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衝突預示坦克將過時?杞人憂天而已,坦克仍將是攻堅主力

2020-12-22 騰訊網

在這段時間裡的阿亞衝突中,亞塞拜然的無人機將亞美尼亞的坦克虐成了渣,網絡上鋪天蓋地的都是無人機打坦克的視頻,幾乎沒有坦克的作戰視頻。這似乎說明了一件事,至少在這次阿亞衝突,坦克除了當靶子不停地被摧毀和繳獲之外,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於是乎,網上關於坦克將被淘汰的言論鋪天蓋地襲來。

這只是媒體戰刻意營造的假象

對於這個言論,筆者是抱著懷疑和否定的態度。首先,在這次阿亞衝突,「媒體戰」作為四兩撥千斤的利器被雙方高度重視,成為在真實衝突之外,兩國又一個激烈的戰場。無論是「亞塞拜然地面部隊的不堪一擊」,還是「亞美尼亞防空力量的形同虛設」其實都是對方媒體戰刻意營造的假象而已。「坦克過時論」顯然是被亞塞拜然媒體戰刻意誤導而做出的錯誤判斷。

事實上,坦克從發明至今,算上這一次,已經經歷過三次危機。

第一次危機出現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在這次戰爭中,不僅出現了二戰後最大規模的一次坦克對戰,埃及和以色列軍隊在10月14日一天內有超過1800輛坦克參與戰鬥。

還出現了反坦克飛彈的第一次大規模集中使用。為了應對以色列犀利的裝甲攻勢,埃及軍隊裝備了空前數量的反裝甲武器,包括單兵攜帶的RPG火箭筒以及更為先進的AT-3反坦克飛彈。擔任第一波攻勢的埃及軍隊甚至達到了3名士兵裝備一具反裝甲武器的恐怖密度。

以軍600裝甲旅所屬第190裝甲營鑽進了埃軍第2步兵師預設的伏擊陷阱,在大量反坦克飛彈的攻擊下,190裝甲營的18輛坦克(一說是48輛)在短短20分鐘內被摧毀,營長阿薩夫·雅果裡中校被震出坦克當了俘虜。被前三次中東戰爭的勝利衝昏了頭的以色列不僅差點輸掉了這次戰爭,其引以為傲的坦克部隊的慘敗更是引發了坦克的第一次危機。

但是聰明的以色列人很快做出了有效應對,先是研究了繳獲的AT3,針對其飛行速度慢,尾焰大已經飛彈必須全程操作的缺點,研究出了相應的應對戰術,大幅降低了其命中率。而後更是研製出了世界上首款爆炸式反應裝甲,不僅讓以色列裝甲部隊在82年的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再次大發神威。更讓主戰坦克在對抗化學能反坦克武器時佔盡優勢。

以色列發明了爆炸式反應裝甲

再加上主動防禦系統的普及,目前主戰坦克甚至是裝甲車都能做到對反坦克飛彈和火箭彈的免疫。顯然,這次危機不僅沒能讓坦克沒落,反而煥發了新的生機。在第二次危機到來之前,「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已不再是反坦克飛彈,而是就是坦克本身。

坦克的第二次危機出現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失去制空權的伊拉克軍隊遭受多國部隊空軍的全方位轟炸,伊軍光在南部戰線便損失了1600多輛坦克和840多輛裝甲車。但是這次坦克的危機並非像第一次坦克危機那樣是矛與盾的失衡造成的。而是平面軍隊對抗立體作戰體系軍隊的失敗,責任不在坦克。與其說是坦克的危機,還不如說是傳統作戰方式的軍隊的危機。

事實上,海灣戰爭後,美俄中等大國依然大力發展新型主戰坦克,目前第四代主戰坦克都已經出現,坦克依然是地面突擊的中堅核心力量。

而曾經被捧上神壇的武裝直升機在大射程的機動式中近程防空武器出現後,受限於自身探測系統和飛彈武器的性能,已經無法在防空武器射程外隨心所欲發動攻擊。即使通過地形掩護突入,也要面對新型可攜式防空飛彈和自行高射炮的攻擊。海灣戰爭中那種一架阿帕奇消滅一個坦克營的神話再也不會出現。

其實這次所謂的坦克危機其實還是「傳統的平面軍隊(亞美尼亞)面對立體打擊(無人機)」的延續,是戰術上的缺陷,而不是坦克本身的俄問題。試想下,本來該空軍或者防空飛彈幹的活,全推給坦克去做,牛頭不對馬嘴,不挨打才怪了,這是典型的「不是臣妾無能,而是臣妾做不到」!所以,坦克淘汰的言論真的可以休矣。

相關焦點

  • 無人機能否徹底取代坦克?完全想太多
    > 《軍武次位面》作者:機甲888 ▲納卡衝突中有大量的主戰坦克被無人機獵殺而在這場衝突中,雙發互相用無人機摧毀對方坦克的畫面讓許多人有感坦克或要失業了。
  • 二戰中的德國四號中型坦克,如何從支援坦克變成了德國主力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開發了多款經典坦克,幾乎每一款都在二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例如縱橫戰場的虎式重型坦克,至今都為人所津津樂道。但在當年的德軍裝甲部隊裡,長期擔任其裝甲部隊中堅力量的坦克,實際上是開發於戰前的四號中型坦克。可是四號中型坦克在開發之初並不是為了擔任裝甲部隊主力,而是為了以提供支援力量為主的支援坦克定位。
  • 最偉大的坦克,這輛坦克曾是中國裝甲兵絕對主力,1992年才退休
    1937年10月,哈爾科夫設計局負責研製中型A-20輪式和履帶式坦克,配備45毫米火炮,同時也參與A-32履帶式坦克的設計。A-32和A-20坦克外形非常相似,但A-32坦克具備30毫米厚裝甲,實力更強,配備76毫米L-10加農炮的A-32履帶式坦克也優於A-20輪式坦克。此外,19噸重的A-32隻比A-20重1噸。
  • 無人機改變作戰規則,大批坦克旅被炸飛,阿亞衝突給中方提了個醒
    綜合多家外媒報導,10月5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爆發的新一輪衝突進入第九天,戰事仍在持續。亞美尼亞國防部5日發布消息稱,納卡地區首府斯捷潘納克特及周邊城鎮當天再遭火箭彈攻擊,包括幼兒園和學校等民用設施受損。
  • 亞塞拜然坦克殺手殺紅眼!單兵打爆17輛坦克,公然曬出大膽照片
    本月6日,亞塞拜然國防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特意介紹了一名亞塞拜然士兵,此人名為米希爾漢諾夫,被稱為坦克殺手,在2016年4月的納卡衝突中,單人打爆了6輛亞美尼亞坦克。在今年爆發納卡衝突後,漢諾夫已經殺紅了眼,戰事爆發不到10天,已經摧毀了11輛亞美尼亞坦克。單兵連續打爆17輛坦克的戰績,讓他名聲大噪。
  • 日本新世紀的主力主戰坦克——10式主戰坦克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日本之前的90式主戰坦克由於數量少並且價格非常的因素,所以在二零零四年的時候,日本便宣布準備停止量產90式主戰坦克,開始了新一代坦克的研發計劃,而這新一代的主站坦克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翁——10式主戰坦克。
  • 福利 | 玩《坦克連》必須要看的坦克電影——《白色虎式》
    電影講述了在二戰未期,東線戰場出現了一輛被塗成了白色的虎式坦克,每次都能在蘇軍坦克的包圍下突出重圍。蘇軍坦克手納季亞諾夫駕駛著改進的T-34-85坦克,與其鬥智鬥勇的故事。第一次在一片森林邊發生:納季亞諾夫將坦克開進一個隱敝坑內。虎式出現後,先擊毀了另一坦克。納季亞諾夫擊中它的炮塔後,它卻沒有絲毫損傷,它消失在T34的視野中。可在車組確認虎式消失放下戒心時,它卻出現在T34的後面。T34被輕易擊毀,第一次戰鬥T34就這樣輸了。
  • 亞阿衝突無人機表現被人吹爆!坦克無用論是對的?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態勢從1940年德軍用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把法國軍隊炸出心理陰影沒有本質區別,而無人機和武裝直升機對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就更是現代戰爭的常態,更不是因為這兩個小國的一次衝突,才能讓大家意識到無人機的重要性。
  • 既然打不穿第三代坦克,我軍為何還要對PF98A如此器重?
    但它作為攻堅武器的地位在我軍中目前還是很難被取代的。雖然在許多反坦克屬性上來看,PF98A的確顯得不如人意:作為主力裝備之一,PF98A很難擊穿第三代坦克的正面裝甲,只能對付第二代坦克(例如M60坦克),在面對攜帶主動防禦和反應裝甲的豹-2坦克和M1坦克時顯得非常力不從心。
  • 亞塞拜然全面佔領,納卡地區一半領土已被解放
    納卡地區的軍事衝突持續一個多月後,仍未看到停止的跡象,俄羅斯積極斡旋並沒有起到關鍵作用,第三度停火失敗後,亞塞拜然軍方已經打紅了眼,執意解放整個納卡地區。連日來,戰事非常膠著,亞阿兩國動用主力部隊正面硬剛,但處於劣勢的亞美尼亞始終無法扭轉局勢,剛剛,納卡戰略城市舒沙淪陷,亞塞拜然實施全面佔領。至此,納卡地區一半領土已被解放。
  • 1962年,蘇軍坦克與美軍坦克對峙於查理檢查站,全世界窒息了
    T-54/T-55坦克為有史以來產量最大的坦克,其總數據估計高達86000—100000輛。T-54/55坦克幾乎參加了20世紀後半葉所有的武裝衝突,例如在東柏林和西柏林邊界上的查理檢查站,蘇軍的10輛T-54/55坦克與美軍的10輛M48坦克對峙,當時全世界都窒息了。
  • 風頭正盛的坦克300 一陣風而已
    首先,17.58萬元的入門車型價格不算低,落地超過20萬元是必然的,高配車型更無需多言,這是其一;其次,坦克300目前2.0T的發動機工信部油耗9.3L/100km,實際的使用中,14-15L/100km將是小編的保守估算;其三,坦克300非承載式車身的結構是越野的利器,但對於舒適性而言有極大的妨害,並且由於車身重心高,操控性極差,高速行駛時,過彎尤其差,並不是合適的代步工具
  • 坦克、火炮部隊、航空兵、無人機已同時出動
    當天早些時候亞塞拜然國防部稱,亞美尼亞向納卡地區居民點開炮並造成人員傷亡。亞美尼亞國防部對此進行否認,並指責亞塞拜然對納卡地區發動空中和飛彈襲擊,並宣稱擊落阿軍兩架直升機和三架無人機。亞美尼亞軍方發布的衝突畫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亞塞拜然國防部表示,亞塞拜然已經出動了地面武裝部隊和坦克,並在火箭炮、火炮、前線航空兵、無人機的支援下向亞美尼亞方面發起了進攻。
  • 戰爭大片《潘菲洛夫28勇士》,蘇軍憑藉哪些武器死磕德軍坦克?
    1941年9月底,德軍將主力集中到中央戰線,集結了3個集團軍、第2集團軍、第4集團軍及第9集團軍,3個裝甲集群,第2裝甲集群、第3裝甲集群及第4裝甲集群,和空軍第2航空隊在內的超過190萬人的兵力,17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和549架飛機,在廣闊的戰線上發起強大突擊,發動代號為「颱風」的強大攻勢,目標是在冬季來臨前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
  • 蘇聯重型坦克的巔峰之作,I S系列坦克,過時20年後尚可一戰
    關於這輛坦克,知名度或是功績理應要比I S坦克大出不少,畢竟KV坦克是在逆境中出場的,而且也打出了可觀的戰績。其中改裝型號KV-2,甚至還把152mm的火炮搬上了坦克。關於這款坦克的誕生,其實也是源於多炮塔坦克,依舊是經歷了蘇芬戰爭的洗禮,才出現了我們熟知的KV坦克。
  • 從拖拉機變身為坦克,敖德薩戰役中的蘇軍「坦克」——敖德薩坦克
    於是希特勒就開始著手調撥兵力,力求一鼓作氣的拔掉敖德薩,這不僅僅是為了控制烏克蘭,也是為了將蘇聯的黑海艦隊逐出他們的錨地。 而當時攻擊敖德薩的並非是德軍,,真正意義上的主力是羅馬尼亞軍隊。
  • 88B主戰坦克:比59D式坦克先退役,保有量少減少坦克型號
    此前,大量裝備我軍坦克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的59式包括59式、69式和79式等都屬於中型坦克,其實,80式主戰坦克陸續服役部隊已是90年代初期了,如果感覺80式坦克是80年開始裝備的那就真錯了。
  • 二戰期間最強的中型坦克 淺析:豹式中型坦克
    特別是遇到了蘇聯的T-34-76中型坦克和KV1、KV2重型坦克。這些坦克無一不是對當時的德國坦克有攻防的優勢。特別是T-34,在攻防速指標上全面碾壓德軍當時最新,最強的四號坦克。在面對蘇軍T-34,KV的時候,往往只能拉出機動並不靈活的88炮才能對付它們。使得德軍往往在戰術層面上受挫。德國迫切需要一種可以在攻防指標上可以碾壓T-34和KV系列的坦克。結果就是二戰中名氣最大的兩種坦克。
  • 《T-34坦克》坦克戰爭大片
    本期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俄羅斯戰爭大片《T-34坦克》,該片由俄羅斯著名導演阿列克賽·西多洛夫執導,亞歷山大·佩特羅夫、文森茲·凱弗和伊琳娜·斯達森保姆主演的戰爭電影,於2018年12月27日在俄羅斯上映。(故事梗概)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講述了一個蘇聯紅軍的坦克車組用一輛半損壞的傳奇T-34坦克與德軍坦克戰鬥的故事。
  • 公認最具有巴頓魂魄的坦克:獨霸美軍主力裝備20年,性能出眾
    在當時美國陸軍主戰坦克青黃不接的時候,承擔起了本不該屬於自己的重擔。一、車中巴頓美國一直有以著名將領命名武器裝備的習慣,其歷史上最具個性的巴頓將軍,他的名字一共命名過4款坦克,但是公認的最具有巴頓魂魄的就是M60了。遊戲中的M60在外形上比較有特色,炮管上扛著個「大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