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談文化創意 做好「A+B」不容易

2021-01-18 蘭州晨報

「創意最簡單的說法:A+B。我們只要看到物件之間的聯結,然後融合在一起,這就是創意。」1月10日,知名戲劇家賴聲川現身蘇州,在「賴聲川大講堂」上,與現場觀眾分享自己的獨家「創意學」。 舞臺上的賴聲川如同一個「魔術師」,總是創意不斷。在賴聲川的多部經典作品中,「A+B」都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如《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是話劇+相聲,使相聲這一形式再次鮮活和流行起來。他與杭州越劇團進行合作,創作了越劇版的《暗戀桃花源》,使得其更具有中國傳統文化韻味。賴聲川坦言,做好「A+B」並不容易,因為這不是簡單的相加。「創意是一場人生修行。」賴聲川認為,在靈感發生的一剎那,我們的大腦起到一個電腦軟體的作用。它會抽出腦中其他地方存放的不同檔案,把它們放在一起。 本版撰文·書生阿龍

相關焦點

  • 賴聲川談文化創意:做好「A+B」不容易
    賴聲川現場分享自己的獨家「創意學」。 徐志強 攝中新網蘇州1月10日電 (周建琳)「創意最簡單的說法:A+B。我們只要看到物件之間的聯結,然後融合在一起,這就是創意。」1月10日,知名戲劇家賴聲川現身蘇州,在「賴聲川大講堂」上,與現場觀眾分享自己的獨家「創意學」。
  • 《賴聲川的創意學》
    《賴聲川的創意學》出版後,實現了賴聲川心中偷偷的願望:這本書不僅吸引了藝術和文化創意產業的讀者,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工商管理企業界人士。作者簡介:  賴聲川,除了為現今華人世界最著名之舞臺劇編劇/導演,自從2006年《創意學》一書出版以來,賴聲川也成為華人世界之創意導師。
  • 賴聲川在會昌舉行「激發創意」講座
    客家新聞網訊 劉兆春 記者楊成雄報導:8月4日,著名戲劇大師、華人戲劇家、會昌籍鄉賢賴聲川在家鄉會昌舉行「激發創意」講座。講座現場,賴聲川在談如何激發創意。陳地長攝「為什麼需要創意?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真的能學嗎?如何激發創意?」
  • 賴聲川回顧80年代臺灣創意
    圖:賴聲川引領觀眾回顧臺灣八十年代文化創意/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導:人們常會問一個問題,創意是什麼?對於臺灣戲劇藝術家賴聲川來說,「創意就是一個自問自答的題目」,最令他記憶深刻的是臺灣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化藝術創意,因為那是一個什麼都沒有,但什麼都可能的年代。賴聲川主講「臺灣的創意奇蹟─回顧奔放的80年代」日前在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行,引領聽眾回到八十年代的臺灣,詳述那個年代劇場界的其人其事,並分享他個人的創作心得。
  • 丁乃竺對談賴聲川 讓堅持原創變成可能
    在《賴聲川劇作集》出版之際,上劇場CEO丁乃竺當天對談賴聲川,第一次集中分享了包括《暗戀桃花源》《圓環物語》《紅色的天空》《十三角關係》《如夢之夢》《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如影隨行》《寶島一村》《水中之書》在內9部作品的創作故事。 上劇場CEO丁乃竺對談賴聲川。
  • 賴聲川:臺灣的創意奇蹟——回顧奔放的80年代(含視頻)
    《如夢之夢》採用獨特的環形舞臺那些當初來看戲的年輕人,後來變成了大導演,他們的作品中,也少不了賴聲川的痕跡。有慈悲心的戲劇匠人當下,「文創產業」成了流行的詞彙,大家開始有意識地用文化元素來製造商品。雖然成效不錯,但賴聲川更看重做藝術的出發點。他曾多次在採訪中說自己是一個「工匠」,也會勉勵年輕的藝術家,若想做好藝術,需要先好好學習工藝。很多觸動觀眾的細節,實則都經過了嚴格的把關。
  • 文化時尚|賴聲川教你《彈琴說愛》
    12月12日至13日,著名導演賴聲川領銜的臺灣表演工作坊製作的舞臺劇《彈琴說愛》將在文博中心大劇院連演兩天。
  • 賴聲川談劇場 :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
    主題: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  時間:2020年10月24日下午2:00  地點:大麥超劇場  嘉賓:賴聲川 華人戲劇家  史 航 編劇,策劃人  主持:張 偉 「新世相」創始人  我們每一個人,生而有創意  賴聲川:我有一部戲叫做《十三角關係》,看戲時所有人都在算這些人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
  • 賴聲川談劇場: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
    主持:張 偉 「新世相」創始人  我們每一個人,生而有創意  賴聲川:我有一部戲叫做《十三角關係》,看戲時所有人都在算這些人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怎麼樣有創意?在我寫的《創意學》這本書裡,一個主要概念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生而有創意」。這是我非常堅信的一件事。只不過每個人的創意被很多因素阻擋或者是破壞了。  那麼怎麼釋放這個創意?我們就要學習兩件事情。首先我們要學習方法,學會如何做一件事情。然後我們在人生裡要學習一個東西叫做智慧。智慧控制方法。
  • 賴聲川、王明夫與他們的「會昌鄉愁」
    發布會後,賴聲川與王明夫以「鄉愁」為題展開了一次如何將文化培育與經濟發展二元融合建設家鄉的思想碰撞。賴聲川王明夫對話現場江西會昌民俗文化旅遊節源於會昌民間歷史悠久、影響力大、參與人數眾多且傳承500多年的賴公廟會民俗活動。根據當地傳統,每年農曆七月初六賴公廟會這天,方圓幾十公裡的民眾紛紛前往趕廟會拜祭賴公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 走進臺灣著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
    談戲劇:要為屬於中國人的獨特劇場效力  在賴聲川看來,戲劇真正的原創力在於創意。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有賴於創意。不同的創意,能夠帶給觀眾不同的思路,將觀眾帶入到不同的藝術鑑賞領域。  可是在賴聲川看來,繁榮背後,原創力缺乏的問題依舊讓人無法忽視。賴聲川認為,本土的原創者應該更有信心,要相信我們自己的故事可以吸引人,相信我們可以有自己的戲劇。  談鄉愁:希望幫助家鄉江西會昌脫貧  江西會昌是賴聲川的祖籍,對於賴聲川來說,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地名。雖然他生在美國,直到12歲才回到臺灣,甚至此前從未到過會昌。
  • 賴聲川:每個孩子,都有他開花的季節
    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試圖改進教養時最難以突破的,就是長輩傳遞下來的教育方式,以及已經被形塑的價值觀念。「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是五年級世代的集體記憶;舞臺劇「暗戀桃花源」在兩岸風靡近二十年,改拍成電影更榮獲東京影展大獎;他所編導的電視劇「我們一家都是人」首創電視另類情境喜劇;他更曾大膽突破推出連續演出八小時的舞臺劇「如夢之夢」;去年和王偉忠合作的「寶島一村」票房長紅……。賴聲川彷佛心中有一座靈感的寶庫、創意的泉源,隨時流溢在他的創作之中。
  • 賴聲川:人生就是一場戲,不要來「假的」
    《暗戀桃花源》劇照隨後《暗戀桃花源》拍成了電影,尤其在林青霞的參與下,原本屬於精緻文化的劇場演出,搖身一變,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文藝作品。但通過轉換跑道,賴聲川度過了人生最痛苦的一段時間。他事後回憶,如果當時沒去拍電視的話,可能早已經退休。從大學開始,賴聲川就對佛學感興趣,而從此以後,賴聲川的閱讀重點更是轉向佛學相關的書,「因為我覺得我沒有辦法看破它、打破它,所以這些書中有取之不盡的能量,反倒是一些頂尖的學術書,容易看出漏洞。」
  • 賴聲川:創意從改變看法開始
    於是想到佛法所說的智慧與方法,修行的人,如果要對佛法有更深的體驗,智慧、方法兩者必須兼有。企業都了解這個道理,如果沒有方法來執行,再偉大的想法也沒有用。現在很多人覺得無釐頭、搞怪就是創意,搞怪誰不會?這是最簡單的,只是怎麼搞怪而有道理,這就不容易了。而且,搞怪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凸顯自己,這是利己的動機,那麼創意成果也比較有限。如果是為了更大的理想,才可能有較大的成果。
  • 賴聲川和他的「黃金時代」
    隨著近年在大陸上演的舞臺劇增多,他越來越常奔波於各線城市,越來越常跟觀眾分享他對戲劇、創意、宗教信仰的看法,加之他極善把抽象的觀念用清晰的邏輯、直白的語言表達出來,導致最終呈現在媒體版面上的報導,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口號式的雞湯標題:「創意是融入每一剎那中。」「在生活中做人。」「你的未來就是你現在正在創造的。」
  • 大陸與臺灣的文化意象審思——賴聲川戲劇的家國情懷
    年少的賴聲川沒有在現實壓力前崩潰逃往美國,他放棄了得A的誘惑和跳級生的榮譽,規規矩矩地承擔起具有著家國意義的文化身份,當時的隱忍行為也許是出於某種無意識,但是多年之後,賴聲川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父親這句簡簡單單的話其實「正中靶心」。於是,此後在劇場的共鳴性上,賴聲川總是能抓住人心最容易被觸碰的部分,這個所謂的「覺性」關鍵點,雖與政治無關,但卻總與海峽兩岸的歷史往昔結緣。
  • 大陸與臺灣的文化意象審思 —— 賴聲川戲劇的家國情懷
    作為第一個在內地戲劇市場成功站穩腳跟的臺灣導演,賴聲川的戲劇蘊蓄的不僅是臺灣本土的風情滋味,更是飽含兩岸家國難以言說的況味和情懷。年少的賴聲川沒有在現實壓力前崩潰逃往美國,他放棄了得A的誘惑和跳級生的榮譽,規規矩矩地承擔起具有著家國意義的文化身份,當時的隱忍行為也許是出於某種無意識,但是多年之後,賴聲川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父親這句簡簡單單的話其實「正中靶心」。於是,此後在劇場的共鳴性上,賴聲川總是能抓住人心最容易被觸碰的部分,這個所謂的「覺性」關鍵點,雖與政治無關,但卻總與海峽兩岸的歷史往昔結緣。
  • 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賴聲川:跨越海峽來說戲
    賴聲川  8月1日至5日,賴聲川亞洲公益巡講「賴聲川創意及導演高級研修班」北京站開講,賴聲川新戲《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而他的《賴聲川的創意學》也將再版發行……八月的北京舞臺,與被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
  • 導演賴聲川講創意學:與其研究市場不如研究自己
    「在這個舞臺上也製作了網劇《王子富愁記》,我覺得創意是沒有邊界的,最通俗的娛樂也可能是最高雅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分野。」「賴聲川大講堂」現場。「文化創意產業,被關注的總是最後兩個字」「大講堂」的首講是賴聲川思考並研究多年的創意學。
  • 賴聲川和他的「黃金時代」丨壹讀精選
    隨著近年在大陸上演的舞臺劇增多,他越來越常奔波於各線城市,越來越常跟觀眾分享他對戲劇、創意、宗教信仰的看法,加之他極善把抽象的觀念用清晰的邏輯、直白的語言表達出來,導致最終呈現在媒體版面上的報導,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口號式的雞湯標題:「創意是融入每一剎那中。」「在生活中做人。」「你的未來就是你現在正在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