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城南舊事》,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小小的英子。我們都有一段天真無邪、懵懵懂懂的童年時光;都曾經對所有的事情都感到新鮮好奇;又都不得不告別童年、學會成長。
這本《城南舊事》是我國臺灣地區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林海音又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是我國著名的現代女作家,被臺灣文學稱為「祖母級的人物」。
她五歲時和父母從臺灣搬到北京居住,在北京城南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這本小說就是以她自己的兒時經歷為藍本寫成的。
小說以小女孩英子的視角,講述了五個小故事。因為整本書使用了兒童的語言,所以文字帶著不加修飾的純粹,流露出一片赤誠。在小說裡,有家,有故園,有那個年代獨有的風貌,有回不去的童年和美好。
當然,也有離別、有傷逝、有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林海音在《城南舊事》這本小說的代序裡提到,她最初萌生寫這部小說的念頭,是因為寫文章《憶兒時》。她回憶起童年往事,希望寫點東西能讓孩提時的故事永恆。
她說:「它們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著它們的時候,人物卻不斷地湧現在我的眼前,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胡同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裡的小偷兒。」
讀這本書,伴隨著「英子式」稚嫩的童言童語,我們跟隨著英子的眼睛去看屬於她的童年世界。
在純潔的英子看來,她的世界是美麗的。
那裡有親愛的媽媽,她帶著濃濃的口音,會把「豬肉」說成「租漏」,把「惠安館」說成「灰娃館」,會給英子用家鄉話唱「天烏烏,落雨了」的歌謠;那裡有舊日京華風情,騾馬市的佛照樓有英子喜愛吃的八珍梅,椿樹胡同有井窩子,冬天的車在碎碎的薄冰上行走會發出吱吱扭扭的聲響;那裡有孩子眼中的南北差異,秀貞娘會輕輕點著英子的額頭,善意的衝著英子叫「小南蠻子兒」,英子的爸爸則會對媽媽說:「他們這些北仔鬼」。
英子覺得這一切很有趣。
而我們,也在故事中找到失落的童年和童年裡的那些故事,找到生命中的「小確幸」和自己的成長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