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守衛邊疆的將軍,手握兵權不敢謀反?將軍:沒那個必要

2020-12-26 歷史驛站一

古代因功高蓋主而被帝王忌憚的,大都是勇猛的武將。這是為何呢?主要是因為他們手握數十萬兵權,隨時會成為帝王的威脅。當年秦將王翦,手握六十萬兵權,為了避免秦始皇的猜忌,在出徵前故意作出貪財的樣子,打消了始皇的顧慮。

在盛世之中,朝廷為了避免外敵入侵,都會派心腹大將前去駐守邊疆。當年秦始皇派蒙恬修築長城,並掌握三十萬大軍,同時也是為了抵抗匈奴入侵。

遠離京城甚遠的邊疆,可謂是「山高皇帝遠」,手握重權的將軍,便是「最高指揮官」。既然如此,為何他們都不願意起兵謀反呢?帶領將士投奔境外部落,或是殺入京城自立為帝,豈不是易如反掌之事?

其實駐守邊疆、起兵謀反,都沒有那般簡單,或者說沒有那個必要。倘若謀權失敗,迎來的必然會是株連九族之罪,何必鋌而走險呢?

邊境將軍不願謀反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身邊有監軍。

即便是最為信任的心腹大將,君王也不會任由其帶領數十萬軍隊在邊疆「自由活動」。畢竟古時沒有視頻通話,將軍的動態無法實時掌握。這種情況下,皇帝會在將軍身邊安排「監軍」,監督將士的動態。如果發現將軍有謀反之意,可以先斬後奏。

有些「聰明」的帝王,會秘密在邊疆軍隊中安插臥底,一方面觀察將軍的動態;另一方面可以伺機打探將軍和士兵有無謀反的意向。他們會不定時將打探的情報秘密送回朝廷。

第二個原因:戰亂不頻繁,謀反沒優勢。

一般戰亂等級低,或是沒有戰事的情況下,皇帝才會派將軍前去邊疆守衛。倘若邊疆戰亂頻繁,沒有抵擋住名利誘惑的將軍,很容易倒戈相向。但安穩盛世,邊疆將士的責任在於完善防禦工事,以及防止外敵入侵。

假如在百姓安穩的盛世帶兵謀反,沒有任何優勢。很多有家室的士兵,不願意鋌而走險,軍心會出現渙散。再者,即便謀反成功,但戰亂讓生活安寧的百姓陷入逃亡之中。縱然奪得王位,也會失去民心,搶來的王位也難以持久。

第三個原因:將軍的家人被控制。

駐守邊疆和外地赴任不同,不需要帶領家人前往。獨自帶領將士守衛邊疆,遠在京城的家人,則成為了皇帝的籌碼。將軍好似天上的風箏,家人便是皇帝握在手中的風箏線。倘若將軍起兵謀反,他的家人便會成為人質,甚至會被立即誅殺。

表面上皇帝會美其名曰「朝廷替你照顧家人」,實則掌握其把柄。有了家人這道防線,將軍又怎會輕易出兵謀反呢?完全是自討苦吃的事情。

第四個原因:將軍的忠君思想。

作為君王的愛將,他們早年都曾為其徵戰四方,建立深厚的「君臣友誼」。統一之後,他們自然會加官進爵。古時人們受「忠君思想」的薰陶,對君王會無條件服從。尤其是跟隨多年,為其出生入死,自己功成名就,又怎麼會謀反呢?

而且武將對自己的英名極為看重,主動起兵謀反便是不忠;家人因此受到牽連,便是不孝。為了保全死後的忠孝之名,他們對謀反也會避而遠之。

起兵謀反的原因無非是皇帝殘暴不仁,百姓苦不堪言,希望能夠取而代之,還百姓安寧的生活。假如皇帝仁義賢明,百姓安居樂業,駐守邊疆的將軍何必要謀反呢?毀了百姓的安寧,和毀掉自己的安寧,又有何異呢?

相關焦點

  • 古代將軍長期手握重兵,又遠離皇帝,為何造反的將軍少之又少?
    這個誘惑太大了,以至於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起兵謀反,成了奪取皇位最直接的做法,可是縱觀歷史,大家也會發現,真正由將軍發起的兵變謀反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呢?畢竟,一國將軍手握重兵,隨時發動一場兵變不是很簡單的嗎?
  • 古代將軍大都手握重兵,又遠離皇宮,為何很少有將軍選擇造反?
    天下戰亂,諸侯紛爭的事在歷史上不足為奇,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原本處在地方上的諸侯在自身實力得到擴展以後便不再甘心臣服於君王,都想成為皇帝,坐擁無上權力和大好河山,因此起兵謀反。但是縱觀歷史,雖然將軍手握兵馬大權,但是真正由他們起兵謀反的事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呢?
  • 古代將軍造反時,為何大多數士兵都會聽將軍的,而不是想效忠皇帝
    那麼問題來了,士兵很顯然是吃國家俸祿的,而國家是皇帝的,也就是說士兵理應服從皇帝,而不是將軍。這裡面就牽扯很多問題了。第一、縣官不如現管這個道理都明白,皇帝自己不可能統兵,雖然理論上而言,全國的軍隊都應該聽命於皇上。
  • 朱靈被曹操奪了兵權,為何曹丕登基之後反而升了他的官?
    《三國志》對朱靈的記載不多,只是在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列傳後面簡略介紹了一下朱靈,不過有一句話卻引起了後人諸多猜測:"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齎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乃以靈為禁部下督。"好端端的曹操為何要奪朱靈兵權?史料中沒提,留下了一個歷史謎團。
  • 《燕雲臺》胡攆原著結局:為燕燕守衛邊疆,因愛上一個奴隸而謀反
    《燕雲臺》胡攆原著結局:為燕燕守衛邊疆,因愛上一個奴隸而謀反 文/呱呱熱劇最近的《燕雲臺》劇情可真是不友好,沒了愛情的甜蜜不說,隨著重要角色蕭思溫的離世讓蕭家三姐妹的關係發生了轉變。而蕭家姐妹與她們的丈夫也有了隔閡、爭吵甚至反目。
  • 女扮男裝狗皇帝x手握兵權將軍王
    1、《寡人不舉》【作者】春山居士【收藏】4818【簡介】寡人有兩個秘密,其一不舉,其二……活了兩輩子。寡人上輩子死的窩囊,秦宿瑜率大軍逼近鎬京時,寡人正陪愛妃試吃她新做的酥黃獨,乍聽這消息一生氣糕點就卡喉嚨裡,寡人被噎死了。所以這輩子寡人幹了件大事!
  • 明末搜出完整藍玉將軍人皮,朱元璋沒殺他為何朱標一死被滅三族?
    藍玉是明朝開國的大將軍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明朝建國之後被封為大將軍,這樣一位人物為何會被殺,藍玉死的冤不冤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在《明史》中關於藍玉謀反的起因極其略,可以綜述為以下三點:一、藍玉自己認為自己的官制不應該居於宋濂等之下。二、藍玉當時掌握了實實在在的兵權,有兵權就有了謀反的實力,自然會招的統治者懷疑,三、靖寧侯與藍玉是姻親關係,此時靖寧侯被朱元璋刺死,藍玉為靖寧王復仇,這也被視為一個理由。僅僅這樣的理由來為藍玉定罪叛亂也未免有些牽強。
  • 《武狀元蘇乞兒》裡蘇燦為何那麼狂?歷史上廣州將軍是什麼身份
    1992年周星馳和吳孟達拍攝了一部名叫《武狀元蘇乞兒》的喜劇電影,在電影裡,吳孟達飾演了一個清朝時期廣州的將軍,這個將軍目不識丁,囂張跋扈,連著名的僧格林沁親王都敢正面剛
  • 年羹堯擔任撫遠大將軍後,為何總督見他也要下跪?權勢僅次於雍正
    年羹堯在擔任撫遠大將軍之前,是川陝總督。這是個什麼官職呢?相當於四川、甘肅和陝西三個省的兵力都由他一個人掌管。在羅卜藏丹津叛亂以後,雍正又加封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由此可見,撫遠大將軍的地位,至少是比川陝總督要高的,否則沒有必要搞這麼一出。
  • 日本也有南北朝:啟稟將軍,皇上謀反啦
    那麼 「皇上謀反啦」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後醍醐天皇皇上謀反鎌倉時代以來,幕府大權其實歸北條家執掌,但是,北條家出了幾個不頂用的,所以權力逐漸又旁落到長崎氏。可以看作「將軍受制於執權,執權受制於家臣」。自從鎌倉時代中期以來,中央政局各種不安,在地方則有「惡黨」活動,幕府漸漸開始失去武士階層的支持。
  • 「諸呂之亂」的起因真的是呂家謀反嗎,他們又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可是,當諸呂之亂發生千年後,我們回顧歷史,不禁發問,諸呂之亂的起因,真的是呂家謀反嗎,呂后苦心孤詣扶持的呂家,又為何如此的不堪一擊?這個問題的發出,不是要替諸呂翻案,而是平定諸呂之亂的過程中,實在是有太多的疑點了。關於諸呂之亂,正史的記載是這樣的:「十年,高后崩。
  • 定國還是謀反?陳平、周勃剿滅呂后一族的真正目的
    因為沒了周勃這個太尉,他這手無縛雞之力的丞相也就只能耍耍嘴皮子,說不定一不小心還會被人呂家一指頭戳死。只是即使有周勃這等猛人站臺,他們想要拾掇呂家心裡也有點發毛,因為人呂祿手底下可是有著一大票兵娃子當打手的。所以不給呂家剁了手腳,陳平他們還不敢動手。但是呂后已經死了,再不動手隊伍就有些不好帶。
  • 將軍在上祁王結局是什麼下場很慘麼 伊諾王子受重傷
    據了解,馬思純在劇中飾演的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大將軍葉昭,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花木蘭"的形象,是不是瞬間浮現在眼前呢?不過葉昭出現在大家面前的身份竟是個男的,從小女扮男裝卻沒人知道,連身邊的得力幹將胡青以及青梅竹馬的表妹都瞞過去了,這雄性荷爾蒙得多旺盛才能瞞過這麼多的人啊!
  • 為何古代將軍都是胖子,都有啤酒肚
    於是有很多人選擇去健身房裡鍛鍊,在健身房裡有很多身材非常好的人,八塊腹肌、滿身的腱子肉,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呢,為什麼古代畫像中的將軍都是大肚子,看起來就是一個大胖子,沒有現在健身達人們這麼「完美」的身材。下面我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 十四爺為何寧願被削兵權也不敢造反,只因此人的存在!
    可是繼位之初,根基不穩,朝中「八爺黨」還有很強的勢力,還有在西北正在打仗的十四爺,被康熙封為「大將軍王」,手中握有10萬大軍,一旦兩方勾結起來,對雍正是個極大的威脅。而雍正也是看到了這一點,親命內侍圖裡琛去西北傳召,以回京奔喪的名義命十四爺回京,並藉此解除了他的西北軍權。
  • 影視《將軍家的小娘子》古代軍婚是一種什麼感受?看了就知道了!
    《將軍家的小娘子》是一部網播劇,由新人演員湯敏和吳希澤主演。是一部輕鬆的小甜劇,女主是替嫁,被迫出嫁,奉旨出嫁。之前聽聞過男主的一些負面傳言,嫁過去之後,也發生一些搞笑有趣的事情,慢慢雙方互生愛意…將軍手握軍權,內憂外患,外部的戰爭,內部的不信任
  • 進貢給德川將軍的鯛魚,三尾超五千萬,大名:不敢不買
    摘要:進貢給德川將軍的鯛魚,三尾超五千萬,大名:不敢不買鯛魚在日語的發音和可喜可賀(omedetai)相通。紅紅的身體也讓人聯想到太陽更加喜氣。因此在日本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是吉利的魚,慶祝酒宴上一定少不了連頭帶尾的鯛魚。
  • 《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實在看不下去了,這片子怎麼豆瓣評分這麼高,裡面的人真的是....有夠蠢的啊....
    實在看不下去了,這片子怎麼豆瓣評分這麼高,裡面的人真的是....有夠蠢的啊....首先是傀儡皇帝身邊的那個權臣,想弄死鎮守邊疆手握兵權的將軍。尼瑪,就算是真的皇帝也不敢隨便這麼玩啊,不怕人家反嗎?一般真想弄他,肯定是找個理由,讓他回京城「開會」啊....
  • 嶽鍾琪罪不至死,為何被判「斬決」?雍正:手握大權,能力不足
    而嶽鍾琪的崛起也就在此時,靠著不斷積累戰功,逐漸踏上高位,尤其是平定西藏、招撫青海之功,讓新登基的雍正皇帝大喜,在剷除年羹堯後,嶽鍾琪就成了雍正皇帝眼中的替代人物,因而被授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在雍正六年時,靖州秀才曾靜,派門人張熙致信嶽鍾琪,曾靜的書信中對雍正帝極盡責罵之詞;又以嶽飛抗金的事跡激勵為作為嶽飛後裔的嶽鍾琪,勸他掉轉槍頭指向金人的後裔滿洲人,為宋、明二朝復仇。嶽鍾琪假裝同意,騙出口供,反過來抓捕二人,引發呂留良案。事後雍正帝褒獎嶽鍾琪忠心,並由於軍事需要,仍舊對他委以重任,加封寧遠大將軍,少保。
  • 嶽鍾琪的兵權不比年羹堯小,為何雍正殺了年羹堯,放過了嶽鍾琪?
    為人臣者,取死之道不在於權力大小,而在於是否侵害了別人的利益,尤其不能挑戰皇帝的權威。而年羹堯就犯了忌諱,一般的滿清貴族見了年羹堯竟需要行跪拜禮,類似這種僭越行為無疑觸及了雍正皇帝的底線。背景和機遇有句話說的好,「朝中有人好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