人父母者來說都是巨大的悲痛。小編也相信女孩書信中所說的話。但有一點,如果我們要想看清整個事實,我們必須把自己從悲痛中揪出來冷靜分析書信中的隱含信息。
不難看出,初中時代的小欣,無論在誰的眼睛裡,她都是很棒的。到了高中之後,她發生了變化。很顯然,她知道偏離了學習的軌道,其家長也明白孩子的情況。小編估計小欣的父母沒少苦口婆心的講道理甚至「棍棒」教育(黃金棍下出好人,其書信中有這樣的信息),但這一切基本上就是沒用。小欣依然喝酒抽菸,和社會上的小青年混在一塊。用她的話來說,這能彰顯自己的勢力。
勢力沒彰顯到,這個女孩倒是學會了談戀愛,首先是和劉某,然後是和同班的徐某(估計是單相思)。在和劉某交往的一年多期間,他們多次在四面山鎮的一家賓館開房。
細心的母親發現了孩子的變化,她要阻止孩子早戀,因為孩子太小正是學習階段。但小欣對父母虛與委蛇。而其父母被蒙在鼓中也相信了女兒的話。
劉某知道小欣的移情別戀後,他採取了兩個方式來挽留小欣:
一、找徐某的麻煩。
二、不和他在一塊,他就向小欣的父母告狀說她還在談戀愛。
從小欣的書信中可以看出,她把徐某放到了和家人同樣的位置。小編相信她的痴情,但無論如何,這只是一個早戀的苦果。糾結的時間越長,當事人就越難走出泥沼。
這不僅僅是當事家庭的悲劇,這也是一個青春期懵懂少女時代的悲劇。
既然是悲劇,我們應當從悲劇中汲取教訓。老規矩,只說三點:
一、父母教育的不得法。不難看出,他們也想教育好孩子,但「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個「力」指的是能力。他們不但沒有把女兒教育好,而且兒子也有時「發脾氣」。
二、學校的管理不到位。
學生早戀的事肯定班級裡有傳言。要不然劉某也無法知道小欣對徐某情有獨鍾。難道班主任不知道學生談戀愛的事嗎?更離譜的是,學生竟然可以在外開房居住,難道該校對學生的管理就那麼亂嗎?
三、社會和網絡的不良影響。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懵懂期,也是叛逆期。他們所知道的道道什麼比成年人還要多。從小欣的留言中不難發現,她也深知爸媽的苦心。小編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視對這個群體的教育問題。學校、家庭、社會齊發力,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道理誰都會說,關鍵在於具體操作,小編在發表過的文章中介紹過「三個臭皮匠」的理論。小編始終認為它具有可行性實戰性。在此不再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