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戰前、戰中,還是在戰後,「艦隊派」對山本五十六始終持批評態度。也許人們都認為山本五十六是個最受人歡迎和尊敬的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海軍省中,山本五十六的政敵很多,就是在今天,也不能說沒有。因此說,那種認為舊海軍中人人都把「已故山本五十六元帥「視為偶像並加以讚揚和歌頌的看法,是天真的,毫無根據的。」《山本五十六傳》
01.
南雲忠一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大腦短路,造成了日本海軍在幾分鐘內的手足無措和毫無建樹,也正是這幾分鐘的空檔期讓日本艦隊遭受了滅頂之災,這一場被雙方都寄予厚望的大戰,以美國勝利,而日本失敗收場。其實並不存在什麼「消失的五分鐘」或者是「上帝一定是個美國人」這樣情緒化的話語,事實就是南雲忠一背棄了戰前的方針,舉棋不定,最後導致了日本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失敗,簡單,而又真實。
▲南雲忠一舊照
日本人因為一次低級失誤遭受到了一場大敗,而且這一場打敗還是發生在了日本帝國最引以為傲的海軍身上,想當年在明治維新時期,正是日本海軍重創了清王朝的北洋艦隊,贏得了甲午海戰,日本藉此一戰成名,走上了自己的強國之路。可是如今,日本海軍在中途島,厲兵秣馬,船堅炮利,卻因為一次幼稚的失誤功虧一簣,一敗塗地,這一次失敗點燃了日本衰亡的導火索,從這一刻開始,日本走向了覆滅。
▲甲午海戰舊照
所以在現在,我們每每在討論這一場影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走勢的海戰的時候,總是會半開玩笑地稱南雲忠一才是真正的「抗日奇俠」,幾乎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把日本帝國送上了絕路。
02.
中途島海戰失敗以後,山本五十六就更加預感到日本的敗亡是不可避免的了,這一次失敗讓日本帝國徹底地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日本和美國的戰爭可以說已經是勝負已分了,山本五十六的心裡很清楚,即使是日本在中途島海戰中取勝了,其實後面的日子依舊是不好過,士兵上的差距可以彌補,可是美國和日本之間巨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差距是實打實存在的,也是日本一直都沒有辦法彌補的劣勢。
▲山本五十六劇照
就在山本五十六還在思考和嘆息的時候,美國正在大批量的生產武器和裝備,這些武器裝備正以香腸的速度走出工廠,很快地就進入到了戰場,把美國士兵們都全副武裝了起來,這種生產能力和工業化水平讓美國好像是擁有近乎於無限的戰爭資源,而日本在這次中途島海戰當中已經是傾巢而出,把所有的一切都亮在了牌桌上,這一局失敗了,日本已經完全落入了下風。
▲二戰美國海軍
在第一次緬甸戰役結束之後,在緬甸作戰的日軍擊敗了聯合作戰的英國士兵和我國的遠徵軍,得到了緬甸地區的控制權,這個時候比日本軍隊還要高興的可能就要數美國人了,因為美國人的心頭大患終於結束了,最不高興的顯然就是失去了殖民地,被趕到了印度地區,無論是心理落差還是戰略意義,都讓英國人難以接受。
▲二戰英國士兵
原來美國對於我國的支援還是以物資上的支援為主要的手段,可是當英國軍隊,和我國遠徵軍當中的孫立人部都撤退到了印度地區,美國人則乾脆在印度地區蓋了一座美軍化的訓練營,在這一間訓練營裡,美國人想要在印度運用自己的方法來建立起一個美軍化的訓練營,這樣就可以成建制的訓練軍隊,我們需要探討的究竟是什麼呢?
03.
我想在那個時候,對於我國來說,最為重要的顯然就是外部的援助,也就是當時我國和世界上的國家的關係都是怎麼樣的呢?
▲滇緬公路的修建
想要看清楚當時的我們和外國們的關係,入手點不在國外各個國家的態度,而在於我國是不是可以堅持得住,是不是可以一直堅持自己的力量,我國毫無疑問是一個大國,一旦要是自己沒能堅持住自己的風格和道路,那麼等待著我們的就只能是被外國勢力幹預,成為一個傀儡化的大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最值得驕傲的一點就是我們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竟然把進入到了工業化的日本逼到了危險的境地,也沒有被日本軍隊擊敗。不管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以及在抗日戰爭當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的各地軍閥勢力,都對於這一場至關重要的反侵略戰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的作用一直被西方世界無意的低估或者是有意的打壓,這其實是有內在原因的,就是因為在當時我國雖然影響力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是一個大國。
▲抗日戰爭油畫
一個大國的地位一旦開始上升,影響力開始提高,那麼馬上就可以在世界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可以成為世界上的一極,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在當時羅斯福也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即使美國給予了我國大量的戰爭物資,但是美國依舊是無法控制我國,美國並不是當時的世界上唯一的豪強,還有一個大國一直在制約著美國實力的擴張,這是美國一直有所忌憚的,這個國家就是蘇聯。
▲開羅會議舊照
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圍繞著美國、蘇聯還有我國的三角博弈就已經開始了,三個國家可以說對於彼此都有著自己的所求,但是彼此之間又互相忌憚,提防,就這樣一種混沌的狀態開始了,蘇聯和美國作為實力最強的兩股勢力都想要拉攏我們來壓制另一個,誰都想要得到我國的青睞,這也是蔣介石的運作空間,關於後續的操作,我們會以後單獨分析。
參考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中途島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