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下最熱門的內容媒體形式,播客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和資本入局。
2019年開始,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開始轉型,先後投入近10億美元,著重發展Podcast業務。Spotify在播客的投入也獲得了二級市場的認可,2020年以來,其股價上漲了超過90%,遠高於市場平均增幅。
近年來,在巨大的市場增長潛力下,播客行業備受資本市場追捧。在今年1月,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也誕生了中國首家真正意義的podcast第一股。
1月17日,中國最大的UGC音頻社區荔枝(LIZI.US)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共發行410萬份ADS,發行價為每股11美元,首次公開募資額為4510萬美元(未包含超額配售權部分)。上市當天,荔枝市場表現強勢,最高漲幅達到38.6%。
而今年上半年,在美股大盤走勢的持續影響下,荔枝的股價也在7美元上下浮動,甚至遠未達到上市當天發行價。
荔枝市場價值遠未體現?
荔枝是中國網絡音頻市場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也是中國範圍內名副其實的podcast第一股。
不久前,艾瑞諮詢在《2020中國網絡音頻行業研究報告》中指出,經過多年的發展,網絡音頻行業已經打造出屬於自身較為成熟和穩定的商業模式,在核心業務不斷穩固深化發展的同時也在積極拓展其他多元化的業務模式,不斷提升行業價值。這也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從而使得各大音頻平臺有更加堅實的資金支持來發展自身業務。隨著音頻業務的深入發展,目前整個網絡音頻行業也邁入上市前資本集中操作。
作為中國首家上市的播客平臺,荔枝App(原荔枝FM)平臺擁有最大的播客內容創作者和用戶群體。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荔枝月均活躍用戶達到5450萬,月活躍內容創作者的數量達到620萬;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55分鐘;月均互動數達29億次。
從數據可以看出,目前荔枝是podcast領域中MAU最多的平臺,且保持著30%的高速增長,相比於TME(騰訊音樂)和Spotify等流媒體平臺,荔枝的市場價值可以說遠遠被低估。
近期,Spotify和TME都有著不錯的市場表現。Spotify於2006年在瑞典成立,2018年在紐交所上市,截至目前,市值超過500億美元。相比之下,荔枝目前股價在7美元上下浮動,總市值僅僅3億美元出頭,不少業界人員認為荔枝的市場價值遠未體現,有著可觀的市值增長空間。
2020年第一季度,荔枝實現3.7億元人民幣(5,230萬美元)的收入,超出了此前管理層的預期,相比去年同期的2.6億元增長42%。月均付費用戶數達到45萬,同比了增長60%。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毛利率持續提升,達到21%。
疫情加重人們對播客的依賴
事實上,不管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播客市場,還是中國內地播客市場,都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在美國,播客的聽眾數量近年來大幅增加:2019年平均每月約有9千萬人會收聽播客,約佔美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相比2018年增加23%;近14.4千萬人曾經收聽過播客,比十年前(2009)暴增近132%。
而在中國,播客市場也正處於藍海期。社會對中文播客的認知愈發豐富:播客聽眾及主播數量均大幅增加,各類收聽渠道不斷豐富完善,資本市場對「耳朵經濟」較為看好。尤其在疫情期間,人們更是加重了對播客的依賴。
近日,由南華早報發布的《2020中國網際網路報告》顯示,COVID-19影響了全國媒體的消費,推動了網際網路和應用程式的高使用率,這一增長主要是由40歲的+群體驅動的。期間,以荔枝App為代表的在線音頻平臺的打開率/使用時長均有了明顯的增長。
而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院在今年6月發布了《2020數字新聞報告》,全面調查了疫情之中全球數字新聞的發展和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西方國家聽「播客」(即可以在線收聽、下載和付費訂閱的音頻節目)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