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幫士兵吸出毒瘡,士兵母親為此大哭:我兒命不久矣

2020-12-27 展翔的天馬

士氣對於一個軍隊作戰來說,可以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中國的古人早就已經懂得這個道理,《左傳》中所記載的論戰很明確就說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可見當時就已經有人將勇氣當作軍隊決定性的因素。

當時是齊國的軍隊將要攻打魯國,曹劌擔心魯國掌權的人目光短淺,未能有深遠的謀略,這才決定要去見魯莊公。最後決定開戰的時候請求跟隨在身邊,曹劌非常清晰地抓住了敵我雙方士氣漲落的趨勢,當齊國軍隊士氣衰落的時候,曹劌才讓魯國擊鼓鼓舞士氣,從而在這一刻保持著比較高的士氣,擊敗了齊國。

所用的方法其實是比較被動的,利用戰鼓來提升士兵的士氣,只能起到瞬間提高的作用,但如果對手也掌握了這種方法,那麼再使用戰鼓來提升士兵的士氣,效果就不會那麼明顯了。

所以一支比較善戰的軍隊,從訓練軍隊的時候開始就會注意提升士兵的士氣,而主帥與士兵都保持著同樣吃和穿等生活待遇,使士兵感覺到主帥非常親近人,這也是提升士氣的一種好辦法。戰國時期的吳起就使用過這種辦法。

說到吳起,他雖然是衛國人,但剛開始出仕是在魯國。他的為人雖然會遭到別人的非議,但他作戰的確是很有一套的。

公元前403年,也是齊國要攻打魯國,當時已經處在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相互開戰也是個家常便飯,經常會有戰爭發生也是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既然齊國已經要攻打魯國,那麼魯國迎戰就是了。

本來魯國是想讓吳起做將軍的,但是吳起的妻子是一位齊國人,魯國人都擔心吳起會暗中幫助齊國,從而無法統一意見讓吳起做將軍。

不過吳起本來就是一個做大將軍的人才,即將到手的將軍職位只是因為自己的妻子是一位齊國人,難免會令吳起感到有點惋惜,所以他為了得到將軍這個職位,就要向魯國人表示忠誠,忍心殺害了自己的妻子,這樣反對他的人也沒有什麼話可說了,可以如願地當上了魯國的將軍。

吳起的軍事才能的確比較出眾,他率領著魯國的軍隊迎戰齊國的軍隊,非常順利的打敗了齊軍。

在這一次作戰中,雖然吳起可以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能,但是他殺妻求將的事情也受到別人的指責,這讓他的政敵又抓住了攻擊他的機會。

政敵攻擊吳起說,吳起就是一個殘酷無情寡德的人,剛開始是侍奉儒家的曾參。儒家本來就是比較講究孝道的,但是吳起在他母親去世的時候,並沒有回去奔喪,這是非常不孝的,曾參也因為這件事與他斷絕了關係。現在他又殺掉了自己的妻子,來謀求魯國將軍一職,可見是一個非常趨利無德的人。

最關鍵的一點是,政敵說到了吳起這一次當上將軍對魯國的不利,因為魯國只不過是列國當中比較弱小的一個國家,卻可以打敗一個強大的齊國,雖然可以擁有戰勝齊國的名聲,但是同樣也會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注意,到時候其他諸侯國都來算計魯國就麻煩了。

魯國的國君也開始對這件事情擔心起來,已經開始不信任吳起了。吳起也擔心國君這樣的態度會對他不利,即使國君現在沒有治吳起的罪,到時候再有一些小人從中中傷,就難保國君還會袒護吳起了,所以吳起趕緊就離開了魯國。

其實吳起離開魯國也是必然的。因為當中的確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國家,根本就沒有實力可與戰國七雄抗衡,所以不管吳起的軍事才能有多麼的出眾,魯國都無法提供一個平臺,讓吳起充分展示他的軍事才能。

在《資治通鑑》中記載:聞魏文侯賢,乃往歸之。意思就是說,魏文侯是一個比較賢明的君主,吳起才前往投奔他。其實這不過是一個表面上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魏國屬於戰國七雄當中的一個,當然有比較充足的實力,可以讓吳起發揮他的才能。

吳起剛到魏國的時候,魏文侯還不清楚吳起的情況,就像李克打聽,李克說:「吳起的為人比較貪婪,而且又好色,但是用兵的確有一套方法,就連齊國的將軍司馬也比不過他。」所以魏文侯才會讓吳起做魏國的將軍,當時魏國正要與西邊的秦國開戰,吳起一帶兵,馬上就攻佔了秦國的5座城池。

其實吳起的為人在道德方面的確會受到別人的指責,不過他在做將軍方面,的確有過人之處,甚至可以說得上是一位優秀的將軍。

吳起比較注重與士兵同甘共苦,在平時都是與士兵的吃穿有著相同的待遇。有一個士兵身上生了毒瘡,吳起還親自為他吮吸膿液,這件事情傳到了這個士兵母親的耳裡,想不到她卻大哭起來,別人都感覺到非常奇怪,認為她的兒子只不過是一個士兵,而吳起作為將軍卻不顧身份,可以為她的兒子吮吸毒瘡,應該感到無比光榮才是,為何還要哭起來呢?

作為母親其實也是懂得這個道理,但是曾經的經歷也使她非常難忘。原來吳起曾經就為這位士兵的父親吮吸過毒瘡,那個父親也感覺到無上的光榮,在作戰的時候就會非常英勇,毫不退縮,結果就戰死在沙場。現在吳起將軍又為她的兒子吮吸毒瘡,那麼她的兒子肯定又會不顧性命的作戰在前,到時候死在哪裡都不知道。

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疽,其父戰死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資治通鑑·吳起為將》

作為一位母親,他有這樣的擔憂也是無可厚非,而從吳起作為一位將軍的角度來看,他的做法也沒有什麼錯誤。因為戰爭必然會帶來傷亡,士兵本來就是一個高危的職業,只要一開戰就難免會有傷亡。所以並不是因為這位士兵在作戰中表現得非常英勇,毫不退縮就必然會死亡,如果人人的作戰都沒有拿出勇氣,那麼在作戰中整支軍隊就很可能會的失敗,到時候可能連整支軍隊生還的希望都沒有了。

而在作戰中,只要士兵可以表現出非常英勇,整支軍隊勝利的概率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士兵生還的概率也比較大。所以軍隊的作戰本來就是以一個整體存在的,只有整支軍隊的士氣在平時都可以保持比較高的程度,那麼作戰的時候,就可以充分發揮比較強大的戰鬥力。

但是在對戰的時候,有可能會遇到敵軍的士氣也比較強盛,所以這個時候他真的不能隨便硬拼,如果可以降低對方的士氣,那就是最好不過了。在垓下之戰當中,項羽所率領的楚軍作戰也比較英勇,漢軍要是與他們硬拼的話,肯定會吃大虧的,就算勉強可以取得最終的勝利,那也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所以當時謀士張良就給劉邦出了一條計策,收集了許多楚國士兵家鄉的歌曲,不停地讓人們在四周演奏這些歌曲,使楚軍產生了思鄉之情,從而降低了士氣,這樣漢軍就可以取得一個相對優勢,使作戰的難度降低了許多。

因此,士兵的士氣在作戰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於我們現代人看來,更加應該注重團隊合作的士氣,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軍隊的士氣。

俗話說: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因此,我建議大家要多讀歷史,多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精華為我所用。在所有史書當中,《資治通鑑》幾乎就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通過《資治通鑑》,我們可以學到帝王的為人處世和權謀之道。只要學好了《資治通鑑》裡的智慧,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學習工作,都能遊刃有餘。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有點困難的。因此,天馬菌向大家推薦一套白話版的《資治通鑑》。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師,所以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像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非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人的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書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書在做活動,一套六大本,原價258,現在只要69,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可以有巨大的收穫。因此天馬菌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增長智慧。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將比別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相關焦點

  • 士兵長毒瘡,吳起幫他吸出來,士兵母親聽說後大哭:吸完活不久了
    雖然身為大將,吳起卻愛兵如子,與普通士兵一起同甘共苦。他睡覺不鋪席,行軍不騎馬,吃的穿的全和士兵們一樣。甚至給士兵吸毒瘡。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有一次,一名士兵身上長了毒瘡,吳起毫不嫌棄,俯下身子親自為其吮吸膿液。士兵的母親聽說後,傷心地大哭。旁人不解地問:「你兒子只是個普通士兵,將軍親自給他吮吸毒瘡,這是好事呀,為什麼要哭呢?
  • 將軍與士兵同吃住,為士兵吸毒瘡。士兵母親聽後大哭:我家快絕後
    卒(士兵)母聞而哭之。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還手,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結合補充的事實,翻譯成白話文的大致意思為: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吳起的衛國人,他是一名將軍。為體恤士兵,激發士氣,經常和最下等的士兵在同吃同住。跟士兵一起挑行軍物資,與士兵一起分擔疾苦。一次吳起看到一個士兵患病流膿,不顧自己將軍高貴的身份,俯下身子用嘴給士兵吸吮毒瘡。
  • 柏楊:吳起沒殺妻,死後還能復仇。智謀冠群,卻體現知識分子悲劇
    於是吳起為當上大將,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後帶兵大破齊國軍隊。他立了大功,卻有人在魯國國君面前攻擊他說:「吳起當初曾跟隨曾參學習,母親死了也不回去治喪,曾參因此與他斷絕關係。現在他又殺死妻子來求得您的大將職位。吳起真是一個殘忍缺德的人呀!況且,以我們魯國之小,就能有戰勝齊國的名氣,各個國家都要來算計魯國了。」
  • 五萬戰勝五十萬 陰晉之戰 魏武卒為何在吳起手中如此爆燃!
    (吳起)公元前389年,剛剛繼位不久的秦惠公,親率50萬大軍,跨過洛水,兵鋒直指陰晉城。這是秦國在戰國初期最大的兵力調動,國內能夠打仗的青壯男子幾乎全數上陣。秦惠公雄心勃勃,意欲徹底奪回被魏國佔領的將近十年的河西之地!一場大戰即將展開!一、河西在哪裡?爭奪它的意義是什麼?
  • 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士兵為何所向披靡?衝鋒不眨眼,打仗不要命
    那麼為何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士兵為何所向披靡?因為這些士兵衝鋒不眨眼,打仗不要命。本篇飛魚就從商鞅變法說起,聊聊被神化了的商鞅。變法措施借鑑了李悝。說起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就不能不說李悝,因為後來戰國諸侯的變法活動,如吳起在楚國的變法,申不害在韓國的變法,商鞅在秦國的變法,皆是以李悝的驚世之作《法經》作為藍本的。
  • 「吳起離魏」—看我解剖歷史「小麻雀」
    君盍試延以女,起無留心,則必辭矣。子因與起歸而使公主辱子,起見公主之賤子也,必辭,則子之計中矣。公叔從之,吳起果辭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懼誅,遂奔楚。譯文:魏國國相公叔痤娶了公主為妻,又時刻懷疑聰明能幹的吳起會奪他的權。他的僕人獻計說,吳起為人剛勁又沾沾自喜,只要設下計策,除掉他並不難。
  • 寫給《士兵之歌》
    日在上海舉行,期間放映的俄羅斯電影大師格利高利·丘赫萊依的代表作之一《士兵之歌》,王佩老師稱之為 「這是我看過最美的火車片、公路片和愛情故事」。 影片講述了一個獲得戰功的士兵阿遼沙被準假6天回家探親,計劃2天在家為母親修屋頂,4天是往返時間。阿遼沙一路上屢因幫助他人而耽擱延誤,最後和母親僅見上一面就要匆忙離去。他在歸途中幫助過的人,串起戰爭背景下一個個故事,經歷的心動而不能,成了偉大愛情的樣子。
  • 從《我的團長我的團》到《士兵突擊》士兵人物之回顧:史今
    這或許也能代表我對《士兵突擊》的心情。過十多年了,小編對士兵的喜愛度未曾減褪。直到今天,小編的計算機桌布還是懸掛著那六個字-『不拋棄,不放棄』。雖然最初是為了勉勵自己,好好面對工作,但事實上,更深層的意識裡,卻是瀰漫著捨不得。
  • 兵不在多而在於精,陰晉之戰中吳起以少勝多,擊敗秦軍
    魏國作為新興勢力推翻舊貴族之後建立的國家,正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而秦國則與之相反,國勢不斷走低。實力提高之後,魏國便將目光集中在秦國佔有的河西部分。打算完成晉國一直未實現的願望。不久,魏國開始進行爭霸,調走了駐紮在河西的部分軍隊,秦人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便集結了五十萬大軍,想要一洗前恥。這五十萬大軍可謂是調動了秦國全部的力量了,可見秦惠公的決心。
  • 戰國吳起—陰晉之戰
    上文,講述吳起的生平以及一生的功過故事,今天小編帶領大家看看,最能代表吳起實力的經典戰役—陰晉之戰!吳起被任命為河西郡守之後,組建了一隻天下聞名的軍隊—魏武卒!意思也就是說魏武卒的士兵需要披上3層重甲和鐵盔,能開12石之弩(120市斤為1石),同時每人還要背50隻弩箭,還需要攜帶長戈或者鐵戟,腰帶間懸掛著利劍,以及配備3天的作戰口糧,負重這麼多東西,還要在急行軍100裡地的情況下,能立即投入戰鬥,才算合格!由此可見魏武卒的要求之嚴格,戰鬥力也是超級強!
  • 吳起破秦兵50萬,白起坑殺趙兵45萬,他們到底誰更厲害?
    各國之間混戰不止,但是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吳起與白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生活的年代雖說是隔了將近一個世紀,但是其經歷十分相似。他們一個坑殺了趙國降兵45萬,一個則是大破秦軍50萬人。都是不僅僅依靠個人勇武,而是有勇有謀的軍事家。所以即便是隔了將近一個世紀,後世也經常將她們放在一起比較。那麼究竟是誰更厲害呢?
  • 《我的團長我的團》抗戰影片中的「另類」,堪比《士兵突擊》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抗戰片中的一個另類,是抗戰片中的經典。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是和現在流行的抗日劇比起來,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團長》對人物的刻畫方面,雖然同樣是通過戰爭以及人物的思想矛盾來塑造人物,但《團長》中的人物卻包含著其他抗日劇所沒有的強烈的自私,人都是有感情的。
  • 小女孩對德國士兵說:叔叔能把我埋淺一點嗎?我怕媽媽找不到
    在這個恐怖的集中營裡邊確實有出現過一位紅衣小女孩,天真爛漫的她對於周圍環境是什麼,她即將面臨什麼絲毫不知,在她和她母親被抓到集中營時,她曾開口問道:「爸爸在哪裡?」 不久後小女孩的母親被納粹分子帶走了,幾天沒有見到媽媽回來,一向乖巧的小女孩開始嚎啕大哭,並開始不停地詢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可在這個集中營裡的人已經見慣了至親之間的生離死別,這座人間的地域裡邊充滿了無盡的悲傷,誰也不敢把真相告訴這個女孩。
  • 士兵突擊176期 |發生在士兵突擊中的成全!
    我對你付出的青春這麼多年,換來了一句,謝謝你的成全!這句話,很想送給史今和許三多。你也能守住這個破包啊你的票在裡邊對  沒錯啊  票在裡邊啊三多啊  我看你這張臉啊我就能想起來你在下榕樹時候那樣我記不清了那天我跟你爹保證了我說要把你帶成堂堂正正的兵你記不清了我喝高了  你記不清了我把你帶著一塊穿了這身軍裝你跟著我一塊玩了命
  • 熄燈號|一位士兵母親的春節
    又到了萬家團圓的春節,每當此時,我總會想起一位士兵的母親和她那年所過的春節。        那是2005年的春節,距今已有13年整,那名士兵是新疆軍區伊犁軍分區某邊防團戰士縱理想,那位母親是安徽省蕭縣王寨鎮任樓村村民石美俠。那年除夕,縱理想打電話給父母拜年,母親高興地告訴他,家裡的年貨比哪年備得都齊,我和你爸身體都好。
  •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小的時候,大人問我,「長大了做什麼呀?」我抱著洋娃娃,眨巴眨巴大眼睛,認真思考後說「長大後我要上大學。」「上了大學以後呢?」「和孩子們玩兒」。的確,大學於我而言,的確是一個用來 have  fun 的樂園。回憶最美的瞬間,幾乎都定格在圖書館的書海中,我喜歡在知識的海洋中嬉戲,暢遊,那是我覺得最快樂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