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時間裡的阿亞衝突中,亞塞拜然的無人機將亞美尼亞的坦克虐成了渣,網絡上鋪天蓋地的都是無人機打坦克的視頻,幾乎沒有坦克的作戰視頻。這似乎說明了一件事,至少在這次阿亞衝突,坦克除了當靶子不停地被摧毀和繳獲之外,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於是乎,網上關於坦克將被淘汰的言論鋪天蓋地襲來。
這只是媒體戰刻意營造的假象
對於這個言論,筆者是抱著懷疑和否定的態度。首先,在這次阿亞衝突,「媒體戰」作為四兩撥千斤的利器被雙方高度重視,成為在真實衝突之外,兩國又一個激烈的戰場。無論是「亞塞拜然地面部隊的不堪一擊」,還是「亞美尼亞防空力量的形同虛設」其實都是對方媒體戰刻意營造的假象而已。「坦克過時論」顯然是被亞塞拜然媒體戰刻意誤導而做出的錯誤判斷。
事實上,坦克從發明至今,算上這一次,已經經歷過三次危機。
第一次危機出現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在這次戰爭中,不僅出現了二戰後最大規模的一次坦克對戰,埃及和以色列軍隊在10月14日一天內有超過1800輛坦克參與戰鬥。
還出現了反坦克飛彈的第一次大規模集中使用。為了應對以色列犀利的裝甲攻勢,埃及軍隊裝備了空前數量的反裝甲武器,包括單兵攜帶的RPG火箭筒以及更為先進的AT-3反坦克飛彈。擔任第一波攻勢的埃及軍隊甚至達到了3名士兵裝備一具反裝甲武器的恐怖密度。
以軍600裝甲旅所屬第190裝甲營鑽進了埃軍第2步兵師預設的伏擊陷阱,在大量反坦克飛彈的攻擊下,190裝甲營的18輛坦克(一說是48輛)在短短20分鐘內被摧毀,營長阿薩夫·雅果裡中校被震出坦克當了俘虜。被前三次中東戰爭的勝利衝昏了頭的以色列不僅差點輸掉了這次戰爭,其引以為傲的坦克部隊的慘敗更是引發了坦克的第一次危機。
但是聰明的以色列人很快做出了有效應對,先是研究了繳獲的AT3,針對其飛行速度慢,尾焰大已經飛彈必須全程操作的缺點,研究出了相應的應對戰術,大幅降低了其命中率。而後更是研製出了世界上首款爆炸式反應裝甲,不僅讓以色列裝甲部隊在82年的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再次大發神威。更讓主戰坦克在對抗化學能反坦克武器時佔盡優勢。
以色列發明了爆炸式反應裝甲
再加上主動防禦系統的普及,目前主戰坦克甚至是裝甲車都能做到對反坦克飛彈和火箭彈的免疫。顯然,這次危機不僅沒能讓坦克沒落,反而煥發了新的生機。在第二次危機到來之前,「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已不再是反坦克飛彈,而是就是坦克本身。
坦克的第二次危機出現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失去制空權的伊拉克軍隊遭受多國部隊空軍的全方位轟炸,伊軍光在南部戰線便損失了1600多輛坦克和840多輛裝甲車。但是這次坦克的危機並非像第一次坦克危機那樣是矛與盾的失衡造成的。而是平面軍隊對抗立體作戰體系軍隊的失敗,責任不在坦克。與其說是坦克的危機,還不如說是傳統作戰方式的軍隊的危機。
事實上,海灣戰爭後,美俄中等大國依然大力發展新型主戰坦克,目前第四代主戰坦克都已經出現,坦克依然是地面突擊的中堅核心力量。
而曾經被捧上神壇的武裝直升機在大射程的機動式中近程防空武器出現後,受限於自身探測系統和飛彈武器的性能,已經無法在防空武器射程外隨心所欲發動攻擊。即使通過地形掩護突入,也要面對新型可攜式防空飛彈和自行高射炮的攻擊。海灣戰爭中那種一架阿帕奇消滅一個坦克營的神話再也不會出現。
其實這次所謂的坦克危機其實還是「傳統的平面軍隊(亞美尼亞)面對立體打擊(無人機)」的延續,是戰術上的缺陷,而不是坦克本身的俄問題。試想下,本來該空軍或者防空飛彈幹的活,全推給坦克去做,牛頭不對馬嘴,不挨打才怪了,這是典型的「不是臣妾無能,而是臣妾做不到」!所以,坦克淘汰的言論真的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