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話劇《靜靜的頓河》正式開演
還有9天
演出時長八小時,相約看戲到凌晨,許多看過本劇的觀眾,散場時的感受如圖所示
什麼是《靜靜的頓河》?
《靜靜的頓河》是前蘇聯作家米哈伊爾·肖洛霍夫歷時14年寫就的長篇小說,全文有140餘萬字。
1965年,肖洛霍夫憑這部作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他在描繪頓河的史詩著作中,以藝術家的力量與正直,表現了俄國人民生活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面貌」。
《靜靜的頓河》原著小說手稿
《靜靜的頓河》講了什麼故事?
在韃靼人的農場裡,住著其樂融融的梅列霍夫大家族。小兒子格裡高利·梅列霍夫卻對他的鄰居斯捷潘的妻子阿克西妮婭產生了興趣。為了使兒子恢復理智,格裡高利的父母強迫他和另一個女人結婚。他很快意識到無法和妻子生活在一起,於是離開了家,不久後便參了軍。
萌芽中的世界大戰和隨之而來的悲劇,在措手不及中徹底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俄羅斯哥薩克人數百年的生活方式被摧毀,看似牢固的家庭紐帶被打破,意識形態的差異讓一家之親的人們站在了「不同的隊列」……
小說是如何被創作的?
《靜靜的頓河》故事發生的時間線是1912年-1922年,囊括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蘇聯國內戰爭。
身處和平年代去欣賞《靜靜的頓河》,許多讀者大概會覺得「心累」,因為主人公格裡高利「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奔赴前線的路上」。但對於肖洛霍夫來說,這卻是他年少真實的經歷。
肖洛霍夫出生於1905年,出生時還是個俄國人。1914年,一戰爆發;1917年,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相繼爆發;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成立,肖洛霍夫的國籍從俄國變成了蘇聯。
1926年,他開始創作《靜靜的頓河》。動蕩時局之下,偉大的作品應運而生。
故事的主角是誰?
《靜靜的頓河》的故事圍繞梅列霍夫家的小兒子格裡高利展開,但這部作品實際上是一部描繪了頓河哥薩克群體生活的作品,共有400多個角色,想了解主要角色之間的人物關係請戳這裡:三分鐘了解八小時史詩戲劇《靜靜的頓河》。
肖洛霍夫選擇了頓河哥薩克人這個俄國邊緣群體作為切入點,將原本安穩度日的村民們拉進戰爭的硝煙之中,讓小人物與大時代融為一體,無可分割。
頓河哥薩克是一個民族嗎?
頓河是俄羅斯歐洲部分的第三大河(部分支流在烏克蘭境內)。故事裡提到的地域其實是哥薩克人聚居的小村子,具體是指俄羅斯南部與高加索山脈的東麓,就是頓河流域、裏海沿岸、第聶伯河下遊和伏爾加河流域等地區。
「哥薩克」這個詞的本意是「勇敢的人,自由的人」,這並非一個民族,而是一個群體。《靜靜的頓河》的男主人公格裡高利第一次得到勳章回鄉時,受到全村熱烈祝賀,被稱讚為「一個好哥薩克」。因為英勇善戰就是一個好哥薩克的標準。
《靜靜的頓河》拍過電影嗎?
《靜靜的頓河》曾兩次被改編成電影,第一次是1957年,前蘇聯著名電影導演格拉西莫夫把小說《靜靜的頓河》改編成電影,全長340分鐘。第二年,電影獲得了全蘇電影節一等獎和一系列國際大獎。
第二次是在1991年,前蘇聯著名電影藝術家邦達爾丘克重新拍攝電影《靜靜的頓河》,電影沒有上映,邦達爾丘克去世。他的兒子,俄羅斯導演小邦達爾丘克把電影重新剪輯成集電視連續劇,直到2006年才正式播出。
八小時話劇要怎麼演?
140萬字,400多個角色,想要呈現這樣一部長篇巨製挑戰極大。而就在2012年,俄羅斯聖彼得堡馬斯特卡雅劇院把《靜靜的頓河》搬上了話劇的舞臺。
話劇《靜靜的頓河》沒有過多表現激烈的戰爭場面,而是把場景主要放在頓河邊上那些小小的村莊裡,以留在村莊裡的老百姓的視角來看時局的變化。
舞臺設計也是絕妙,同樣的一件道具可以指代不同的意象。雖是現實主義戲劇,在幾乎不變的實體空間裡,仍舊有著浪漫的想像空間,足以讓觀眾從觀劇過程中尋找樂趣。
如果看完以上的幾點小知識
你還想深入做些功課
不妨報名參加《靜靜的頓河》演前導賞
或是來聽導演聊聊一座舞臺的誕生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走進劇院
感受八小時現實主義戲劇的巨大能量
我們下周見啦
往期精彩解鎖
劇目介紹:《靜靜的頓河》明日開票!
美食攻略:來看話劇,居然還能吃地道俄餐?
演員招募:《靜靜的頓河》招募小演員啦!
劇情速看:三分鐘了解八小時史詩戲劇《靜靜的頓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