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寶媽馨悅:如何訓練孩子睡過夜(詳細版)

2021-02-19 根基成長教育

編者語:上個月28號,我們在北京開了《丹瑪醫師說》新書發布會(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免費觀看完整內容)。馨悅在現場分享了她如何使用丹瑪醫師的方法,從容養育5個孩子的經歷。現場因為時間有限,很多媽媽還想了解更多養育的細節,小編特意找到馨悅2016年寫的這篇文章。希望可以給新手媽媽一些參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簡單媽媽

ID:easy-mom

作者:忠陽&馨悅

重要的事兒說三遍,睡眠訓練方法本身一點都不複雜。

最大的挑戰在於觀念的轉變以及人際關係的壓力。

尤其是老人幫忙帶的寶媽們,來自老人的阻力也許遠遠大於睡眠訓練本身的難度。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身體發育、基本需求、睡眠時間等差別很大,睡眠訓練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前期的準備工作差別也很大。

看完這張表之後,不知道你有沒有意識到,一篇文章很難全面的介紹每個年齡段的訓練方式。

本篇文章會著重介紹睡眠訓練的核心原則以及基本操作方式,對於0-6個月的寶寶來說,操作起來會比較簡單,其他年齡段的操作方法會在後面的文章繼續補充。

睡眠訓練主要有這樣三個步驟:

前期準備(重點)— 執行 — 交流與改進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或者部門可以充分的討論、參與決策,在這樣的團隊裡工作,大部分人會比較有主人翁意識,責任感會更強。

這也是讓丈夫承擔家庭責任最有效的方式,參與的越多,責任感越強。同時也可以分擔寶媽的很多壓力。

與丈夫一起討論一下睡眠訓練的話題。是否一致認同睡眠的重要性?夫妻雙方是否同意睡眠訓練?

可以聊一聊孩子哭的時候,我們怎麼辦?哭多長時間我們需要進去安撫?中間寶寶若是醒了,我們怎麼辦?

……

把能想像到的困難充分的溝通清楚後,更加有利於睡眠訓練方案的執行。

我們夫妻在訓練孩子睡眠這件事兒上雖然有著高度的一致,過程當中也會出現一些小插曲。

比如說睡前孩子的哭聲,最初我們達成的一致是20分鐘之內,我們不會去幹預,超過20分鐘了會進去看一看,是不是出現其他的情況:拉了、尿了、吃不到手……

因著老二的成功經驗,老三我們可以忍受最長一次哭了45分鐘。

這20-45分鐘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難熬的,聽著孩子的哭聲,我們的面部表情都很凝重,心裡一直在糾結:去抱吧、別抱了……去看看吧、別去了……

雖然也會用其他的方式讓自己分心,打開空氣淨化器有些噪音,去廚房做些家務或者看著電影,但是能看出來,兩個人的心都在孩子的房間。直到老五,我們也有這樣的心情,雖然老五哭的次數很少。

夜哭也是這樣的,尤其是在孩子已經睡過夜之後,某一天突然出現夜哭的情況,最初的時候沒經驗,不會分辨孩子突然醒了的哭聲背後的需求是什麼,也經常糾結要不要進去看看。

「再等等吧」、「還是看看吧」、「你進去看吧,我不敢去」、「還是再等等吧」……

直到老五,我們對自己的分辨能力才比較有把握了。

老五7個多月的時候,有個周五晚上11點多,我聽他哭,跟馨悅說:「聽著聲音不太正常,像是餓了,要不要進去看看?」

馨悅想了想說:「哦,好像是,晚上餵輔食之後忘記餵奶了,估計沒吃飽。」補完奶,拍完嗝,放下就又睡了。

還有一次夜裡聽到老五哭,馨悅說:「好像是拉了,我去看一眼」,進去一看,還真是,換完了就睡了。

還有其他的原因會導致孩子夜哭,比如說袖子太長,吃不到手了、手腳卡在兩個立柱中間……

這個過程我們不會著急抱寶寶起來,會仔細的觀察一下,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再決定我們下一步的行動。

在這兒順便提一句,孩子哭並不一定就是要吃奶,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我們要仔細觀察,嘗試和排除各種可能後,找到孩子真正的需求。

按「需」餵養並不等於按「哭」餵養,這真是兩回事兒,以後會針對這部分內容寫些東西。

如果家裡有老人參與,也要提前跟老人溝通睡眠的重要性以及整個的訓練過程。提前讓老人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有可能,為老人安排一次外出旅遊,兩周左右的時間。

老大、老二出生的時候,我們比較明智的是老人沒有跟我們住一起,他們住在我們的樓上。白天可以過來幫忙,晚上基本都是自己帶。

彼此有獨立的空間,降低出現摩擦的機率,所以,在這方面沒有太多的阻力。

即使這樣,最初的時候他們也不太理解,經常質疑我們方法,直到老三出生之後,他們才有所好轉。

1.獨立房間或者相對獨立的空間,如果條件允許,儘量讓寶寶自己一個房間,睡得踏實,和大人之間也不會彼此打擾。

即使睡過夜的小寶寶,夜晚也會經常發出一些聲音,小聲的哼唧,如果在一個房間,絕大部分的媽媽都會馬上醒來,忍不住要去看看。但是這種哼唧不是真的醒來,如果媽媽們不幹預,也就一覺到天亮了。

2.為寶寶預備一個護欄高一些的獨立小床,與成年人同床的情況,很難可以睡過夜。高護欄是為了避免孩子翻越,出現危險。

3.在小床的床墊上鋪四條純棉大浴巾,再在上面鋪純棉床單(我用的是床笠),增加透氣性,避免窒息以及溼疹。

4.睡袋,趴睡的寶寶一般會亂爬,一般蓋不住被子,需要穿睡袋,這樣就不用擔心寶寶晚上會著涼了。

5.乳液,趴睡的孩子流口水會多一些,經常給孩子的臉、嘴的周圍抹一些油,起到保護作用。

6.紙尿褲,睡前換好乾淨的,合適號碼的紙尿褲。

0-12月的寶寶

最重要的預備工作就是花一周的時間觀察記錄孩子的作息習慣以及哺乳的時間。

記錄孩子的作息,主要的目的是我們觀察寶寶目前的生活習慣,為下一步逐步的微調做準備。

如果上來就按照「最理想的方式」操作,對於有些寶寶調整的幅度太大,寶寶的反應會比較強烈。會給寶媽們帶來很大的心理以及人際關係的壓力。

1-3歲寶寶

預備工作相對比較複雜,主要有三個工作:預熱、溝通、適應

先開始預熱,買一些獨立入睡的繪本書,重複的講,讓寶寶意識到很多人小朋友都是自己睡覺。

寶媽也可以借著講故事的機會,跟寶寶表達,你希望她們自己睡的意願。可以跟寶寶說:「我希望你自己睡。」「你希望今天就自己睡還是三天以後?」……

再帶著寶寶一起做些準備,選一張寶寶喜歡的床,挑一些他喜歡的玩具,和寶寶一起布置一下房間,做一個慶祝寶寶長大的Party。

此後儘量只在這個房間講故事、玩兒玩具、睡午覺……在這個過程中,寶寶也會逐漸熟悉這個環境。

4歲以上寶寶

預備工作,可以參照上面的方式。

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上了幼兒園,中午都要睡午覺,都是自己入睡,說明他們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只是需要改變寶寶的習慣。

4歲以上的寶寶自主意識更強,習慣更加穩定。在調整、改變的過程中,有些個性比較強的寶寶,可能會表現出很強的對抗情緒,需要媽媽們做好心理準備。

在調整睡眠的過程中,1歲以上的寶寶,要注意白天在一起的時間以及陪伴的質量,愛的表達,有利於寶寶儘快適應新的習慣。

這些預備工作,能緩解一部分壓力,不代表寶寶可以很快適應,沒有哭鬧的表現,尤其是陪睡時間過長的寶寶。

這時候需要讓寶寶們感受到寶媽的決心,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我們家老大從2歲多開始分房睡,直到5歲多才能做到像其他的妹妹們一樣,晚上不打擾我們,一覺到天亮,這是個非常艱辛的過程啊。

終於到具體的操作方法了,其實方法很簡單,核心的內容就是要遵循下面的這三個原則:

吃—玩—睡的規律 / 4小時一次哺乳 / 趴睡

丹瑪醫生的方法:(《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摘錄)

(經過3~10天的訓練,寶寶就能夠一覺到天亮)

這個方法最直接,見效最快。白天每4個小餵一次奶,晚上10點最後一次餵奶後,幫寶寶拍背打嗝,換尿布,確定寶寶很好,床也沒問題,就讓寶寶上床睡覺。接下來就不要再抱寶寶起來,也不要再餵奶,等到第二天早上6點再餵奶。

在寶寶適應這個作息時間表之前,半夜很可能會哭。不過哭對寶寶沒有害處,反而可以讓寶寶的肺部自然擴張,使肺部機能增強。

新生兒通常每天要睡20個小時左右,大約哭3-4個小時。用這個方法訓練幾天後,寶寶就會習慣這個作息時間表,能夠一覺到天亮。這樣,爸爸、媽媽和寶寶,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摘自《丹瑪醫生說》)

簡單媽媽的方法:

1.  新生兒:

白天

吃:7:00   早上醒來第一頓奶,大概餵40分鐘,吃飽,拍嗝。

玩:7:40   抱,躺,趴都可以。撫觸、洗澡、按摩、運動、說話。

:8:10   換乾淨的紙尿褲,穿好睡袋,放到小床上趴睡,說拜拜,關門離開。

11點——15點——19點——23點——3點,都是上面這個循環。

其中19點、23點、3點這三個時段就不玩兒了,只有吃-睡。晚上了,該睡覺了。

這個時間表是建議,一開始,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孩子早上醒來的時間,安排第一次的奶,以及後面的規律的時間。

純母乳的媽媽,如果不願意加奶粉,一開始可能不能到4小時,先跟著孩子的規律走,但是吃—玩—睡的規律 & 趴睡必須堅持。

過程中還有兩個最重要的判斷:

第一,確定寶寶是否吃飽了,用奶瓶的方式比較好測試。通常餵到寶寶自己鬆開乳頭或者奶瓶、歪頭不吃了,就是吃飽了。

第二,觀察孩子是否困了,當寶寶當出現哼哼唧唧,打哈欠,揉眼睛、揉鼻子,等一系列的行為時,就表示困了。這時候放在床上,自己入睡會更容易一些。

晚上

吃完之後,寶寶出現犯困的行為後,洗手、洗臉、換紙尿褲、穿睡袋、放小床趴睡,說晚安,關門離開。

直到夜裡寶寶自己醒來,從哼哼唧唧轉為大哭,會去餵奶,哼哼唧唧通常是深淺睡眠交替,不一定是餓了。如果不是餓,不打擾孩子的情況下,孩子還會繼續睡過去。如果大哭了再餵奶。

一開始孩子會23點左右醒過來。很快就可以一覺到1點2點,我家寶寶都會卡到3點,這樣的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42天的時候,都可以一覺到早7點。

剛剛出生的寶寶,如果按照上面的方式訓練,6-8周基本都可以斷掉晚上的夜奶,可以開始參考下面的作息時間表。

如果是一歲以上的寶寶,剛開始調整睡眠的時候,他們肯定都不願意睡覺,第一是不習慣,第二是不願意。

這時候需要寶媽們明確一點,不是寶寶願不願意的事兒,而是寶寶必須要睡,對所有人都有好處。

堅持做正確的事兒,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來自老人的壓力、來自孩子的哭聲以及來自自己內心的糾結。

一些重要的點:

關於哭聲的區分

觀察寶寶早上餓的哭和入睡前的哭,餓的時候哭比較大聲,撕心裂肺的哭,而睡前的哭是哼哼唧唧,煩躁的哭。

關於吃奶睡著了

嚴格吃-玩-睡。如果吃著睡著了怎麼辦?吃的時候,不要穿太多,餵奶的時候,按摩孩子的耳朵,腳丫,小手。如果吃睡著了,我會給孩子換個紙尿褲,換完一般就醒了,沒吃飽就再喂,飽了就玩。

關於紙尿褲&傳統尿布

睡前換好乾淨的合適的紙尿褲。紙尿褲漏尿,衣服溼了寶寶也會醒來。如果寶寶連續漏尿或者漏粑粑,檢查下是扣的太鬆了還是號碼太小了。

現在還是會有一些老人希望用給孩子用尿布,尿布尿溼之後,孩子不舒服就會哭,所以沒有辦法睡很久。

關於按時哺乳

如果你是純母乳,一開始可能沒有辦法4小時,觀察寶寶規律,只要遵循吃玩睡的規律,我家老二是從2.5小時開始,一周後過渡到3小時,3.5小時,到4小時。如果是混合餵養,4小時是沒有問題的。

老三在香港出生,母嬰分離,早8-晚8點,每四小時媽媽在哺乳室集體哺乳。母乳每邊10分鐘,然後加30ml牛奶。

美國的醫院也是這樣,建議媽媽母乳每邊10分鐘,加30ml牛奶。

如果哺乳困難,乳頭內陷或者其他問題,用電動吸奶器吸出來奶瓶喂,餵完了,加30ml牛奶。

關於按需餵養&按哭餵養

寶媽們一定要區分一個概念,按需餵養不是按哭餵養。一哭就餵奶並不是按需餵養。按需餵養的意思是,按照孩子的需要來滿足他,而不是成年人不能聽寶寶哭,一哭就用奶把孩子的嘴堵上。

也就是說餓了餵奶,拉了換紙尿褲,困了放下睡覺,無聊了陪他玩。

關於哭

每一個正常的孩子,都會哭,哭是對孩子肺部特別好的鍛鍊。不要害怕孩子哭,他的哭和成年人的哭是兩回事。

關於趴睡

我們抱著寶寶的時候一定是讓他的肚子貼著你,一般不會讓他臉衝外,睡覺也一樣,寶寶在肚子裡包裹了9個月,生出來仰睡,四肢沒有貼著東西,會很害怕。趴睡會很有安全感。

 

關於旅行

好一些的星級酒店一般可以預約嬰兒床。

老二出生後,我們旅行通常會帶一個摺疊的嬰兒床,保證孩子在外面也可以跟家裡的環境差不多,自己一個床自然入睡。

關於出門

前3個月,出門的時候,我會帶一個安撫奶嘴,當孩子沒有床可以趴著睡,又吃不到自己的手,比如在背帶裡,推車裡,安全座椅裡,我會給他安撫奶嘴。

關於生病

生病之後,孩子的睡眠一般會受一點影響,等孩子身體好些恢復正常就好

最後:

雖然寫了五千多字,但是感覺還是有很多內容沒有寫的太細緻,也有一些我們沒有考慮到的地方。

裡面的操作方式可能更加適合12個月之內的寶寶,稍大一些的寶寶,這篇文章沒有太多涉及,以後還會繼續補充。

希望寶媽們多多留言,把你們操作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留言區寫出來,我們可以繼續搜集整理,再把睡眠訓練的內容完善。

睡眠是家庭的核心習慣,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整體氛圍。

期待聽到您的好消息,祝福爸爸媽媽和寶貝都可以擁有優質的睡眠。

相關焦點

  • 新手媽媽| 如何幫助70天的寶寶晚上睡12小時
    感謝超男幫忙把圖片編輯成文字,文字版👇在圖片下方👇馨悅:孩子的頭80%的時間都是朝向一側的,這個情況很正常。如果孩子要是哭的話,他有時臉是朝下的,但是他哭一會兒,準備要睡覺的時候,臉就會側過來的。只要孩子健康出生,經醫生測試所有指標都是正常的,趴睡是沒有問題的。
  • 寶寶睡過夜第12招 早睡比早教更應該被重視啊!
    大家好,我是Sara麻麻「寶寶睡過夜」項目發起人今天要繼續公開我的武功秘笈: 寶寶睡過夜大絕招!後臺有媽媽留言,每天「練功」讓自己心態放平了許多,現在遇到問題不會手忙腳亂啦,Sara麻麻很是欣慰!小寶貝睡得好,每天都是開心滿足的,媽媽也睡得好,才可以精神飽滿地跟著小寶貝幸福成長。這也是Sara麻麻督促大家、讓每個寶寶都可以睡過夜的最大動力!準備好了嗎~ 我現在要公開Sara寶貝28天就可以睡過夜的下一個絕招啦。上次跟大家分享了鋪床方法,寶貝現在小床的安全係數提高了嘛?
  • 專訪視頻 | 解密五寶媽安排家務,每天4小時的個人時間是怎麼省出來的?
    我們身邊都有很多這樣的家庭,養一個孩子養得雞飛狗跳。竟然有媽媽生5個孩子,不僅家裡井井有條,孩子乖順快樂,媽媽每天還有4小時個人時間(最小的孩子不足1歲)?這是神話嗎?今天的文章引自新書《超人媽媽的時間管理課》,作者王馨悅自己說:我也是普通媽媽。並非「超人」的她是怎麼做到的?
  • 如何母乳親餵睡過夜?
    其實要寶寶睡過夜並不難,最重要的就是有規律地建立寶寶睡眠習慣。媽咪產後因黃體素下降,乳汁自然分泌,最快一天之後,會分泌「初乳」,其含有蛋白質、脂肪免、疫體等營養素,是寶寶初期發育很重要的抗體及營養來源。初乳量不多,但足以滿足新生兒,媽咪不用擔心,而大約在產後4天會轉變為熟乳。
  •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如何睡整覺?「三步走」加心狠孩子輕鬆睡
    哄睡難,難於上青天。嬰兒睡眠問題的預防,了解睡眠知識很重要,訓練安睡寶寶只需3步每個新手媽媽,在迎接新生兒之前都會做萬全準備:合理飲食、多運動、定時產檢、查閱黃疸怎麼處理、如何餵養……可是當了媽後,我才明白陸遊那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含義。哪怕自己覺得做了萬全準備,你也不知道自己會掉到哪個「坑」裡。
  • 寶寶哭鬧不睡,是一哭就哄,還是放著不管?如何讓寶寶自行入睡?
    這是個錯誤的說法,孩子其實無時無刻都在學習與成長,甚至挑戰父母;正確來說應該是母親引導孩子身體餓的循環,學習了解孩子的需求,隨著月齡母親教孩子"如何不哭就可以把想法表達給母親"(手語或語言),教導孩子控制情緒。6個月後才訓練孩子自行入睡,那之前有什麼事要先做到?
  • 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如何進行發音訓練?
    對於一些發音不清、說不出口,以及口吃等問題孩子,還需加強發音訓練及口肌訓練,前面已發布過針對元音:ɑ o e i u ü 以及b p m f的訓練,點擊連結進入:語言發育遲緩孩子,6個元音,詳細發音訓練語言發育遲緩孩子,拼音發音訓練,詳細方法孩子口吃、說話晚,如何進行口肌訓練本文再針對:d t n l 進行講解,後續還會陸續發布:
  • 馨悅舞蹈隊:只為老年人傳遞快樂
    今天,咱們介紹的這個馨悅舞蹈隊也是由一群老太太組成,他們這兩天也是忙著排練節目呢。這支舞蹈隊大部分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他們自編自演自導了一個節目,這兩天正在為8月1日的正式表演做準備呢。說起這個舞蹈隊,那可是咱老年人自發組織的一支隊伍。
  • 3月女嬰趴睡訓練身亡:真正令孩子窒息的,是父母的不回應
    3月女嬰疑似趴睡致死的事件爆出後,很多媽媽看了都說「氣到睡不著」。因為太多的細節真的令人看了心驚,也不禁質問:到底是什麼樣育兒理念,能讓這個母親像被洗腦一樣做出這樣的選擇呢。這個事件,讓「睡眠訓練」這個概念再次進入大家的視線中。什麼是「睡眠訓練」?
  • 《妳是我的眼》開機 龍馨悅挑戰戀愛自卑女
    龍馨悅  搜狐娛樂訊 日前,情感勵志電影《妳是我的眼》在深圳福田舉行開機儀式,影片由翟振華擔綱導演和總製片人,丹尼擔任執行製片,段斌擔任製片主任,楊錦錦擔任執行導演,青年演員龍馨悅、王蕭寒、黃一山、麥翠嫻、錢怡、
  • 趴睡訓練成了孩子的死亡直播:你還要迷信科學育兒多久?
    作者:花朵之藍4月16日,一位寶媽按照「嬰兒趴睡訓練群」的方法對自己3個月大的寶寶進行睡眠訓練。這場訓練的結果是導致寶寶被悶死。更令人憤怒的是,這位寶媽看著寶寶的腿被卡住,哭得撕心裂肺,雙手不停地揮舞,沒有推開一牆之隔的門,而是在群裡發照片、發視頻,焦急地詢問該怎麼辦,整整諮詢了2個小時。
  • 睡墊和託運箱的用途
    對狗狗來說也如此——它們每天至少有12小時在睡眠中度過,當然也需要一個舒適的睡墊,或鬆軟的狗窩休息。有些狗狗喜歡能平躺在上面的墊子也有些狗狗喜歡能窩在裡面的狗窩那麼可以給狗狗準備個狗狗睡床,或者狗狗沙發。 可以讓狗狗在臥室睡覺嗎?跟狗狗在同一個房間裡休息有助於培養主人和狗狗的感情,建立彼此之間的連結。我的狗狗每天都在我床邊的睡墊上睡覺,半夜醒來看見它肚皮向上、四仰八叉的睡姿感覺即可愛又溫暖,它對我完全的信任給了我幸福的感覺。睡眠中的德善
  • MIX1039|馨悅採訪《可可託海的牧羊人》作者王琪,講述歌曲背後的...
    最近新疆廣播電視臺MIXFM1039主持人馨悅採訪了歌手王琪,告訴你更多這首歌曲背後的故事。馨悅:王琪為什麼會創作這樣一首歌,對可可託海有怎樣的印象?馨悅:在王琪的《可可託海的牧羊人》這首歌裡,我們聽到了牧羊男和養蜂女悲傷的愛情故事。隨著這首歌的走紅,人們也開始用痴情來形容可可託海。冬去春來,寒暑更替,兩個漂泊的人在野花盛開的季節相遇,兩顆孤寂的心在不經意間蹭出火花。
  • 專訪丨趴睡訓練致三月女嬰死亡 基督徒育兒師:愛與陪伴比訓練更重要
    然而約兩小時後,這位媽媽去給孩子餵奶時才發現,孩子已經不幸身亡。據這位母親曾在3月份購買過一家叫「芝士×餛飩」的付費課程並加入該群。據了解,這家機構提出了一套寶寶睡眠理論,其中有一個觀點就是:寶寶在幾個月的時候,會有一個「翻身倒退期」,這階段寶寶晚上睡覺會不停的翻身,直到寶寶會趴睡了,才算完成「解鎖趴睡」這個任務,結束倒退期。
  • 把屎把尿影響大,如何訓練寶寶自主如廁能力 包含我給孩子訓練的全...
    把屎把尿可能影響孩子脊柱、髖關節發育,容易脫肛、肛裂等,總之壞處多多,在這裡就不再提了。 既然不能把屎把尿,那孩子什麼時候能脫掉紙尿褲呢?什麼時候能進行如廁訓練呢?又該如何進行呢?然後還得知道如何脫褲子,如何讓自己坐得舒服,如何在一切準備完畢之前忍住排便衝動。大便訓練通常應該要早於小便的訓練,因為腸道周圍肌肉要比膀胱周圍的有耐力一些,當孩子感覺到便意時,可以有更多的反應時間。固體也比液體容易控制。當膀胱漲滿時,突如其來的強烈尿意是孩子很難控制的。
  • 在機場過夜-睡覺秘笈
    ……如果有,那麼問題來了,你要在機場如何打發這漫長的等待時間?免稅店關門了,餐館打烊了,「在路上」疲憊的你是不是好想好好地睡一覺,可是機場酒店又那麼貴,怎麼辦?今天,睡遍全球各大知名機場的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一套「機場睡覺秘笈」。哪些機場最值得睡?機場最好睡的地方又分別在哪裡?在機場睡覺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這些問題,在秘笈中你都能找到答案!特別提示,越往後越能收穫實用的信息!
  • 如何訓練孩子的絕對音感?
    訓練絕對音感的意義何在為什麼會想著去訓練絕對而不是相對,彈鋼琴越到後面越難。如何訓練孩子的絕對音感1、從練白鍵開始一開始肯定不能直接上黑鍵直接黑鍵那就廢了……從白鍵開始慢慢練。我只練十歲以下孩子的絕對音感,十歲以上的針對每個人的情況來看到底要練絕對音感還是相對音感。2、一定要唱譜一個初學的孩子,從上第一節課起,就得要求唱譜。
  • 「孩子是單獨睡還是跟父母睡」用英語怎麼說?
    「孩子是單獨睡還是跟父母睡」用英語怎麼說?用Yahoo解決「孩子是單獨睡還是跟父母睡」的英語表達「孩子是單獨睡還是跟父母睡」其實不再是一句英語學習的問題,我們還可以通過這句英語表達,用英語做「話題」口語訓練「美國是否也有和我們一樣的孩子不是單獨睡,而是跟父母睡」的現象?
  • 三個月嬰兒訓練趴睡身亡,媽媽卻在群裡全程「死亡直播」……
    讓人痛心的是,在寶寶陷入死亡的這兩小時裡,她的媽媽一直都在微信群裡諮詢,聊天記錄和視頻都發在群裡,相當於一次死亡的全程「直播」,卻沒走進房間看看孩子狀況到底如何……視頻:青蕉視頻嬰兒掙扎兩小時媽媽在微信群裡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