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是什麼,讓普寧人把它藏了200年
潮汕,一個聽到就讓人流口水的寶藏地方。能吸引人們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這裡的,多半是因為美食。
《舌尖》導演陳曉卿說,「沒有到過汕頭的中國美食家,都不足以稱作真正的美食家」;美食紀錄片《風味原產地·潮汕》一出,更是在深夜十二點逼瘋了無數的吃貨……
對於潮汕人來說,吃字當頭。吃,是他們靈魂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擁有豐富食材資源的潮汕地區,人們用食材來豐富了餐桌,同時也學會了將食材物盡其用,讓其風味發揮到極致。
潮汕人能把牛肉變出一百種樣子。 圖/網絡
來到這裡前,你幾乎無法猜想到對吃十分講究的潮汕人,會為了食物去付出多少耐心。
哪怕是一道菜裡放了什麼調料,又少了哪些步驟,入口便吃得出裡頭的門道。
說到美食,除了被吃貨們發掘了大半的潮州、汕頭等熱門打卡地之外,潮汕還有哪兒更值得一探究竟?
我們這次發現的「普寧」,便是潮汕為數不多的遺珠之一。
繼續往下劃,帶你看一看,這裡依舊還藏著的,一些尚未被吃貨們發現的寶藏風味。
01
頗為講究的普寧美食
普寧的生活,節奏慢,且閒適。
在這裡,仿佛能度過理想中的悠長假期。悠閒之餘,還能來飽腹一頓潮汕美食,簡直是人生一大暢快。
潮汕地區遍地美食,普寧也不例外。雖然不大,但這裡的小吃絕了。
相信,你也一定聽過它們的大名。比如,普寧腸粉、豆腐、蠔烙、粿條……隨便挑一樣,都是潮汕美食裡的招牌小吃之一。
雖然叫小吃,做法卻一點也不含糊。
普寧腸粉
又叫流沙腸粉,滿滿一盤醬汁和配料,是一份普寧腸粉的靈魂之處。
做腸皮時,想要「有光澤」,要保證腸粉盤是熱的;想要「厚薄均勻」,米漿的分量就要剛剛好。
餡料講究葷素搭配、鹹淡皆宜,常見的就有豆芽、青菜、菜脯、蝦、生蠔、雞蛋等。
最後,靈魂醬汁的鹹淡度需要掌握得好,濃稠度也要恰到好處,得充分裹住腸粉才行。
普寧炸豆腐
外酥裡嫩、滿口豆香,沾上蘸水一口一個,吃過的人都忘不了。
但事實上,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豆腐」,而是一種豆漿加薯粉製作出來的豆乾製品。
薯粉,讓豆腐表面更酥脆,還能保證裡頭的豆腐依舊軟嫩。
水,選用普寧周邊重鹼輕酸質地的水,做出來的豆腐,口感更清爽。
水溫,相差幾度便決定了豆腐是只能油炸、只能煎煮,還是又可以油炸,又可以煎煮,甚是講究。
就這麼小小一塊豆腐,將普寧人們的講究與智慧,展露無疑。
但是,普寧人們除了會吃、懂吃外,還會喝。
普寧盛產青梅,每逢盛夏,就到了青梅收成的好時候。每家每戶在這時都會泡上一埕青梅酒。
青梅入酒,一直是這裡的傳統。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痴迷於青梅酒。但實際上,真正厲害的青梅酒是在普寧。
因為,普寧藏著世界上最好的青梅之一。
02
青梅與普寧200年前就認識了
中國是青梅的起源地,普寧是青梅的重要原產地。
南朝詩人鮑照就寫過「憶昔好飲酒,素盤進青梅」的句子,曹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樂道。
雨季過後,普寧的青梅長至七八成熟,青色的外皮帶著一點紅,沉甸甸地掛在枝頭。這便意味著,又到了採摘青梅的時候。
青梅收穫季只有一兩個月時間。所以,每到這個時候,果園裡又出現果農忙碌的身影。
青梅很特別,大多數水果以甜取勝,而青梅則以獨特的酸味吸引人們。
新鮮的青梅,酸味很重,單吃不易入口。到底有多酸?從成語「望梅止渴」可見一斑。
所以,人們把青梅採摘下來後,幾乎都以醃製的方式來食用青梅的,比如梅汁、梅醬或者梅幹……
雖然不用費太大功夫,卻得有副好耐性去等待,才能享受來自青梅的美味。
這些製作方式,能保留青梅風味的同時,再給味道添上幾分滋味。
懂吃的人,還會釀一壺青梅酒,把這美妙的滋味留住。
在普寧,釀青梅酒,就是這裡的夏日限定。
(圖片來源於那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