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輩子最後悔的事情,煮酒論英雄後將劉備放虎歸山,捶胸頓足

2021-01-12 騰訊網

劉備參與衣帶詔密謀,發起者董承本身就不是漢室忠臣,還是個不可救藥的野心家,而劉備與他合作的核心原因,其實就是為了分散押寶,只是沒想到形勢的變化超出了預期,他得以領兵出徵。到這時,曹操並不知道衣帶詔的事。

之所以能夠被外放領兵,根本原因就是曹操希望他能夠站在自己一邊,對抗袁氏,而劉備也用行動交上了這個投名狀。

所以,曹操對劉備暫時的放心了,或者說又一次看人看走眼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恰恰基於的是兩個人的互相了解。

從曹操一生的政治生涯來看,曹操的性格底色並不是多疑,而是有典型的,官二代公子哥式的「跳脫」,甚至可以說是「任性」。

也就是說,他天生聰明,對於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主見,能夠快速抓住問題的本質,但是,當身處順境之時,又免不了驕傲自滿,他一生中的歷次挫折,幾乎都是緊跟在大得意之後的。

而在袁曹雙方兵戎相見,走向官渡決戰之前,曹操正好處於這樣一個「大得意」的時期。

在驅逐呂布、陳宮,攻克雍丘,屠滅張邈、張超三族之後,曹操大軍不斷西進拓地,多次擊敗袁術,驅逐了袁術在豫州的殘餘勢力,控制了汝南、潁川、陳國、梁國等廣大的地區,連南陽郡的一部也已攻佔。

待到漢獻帝還都洛陽之後,他更是出兵迎奉天子,遷都許昌,在豫州潁川郡建立了自己的新基地,而此時的袁紹,仍舊守著半個冀州,與公孫瓚拉鋸。

在掌握了天子,控制了豫州半壁之後,劉備又帶著另外半壁豫州來投靠,等於曹操已經佔據了兩州之地,和司隸校尉部的河南部分。

在袁術僭號之後,曹操、呂布等人對袁術的累次徵伐,將雙方的界限,控制在了淮河一線,而不久後,曹操又親自出徵,消滅了呂布,並將徐州北部和青州南部,交給了臧霸等泰山賊。

至此,除了青州一部外,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域,已經全數被曹操所控制,司隸校尉部的關中部分,也由鍾繇經略,名義上歸屬於曹操,同時,河內郡本來傾向於呂布的大司馬張楊也被親曹操的楊醜所殺,司隸校尉部的河北部分,也為曹操所有。

以上功課做完,袁紹還在圍攻公孫瓚的易京樓,幽州大部則為鮮于輔等人控制,也就是說,在建安四年三月,袁紹攻滅公孫瓚時,曹操已有四州之地,而袁紹則困於冀、青二州,還有黑山軍作祟。

從戰略態勢來看,曹操絕對居於優勢,所以,曹操在建安四年控制河內郡後,才進行了一系列的部署。

當年八月,他已渡河至冀州的黎陽,同時派出臧霸等人入青州攻破齊國、北海國等地,也就是說,向袁紹的冀州、青州,兩路發起進攻,而袁紹所部回師並不慢,所以沒有繼續進展,只得留于禁屯河上,也就是防衛黃河,九月自還許昌,分兵守官渡,到十二月,更是大軍屯駐官渡。

這個時候,袁紹的大軍還沒有南下,也就說明,官渡之戰本身是曹操主動挑起的,袁曹聯盟的破滅,也是曹操一手造成的,只不過他經過嘗試後發現,或許在青州自己能夠佔到便宜,但在袁紹的統治核心地區,魏郡鄴城,他是討不到好的,只得轉頭營造內線的多道防禦線。

劉備正是了解或者說理解曹操,才對他的下一步發展並不看好,但仍舊保持了克制。

建安四年六月前,劉備受命去截擊袁術,在將朱靈、路招遣回後,也並沒有立刻反叛,而是佔據了下邳,直至建安五年正月,才殺死徐州刺史車胄反曹。

值得注意的是,當劉備被曹操擊敗逃離徐州時,曹軍獲其妻子,說明劉備的妻兒應該並沒有被帶入許昌,而是在從呂布處奪回後,安置在了豫州牧的治所小沛,可見,劉備在建安四年的下半年裡,並沒有打出「反旗」,而是以「客軍」的身份統治豫州和徐州的一部分。

通俗地說,倆人都沒有翻臉,因為這個階段,其實是各取所需。

袁術的北上,是以投奔袁紹為名,袁紹也不計前嫌接納,派兒子袁譚出青州向徐州來迎接袁術所部,劉備帶兵至下邳,正好卡在了泗水和沂水的交通咽喉,隔斷二袁的聯繫可能。

而袁術是袁紹的兄弟,和劉備有舊怨,袁譚卻是劉備舉薦的秀才,是他的門生,倆人屬於舊恩,以劉備出徵,恰恰讓他自絕於袁氏,只是沒想到袁術竟然自己病死了,如果他硬朗一些,無論是聯手袁譚痛毆劉備,還是被劉備一鍋端,劉備都再無與袁氏勾連的可能。

袁術病死這樣的意外事件,當然沒有人能夠預料,如果可以,想來曹操也不會派出劉備幹這個事兒,而劉備的妻子部曲家口仍在小沛,也就意味著曹操之前並沒有兼併他的部屬,如果那麼幹了,什麼客禮、尊崇也都沒有用處了。

所以,劉備留關羽守下邳,自己回屯小沛,本身就是給曹操留了餘地,近似於讓關羽去幫車胄守家,順便摻和下這塊地盤屯兵,曹操也完全容忍下來了,只要劉備仍舊站在自己一邊,不投袁紹,這些事兒都好商量。

這也是曹操的「信」就「盲信」的性格使然,他相信的是自己的判斷,也願意為自己的判斷來埋單,事後大不了說一句,悔不聽奉孝之言,也就罷了。

事情的變化在「衣帶詔」事發,劉備參與反對曹操的證據公布於眾,劉備這個「餘則成」也就當不下去了,哪怕袁曹仍沒有正式交兵,他也等不得了,只能殺死車胄,宣稱投靠袁紹,同時,東海郡的太守昌霸也反叛,這個人也叫昌豨,是臧霸的同夥,在呂布死後被曹操任命為東海太守,也跟著劉備反叛。

更嚴重的問題是,劉備的舉動產生了巨大的化學反應,所謂:

郡縣多叛曹操為劉備,眾數萬人,曹操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親往破之。

翻譯一下,就是地方郡縣有不少都背叛曹操跟隨劉備,兵馬達到數萬人,曹操派出劉岱和王忠討伐,沒打贏,《後漢書·袁紹傳》中還提到,「曹操懼」,這才親自領兵討伐劉備。

也就是說,曹操在部署對袁紹的攻防準備的時候,並沒有太把劉備、昌霸當回事,派出了司空長史劉岱和中郎將王忠出兵討伐,這倆人都不是方面大將,應該是想藉助地方屯兵,圍攻劉備即可,沒想到,劉備對他們說,你們這樣的來一百個,也奈何不了我,曹公自來,結果也難說。

曹操只好親自來解決劉備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識破劉備韜光養晦之策,為何還要放虎歸山?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識破劉備韜光養晦之策,為何還要放虎歸山?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合,分分合合,你爭我鬥,政權更替過程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國鼎立時期,將此歷史定律演繹得淋漓盡致。
  •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論的是什麼?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那麼多的英雄人物中,曹操怎麼就能看的出來劉備是一個英雄呢?在看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時,我們可能不由自主的想到另外一個著名的一個歷史故事《鴻門宴》。範增也是在無數反秦英雄中一眼看出,劉邦才是項羽的最大的對手。
  • 曹操在煮酒論英雄時,那麼好的機會為什麼不殺了劉備?
    劉備回答:「聖人說迅雷風烈必有變化,怎麼能不害怕?」勉強作答,應付過去。為此,羅貫中還為劉備作詩一首: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三國演義》正史解析小說描述的事件屬於史實。衣帶詔事件和曹操說的那句話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只不過呢,小說將正史稍微更改了一下。
  • 「煮酒論英雄」,劉備為什麼不稱曹操為英雄
    ▼《三國演義》裡面有個經典橋段「煮酒論英雄」,講的是劉備和曹操併力破呂布後,劉備和曹操回到許都,漢獻帝和劉備認了親,並封劉備為左將軍。曹操對劉備很好,吃飯時坐一桌,出去時也坐同一輛車。有一天,曹操請劉備喝酒,席間問劉備當今誰可稱為英雄,劉備blabla說了一大堆人,有什麼冀州袁紹,淮南袁術,荊州劉表等等,曹操不滿意。
  • 曹操為什麼在「煮酒論英雄」後將劉備放虎歸山? | 劉三解
    在袁術僭號之後,曹操、呂布等人對袁術的累次徵伐,將雙方的界限,控制在了淮河一線,而不久後,曹操又親自出徵,消滅了呂布,並將徐州北部和青州南部,交給了臧霸等泰山賊。 建安四年六月前,劉備受命去截擊袁術,在將朱靈、路招遣回後,也並沒有立刻反叛,而是佔據了下邳,直至建安五年正月,才殺死徐州刺史車胄反曹。
  • 劉備一事無成,為何曹操卻十分看重他?他有什麼資格煮酒論英雄?
    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談論實勢英雄,已經成為大家口中的一段佳話。然而這個故事的發生背景卻很讓人疑惑,那個時候的劉備已經人到中年,沒有地盤,沒有士兵,在諸侯眼中可謂是「一事無成」,但是為何曹操卻如此看重他?他到底有什麼資格能和曹操煮酒論英雄?
  • 曹操既然認為劉備也是天下英雄,為何煮酒論英雄時不殺了劉備?
    三國時期,曹操特意青梅煮酒與劉備討論天下英雄,許多人不理解,當時那麼好的機會為什麼曹操不殺了劉備?其實,以曹操的行事風格,當時不殺劉備肯定有諸多方面的考慮。二.曹操不需要殺劉備在許昌,劉備偽裝的很好,讓曹操覺得不需要殺劉備。劉備故意天天在後園親自種菜,不過問門外之事,連關羽和張飛都被其偽裝所騙,而經常去勸說劉備要留心天下大事。此事被曹操的眼線匯報後,曹操半信半疑。
  • 笑看青梅煮酒:張遼獻計殺劉備楊修斟酒坑曹操,曹操爛醉劉備開溜
    青梅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唯曹劉。這段故事大家都知道:觥籌交錯間暗藏刀光劍影,談笑風生中蘊含凜冽殺機。曹操處處挖坑,劉備從容應對,最後是曹操放下戒心,劉備嚇得趕緊找藉口開溜。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青梅煮酒論英雄都像平靜的海面之下暗潮洶湧,而在宋元雜劇中,青梅煮酒論英雄被搬上舞臺,卻成了一幕喜劇:張遼獻計殺劉備,楊修斟酒坑曹操,曹操爛醉如泥,劉備成功開溜,曹操一怒之下將楊修重打四十軍棍轟了出去。話說那是在建安三年,被呂布打得走投無路的劉備只好依附曹操。
  • 當時的劉備是個無權無勢的人,他有資格與曹操「煮酒論英雄」嗎?
    要知道「青梅煮酒論英雄」這個故事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這一段經典故事橋段是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的相關記載改編而成的。說直白點,「青梅煮酒論英雄」這純粹是一段杜撰的故事。這就是事實。
  • 「青梅煮酒論英雄」裡的酒是什麼酒
    這煮酒論天下英雄,看的小便真是如劉備一樣緊張又刺激一開始曹操約劉備,劉備心裡是高興啊,一方面有很緊張,畢竟天下如今這形式對劉備來說不容樂觀,這一不小心說錯了話,可就被曹操拿住了把柄。這兩位英雄一位長歌當嘯,豪氣沖天,睥睨群雄。一位寄人籬下,韜光養晦,氣宇不凡。這樣的兩人一起飲酒,這酒局必定是不用一般。曹操借喝酒的名頭,來探一探這劉備是否是自己稱霸天下的隱患。
  • 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完全在掌控之下,絕好機會為什麼不下手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裡的一個情節,正史《三國志》中,曹操論的是自己和劉備,沒有論到劉表、孫策、劉璋等人。不過,曹操倒的確挺欣賞劉備的,說天下英雄只有他們兩個人,其他如袁紹、袁術之類的不算什麼。演義中,劉備聽了這話,嚇得丟掉了手中的筷子。
  • 青梅煮酒,為什麼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青梅煮酒,為什麼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在三國演義裡,曾有一段著名的青梅煮酒的故事,曹操與劉備論天下英雄,在曹操眼中:『袁紹需雄霸四州,兵甲數十萬,但剛愎自用、見小利而忘大義,非英雄也;袁術兵精糧足,卻只是冢中枯骨,也不是英雄;劉表雖雄居一方,卻虛有其表,守城之賊也,不算英雄;孫策、張魯、劉璋等也不算英雄。'劉備在曹操這番話之後,就說:『那誰才算英雄?'曹操指著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 曹操和劉備:英雄?奸雄?梟雄?
    兩個曾改寫天下的人物於亭中煮酒對飲。一個是曹操,一個是劉備。酒至半酣,天邊密雲不雨,陽光隱隱從雲縫中透出,蜿蜒有如龍形。席間也醞釀著一場煞是精彩的心理博弈。曹操問道:「劉使君知道龍的變化麼?」劉備作懵懂狀:「未知其詳。」曹操慷慨激昂道:「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 劉備在青梅煮酒時,是寄人籬下之人,為何曹操對他的評價會那麼高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著名的橋段,那就是「青梅煮酒論英雄」。在這個橋段中,曹操和劉備評價天下誰是英雄。在劉備故意敷衍,說了幾位當時有實力的地方勢力的首領後,曹操都不認同。最後,曹操對劉備直截了當地說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這一句話嚇得劉備的筷子都掉到了地上,多虧了當時天上響雷,劉備才藉機掩飾了過去。但是,曹操為何要對劉備說這樣的話呢?
  • 三國時期,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為何不直接殺了劉備?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先主備傳〉關於三國的很多故事大家想必都是耳熟能詳的,而其中「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更是流傳千年直到今天還被人們津津樂道。那麼,在當時佔盡優勢的曹操為何沒有把未來很大可能成為自己心腹大患的劉備殺掉,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劉備在當時的表現給他留下「此人不過如此」的印象嗎?
  • 煮酒論英雄的兩位風流人物,到後來兵刀相見,曹操劉備究竟經歷了什麼?
    年輕時候的曹操非常的機智,有著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但是有那麼一點的放蕩不羈,對學業方面的事情也不是很上心,所以當時有不少人都覺得他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但南陽的何顒和梁國的橋玄認為他不平凡。不過曹操年幼的時候就表現出對武藝的喜愛,還比較喜歡讀兵法的書,這也為他在後面的軍事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 三國風雲:青梅煮酒,論天下英雄只此二人
    但是在曹操看來,偌大的三國,能夠包藏宇宙,吞吐天地的真英雄,其實只有曹操和劉備二人。這就要從呂布和劉備相爭,劉備兵敗投奔了曹操開始說起。曹操識英雄,劉備也怕被曹操識破,一直在家中種地,偽裝自己。沒想到,還是被曹操一再試探,最為有名的就是這一番煮酒論英雄。當時青梅成熟,曹操想起自己望梅止渴的典故,不由多了感慨,正好劉備在他麾下,便邀請他青梅煮酒,一番敘話。酒興一時起,曹操便想和劉備點評天下英雄。
  • 孫策短短數年就吞併江東,為何曹操青梅煮酒時不承認他是英雄?
    可以說孫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也是三國時期少有的英雄人物。那麼為何曹操在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時候,說孫策不是英雄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孫策在建安四年曹操和劉備論英雄的時候還沒有達到一生中的巔峰,對曹操而言孫策只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罷了,怎麼能算英雄呢?只不過僅僅過了一年,孫策就讓曹操頭疼不已,直接發愁到:「猘兒難與爭鋒也!」
  • 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為什麼曹操對他的評價...
    ,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有青梅煮酒論英雄這一情景,成為一段佳話,在這一情節中,後面三分天下的關鍵人物就出場兩位——曹操、劉備。 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位裡面,劉備算是起點最低的,最終達到和孫權、曹操相同的高度,雖然相對比來說,劉備的事跡並不是出彩光亮,但是這份經歷,人生升遷跨度之長確實稱得上是英雄。
  • 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劉備為何不主動推舉曹操為當世英雄?
    《三國演義》第21回「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邀請劉備前來做客,實則是因為前有漢帝認劉備為大漢皇叔,後又有許田圍獵,劉備、關羽之不忿曹操欺辱漢帝,曹操懷疑劉備胸有大志,早晚必成大患,故借「青梅煮酒論英雄」來試探劉備的志向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