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孩子學習的關鍵:培養自我驅動型兒童

2020-08-31 玫瑤老師說育兒

如果你的女兒早戀,你會怎麼處理?


知乎上一位媽媽的求助,讓人特別不適。


她無意中撞見女兒和一個男生牽手,回去就把女兒打了一頓。


也許在氣頭上,打著打著,她竟然扒了女兒的褲子,用雞毛撣子抽打屁股,打私處



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她一邊打,還一邊用不堪入耳的話謾罵女兒:「你是那裡發騷,是吧!」


腦補一下這個場面,你能相信這是孩子最愛,最信任的親媽所為嗎?


恨不得挑最噁心的話,最齷齪的手段來摧殘女兒,如果說,身體上的痛是暫時的,那么女孩精神上的痛也許會一輩子伴隨吧。


最終,女兒眼神呆滯,麻木地趴在床上……



縱然早戀不可取,但僅僅因為女兒和男生牽個手,媽媽就上綱上線,上升到觀念層面:戀愛就等同發騷,未免過分了


而一位網友的回答卻讓人絕望而心疼:「如果我是你的女兒,我已經在想哪種死法最好了!」


是啊!簡單粗暴的懲罰不僅讓孩子對父母失望,更是對生命也失去了希望


現實中,孩子犯錯了,很多父母都用打罵懲罰過孩子。


似乎罵幾句,孩子就不敢犯錯了,打一頓,孩子就變乖變好了。


看似有效,實則危機四伏。


尹健莉老師說:「兒童成長只需要鼓勵,不需要懲罰,一切嚴厲的對待都隱藏著某種傷害。」


孩子犯錯後,父母的處理方式決定你的層次,也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01

棍棒教育只會讓孩子偏離父母的期待


有一類家長,面對孩子犯錯,不問緣由,就火冒三丈,輕則一頓苛責,重則一頓暴打,試圖用這種身心刺激的方式讓孩子改邪歸正。


老家一對夫妻倆,常年熱衷賭博,對兒子學習更是無暇顧及。


當有一次,孩子在校和同學打架,被班主任找家長時,正在麻將桌上的父親,氣勢洶洶跑回家,二話不說,直接將剛放學的兒子雙手反綁,用繩子吊在房屋梁上,一頓鞭子伺候後,兒子虛弱地耷拉著頭。



當發現情況不妙時,在一旁一直觀戰的母親趕緊將孩子放下來,孩子直挺挺躺地上,臉色蒼白,沒了呼吸,父母嚇壞了,緊急送往醫院,好在搶救及時,孩子屬於暫時性休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有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佔80%的家長都會用體罰管教孩子。


尹健莉老師也曾說:「打罵孩子,是無恥教育和無能教育。成年人收拾孩子,誰不會?既威脅不到自己,又省時省力,痛快淋漓。」


追捧打罵教育的家長認為,「乖」孩子都是打出來的,棍棒底下出孝子。


但暴力懲罰,容易引發孩子的恐懼和憤怒,這些情緒又會惡化親子關係,甚至還會帶來比行為本身更嚴重的問題。如心理問題、性格問題。


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中說,家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殺手。孩子在被家暴時,往往不敢反抗,被迫忍受,這樣容易導致人的腎上腺素的上升,很容易導致形成易怒性格。


孩子被嚴懲,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是千瘡百孔,孩子不會發自內心變好,卻更容易衍生其他問題,還有可能怨恨父母,傷人傷己。


02

無底線的縱容

是讓孩子一步步墜入深淵的推手


如果說,打罵可怕,比這更可怕的卻是父母無底線的縱容。


前不久,陝西藍田一名13歲的女孩在校園內被4名未成年學生引誘拖至廁所性侵。


事發當天,因課堂沒有老師看管,4名學生竟然膽大妄為打起歪主意,完事後才被校內一名男老師上廁所發現。


可接下來的處理結果是,學校相關責任人給予相應處分,受害女生給予心理輔導,而大家關心的那4個小惡魔,除了不滿14周歲不予立案,逃過法律懲制外,竟然不痛不癢被家長順利轉到工讀學校。



而所謂的工讀學校,對他們而言,不過是換個地方為非作歹,對於他們的學習、生活,包括今後的就業和發展沒有任何影響。


男孩們無底線的性行為,孩子不懂,作為成人的父母不懂嗎?


這種瞠目結舌的使壞,家長既沒有向受害女孩道歉,也沒有給社會交代,孩子闖禍後,家長第一時間想著怎麼把孩子平安「撈」出來。


無原則的偏袒看似愛,其實對孩子是一種害。


這種是非不分的偏袒,只會讓孩子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合理的,不懂反省的孩子就會繼續這種錯誤行為,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著名演員張國立因為婚變,對兒子張默疼愛有加,費盡心思培養。


張默從小性格叛逆,在 2003年因家暴女友被中戲開除後,父親卻說:「張默在我眼裡還是孩子。」


張默因為父親的偏袒和社會的「寬容」,改過自新了嗎?


沒有。



時隔九年,張默就因吸食大麻被抓,張國立又出來向社會聲明致歉,並懇請媒體能夠寬容對待,「請理解一個父親的心情,給年輕人一個改過的機會。」


兒子一次失足,父母不以為然,本以為給予寬容和諒解,孩子的人生就能重頭再來,殊不知,輕易的原諒,換來的不是改正,而是一錯再錯。


2014年,張默再次被曝收留他人吸毒,被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


面對媒體,張國立無顏面對,閉口不提,拒絕採訪。


你罩他一時,能罩一世嗎?


這一類不斷為孩子收拾爛攤子,跟後面擦屁股的家長,他們不僅看不到孩子熊行為背後的潛在隱患,反而助紂為虐,讓孩子在罪惡的邊緣反覆試探。


孩子自以為在父母的「守護」下,為所欲為,進而漠視規則,變本加厲,誤入歧途。


03

溫和堅定的自然懲罰

才是教育的初衷


著名兒童教育家孫雲曉的女兒,上小學的時候,特別愛睡懶覺。早上,總要三番五次地催她起床,還總是遲到。


後來,孫雲曉給女兒買了一個鬧鐘,告訴她:「從明天開始,該幾點起來,你自己上鬧鐘,鬧鐘響了不起來,你就是睡到中午12點也沒人叫你。」



通過這樣的方法,孩子遲到,是要自己承擔後果的,慢慢地,不出一個星期,女兒再也沒有遲到過。


孩子就是在體驗中長大的,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有意讓孩子體驗到行為過失的後果,以便「吃一塹,長一智」。


這就是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的自然後果懲罰。


針對自然後果懲罰,孩子犯錯後,家長只要做這四步就夠了:


第一步,做好情緒控制,對事不對人,不攻擊孩子身心;


第二步,只針對事件本身提出問題所在,並引導孩子下次如何有效避免重犯;


第三步,對已犯下的錯誤,鼓勵孩子勇於承擔,給予積極補救;


第四步,最後不要忘了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孩子,即使孩子錯了受罰,父母依然是愛他的。


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也是父母傳遞價值觀的好機會。



美國託德·帕爾在《犯錯誤沒關係》一書中所說:「孩子對待錯誤的方式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你怎樣對待錯誤,孩子也會這樣去對待錯誤,當你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時,孩子也會這樣。」


真正懂得愛的父母,是允許孩子犯錯,卻又讓孩子從錯誤中擁有自省,從而進步的人。


家長敢於正視孩子的錯誤,不迴避,不敷衍,教會孩子勇於承擔,這才是給孩子最有力的教育。


04


美國作家珍妮·艾裡姆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孩子涉世未深,認知有限,他們的成長本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是又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犯錯後,打著「愛孩子」和「為孩子好」的幌子,在一步步摧毀孩子而不自知。


睿智的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會給一個溫和而堅定的指導,有原則又有尊重,有懲罰也有關愛。


反之,孩子只會離我們期待的樣子越來越遠,甚至完全背離了父母的初心!


父母多點耐心,多點愛心,再多點智慧,孩子才可能茁壯成長,根深葉茂,孩子每一次的錯誤都將成為成長過程中最美的見證。


作者:蛋蛋媽,育兒有心,關注兒童心理成長,每天分享實用的育兒知識,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文章配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優秀的教育模式,培養孩子的自我驅動力
    最近一檔叫《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綜藝節目是相當火爆,30位30歲以上的女明星來參加這檔成團綜藝,為節目增添了十足的亮點和爆點。姐姐們大多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隨著節目的熱播,每一位女藝人的家庭情況也被扒了個明白。
  • 《乘風破浪的姐姐》:被伊能靜的教育圈粉,培養孩子的自我驅動力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在網絡上大火,其中已經52歲的伊能靜姐姐又一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有不少的人直呼脫粉,又有不少的人被她圈粉,認為她待人細膩、溫柔。先不談她對外的「業務」能力、「處事」能力怎麼樣,就光是在培養孩子這一塊上,就已經算是非常優秀了。
  • 《乘風破浪的姐姐》:被伊能靜的教導圈粉,造就小孩的自我驅動力
    要說現在什麼綜藝節目比較受歡迎,那肯定少不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它的熱度能夠這麼高,一是因為它所請的成員很有特點,二是因為它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正能量。我認為他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發展完全取決於他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因為身為媽媽的伊能靜不幹涉他甚至會尊重他的想法和決定,所以可以說他的成功都是靠自我驅動實現的。自我行動力怎麼來的?
  • 《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母親的心聲
    近日,《乘風破浪的姐姐》一經播出,成功刷屏。而在這30位姐姐裡,伊能靜是年齡最大的。在初評環節,她沒有唱她的成名曲,而是演繹了一首《你說要我愛你》的新歌。正如心理學家佩普·考恩的研究表明的那樣:父母快樂,孩子才會幸福。做一個活出自我的母親,給孩子成長的力量。無論作為歌手、演員還是導演,伊能靜都是很出色的。
  • 柔力量:乘風破浪的姐姐不是神話,用正確方式培養乘風破浪的孩子
    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何如此受歡迎?姐姐們的什麼特質如此吸引人?讓孩子們從小接受音樂與藝術的薰陶,內心鎮定沉穩,不慌不忙 也可以培養孩子大方的性格特徵,找到學習中的樂趣 自律——如何跳出應試教育、功利教育的桎梏,讓孩子真正做到熱愛學習,勤奮自律呢?
  • 「作女」伊能靜,「學霸」藍盈瑩,乘風破浪的姐姐很有看頭
    今天聊聊乘風破浪的姐姐,30+的姐姐千姿百態,各有性格,有單身的,也有離異的;有強勢的,也有「好欺負」的。。。身為女生頗有感觸,總有那麼個人像極了你的某個同學,某個同事,抑或是某個領導。接下來挑幾個隨便講講。
  • 兩江新區重光小學:以「兒童社會化學習」驅動學校變革
    據介紹,重光小學的「冬至」課程,學生可以在教室學習有關冬至的詩歌,去閱讀館閱讀有關冬至的書籍,去時光館觀看有關冬至的影像作品,去生活館學習做餃子、賣餃子。校園課程變成了聯結更多空間的紐帶,從而真正實現了兒童社會化學習。共創「有光課程」:貼合現實 培養全人每個清晨,朗朗讀書聲都會在重光小學響起。
  • 乘風破浪的姐姐,她們的育兒經是怎樣的?
    請來的姐姐,一個比一個有個性。寧靜:「還要自我介紹?那我這麼多年白幹了?」一、乘風破浪的姐姐育兒經——陪伴孩子,成為摯友1、才女寶媽伊能靜在娛樂圈中有「才女」之稱的伊能靜,除了音樂、影視方面的成就,她還具有良好的文學修養。
  • 《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我終於治癒了自己,活出自己原本模樣
    最新一期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忍不住哭了,不僅她哭了還唱哭了其他小姐姐們,有網友調侃道:簡直就像幼兒園的小孩,一個哭了,一群都哭了。6歲被接到姐姐家,會遭到躁鬱症的姐夫的毆打;14歲左右,伊能靜要在學習之餘偷偷地打工賺錢,給生父還債。
  • 伊能靜開口感動全場,這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該有的樣子
    1.負重前行,才更懂得乘風破浪的意義伊能靜除了是一名歌手、演員以外,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就是「媽媽」。可伊能靜沒有被擊垮,她躲在角落裡偷偷地哭泣,然後抹乾眼淚,將所有的不舍與擔心化為在舞臺上乘風破浪的力量。
  • 姐姐日記 ⑨|伊能靜:我們亦母亦友也很棒
    8月25晚,伊能靜為阿朵寫了一段小作文。這段小作文主要講述她倆之間相識的故事,在小作文中,伊能靜還幫阿朵推廣了她的新專輯《死裡復活》。在節目中,伊能靜受到的稱讚與謾罵是成正比的。喜歡她的人覺得她在52歲的年紀還能為夢想衝刺,雖然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依然活得像個公主;討厭她的人厭惡她的母儀天下、自我感動、矯揉造作……伊能靜說,「母愛是天性,不用害羞。」
  • 媽媽自信愛美對娃很重要,看《乘風破浪的姐姐》學培養氣質小公主
    《乘風破浪的姐姐》可謂是今夏最火爆、最霸屏的綜藝節目了。一群年齡30+的姐姐們,不僅徹底打破了當今小仙女、小鮮肉選秀綜藝的審美格局,更是刷新了觀眾對30+女性認知的邊界。又美又颯、多才多藝、自信滿滿的姐姐們,在屏幕前光芒四射,魅力十足。
  • 乘風破浪的姐姐之伊能靜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引發網友關注,節目中年齡最長的姐姐,帶著王智和王麗坤練習並登臺表演《推開世界的門》。伊能靜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初舞臺還是兒子哈利一起排練的。不過細心的網友發現哈利塗了紅色指甲,還發現哈利曬穿女裝照。不過這是人家的私事,勸大家不要惡意中傷。
  • 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
    出生於1968年的伊能靜今年已經52歲了。年少成名的伊能靜自帶熱搜,網友爭論不休。長相甜美的伊能靜20歲時像十四、五歲小女孩。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我們且看伊能靜在乘風破浪中的表現。伊能靜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的舞臺上演唱了兒子的歌曲。支持鼓勵兒子是最棒的!這是多麼幸福的媽媽。這樣的媽媽也是兒子的驕傲。
  • 《乘風破浪的姐姐》總決賽!伊能靜落選、寧靜奪冠成團
    選秀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昨晚直播總決賽,14名女星爭奪7個名額組團再次出道,還有年紀最大的伊能靜沒有擠進前7名,遺憾無法出道成團,以第一名之姿入選的則是寧靜,另外還包括萬茜、鬱可唯都入選。伊能靜落選、寧靜奪冠成團《乘風破浪的姐姐》總決賽!
  • 50+的伊能靜還能「乘風破浪」?
    伊能靜從第一期走到了最終決賽,似乎也證實了:姐姐也可以乘風破浪,再次成為舞臺上備受矚目的存在!「小作文達人」,之前就經常能夠看見她在微博上發布一些長篇的文字內容,而此次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更是讓她將寫小作文的習慣「發揚光大」。
  • 《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中年美好,就是「又美又作又妖嬈」
    導讀:最近一段時間,最為搶眼的綜藝節目,莫過於《乘風破浪的姐姐》,以及節目中的各位姐姐們,她們的一顰一笑一句話都能上熱搜、成話題。其中一個姐姐伊能靜,引起了不少觀眾的關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各位姐姐出手不凡,不是有舞技傍身,就是有話題在手。
  • 《乘風破浪的姐姐》職場辣評(下):寧靜vs伊能靜,到底誰更「自我」?
    比起前幾個人多的團隊,很多人會覺得三人團裡少了一些看點,其實,如果換作別人的話可能是如此,但這一次《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兩個三人團,愣是被兩位話題度超高,且特點鮮明的姐姐們,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寧靜和伊能靜。
  • 《乘風破浪的姐姐》裡,我為什麼最討厭伊能靜?
    我知道《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後很多人都看伊能靜不舒服,其實就前面幾期而言,我覺得伊能靜頂多是好為人師,愛談資歷,也沒什麼過分。但是看了一段採訪以後我就氣不打一處來,我覺得伊能靜人品有問題,而且她的自我並沒有意識到。
  • 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和藍盈瑩式leader為什麼備受爭議?
    給伊能靜們和藍盈瑩們支個招。撰 文 | 周 琪責 編 | 周 琪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豆瓣小組,有一個話題熱度居高不下,伊能靜和藍盈瑩,這樣兩種同事你更寧願選擇哪個?底下的高贊評論是:我選擇辭職。在這檔30+女團選秀節目中,團隊隊長的壓力不言自明,畢竟隊員都出道多年,個性鮮明,專業實力不差,而隊長既要培養團隊內部的默契,也要激發團隊成員贏得比賽的鬥志,用八個字概括,就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談何容易。而從觀眾的反饋來看,在領導力方面,伊能靜和藍盈瑩兩位姐姐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01 麗坤為何「大變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