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參與衣帶詔密謀,發起者董承本身就不是漢室忠臣,還是個不可救藥的野心家,而劉備與他合作的核心原因,其實就是為了分散押寶,只是沒想到形勢的變化超出了預期,他得以領兵出徵。到這時,曹操並不知道衣帶詔的事。
之所以能夠被外放領兵,根本原因就是曹操希望他能夠站在自己一邊,對抗袁氏,而劉備也用行動交上了這個投名狀。
所以,曹操對劉備暫時的放心了,或者說又一次看人看走眼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恰恰基於的是兩個人的互相了解。
從曹操一生的政治生涯來看,曹操的性格底色並不是多疑,而是有典型的,官二代公子哥式的「跳脫」,甚至可以說是「任性」。
也就是說,他天生聰明,對於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主見,能夠快速抓住問題的本質,但是,當身處順境之時,又免不了驕傲自滿,他一生中的歷次挫折,幾乎都是緊跟在大得意之後的。
而在袁曹雙方兵戎相見,走向官渡決戰之前,曹操正好處於這樣一個「大得意」的時期。
在驅逐呂布、陳宮,攻克雍丘,屠滅張邈、張超三族之後,曹操大軍不斷西進拓地,多次擊敗袁術,驅逐了袁術在豫州的殘餘勢力,控制了汝南、潁川、陳國、梁國等廣大的地區,連南陽郡的一部也已攻佔。
待到漢獻帝還都洛陽之後,他更是出兵迎奉天子,遷都許昌,在豫州潁川郡建立了自己的新基地,而此時的袁紹,仍舊守著半個冀州,與公孫瓚拉鋸。
在掌握了天子,控制了豫州半壁之後,劉備又帶著另外半壁豫州來投靠,等於曹操已經佔據了兩州之地,和司隸校尉部的河南部分。
在袁術僭號之後,曹操、呂布等人對袁術的累次徵伐,將雙方的界限,控制在了淮河一線,而不久後,曹操又親自出徵,消滅了呂布,並將徐州北部和青州南部,交給了臧霸等泰山賊。
至此,除了青州一部外,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域,已經全數被曹操所控制,司隸校尉部的關中部分,也由鍾繇經略,名義上歸屬於曹操,同時,河內郡本來傾向於呂布的大司馬張楊也被親曹操的楊醜所殺,司隸校尉部的河北部分,也為曹操所有。
以上功課做完,袁紹還在圍攻公孫瓚的易京樓,幽州大部則為鮮于輔等人控制,也就是說,在建安四年三月,袁紹攻滅公孫瓚時,曹操已有四州之地,而袁紹則困於冀、青二州,還有黑山軍作祟。
從戰略態勢來看,曹操絕對居於優勢,所以,曹操在建安四年控制河內郡後,才進行了一系列的部署。
當年八月,他已渡河至冀州的黎陽,同時派出臧霸等人入青州攻破齊國、北海國等地,也就是說,向袁紹的冀州、青州,兩路發起進攻,而袁紹所部回師並不慢,所以沒有繼續進展,只得留于禁屯河上,也就是防衛黃河,九月自還許昌,分兵守官渡,到十二月,更是大軍屯駐官渡。
這個時候,袁紹的大軍還沒有南下,也就說明,官渡之戰本身是曹操主動挑起的,袁曹聯盟的破滅,也是曹操一手造成的,只不過他經過嘗試後發現,或許在青州自己能夠佔到便宜,但在袁紹的統治核心地區,魏郡鄴城,他是討不到好的,只得轉頭營造內線的多道防禦線。
劉備正是了解或者說理解曹操,才對他的下一步發展並不看好,但仍舊保持了克制。
建安四年六月前,劉備受命去截擊袁術,在將朱靈、路招遣回後,也並沒有立刻反叛,而是佔據了下邳,直至建安五年正月,才殺死徐州刺史車胄反曹。
值得注意的是,當劉備被曹操擊敗逃離徐州時,曹軍獲其妻子,說明劉備的妻兒應該並沒有被帶入許昌,而是在從呂布處奪回後,安置在了豫州牧的治所小沛,可見,劉備在建安四年的下半年裡,並沒有打出「反旗」,而是以「客軍」的身份統治豫州和徐州的一部分。
通俗地說,倆人都沒有翻臉,因為這個階段,其實是各取所需。
袁術的北上,是以投奔袁紹為名,袁紹也不計前嫌接納,派兒子袁譚出青州向徐州來迎接袁術所部,劉備帶兵至下邳,正好卡在了泗水和沂水的交通咽喉,隔斷二袁的聯繫可能。
而袁術是袁紹的兄弟,和劉備有舊怨,袁譚卻是劉備舉薦的秀才,是他的門生,倆人屬於舊恩,以劉備出徵,恰恰讓他自絕於袁氏,只是沒想到袁術竟然自己病死了,如果他硬朗一些,無論是聯手袁譚痛毆劉備,還是被劉備一鍋端,劉備都再無與袁氏勾連的可能。
袁術病死這樣的意外事件,當然沒有人能夠預料,如果可以,想來曹操也不會派出劉備幹這個事兒,而劉備的妻子部曲家口仍在小沛,也就意味著曹操之前並沒有兼併他的部屬,如果那麼幹了,什麼客禮、尊崇也都沒有用處了。
所以,劉備留關羽守下邳,自己回屯小沛,本身就是給曹操留了餘地,近似於讓關羽去幫車胄守家,順便摻和下這塊地盤屯兵,曹操也完全容忍下來了,只要劉備仍舊站在自己一邊,不投袁紹,這些事兒都好商量。
這也是曹操的「信」就「盲信」的性格使然,他相信的是自己的判斷,也願意為自己的判斷來埋單,事後大不了說一句,悔不聽奉孝之言,也就罷了。
事情的變化在「衣帶詔」事發,劉備參與反對曹操的證據公布於眾,劉備這個「餘則成」也就當不下去了,哪怕袁曹仍沒有正式交兵,他也等不得了,只能殺死車胄,宣稱投靠袁紹,同時,東海郡的太守昌霸也反叛,這個人也叫昌豨,是臧霸的同夥,在呂布死後被曹操任命為東海太守,也跟著劉備反叛。
更嚴重的問題是,劉備的舉動產生了巨大的化學反應,所謂:
郡縣多叛曹操為劉備,眾數萬人,曹操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親往破之。
翻譯一下,就是地方郡縣有不少都背叛曹操跟隨劉備,兵馬達到數萬人,曹操派出劉岱和王忠討伐,沒打贏,《後漢書·袁紹傳》中還提到,「曹操懼」,這才親自領兵討伐劉備。
也就是說,曹操在部署對袁紹的攻防準備的時候,並沒有太把劉備、昌霸當回事,派出了司空長史劉岱和中郎將王忠出兵討伐,這倆人都不是方面大將,應該是想藉助地方屯兵,圍攻劉備即可,沒想到,劉備對他們說,你們這樣的來一百個,也奈何不了我,曹公自來,結果也難說。
曹操只好親自來解決劉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