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預告|落幕的童年,永不落幕的記憶

2021-02-19 365讀書

讀完《城南舊事》,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小小的英子。我們都有一段天真無邪、懵懵懂懂的童年時光;都曾經對所有的事情都感到新鮮好奇;又都不得不告別童年、學會成長。

這本《城南舊事》是我國臺灣地區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林海音又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是我國著名的現代女作家,被臺灣文學稱為「祖母級的人物」。

她五歲時和父母從臺灣搬到北京居住,在北京城南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這本小說就是以她自己的兒時經歷為藍本寫成的。

小說以小女孩英子的視角,講述了五個小故事。因為整本書使用了兒童的語言,所以文字帶著不加修飾的純粹,流露出一片赤誠。在小說裡,有家,有故園,有那個年代獨有的風貌,有回不去的童年和美好。

當然,也有離別、有傷逝、有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林海音在《城南舊事》這本小說的代序裡提到,她最初萌生寫這部小說的念頭,是因為寫文章《憶兒時》。她回憶起童年往事,希望寫點東西能讓孩提時的故事永恆。

她說:「它們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著它們的時候,人物卻不斷地湧現在我的眼前,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胡同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裡的小偷兒。」

讀這本書,伴隨著「英子式」稚嫩的童言童語,我們跟隨著英子的眼睛去看屬於她的童年世界。

在純潔的英子看來,她的世界是美麗的。

那裡有親愛的媽媽,她帶著濃濃的口音,會把「豬肉」說成「租漏」,把「惠安館」說成「灰娃館」,會給英子用家鄉話唱「天烏烏,落雨了」的歌謠;那裡有舊日京華風情,騾馬市的佛照樓有英子喜愛吃的八珍梅,椿樹胡同有井窩子,冬天的車在碎碎的薄冰上行走會發出吱吱扭扭的聲響;那裡有孩子眼中的南北差異,秀貞娘會輕輕點著英子的額頭,善意的衝著英子叫「小南蠻子兒」,英子的爸爸則會對媽媽說:「他們這些北仔鬼」。

英子覺得這一切很有趣。

而我們,也在故事中找到失落的童年和童年裡的那些故事,找到生命中的「小確幸」和自己的成長印記。

相關焦點

  • 《城南舊事》——最美不過童年,最痛不過離別!
    今天小編要和小夥伴們分享一部老電影——《城南舊事》,其中一句經典臺詞「你是來拉屎的吧?」近期也是火爆各個短視頻平臺。不光是因為這句幽默的臺詞讓人印象深刻,更打動人心的還是電影中那純真的童年記憶與傷痛離別!
  • 《城南舊事》賞析
    《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編劇:伊明劇情梗概: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裡。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短評:《城南舊事》選用了兩首20世紀20年代的歌曲作為插曲。《麻雀與小孩》出現在英子上學之初,歌中唱出的小孩與小麻雀的問與答,表現了麻雀等「母親」覓食歸來的急切情景,在影片中烘託出了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心靈。
  • 回憶屬於我們的「城南舊事」,童年的一去不返教會了我們什麼?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莫不說恍恍惚惚的人生如白駒過隙,童年更是如此,可貴的是林海音為留存這段記憶選擇用文字記錄了下來。讀《城南舊事》時,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蕭紅的《呼蘭河傳》,想必童年在每個作家,每個人心目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原也是因為童年的影響是幽遠深長的。
  • 媽媽講電影1:《城南舊事》
    「小時候」電影是——《城南舊事》。我趕緊使勁眨眨眼,定定神,抬頭仔細打量主席臺的幕布上方,又左顧右盼禮堂兩邊的牆壁,特別是大門口旁邊的有點眼熟的拱形落地窗,依稀隱約中,耳邊仿佛響起了一首久遠時代飄來的歌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我的腦海裡也漸漸浮現出珍藏於自己童年記憶裡最深刻的一些畫面,是的,這裡是電影《城南舊事》裡英子的小學舉行畢業典禮的地方,記憶的電影畫面裡,臺上,校長為本屆畢業生的第一名
  • 《城南舊事》:原來告別是從童年開始的
    》是作者林海音關於童年舊事的回憶,在198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影片以其溫暖樸實的畫風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治癒著一個又一個長大後的我們。電影主要講述了英子童年時居住在北京胡同的一些舊事,通過英子的視角將普通人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也通過英子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了成長中溫情的時刻和離別的常態。
  • 英子的城南舊事
    今天我來談談我看了電影《城南舊事》的感想。影片是由三個小故事組成,講述了女主英子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同時以一個小孩子的眼光看待大人們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同時又充滿童真樸素的生活狀態,最後用爸爸的離開結尾,表示英子童年結束的這樣一個故事。
  • 青春的旋律 | 城南舊事裡的送別
    一邊相遇,一邊告別,一邊成長《城南舊事》是林海音先生在四十六歲左右寫的,是她的代表作。林海音先生的童年是較為坎坷的,她出生在日本大阪,三歲左右去了臺灣,五歲左右又回到了北平。《城南舊事》這本小說,是圍繞著一個叫英子的小女孩展開的,其實這個英子,就是林海音先生自己的一個化身。林海音先生創造了英子,英子也是林海音先生的側寫。
  • 《城南舊事》:什麼是童年?這部電影給出答案,劇照美得能當桌面
    記得小的時候,語文課上有一篇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那時候讀起來這篇課文,就像是在讀同齡人的故事一般,有無憂無慮的與自己一樣的童年,林海音細膩的文字,就如同冬陽下的駱駝隊身上的陽光一般,溫暖了年輕一代人。
  • 城南舊事
    靜謐的四合院,胡同中悠揚的叫賣聲,西交民巷大街的驢打滾兒,天橋的喧囂熱鬧,還有保姆口中低徊婉轉的童謠……這是作家林海音兒時的北京南城,也是屬於那個時代獨有的老北京風情。如果說通過林海音的文字,人們只能遐想當年的北京城,那麼畫家關維興為《城南舊事》畫的60餘幅水彩插圖,則從視覺上再現了那個時代,這本書絕對值得珍藏。
  • 吳貽弓和《城南舊事》大時代的小故事 一曲離別的童年輓歌
    城南舊事》(1983)中國版海報多少年來,林海音(1918-2001)的小說《城南舊事》(1983)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除了再版無數次的小說版外,1983年,小說在國內被搬上銀幕公映,電影《城南舊事》獲得1983年獲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吳貽弓)
  • 林海音:城南夜晚靜悄悄,舊事知多少 | 回聲
    代表作有《曉雲》《城南舊事》《春風》《孟珠的旅程》等。1923年,林海音隨著父母遷居北京。她的童年時光皆在古城北京度過,這裡的一物一景深深地印在她的心上,成為她臺灣之外的另一個精神上的故鄉。《城南舊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溫婉的文筆所書寫的她在北京的童年記憶。今晚,我們與你分享的正是作家林海音為《城南舊事》寫的一篇代序《憶兒時》(節選)。
  • 讀書|觀影《城南舊事》:「回憶裡含著淚的微笑」
    上海文藝出版社圖書封面小說《城南舊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就是這樣一本「回憶裡含著淚的微笑」的代表作,這是她的一本自傳體小說,回顧了她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1921年隨著父母遷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過,這裡的一物一景深深地絡印在她的心上,成為她臺灣之外的另一個精神上的故鄉,1948年三十歲回到臺灣,並開始發表文學創作。回到臺灣後,她依然想念北京那時的生活,她咋《城南舊事》的序言裡說:「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 《城南舊事》啟曦教育本周好書推薦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林海音作品《城南舊事》推薦理由  林海音獨步文壇的經典自傳體小說,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交錯。
  • 電影《城南舊事》人生處處是離別
    電影《城南舊事》簡介主播 杏兒
  • 《城南舊事》好書推薦
    在寫童年生活的書中,我獨愛《城南舊事》,想把它推薦給大家。《城南舊事》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這本書中最打動人心的是它每一個故事都能直擊你的心靈,每一章節都包含著樸素的氣息,感人肺腑。
  • 《城南舊事》裡的英子,這些年去哪兒了?
    後來導演吳貽弓看到後,就跑來和沈潔父親說:「有部女作家小說改編的電影,沈潔能不能來演這位女作家的童年呢?」這部電影就是《城南舊事》,演的就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英子」。在NHK主持節目而且她也徹底知道了《城南舊事》這部電影,原來在日本會這麼有名。「在我就讀的大學裡,有一次我經過一個教室,突然聽到有我在《城南舊事》裡的聲音。
  • 專訪《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
    同為「第四代」的鄭洞天曾評價該片「感傷的故事沁著溫馨,消逝的人物留下笑靨,凋敝的胡同別有情趣,這種『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的情愫,賦予了《城南舊事》一種神聖感,淡淡後面透著凝重」。記者:拍攝於30年前的《城南舊事》此番再在大銀幕上放映,現在您如何評價這部影片?吳貽弓:總體來說,它是部慢熱型的電影。現在是快速消費的時代,《城南舊事》不像現在的商業大片,紅火那麼一會兒。《城南舊事》已經30歲了,我們還保持著每年播出3次的紀錄。當然,不是在電影院裡播出,是中央臺每年春節、中秋節、國慶節都會播放。
  • 《城南舊事》閱讀集錦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該作品於198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吳貽弓執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裡。
  • 電影《城南舊事》人生舊事一場離別
    童年的鄉愁可以想像,遠去孤島的林海音,無限惆悵地憑海相望,那些不能釋懷的故土鄉愁,匯聚成一首如夢的碎片般的散文詩。在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城南,多少往事隨風而逝,只留下吳貽弓電影中的故人影像,給人們一絲絲傷感,直到漸漸模糊。林海音將自己童年的美好記憶,留在了林英子純真的眼睛裡。
  • 影片《城南舊事》之「南城」為何建在了上海
    楊慶華  1982年由上影導演吳貽弓執導的影片《城南舊事》,透過一個女孩的視角,展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老北京的生活。然而,老北京舊帘子胡同、惠安館門口、井窩子以及小主人公英子家門口等等這些「南城」的場景,卻都是在上海拍攝的……  1960年,林海音的中篇小說《城南舊事》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