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孩子喜歡「翻箱倒櫃」?這項心理解釋,證明了孩子並非搞破壞

2021-01-10 萌主媽咪育兒經

對於寶爸寶媽們來說,家裡兩歲左右的寶寶精力特別充分,很多家長都非常好奇孩子才這麼小,為什麼有用不完的精力呢?

相信各位家長們都有同感吧,熊孩子家裡特別能折騰,要不就是在牆上塗鴉,要不就是把抽屜裡所有的東西全都翻出來,弄得整個屋子亂糟糟的,很多朋友表示家裡有個熊孩子,房子裡就沒有乾淨的時候。

熊孩子把家裡搞得一團糟,新手媽媽頭疼不已

閨蜜看到小陳最近看起來非常的萎靡不振、無精打採,於是抽了個時間去小陳家裡玩兒。小陳家裡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兒子,今年剛剛兩歲。誰知道一進她家就發現家裡亂糟糟的,沙發上地板上全是小陳兒子的玩具,牆板上也有小陳兒子的塗鴉。開門的時候就能感覺到小陳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頭髮也是亂糟糟的,看來她為了照顧兒子真的是費了不少心思。一到小陳家就開始跟吐槽他的寶貝兒子,雖然寶貝兒子非常的可愛,小陳也非常的愛他,但是每個大人都受不了每天把家裡打掃一遍又一遍的工作量吧。小陳家裡有一個非常大的書櫃,現在去看的時候發現裡面的書大部分都被兒子翻出來了,扔在了地上,這讓小陳又是頭疼不已。小陳表示孩子經常像這樣搞破壞,自己怎麼教育他都沒用。這樣下去總會把小陳的生活搞得一團亂麻,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們都有這樣的心情吧。

從心理學角度剖析,孩子為什麼喜歡翻牆倒櫃?

1)孩子天生的探索欲望

法國心理學家曾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可以通過生來對於周邊探索的欲望,來達到掌控周邊環境的目的。

對於孩子來說,周圍的環境是新奇的、陌生的,他只有通過不斷探索才能通過自己的感知,真正地了解這個世界,可能孩子的行為在家長看來是極具破壞性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行為往往出於本能。

2)孩子觀察能力的發展

當孩子在襁褓裡的時候,就開始通過眼睛觀察周圍的環境,在孩子能爬的時候,就會通過觸摸物體來觀察自己眼中的世界。

當孩子擁有了手腳並用的能力時就會出現家長們所頭疼的「翻牆倒櫃」的能力,但是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他們對環境的觀察能力的發展。

3)孩子手部協調能力的增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相信家長都有這樣的印象,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只能靠家長把飯餵到孩子嘴裡,因為孩子不能正確地使用碗筷,但是他會拿著筷子或者是勺子在手中揮舞,其實這就是孩子在鍛鍊自己手部協調的能力。

通過對手部協調能力的鍛鍊,孩子會做出更多運用到手的動作,這在家長眼中看來就是在家中搞破壞。

父母在面對孩子翻箱倒櫃時,父母怎麼做才是最正確的呢?

1)不能大聲呵斥孩子

美國教育學家表示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如果家長大聲呵斥責罵孩子,實質上就是在阻止孩子能力的發展,導致孩子進入一個發展障礙區域。

雖然說孩子在家中翻牆倒櫃亂破壞,的確很讓人心煩。但是為了孩子的成長發展家長要用溫柔制止代替粗暴呵斥。

2)陪伴孩子並進行指導

兩歲左右的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往往都是無意義的,所以他在家中會表現出有極大的破壞性,只是出於本能地去探索環境。

如果父母在身邊指導孩子的話,孩子可以做更多有意義的探索,比如說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陪著孩子玩遊戲,通過遊戲的方法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

3)主動在孩子身邊收拾

每一個翻牆倒櫃的孩子都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這種行為是錯誤的,會給父母造成麻煩。

如果父母在孩子翻牆倒櫃的過程中在一邊收拾,讓孩子看到父母將自己破壞完的東西收拾好,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麻煩,你要一遍又一遍地收拾才能夠喚起孩子與你一同收拾的欲望。

在孩子翻牆倒櫃時,父母如何做才能全面培養孩子的能力?

1)與孩子做遊戲,培養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

在孩子翻牆倒櫃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這樣培養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比如說在孩子翻衣櫃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玩這樣的遊戲。

比如說讓孩子把衣櫃裡不同顏色的衣服整理分類,把相同顏色的衣服放到一個領域,如果孩子做成功了,那麼會給孩子獎勵,這樣能夠鍛鍊孩子精細動作的能力。

2)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非常喜歡撕書,因為書在他們眼中是無意義的一個存在,所以他們不知道書本是需要愛護的。

在孩子破壞書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做這樣的遊戲來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比如說在書中找出同樣的數字,或者是和孩子一起填充繪圖本。

3)讓孩子養成和父母一起收拾家務的能力

很多父母在抱怨孩子破壞家裡衛生的同時又不想讓孩子打掃家裡的衛生,這是因為這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收拾家務,但是我們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即將要成年的孩子們,仍然不會打掃家務,這就是父母教育的缺失了。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鍛鍊孩子和父母一起收拾家務的能力,從小事做起,比如說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學會把自己的鞋子擺放整齊。

我們總是難以理解孩子所做出的一些行為,因為那個時候孩子不會說話,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想,所以他們只能通過他們的行動來發表自己對世界的看法與意見。

當孩子在家中亂搞破壞的時候,我們要明白這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不要阻撓,責罵孩子,反而要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地培養孩子的能力,這樣才能讓他更健康地成長,不知道您的孩子是否也愛翻牆倒櫃?您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推薦一:2019年中國離婚率世界第一,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傷害,又一次擴大了

推薦二:以「母愛之名」綁架女性的這些行為,一個都不要忍受

相關焦點

  • 為啥說夜裡出生的寶寶「命格差」?並非老人迷信,有科學解釋
    於是關於寶寶出生的說法就很多,就比如老一輩兒常說白天生下來的孩子,不論是財運事業還是命運都是極好的,將來一定有所作為,能成大事;而晚上出生的孩子,命運則會比較坎坷,財運和事業比較差,成大事的可能性比較小。孩子一定要生在白天?
  • 愛哭的孩子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你錯了,這樣的孩子心理彈性好
    孩子幼兒園班上有個小女生特別愛哭,從小班開始,一開學就得哭至少一個月,現在上大班了還是一樣。每天去送孩子上學,就看到她一邊抹眼淚,一邊哭著喊媽媽。小女孩嬌嬌弱弱的,長得很漂亮,但就是顯得怯生生的樣子。有一次學校組織春季運動會,每兩個小朋友一組,分別站在兩邊用肚子頂著一個籃球,側著身子把籃球從一邊頂到另一邊放在框裡算贏,這項運動意在考驗孩子的合作能力。
  • 幼兒園孩子認字會破壞想像力?有道理!用錯方法還會留下心理陰影
    如果使用錯誤的方法,不僅破壞想像力,還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讓孩子失去認字興趣。教孩子認字,用錯方法還會留下心理陰影  *強迫孩子認字  馬伊琍說過,女友教4歲孩子寫字,孩子筆都握不好,女友還犯急。她也曾經逼著女兒認數字,女兒哭了,從此留下心理陰影。
  • 單親孩子的心理問題剖析
    此時單親的父親或母親應儘快從哀悼中走出來,將注意力和重心放到更需要關心和撫慰的孩子身上,讓孩子重拾安全感,最大程度地減少孤獨感和被拋棄感。 源於離婚的單親:父/母要處理的三個心理問題 源於離婚的單親家庭,首先要處理的是單親的父/母的心理問題。
  • 為啥你家娃總愛生病?警惕:父母有幾種行為已經破壞了孩子免疫力
    細心媽媽育兒從不馬虎,孩子仍然常生病,醫生一句話道破小可家的寶寶今天剛滿6歲,可是不知道為啥總在生病,隔三差五的就得跑一趟醫院,過敏、流鼻涕、發燒……輪番來拜訪,讓當媽的可謂是操碎了心。當父母讓孩子遠離所有的病菌,恨不得將孩子完全置入一個無菌環境時,阻礙他們與病菌的接觸,免疫系統無法得到充分刺激,其發育就會落後於同齡孩子,表現在外的就是孩子很容易生病。
  • 「生理臍帶」、「心理臍帶」,還可以解釋孩子的叛逆期行為?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媽媽肚子裡時是通過生理臍帶與母體相連的,母體通過生理臍帶向孩子輸送所需的養分,使孩子能夠在媽媽的肚子裡一天天地長大。而當孩子出生以後,生理臍帶自然就會被剪斷,我們稱之為生理臍帶脫落,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是與之相對應的是人還有一個「心理臍帶」,而心理臍帶脫落的時間大概就是十三四歲,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孩子的叛逆期。
  • 為啥孩子衣服不能在外「過夜」?老一輩說法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老一輩說孩子衣服不能放外面「過夜」,並非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曉娜是個90後,同時也是一名男孩的寶媽。曉娜的經常喜歡看一些有關育兒方面的書籍,所以對老一輩的育兒理念十分嗤之以鼻。前段時間放假,曉娜和老公領著兒子回農村老家看孩子奶奶。因為從小一直生活在城市,所以曉娜的兒子來到農村以後,覺得哪都是新鮮的。
  • 孩子總拆家、搞破壞?智商高的孩子都有「怪癖」,家長不要亂管教
    那些考入清華北大的孩子,父母也風光不已,其實孩子是否聰明,從這些小「怪癖」中就可以觀察到。1. 孩子愛拆家、搞破壞不少的家長都會頭疼,自家的孩子總是喜歡把剛買的玩具,拆卸的七零八碎。水哥坦言自己從小就喜歡靜下心,看植物動物,鍛鍊了記憶力。4. 愛追求完美,注意力容易集中孩子們在學習中總是馬馬虎虎,等過就過,像極了那篇課文《差不多先生》。但是聰明的孩子總是比較「龜毛」,有著自己的原則,極度追求完美,只要是不滿意的地方,孩子可能還會推到重來,絲毫沒有不耐煩。
  • 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關愛孩子,謹防「小動作」裡藏大病
    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兒童精神科專家鞠紅珍在特殊教育學校與小患者互動 膠東在線5月6日訊,11歲的莉莉(化名)乖巧伶俐,成績優異,原本是班裡的尖子生,可是最近卻被學校勸退了。理由是:莉莉上課總「搞惡作劇」擾亂課堂秩序,且「屢教不改」,嚴重影響其他同學學習。一個乖巧好學的女生,上課怎麼會搞惡作劇呢?
  • 孩子總喜歡看同一部動畫片,影響發育不?心理專家解釋很清楚
    這個現象在樂樂身上也發生過,喜歡看同一部動畫片或者是繪本,而在大人覺得好沒有意思時,他自己還覺得津津有味。而針對孩子身上發生的此類「重複性行為」,心理學家是怎麼解釋的呢?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身上類似的「重複行為」可以用圖式理論來解釋,大多數幼兒都會喜歡重複性地做一件事情,而這樣反覆出現的模式就被稱為「圖式」。
  • 49歲韓紅沒有成家卻很喜歡孩子,她為啥不自己生一個?
    49歲的韓紅沒有成家,也沒有孩子。可是,韓紅卻很喜歡孩子。韓紅有一首歌叫《天亮了》,她憑藉這首歌獲獎無數。其中一個獎項,是年度最佳公益歌曲獎。而這首歌就是她專門為收養的一個孩子而寫的。有一次,韓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幽默地提到了郝蕾。
  • 寶寶喜歡「翻箱倒櫃」,暗示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別盲目阻止
    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會遇到孩子滿屋亂翻的情況,寶寶喜歡「翻箱倒櫃」一眼看不到就能把家裡弄得狼藉一片,很多媽媽面對這種情況都說頭疼。 寶寶為什麼喜歡「翻箱倒櫃」?
  • 心理帳戶:為什麼孩子越罵越不聽話?
    「心理帳戶」我不能確定「心理帳戶」這個概念能否適用於解釋年幼的我在抗拒洗臉的戰爭中所經歷的心理過程,從字面意思上這麼理解似乎沒有問題。為了抬高講大道理的逼格,我把「心理帳戶」一詞拿過來給本文站臺,看起來用於本文的話題也非常對口,父母們崩潰於孩子的那些情境——「這么正確的事你特麼為啥就是不做?!」、「這麼好的建議你為啥就是不聽?!」、「明明對你大有好處你怎麼就是不幹?!」、「跟你嘮叨了這麼多次你為嘛就是聽不懂這些簡單道理呢?!」——父母跟孩子在同一件事情上是兩本帳,各算各的,算出來結果不一樣太正常了。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也有可能會使孩子形成不好的情緒,壓抑孩子的心理,導致孩子抑鬱、焦慮並且非常叛逆。問題孩子,大多都處在問題家庭,很多家長不願意承擔孩子出現的問題,總願意把孩子出現問題,歸因於外在學業的沉重或者老師的批評,當然也是有關係的,可是更多的是來自於家庭的問題。
  • 「孩子是天賜的禮物」,一組照片火了,寶媽氣得跳腳:頭疼
    "孩子是天賜的禮物",但是前段時間有一組照片就火了,照片中的孩子們發揮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對家裡搞破壞,讓寶媽氣得跳腳直呼頭疼。看到這些照片,網友也紛紛表示:又調皮又可愛!相信有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玩紙巾的階段,不管抽紙還是紙,只要是衛生紙孩子都能樂呵的玩個半天。
  • 稱呼從「媽媽」變成「媽」,暗含了孩子心理的變化,家長別大意
    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到滔滔不絕,從步履蹣跚到健步如飛,他們對你的稱呼也從「媽媽」變成了「媽」。這個變化雖然看似簡單,但在它的背後,其實暗含了孩子心理的4點變化,家長們可不能忽視。分析孩子在牙牙學語的過程中很喜歡用疊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吃飯飯、睡覺覺等等,而在稱呼父母時,自然也會選擇叫爸爸媽媽。這是因為寶寶年紀比較小,發出單音節相對來說更困難,所以會採用這種說話方式,但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大,他們說這種疊詞的情況就會逐漸減少。
  • 貓咪屢次破壞衣櫃,主人想出辦法欺騙,它的表情過於真實了
    雖說貓咪不像狗狗一樣喜歡搗亂拆家,但它們喜歡單獨行動啊,小傢伙們總是要到處亂跑,一不留神就會出現狀況。養貓的鏟屎官應該都知道,貓咪在家總是到處亂跑。接下來獸醫小明分享一隻貓咪調皮搗蛋的小故事:這位主人養了一隻可愛的貓,大多數時間都很乖巧,但偶爾也喜歡翻箱倒櫃,屢次破壞衣櫃,這也讓她很是頭疼。這天,她將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還把自己的衣服歸類放好。可沒過一會兒,鏟屎官竟發現柜子被打開了,衣服還散了一地,可把她氣壞了。都不用想,肯定是貓咪幹的,不然還能有誰呢。
  • 孩子愛說狠話,是不是心理陰暗?心理學家的解釋讓人長見識了
    當時,我也震驚了,孩子的心思真的難以捉摸,瞬間讓我聯繫起來最近偶有發生的孩子傷害大人的事件,感覺孩子有了這樣的思想很恐怖。而很令我意外的是,有一天樂樂也跟我說過同樣的話,因為我惹他生氣,就對著我說:「我要把你殺死。」當時整個人的情緒都是崩潰的。而直到我有幸看到了有關孩子敏感期的書籍,才明白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原來是詛咒敏感期在作怪。
  • 腦迴路清奇的孩子,如何與他相處?
    置頂 兒童心理課堂,伴你探索解讀兒童心理,閱讀、看見作者:寶多媽圖片:pexels
  • 愛陪伴|設定清晰的界限,讓孩子更自由地玩耍
    聽,見真知 第4期:設定清晰的界限,讓孩子更自由地玩耍推薦指數:★★★★★豆豆有個好朋友巨巨,他們不僅從幼兒園起就是同學,還是鄰居。巨巨特別喜歡來找豆豆玩,而且一玩就是一下午。但是巨巨的到來讓我很頭疼,因為他是一個「熊孩子」。一到我家,他就開始翻箱倒櫃,什麼東西都往外掏,毀掉了我好幾個珍愛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