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錢去哪兒了?

2020-12-28 澎湃新聞

錢去哪兒了?

——從「錢景」看中國經濟脈動

企業做「小生意」離不開錢,居民過「小日子」需要錢。今年,我國人民幣貸款有望新增近20萬億元。這其中,哪個領域最「吸金」、哪個風口又來臨、哪類企業受青睞、哪家日子過得好……把握資金流向,看懂「錢景」,可以觀察我國經濟的脈動。

12月9日,在北京中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藥品包裝車間,幾名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忙碌地工作著。而疫情初期,因資金鍊緊張,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度遭遇復工難題,冰冷的機器設備擺在停工的車間裡「吃灰」。

「要是幾個月前,我只能和你談『錢緊』,哪敢聊『前景』。」中新藥業副總經理燕雲飛告訴記者,多虧銀行及時提供了300萬元貸款,解了企業燃眉之急。在貸款支持下,企業很快復產銷售,預計今年全年能實現近15%的銷售增長。

經濟受衝擊,金融在發力。今年以來,一系列應對疫情、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政策陸續出臺,貨幣信貸政策作用凸顯:

前11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超18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水平;3月以來,廣義貨幣M2增速連續9個月保持在10%以上;前10個月,金融系統已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預計全年可以實現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

這些「萬億」的數目並非「大水漫灌」,而是通過一系列「精準滴灌」舉措、直達工具的出臺,為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超18萬億元新增貸款都投向了哪裡?大頭投向了企業。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企業貸款累計新增近12萬億元。

這其中,哪些領域備受各大金融機構青睞?先進位造業可以和新基建爭個高低。在9月末的時候,製造業貸款已較年初增加2萬億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2.6倍。特別是高技術製造業,更是各家銀行「拼搶」的重點。

而過去被銀行視為「香餑餑」的房地產貸款,此時已不再炙手可熱,增速連續20多個月出現下滑。

企業發展需要的不只是短期流動資金,對於有長遠規劃的企業來說,長期資金可以給企業帶來有更多成長的未來。11月,企(事)業單位新增中長期貸款5887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681億元。

今年以來,企業中長期貸款佔比不斷攀升,已佔到各項新增貸款的六七成。「獲得的長期資金較多,能更好地穩定企業的信心。中長期貸款增多有利於經濟恢復和進一步增長。」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說。

獲得貸款的不僅有產業支柱型的大企業,也有「毛細血管」般的小微企業。它們不僅是經濟活力的重要源泉,更與咱們老百姓「吃吃吃」「買買買」的美好生活密切相關。

「公司成立11年,今年拿到第一筆貸款。」北京九州漢邦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保澤說。這家企業因缺少房產等傳統抵押物,貸款申請此前屢遭「閉門羹」。

支持小微企業要從首貸「破冰」!今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要求金融機構提高小微企業「首貸率」,普惠金融考核不斷加碼,各地「首貸服務中心」「首貸培植行動」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今年前7個月,已有160多萬戶小微企業從金融機構拿到了第一筆貸款,佔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的16%。

金融似血脈,要及時打通堵點、暢通脈絡,方能讓金融「供血」真的給力,激發出中國經濟的活力來。首貸難、缺抵押、信息不對稱……金融部門和金融機構正花心思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面前的「攔路虎」。

憑藉稅收、帳款、發明專利等信息為企業精準「畫像」;「黃瓜貸」「大棚貸」「拉麵貸」等量身打造的特色貸款陸續推出,「人才貸」「巾幗信用貸」等產品正探索解決不同創業群體的後顧之憂……

截至9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融資新增3萬億元,同比多增1.2萬億元;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128萬戶,同比增長21.8%。

貸得到,還得成本低。

「貸款額度從130萬元增長到300萬元,利率卻從5%左右下調到了3.85%,今年光利息就省了約3萬元。」北京澤浩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傑告訴記者。

融資成本下降的背後是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和政策發力引導。作為各銀行新發放貸款的主要參考,今年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已兩次下調,目前1年期、5年期以上LPR較去年12月分別低了0.3個和0.15個百分點。

其實不光企業享受著「量增、價降」的融資變化,不少老百姓也在不經意間成為「錢景」中的重要部分。

經歷過疫情,北京市民王先生愈發看重健康,他用信用卡分期線上購買了一臺跑步機。「約4000元的跑步機,分12期,平攤到每天大約要還十多元,為了健康很划算。」

正是看到了許許多多像王先生這樣的消費「潛力股」,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大力發展消費金融。這從今年各大銀行的半年報、季報中可見端倪,建行、農行、招行、郵儲等銀行個人消費信貸「蹭蹭」攀升。

一筆筆貸款「破冰」,一個個堵點打通,一家家企業得到金融持續「補給」,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金融的「添油給力」中,穩穩起步,日益強勁。

「金融支持給了我們發展信心,明年我們要抓緊新品的研發和申報,加快向現代化、智能化、專業化先進藥企轉型。」此時,解決了「錢緊」問題的中新藥業副總經理燕雲飛暢談起了公司「前景」……

來源 | 新華社

原標題:《【觀察】錢去哪兒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爸爸去哪兒》回歸《爸爸去哪兒7》
    《爸爸去哪兒》這是一檔人氣超級旺的綜藝類節目,自開播到現在已經過去了7個年頭,而因為某種神秘因素導致第六季沒能在國內有效的播出。不過如今現在《爸爸去哪兒》已經不是當初的《爸爸去哪兒》而是叫《爸爸去哪兒7》拍攝的第七季傳聞要在國內播出了。很明顯這次的節目錄製過程是在咱門中國的海南。
  • 《花千骨》包子加特效,電視劇的錢都花到哪兒去了?
    古裝劇《花千骨》、網絡劇《盜墓筆記》都號稱高投資大製作,但頻頻出現「5毛錢特效」讓人大跌眼鏡,電視劇的錢都花到哪兒去了?
  • 【市場】綜藝觀察:「天價」綜藝錢都花哪兒了?
    實際上,並不是每個電視臺或是製作公司都能像湖南衛視一樣,擁有像張杰這樣有一定號召力又肯開友情價還隨叫隨到的藝人資源。正如前兩期綜藝觀察所論證的,想要追逐「現象級節目」的腳步,唯一且有效的辦法就是砸錢、砸錢、再砸錢。「在綜藝圈混,錢都變得不值錢了。」從業者們如是說。
  • 去哪兒陳剛:OTA正在互相滲透,但路走對了,去哪兒就不會敗 | 旅訊八點正
    【環球旅訊】企業的戰略發布會往往是領導先出場,但12月2日,去哪兒卻首先將自己青澀的實習生推到臺前,接著,年紀不小、卻常與年輕人站在一起的去哪兒CEO陳剛才緩緩登臺,回答了兩個問題:去哪兒這一年活得怎麼樣?未來要做什麼?前者可以用數據來解答。
  • 新日砸錢《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到底值不值?
    從新日官方微信得到消息:新日成功中標《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廣告資源招標。
  • 觀察類節目熱播,明星嘮嘮嗑就能把錢給賺了?
    參加觀察類節目的明星,吃著美食,喝著茶,聊著天,吹著空調,輕輕鬆鬆就把錢賺了。 觀察類節目的盛行,不僅豐富了綜藝節目的內容形態,給大眾提供了更多茶餘飯後的談資,某種程度上,也解放了明星。綜藝節目明星嘉賓需求衍變史現在的綜藝節目,明星幾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 《爸爸去哪兒》系列成中國鄉村遊活地圖
    所以我們繼續深入觀察這檔節目,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檔節目最令人賞心悅目的一點,那就是一個又一個美麗非凡的中國鄉村風景,以及淳樸厚道的中國老百姓,他們在《爸爸去哪兒》系列節目裡面,支撐起「中華美好家風」的絢麗畫卷,襯託出「父親如山責任」的偉岸與宏大,更還有以接地氣的方式在助力「未來中國希望」的「中國夢,少年夢」。
  • 幼兒園學費三四千,幼教老師月薪2000,剩下的錢去哪兒了?
    然而幼兒園老師卻更清楚自己的處境,不少人的月薪甚至只有2000塊,那麼在兒童學費和老師月薪之間的差價,剩下的錢去哪兒了呢?其實我們要知道,幼兒園這種機構目前大部分都是私營企業,也就是說他們所創辦的原因並不僅僅是提供社會福利,更多情況下是為了盈利而存在的,但幼兒園本身的投資非常巨大,尤其是前期啟動之前,場地、設備、各方面的經營資格都需要大量金錢做鋪墊。
  • 爸爸去哪兒,趙敏去哪兒!
    雖然他工作那麼忙,天天飛來飛去,四處滅火,但他沒有放棄一個父親的責任,成功地教育出兩個年紀輕輕就能力出眾、獨當一面的兒女,成為了他的左膀右臂。有些人不管孩子總拿忙做藉口,你的工作有平定叛亂重要麼?你比汝陽王還忙麼?下面,咱們就來看看,汝陽王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是如何做一個好父親的?
  • 西紅柿去哪兒了?
    西紅柿去哪兒了?「西紅柿賣的老遠了,有往上海的,有往哈爾濱,最遠還有往新疆喀什的。」這是張果屯鎮煙之東村種植戶趙來印的答案。  該鎮的西紅柿一年種兩茬,第一茬在8月上旬定植、春節前拔秧,第二茬則是元旦至六一。現在是空檔期,趙來印選擇在家「偷閒」,回應剛結束和將到來的忙碌。
  • 【韓國綜藝】《爸爸我們去哪兒》 收視率去哪兒?
    引發育兒綜藝綜合症的MBC《周日夜-爸爸我們去哪兒》陷入躊躇停滯狀態。與可愛的孩子們相比較,收視率呈現出跟不上的狀態。《爸爸我們去哪兒》收視率究竟去哪兒了呢?그래서일까. '아빠어디가'는 점점 힘이 빠지고 있는 모양새다.
  • 航班取消後機票錢難退 去哪兒網惹投訴
    日前,周女士投訴稱,今年3月在去哪兒網訂了國際機票。但是,航班被取消導致其非自願退票,沒坐成飛機不說,付出的訂票款項也一直未能及時拿回,期間還被告知只能退「代金券」。航班取消 只能退「代金券」?隨後,周女士不接受去哪兒網提出的退代金券一說,並電話聯繫了馬來西亞航空的中英文客服,電話裡客服明確表示這種情況可全額退款,因為這張機票不是航空公司直接出售的,所以需要找銷售代理商溝通退票退款事宜,代理商目前僅申請取消艙位未申請退票。
  • 爸爸去哪兒(爸爸去哪兒第四季主題曲)
    爸爸去哪兒第四季回歸!星爸萌娃激萌來襲,爸爸+萌娃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也首發上線啦!
  • 攜程去哪兒整合之殤
    2018年,莊辰超創立了便利蜂,楊威則做起了保險公司十一貝,兩家公司都吸納了一部分前去哪兒員工加入。 更多的人選擇留在去哪兒觀望。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裡,除了確定保留去哪兒的獨立品牌,攜程並未向去哪兒下達更多指令。
  • 博聞 荷蘭黃哥:奶粉哪兒去了?
    文:黃錦鴻今年,中國的一首歌《時間到哪兒去了》紅了,火了,於是出現了以「哪兒去」或者「去哪兒」為名的大眾玩意,可以說是綜藝節目吧。《爸爸去哪兒》據說是收視率奇高的一檔電視節目,但是對於不習慣甚至不喜歡看明星臉孔的我,沒完整看過一集,卻看了幾集描寫留守兒童外出尋找打工的媽媽的節目,《媽媽去哪兒》更加草根,更加接地氣。爸爸媽媽還能去哪兒?我忽發奇想,也許都給孩子去找奶粉了吧!於是想到什麼,寫下這麼一個題目。
  • 成年版「爸爸去哪兒」,《一路成年》有點偷懶了
    距離「限童令」的發布已經過去整整三年,曾帶給湖南衛視不少「高光時刻」的《爸爸去哪兒》,也在第五季後迎來了停播的命運。《一路成年》號稱成年版「爸爸去哪兒」,似乎是要走曲線救國的模式,但是第一集看完以後,硬糖君懵了。
  • 去哪兒火車票
    去哪兒火車票 地圖導航 大小: 48.42M
  • 「在線投訴」「去哪兒網」疫情期間不退還機票
    CR202003051519570169724投訴時間:2020-03-05 15:19:57投訴人:王**投訴人手機:139******28消費日期:2020-01-19消費方式:在線消費投訴對象:去哪
  • 頭條 國產古裝劇頻現「5毛錢特效」 電視劇的錢都花到哪兒去了?
    記者今日聚焦快餐化時代的電視劇「五毛錢特效」,讓我們對動輒號稱投資上億的電視劇進行探究,電視劇的錢都花到哪兒去了?看視,就不說大片的事兒了吧——老貓一部《花千骨》,一部《盜墓筆記》,都拿投資說事。錢哪兒去了?三種可能:一是錢花了,特效就這效果,想要更好的,對不起,還得多花錢;二是錢花了,帳也記花了,特效就沒花這麼多錢,錢都花在演員出場費和盒飯上了;三是壓根就沒這麼多錢,吹的,為的是從氣勢上震懾競爭對手,吸引觀眾眼球。這招早些年用過,曹操南徵東吳,水陸軍總共十萬,號稱八十萬大軍……作為外人,很難說清是什麼情況,要求劇組公開帳目也沒法律依據。但說說劇情還是可以的。
  • 《一路成年》變成了《爸爸去哪兒plus》
    節目中,無論是村長李銳、選房子燒飯趕豬的劇情設置,還是後期的剪輯手法以及節目logo,都像極了成人版的《爸爸去哪兒》。早在2013年,湖南衛視就推出了國內首檔親子類綜藝《爸爸去哪兒》。由於五對明星父子的加持以及本身題材的新穎,節目一播出便大火,第一季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0。接下來的五年,《爸爸去哪兒》成了湖南衛視的標配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