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為了父母和「傳統糟粕」,女孩犧牲了未來的性生活

2020-09-03 扒卦圈子

戳右邊關注圈圈,帶你吃瓜上高速!

電視劇翻拍已經十分常見,然而很少有翻拍劇的口碑能超越原版,不過,圈圈今天就跟大家聊一部翻拍神劇——《良醫》。

三季豆瓣評分平均8.9,尺度大且有深度,帶給感官刺激享受的同時又能從中引發思考,是一部真正的良心好劇。

電視劇的主角是一個自閉症患者,他無法與人很好的交流,不能理解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可是他卻成為了一個外科醫生。

如何與病患交流?如何與同事相處?觀眾帶著好奇看到的,卻是十分溫暖、治癒的情節。

主角的飾演者海默更是顏值、演技、智商統統在線

劇中,海默很好的詮釋出了身為自閉症患者的與眾不同,他的抓狂、他的害怕、他的勇敢、他的閃躲......令觀眾時而心疼,時而無奈,時而擔憂。

他身處在世界之中,卻仿佛與世界格格不入。

劇外,海默畢業於劍橋大學,還獲得了雙學位,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而且他是童星,小時候與德普共同主演《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軟乎乎的小臉,融化了不少人的心。

92年的海默獲得了多個獎項後不再滿足於純演戲,而是多方面進行發展。所以他不僅參演了《良醫》,還做了劇集導演,難怪這部劇這麼好看!

相較於韓國原版而言,美劇版的《良醫》顯然擁有更大的尺度。作為一個醫療劇,不可避免的就是手術,《良醫》將一些手術畫面呈現出來,給予了感官強烈的刺激感。

同時,美版刪減了主角的感情戲,更加側重於「醫」的方面,使得整個劇情的節奏變快,一集一個醫療故事,帶來更好的觀看感受。

劇情可以用7個字評價:快速高能不注水!圈圈幾乎每看完一集都要思考一番,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季的一集。

病人是個黑人女孩——瑪拉,她瞞著父母偷偷到醫院檢查,想要做私密手術。

因為在2歲的時候,她被施行了割禮,這種傳統令她無法接受,覺得自己十分醜陋。

劇中的利姆醫生給瑪拉做了修復手術,沒想到的是,她術後居然覺得劇痛無比。

原來是因為當初在施行割禮時沒有完全把神經剔除,這意味著瑪拉還有機會可以獲得性體驗。

因為要再次手術,醫院不得不通知了瑪拉父母。然而,父親見到女兒說的第一句話是:「你為什麼背叛我們?」

當著父母的面,瑪拉決定割除她剩下的神經,因為這樣,才是不會背叛傳統、背叛父母的選擇。

好在,利姆醫生讀懂了瑪拉的妥協,她擅自取了瑪拉臉頰部分組織,進行了完整的修復手術。

瑪拉術後感覺到了臉頰的異樣,終於露出了來到醫院後的第一個笑容。

如果不是利姆醫生的「自作主張」,這個還沒成年的女孩可能就會被所謂的傳統毀掉了。

圈圈看完這集後很喜歡利姆醫生的一句臺詞:「傳統與我們的過去相連,可是未來呢?」

每個人都不該被父母和傳統束縛住,要有自己的想法,勇敢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

特別是現在的社會,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告訴他們要做個聽話的孩子,強烈的控制導致「媽寶男」、「媽寶女」也屢見不鮮,可是聽媽媽的話真的就對嗎?

人生應該掌握在自己手裡,別被禁錮、別被限制住真正的思想!

相關焦點

  • 怎麼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
    【老戰友】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導讀】本文是書生說傳統文化系列之三,由礪劍戰友「書生畢遊」所作,歡迎更多的戰友積極投稿。【正文】其實,說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糟粕是很正常的。世界上任何一個類型的文化或文明,都是既有精華,也有糟粕,這和一個人有優點也一定會有缺點是一樣的。
  • 17歲被逼婚,女孩把父母舉報了
    近日,廣東茂名17歲女孩依依在婚禮前一天向婦聯舉報自己的父母「包辦婚姻」,希望政府幫自己解除婚約。依依稱自己最近才得知三年前曾考上高中,但被父母帶去外地打工,因此錯過錄取通知。據悉,當地政府與婦聯已協調好此事,婚約已經解除。目前,依依在家自學重新備戰中考。都2020年了,還「包辦婚姻」?
  • 嚇人的不止「二十四孝」雕塑,糟粕也披上傳統文化的外衣招搖過市
    相信當初拍板決策的人不是存心宣揚封建糟粕,跟現代文明和法治對著幹,更大可能是對「二十四孝」缺乏基本的價值判斷。殊不知「埋兒奉母」之類的「孝」其實是「不孝」,與當今世界通行的價值觀早已格格不入,是傳統文化中醜陋猙獰的部分。孝道,既要講孝,也要講道。道,就是要符合人性,符合時代潮流,且要具備法治精神。以弘揚傳統文化的名義傳播糟粕,遠不止「二十四孝」。
  • 天生我材,就是為了治病救人啊!《良醫》亮相本屆上海電視節
    其中就有開播以來一直維持較高口碑的美劇《良醫》。該劇2017年在美國首播,之後又連續推出了第二和第三季。東方影視頻道從3日起至11日,每晚23:10分播出《良醫》第二季,豆瓣評分為9.1。 作為一部翻拍劇,《良醫》憑什麼能夠超越原版?究竟有哪些看點?
  • 《良醫》:弗萊迪·海默小天使,從童星成長到演員
    作為大火的美劇《良醫》成功俘獲一大批觀眾的熱愛,與國內電視劇不同,作為醫療題材的《良醫》帶來了更大尺度的手術過程,將最真實的手術場景直接帶給觀眾,順便讓觀眾「體驗」一次手術室的感受。說起《良醫》就不得不提起主角墨菲的扮演者弗萊迪·海默。
  • 《良醫》S1:渡人可渡己,醫者能自醫
    就在我認為未來不會再有更好看的醫務劇時,一部新作立刻給我上了一課,那就是由打造《豪斯醫生》的功臣大衛·簫爾奉出的《良醫》(The Good Doctor)。該劇由同名韓劇改編,去年9月首播,今年3月完結(第一季共18集),雖是改編作品,口碑卻全面超越了「原作」,即便和《豪斯醫生》比較,許多方面也都不落下風,甚至更加出色。
  • 田青:保護傳統就是保護未來
    記者:提到傳統文化的保護,人們很自然會想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句話,那麼,又該如何定義糟粕和精華呢?二者是否完全分得開?  田青:首先要明確的是,僅僅用「精華糟粕二元論」來審視我們有著幾千年歷史和56個民族的無比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是遠遠不夠的,在所謂的精華與糟粕之間,還存在著大量與其共存共生的文化。不同時代對精華糟粕的定義是不同的。
  • 揭秘:金星與老公有性生活嗎?
    變性人金星與老公漢斯有性生活嗎?變性人可以有性生活嗎?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揭秘這些疑惑。金星老公漢斯我以前說過,我不會崇拜任何人,但是如果我要崇拜誰,一定是我未來的老公,能夠跟我結婚的人,就是真正能夠欣賞我、明白我價值的人。
  • 視點|推崇糟粕「女德」的「致良知四合院」,真有良知嗎?
    但也有企業負責人稱,該機構傳播的「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是正能量。」這就呈現出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實狀態,那到底孰是孰非呢?「致良知四合院」到底是邪是善呢?答案從媒體披露出來的細節中或許能窺探一二。據媒體報導,「致良知四合院」有一則案例稱,女人要放棄事業,回歸家庭,更好地照顧家中男性,必要時可以犧牲自己。
  • 「沒有性生活的女人,都很乾淨」
    今天,先生就和大家聊聊這個私密且重要的話題:婦科病。01前兩天,一位男生發布的婦科病求助帖。原來,在和女友雲雨之後。沒過幾天,女孩下體便出現不適。小組裡許多女孩和這位姑娘一樣,得知患宮頸糜爛本能地害怕,覺得丟人,不敢告知父母。可事實上,宮頸糜爛並不是有性生活才會有,而且它根本不是病。
  • 《良醫》| 致敬那些最美的白衣天使
    肖恩與父母之間多年不聯繫,父親強硬、大男子主義、以自己的權威主導一切,而肖恩由於小時候的事情心理有陰影,在情感上抗拒父母。不正常的親子關係使得肖恩常年生活在自閉的牢籠裡。但就是這樣一個有諸多缺陷的肖恩,卻在醫院裡被很多人以善意和溫暖相待。本以為親密關係、原生家庭的探討就已經夠大膽了,但《良醫》在性別、職場問題上也一一作引。
  • 奧運女孩楊沛宜和林妙可如今差距大,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的未來
    有這樣一句話,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其實也可以這樣說,你的格局,不僅決定你的未來,也是決定你的孩子的未來。奧運女孩楊沛宜和林妙可如今差距大2008北京奧運會上林妙可,憑藉《歌唱祖國》走紅,而在奧運會之後,母親並沒有第一時間保護林妙可,而是拉起她進入娛樂圈賺錢。
  • 秦霄賢給郭德綱倒茶被訓:看傳統文化到底傳承的是文明還是糟粕?
    德雲社弟子秦霄賢給師傅郭德綱倒茶時,茶壺口衝人被訓沒規矩,是傳統禮儀還是封建禮教?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留下了璀璨的文明,但也留下了糟粕。那判定哪些是文明哪些是糟粕,我認為僅僅去討論面上的東西是沒有意義的,最終值得堅持和傳承的東西,最終還是要追溯到是否走在正確的&34;上。&34;是什麼?道就是方向,就是選擇。就是信念。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 為什麼年輕人的性生活越來越少了?
    當未來發明了體驗比真人還真實的性愛機器人或者機器人伴侶之後,人與人之間的性生活頻率可能還會大幅下降?甚至大家可能沉溺於與機器人的戀愛? 這是電影裡的反烏託邦,但也是個大趨勢。若是將看色情片、自慰等「獨自的性生活」都算作性生活的話,那這個時代的性生活頻率或許在增加。
  • 良醫
    在我看來,讓《良醫》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原著」:美劇版《良醫》翻拍自2013年的同名韓劇。當年,韓版《良醫》曾經創下韓國21.5%的收視率奇蹟,還拿下了韓國最重要的影視獎之一——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視劇的大獎。
  • 遠離萬聖節鬼節,警惕西方糟粕文化侵蝕!
    這種糟粕文化對孩子的侵蝕和影響是直接且潛移默化的,所見所感都會入腦入心,影響孩子幼小的心靈成長。人們都嚮往健康美好的事物,為什麼要去跟風追逐這種糟粕文化?而且參加這種鬼節破壞孩子的風水,折損孩子的福氣。人都知道趨利避害,遠離不好的東西,為什麼要去靠近這種糟粕?
  • 重男輕女的父母,只會養出委曲求全的女兒,和無理取鬧的兒子
    總的來說,如果孩子的父母心中有著重男輕女的觀念,無論自己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的影響,養出委曲求全的女兒、無理取鬧的兒子是常態。但是,他們卻依舊沒有意識到這種錯誤思想帶來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只有當出了事情,才覺得追悔莫及。
  • 《良醫》:正在慢慢成長的良醫,或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看前幾集的時候,我本能的認為本劇的名字《良醫》說的就是男主角自己,而這部劇講述的就是男主角在醫院裡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慢慢的成為了一名大名鼎鼎的良醫。可當我繼續往下看,隨著劇情不斷推進的時候,我才發現這部劇好像和我以往看的不太一樣。在這部電視劇裡每一個配角都是有血有肉的,有明確的故事背景的。
  • 《天·火》糟粕就是糟粕。
    糟粕就是糟粕,應該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 《養家之人》:這部電影讓人們想起了這些女孩的犧牲和付出
    為什麼安吉麗娜朱莉也意味著加盟《養家之人》是因為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女孩必須提前長大在很小的年紀和困難的情況下養家。她希望這部電影能喚起人們對這些女孩和付出的犧牲,並反映阿富汗文化的多樣性、創造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