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丨臺灣原住民的音樂世界

2021-02-09 山西傳媒學院播音主持學院

卓觀廣播電臺正式登錄「荔枝fm」,

搜索卓觀廣播電臺

收聽來自山傳你身邊的聲音。

本期推薦

「語」君漫聊

恍惚間的金戈鐵馬

白駒過隙般的閒情品茗

感受時空交替

臺灣原住民音樂

帶你走進荒野的俠骨柔情


《初子》

陳建年的初子,也是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原聲曲,悠長的曲子,敘說了一個故事,一段背井離鄉、失去至親、被迫抗日的曲折歷程,魂歸祖靈是原住民的最終嚮往。初生之子,絕不會忘記,根,在哪裡。

《馬紅莫娜》

馬紅莫那之歌,依然是在宣洩一份傷痛,一段歷史,那一抹血腥的記憶,誰能忘記呢?我最感動的莫過於部落首領對日本人說的那一句話:如果你們的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麼我就讓你們見識一下我們野蠻人的驕傲!


《火車小站》

這首曲子叫做火車小站,沒有韓國狗血劇的車禍離別,只有一位臉刻太陽紋的老母親,獨坐在車站牌,等候一位遊子,月下漂泊流離,站前踟躕蹣跚,遊子們,你們想家了嗎?



《老船長的心聲》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沒有幾個人能沉靜下來,仔細的聽老人們的故事,這首歌名叫老船長的心聲,我隱約的覺得,船長是個多愁善感的老人,這首曲子,便是他的吶喊。




《美麗的稻穗》

有人曾經問我,你覺得最幸福的是什麼,我說,在大雪紛飛的時候,我能在屋子裡安靜的烤著火爐,隱隱的火光在我的愛人臉上浮動,沒有喧囂,這是我的幸福,而對於臺灣的原住民來說,守著稻田,享受四季如歌的風兒,不急不躁,這就是他們的幸福,美麗的稻穗,送給你們。

《遷徙之路》

最後一首遷徙之路,我們一生都在行走,一直在努力的走向心中的彼岸,可是,走著走著,我們就迷失了,忘記為何來到這裡,忘記了要怎樣遠去。

勿入歧途,

勿忘初心,

你說對嗎?晚安。

排版編輯:陶傑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特別策劃:歌從山上來——臺灣原住民音樂初探
    大多數內地樂迷最先關注到「臺灣原住民」一詞,應該是從臺灣卑南族歌壇天后張惠妹開始,而後諸如民雄、動力火車、王宏恩等一系列原住民出身歌手紛紛成為臺灣歌壇驍將,形成華語歌壇一道鮮亮的風景。但是,張惠妹他們所演唱的歌曲,顯然又都不是真正的臺灣原住民音樂,而真正的臺灣原住民音樂又是什麼樣子?本期特別策劃,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而特別的臺灣原住民音樂世界。
  • 原住民音樂:寫給臺灣最動人的情歌
    原住民音樂是臺灣民謠的一種。一批年輕的原住民歌手如:動力火車,張惠妹,梁文音,温嵐,範逸臣,黃麗玲等已經被人熟知。
  • 獨家︱洞見臺灣原住民音樂
    可以注意到的是,許多名聲斐然的原住民流行歌手的作品並不屬於原住民傳統音樂。但他們的音樂中都有大量的原住民音樂元素的存留。傳統原住民音樂的現代化起步非常早,由胡德夫、李雙澤和楊弦三人共同締造的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的「民歌運動」,是臺灣原住民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深度融合的根源之一。
  • 世界音樂︱紀曉君的臺灣古調
    臺灣有五十萬的原住民,原住民又分了很多民族,大陸人統稱臺灣少數民族為「高山族」,然而到了臺灣,當地人並沒有這個稱呼,而是將很多原住民分了多個部落,有「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鄒族」等,每一種部落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表現。紀曉君屬於卑南族,在臺灣南部。或許由於歷史原因,或者是商業衝擊,這些音樂世人知之甚少。
  • 鍾適芳:把原住民音樂帶進現代
    因為身處邊緣,讓我更「清醒」地看待和處理每件事她認為,自己在每個身分中做的每件事,都維持在邊緣的角色。鍾適芳於1993年創立獨立音樂廠牌——大大樹音樂圖像。選擇以「圖像」命名,她希望大大樹不單純只被定位為「音樂發行公司」,而是在文學、藝術、音樂等不同媒介、不同載體上,都能創作出多元豐富的作品。
  • 臺灣原住民郭英男化石般的歌聲
    推薦非主流好音樂,探索音樂美麗內涵,主要音樂方向,新世紀音樂,世界音樂,爵士音樂,民謠音樂,優秀獨立創作人,天籟美聲,民族音樂等。
  • 一位清華學子眼中的臺灣原住民
    鐵花村,原是臺東市鐵花路旁一個廢棄的臺鐵舊宿舍與倉庫區,建築多為老舊破敗的日式木造平房。幾年前的鐵花村還是荒煙蔓草之地,而今已然成為遊人在旅途中的休憩地與音樂愛好者不可錯過的寶地。 鐵花村的得名,源於臺東一些音樂藝人所發起的對於臺鐵局舊宿舍區的改造。改造工作得到了臺灣交通部觀光局「國際光點計劃」和「臺灣好基金會」的共同策劃與幫助。
  • 65 臺灣原住民的海上擴張歷史,毛利人的祖先與臺灣原住民
    東亞歷史第65篇:遠古中國之臺灣原住民海上擴張。 大坌坑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許多捕魚器具及用來挖鑿獨木舟的石制器具,顯示六千多年前臺灣原住民已經具備從事海上捕魚和航行的技術。學者指出,早期臺灣原住民已經知道如何在獨木舟的船舷兩側加裝浮木,以減低船身傾覆的可能;又知道加裝風帆,使船行駛更快。
  • 臺灣原住民的生活,知多少?最動人的歌聲送給你!
    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說到臺灣原住民,大家第一聯想到的就是近期在選秀節目中深得觀眾喜愛而爆 紅的A-Lin 黃麗玲。臺灣原住民的成人禮她在1999年發行第一張專輯:《太陽 風 草原的聲音》,並在2001年獲得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她的歌大部分都是用母語卑南語演唱的,灣哥聽不懂,不過沒關係,反正太陽、風、草原不會說話。另一方面,現代原住民流行歌手也在華語樂壇引起了人們對原住民音樂的好奇心。
  • 臺灣金曲獎提名,居然有好聽到爆的原住民音樂!
    最近公布的臺灣金曲獎名單上,由臺灣流行天后張惠妹與競園23D洹國際張惠春,集合家人共同錄製的原住民音樂專輯《大巴六九部落傳唱歌謠》,得以入圍。大巴六九部落傳唱歌謠  一年一度的臺灣金曲獎在華人樂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年的入圍名單足以看見華語歌壇的最頂尖之作。
  • 暑假出發10丨臺灣南部的自然世界
    《看見臺灣》觀後感:你看見的,看不見的臺灣,都在這裡時光荏苒,我們仿佛還沉浸在上一次臺灣北部和中部的自然世界裡,一轉眼就在準備暑假南部的行程了。這個暑假,鳥獸蟲木再次與臺灣荒野基金會合作,學識淵博的野馬老師將帶我們深度體驗臺灣的自然與人文。
  • 獨一無二的金曲獎歌手紀曉君最美\音樂欣賞,秒殺「某」聲音一眾評委
    中國臺灣臺東原住民女歌手,父親是布農族、母親是卑南族的混血原住民。祖母曾修花女士為目前卑南歌謠的傳承代表,祖母教導紀曉君唱傳統原住民的歌,且對發音咬字、聲調韻律都非常講究,從小耳濡目染下,奠定歌唱的基礎。早年經曆紀曉君來自臺東,那兒有一大片美麗的臺東平原,海岸邊有連綿的山脈,紀曉君的族人是屬於臺灣卑南族的一系叫做南王。
  • 臺灣原住民歌者『那些穿透靈魂的聲音』
    另外,原住民的音樂和工藝也具有相當特色。排灣族、魯凱族的陶壺及琉璃珠製作、雕刻藝術,布農族的皮衣製作技巧、鄒族的揉皮技術。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多金屬簧口簧琴、布農族的多聲部合唱、阿美族的自由對位式複音合唱等是其音樂特色。除此之外,臺灣原住民各族的文學與神話傳說亦是相當重要的文化寶庫。
  • 親近臺灣原住民部落,南航帶你看另一面的臺灣!
    相信很多人都對臺灣的藝人張惠妹、羅志祥,蔡依林,言承旭這些大明星很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明星都有著原住民血統。臺灣已承認的原住民族群有14個,原住民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且能歌善舞,還有非常多的原住民音樂人的音樂非常棒,相信如果到了他們的部落每個人一開口,就是一個天生的歌唱家吧!南航吉林分公司品味寶島全新升級,讓我們一起去深度體驗臺灣原住民的風採吧!
  • 純音樂 《穿越山水的溪》聆聽臺灣阿美族原聲
    臺灣歸來,感觸頗多,訴諸筆端,一下又不知從何說起,容我慢慢在後面的音樂分享中,隨著音樂去延展,拼圖式的去展現。 整體的印象是,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同文同種的兩岸中國人,希望能儘快完成統一大業。若能如此,無論對大陸,還是臺灣人民都是莫大的福祉。
  • 臺灣最美的服裝與歌聲 , 盡在原住民部落裡..
    ★阿美族Amis阿美族(原自稱Pangcah,南部的阿美族接受了Amis這一卑南族、巴賽族對他們的稱呼)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也是目前臺灣原住民中人數最多的族群。阿美族的語言阿美語為臺灣南島語言的一種,是目前臺灣南島語言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家族事務是以女性為主體並由女性負責,家族產業之繼承以家族長女與其他女性為優先。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在部落中,有關部落的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負責統籌規劃與執行。總人口約18萬餘人,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 讓我們一起走近原住民|臺灣布農部落戲劇營
    今年夏天,果陀劇場30周年特別企劃,我們將誠徵10位來自內地的文化小使者,加入兩岸三地(內地、臺北、布農部落)的戲劇大營隊,前往臺東,深入原住民部落,和臺灣及當地原住民小盆友朝夕相處,開啟一段七天六夜的文化探索之旅!各位粑粑麻麻們,不必再爭取如廁的那幾分鐘自由,接下來你們將會有一周屬於自己的時間!
  • 觀賞電影 《聽見臺灣》丨阿鏜
    經過思考,想到它另外幾個獨特好處:1、不單止拍出了《臺灣音畫》之美,還拍出了臺灣民俗、民情、人情之美,更拍出了作品寫作與演出過程中的一些經典場景。例如: 作曲者深入到臺灣原住民部落,吸收原住民音樂營養; 在鹿港看廟會,遇知音; 作品排練時對演奏方法給予的指導等。這些畫面,讓人如身在其中,看到、學到一些平時不易看到、學到的東西。
  • 兔崽子 原住民的外省老兵之歌
    部落音樂的根足夠深厚,可以給他盡情吸納、創造地追求「好玩」。這樣「玩弄」(而不是追趕)「流行」的部落孩子們,實際上從沒逃脫過原住民傳統的魔掌吧。所以,與其說Matzka玩的這「獨一份」是「臺式雷鬼」,不如說是,「部落雷鬼」。依山面海的臺東,曾是臺灣歷史上長期的「化外之地」,是原住民各族聚居的「後山」,也因此擁有豐富、獨特又多元的民族音樂資源。
  • 走進原住民部落感受淳樸臺灣
    在臺灣東部城市花蓮,臺灣少數民族慶豐收。 新華社記者 任正來 攝花蓮縣太魯閣峽谷中的某度假村,原住民藝人表演才藝 新華社記者 龔兵 攝文/羊城晚報記者 黎存根民俗篇臺灣是族群多元之地。除漢族外,還有不少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