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真正的第一個霸主鄭莊公,掀開了群雄爭霸亂世的男人

2020-12-27 魚羊秘史

文:李廣

提起春秋時代,很多朋友就會想到齊桓公、晉文公等五位霸主。實際在此之前,還曾出過三位小霸主,其中之一甚至敢直接對抗周天子,並攻擊王駕,從此拉開諸侯林立,紛擾天下的亂世春秋歷史,那麼此人是誰呢?在他身上都有哪些傳奇經歷?

01

兄弟奪位

公元前757年的某一天,隨著鄭國都城後宮一陣撕心裂肺的慘叫聲,鄭武公夫人武姜汗流浹背地誕下一位嫡長子,這個小孩的降生險些要了母后性命,因此武公給他取名「寤生」,此後,武姜每每一見小寤生,便心生恐懼,從而十分討厭他。

三年後,武姜又生一子,取名為「段」,段不但是順產,且從小健康活潑,聰明伶俐,深得武姜的寵愛,所以武姜時不時在武公面前要求傳位給段的想法。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身患重病,漸漸不起,武姜借服侍之機,又多次請求立段為世子,但武公秉承祖法,就是沒有答應。不久,鄭武公去世,大臣按立嫡為主制,擁立寤生坐上鄭國的諸侯寶座,即史上最傳奇的「鄭莊公」。

武姜見寵愛的段未能繼位,心中不免懷恨。一次,莊公在拜見她時,她直接提出把鄭國軍事重鎮「制(即虎牢關)」賜給段,作為其封地。莊公想了一下說:「制為鄭國的防衛重地,地處軍事險要,國法規定不能作為臣子封地,還請母后重選一處,孩兒無不答應!」

武姜冷笑一聲,說:「那好,你既如此說,就把國都附近的京城賜給他吧!」莊公無奈,只好答應了。傳旨當日,鄭大夫祭仲私下求見莊公,再三叩頭勸他:「京城之地遠大於國都,這已超出祖制國法,臣恐日後太叔段有尾大不掉之勢,於主公不利,還望主公三思。」

鄭莊公長嘆口氣道:「我又何嘗不知呢?可母后執意如此,我能怎麼辦?」祭仲上前一步道:「為鄭國安危,臣勸主公不如及早下手……」莊公仔細看了看他說:「時機尚未成熟,等等再說吧。」

話說太叔段臨去封地之前,私下向母后武姜辭行,母子二人抱頭痛哭,依依難捨,武姜屏退旁人,叮囑段到京城後,暗地招兵買馬,收買人心,一旦時機成熟,母子內外夾擊,迫使寤生讓位。

於是,段至京城後,日夜操練兵馬,加固城防,兩年後便發兵侵佔了附近的鄢、廩延等城邑,消息傳到鄭都,大臣俱個憤怒不已,只莊公微微冷笑兩聲說:「多行不義必自斃,爾等還是稍安勿躁!」

02

掘地見母

日子就這樣一晃過去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30多歲的太叔段再無耐心等待,他暗中送信給武姜,讓她到時打開宮門,裡應外合,接著調遣精兵良將,意欲偷襲鄭都,奪取君位。他哪知道,這邊剛一行動,早有探馬報知給莊公,莊公聞訊驚喜交加,當晚召集眾將,令公子呂率兵車二百輛先行進攻京城,自己帶兵於後面接應,車駕一到京城,消息散布城內,京城將士們聽說太叔段無故叛亂,一時紛紛倒戈,段萬般無奈,出逃奔鄢,鄭莊公率兵緊追不捨,段最後無所立足,只得離開鄭國逃到共國,後來到處流亡,最終餓斃他鄉。

莊公在班師路上,餘恨未消,他把怨氣歸到母后身上,下令羈押武姜到穎地軟禁起來,且發誓說:「不到黃泉,再不相見!」。內亂既除,莊公開始重農興商,增強國力,鄭國逐漸強大起來。

話說穎地長官名喚潁考叔,是位忠孝兩全的君子,他見莊公把母親押到穎城,不禁嘆息說:「母親縱有不對的地方,可兒子哪能失去孝心呢?這太有傷風化了。」於是想出一計,派人抓來幾隻鴟鴞,就以獻野味為名,到鄭都求見莊公。

莊公見潁考叔朝見,非常高興,擺下酒宴款待。席間,莊公就問潁考叔,你獻的這是什麼鳥啊?潁考叔回答,此鳥名叫「鴞」,因從小受母鳥哺育,長大後反啄食母鳥,所以人們叫它 「不孝之鳥!」,穎地人都抓而食之。

莊公聽畢,不禁默然。正這時,侍者抬上一隻蒸羊,莊公令賜潁考叔一條羊腿,潁考叔接過後,摘下腿上的好肉不吃,反仔細包裹起來。莊公覺得奇怪,問他原由?潁考叔回答說,臣從小家裡貧困,老母從沒吃過這麼好的東西,今天多謝主公賞賜,臣打算帶回一些好肉為母親大人儘儘孝心!

莊公一聽,眼圈不由一酸,便道:「唉,你有老母在堂,可以盡孝;可我卻再也無從相見母后了。」潁考叔假意問其原因,然後道:「主公若能釋去心中舊怨,派兵掘地挖見黃泉,然後便在那修建一座宮殿,母子不就可以『黃泉相見』了嗎?」

此時莊公已然後悔囚禁母后武姜,經潁考叔這麼一說,不禁喜從中來,忙傳下令去,依計而行,掘地見母!後人有詩嘆道:黃泉誓母絕人倫,大隧猶疑隔世人。考叔不行懷肉計,莊公安肯認天親。

03

君臣反目

此後十餘年,鄭莊公與宋、衛等國交鋒,多有戰績,威震天下,破許國一戰時,因公孫子都妒忌潁考叔建功,暗箭將其射殺,莊公派人嚴查,子都無奈自刎而死。

話說周平王東遷後,兩代鄭伯都在周都輔佐王駕,而鄭莊公因太叔段內亂,久未朝見天子。這時忽然傳來消息,周平王打算將權力分給他人,莊公匆忙入朝,假意辭去朝中大權,周平王心底有些懼怕莊公,執意不許,這時有大臣獻策,不如天子與鄭伯互相交換人質,便可釋去彼此猜疑之心。這次,君臣二人竟全都同意。由此可見,周朝開始逐漸沒落了。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駕崩,太子從鄭國趕回,因哀傷過度而亡,於是平王孫子姬林即位,史稱周桓王。寤生身為司徒,執掌朝中大權,又比天子高出兩個輩分,主弱臣強,莊公一時權勢燻天,簡直一言九鼎,無人不怕!

時間一長,莊公每日這種倨傲之態,令年輕氣盛的周桓王坐臥不寧,深感不安!於是暗中便和近臣商議對策。公元前715年,桓王就以鄭莊公為左卿,虢公為右卿,同掌朝政,實際上便是削去了莊公一半權力,寤生聽聞冷笑兩聲,暫時忍了!

後來,周桓王見莊公沒多大反應,膽子又大了一些,以他不尊王命,擅自伐宋為名,再次削去他所有權力,改由虢公獨掌朝政。

這次,鄭莊公惱羞成怒,他返回鄭國封地,五年沒再入朝向周桓王行拜見禮,此舉令周天子顏面掃盡,天威震怒,下旨徵召蔡國、衛國、陳國等國兵力,由桓王親率聯軍,浩浩蕩蕩徵討鄭國。

04

繻葛之戰

消息傳至鄭都,莊公忙聚集文武商議對策,臣子以天子討伐諸侯,而從來沒有諸侯敢抗拒天子的先例,因此誰都不敢發表諫言。

莊公見狀拍案而起道:「我先祖桓公因護衛幽王被害;我君父不辭辛勞,護衛平王東遷,這才存有今天周室朝廷;我接替父祖基業,又輔佐周王兩代三十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料竟換來天子聯軍攻打我,我若不抵抗,非但前功盡棄,恐怕連宗廟都難以保護了。」這番話總算感動在場所有人,大家這才紛紛獻計獻策,最後擬定三路抵禦王軍,盡發鄭國所有兵力,拼死一戰,也要護衛鄭國疆土!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聯軍到達繻葛(今河南長葛東北),正遇鄭軍列隊應戰,桓王欲借天威搶先羞辱莊公,以奪其銳氣,怎奈鼓打三通,對面就是不見莊公君臣出來,派人挑戰,對面鄭軍也只是手持弓箭,按兵不動。

聯軍本來一路行走至此,又叫罵半天,待日頭漸落西山時,都有些疲憊不堪了。這時,忽聽鄭軍鼓聲大作,一支生力軍突然從右邊殺出,直取最薄弱的左邊陳國兵馬,陳軍剛經歷內亂,本來跟隨王軍就人心不齊,一遇強敵誰肯向前,立時化作鳥獸散。

這時,又一通震天鼓響,鄭國左軍也向聯軍右翼衝去,喊殺頓時四起,王軍左右受敵,難以抵抗,士兵開始倉皇后撤,夕陽餘輝下,忽見鄭莊公自中軍催馬而出,手執一桿大旗,迎風揮舞,剎那間,鄭國三路兵馬併力進擊,齊向周天子中軍合圍進攻,眼見煙塵四起,王軍車傾馬翻,哭喊連天,周桓王於中軍望見,不禁目瞪口呆,正自慌亂時,忽見對面衝來一員鄭將,忙返身欲走,那將名喚祝聃,他見桓王盔甲鮮明,儀態尊貴,便拉開弓箭,瞧準一箭射去,正中桓王肩膀,鮮血迸流,疼得他在馬上慘叫一聲,左右急忙擁上護駕,王軍更是大亂,祝聃正欲進擊,卻聽身後鄭莊公下令鳴金收兵,兩下這才作罷!

當晚,莊公向群臣解釋,我等只為自保鄭國疆土,哪能當真去和周天子作對,從而四面樹敵呢?聽到祝聃射傷周桓王肩膀,莊公不禁長跪叩首,忙派祭仲代表自己連夜去往周營,向周天子及各國諸侯請罪致歉。

那周天子裹著臂傷接見了祭仲,聽罷莊公的致歉,心裡雖一萬個憤恨不平,末了也只能長嘆一聲,誰讓自己打敗了呢?當下表示願與鄭國握手言和。實力面前,雖箭射天子,莊公也能無罪加身,周朝至此名存實亡了。

這場戰役就是史上著名的「繻葛之戰」,它直接拉開諸侯林立,恃強凌弱,再無義戰的亂世春秋序幕!此戰後,鄭莊公寤生小霸諸侯,先助齊大敗戎狄,後聯齊攻魯,公元前701年正月,他同齊僖公、衛宣公、宋莊公於惡曹結盟,不料當年五月七日,寤生突發不幸駕崩,享年五十七歲,太子忽繼位。

05

忠奸難辨

縱觀鄭莊公的一生,可謂波雲詭譎,忠奸難辯,有人說他幽母殺弟,射王中肩,不忠不孝;有人贊他英明神武,攘外安內,不陰不偽,敢與天威相抗衡,實乃春秋真正第一霸主!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李廣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相關焦點

  • 如何成長為中原霸主?看一看春秋列國的爭雄之路就明白了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春秋時期是中國政治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由統一倒分裂,正所謂亂世出梟雄,在這個動亂時代,一些諸侯脫穎而出,號令天下,視為霸主。何為「霸主」?
  • 國學 | 不被原生家庭偏愛的鄭莊公,為何能成為一代霸主?(上)
    但不一樣的地方是,這個直男讓西周末年才成立的一個諸侯國率先崛起,逐鹿中原,讓當時的周天子都忌憚三分,開啟了後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局面,連一代偉人毛澤東都曾經在談話中稱讚「此人很厲害」。還記得不,毛澤東在他那首著名的詞《沁園春·雪》是怎麼評價秦始皇漢武帝的——「略輸文採」,又是怎麼說唐太宗宋太祖的——「稍遜風騷」。
  • 鄭莊公: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他以周朝卿士和鄭國國君的雙重身份活躍於春秋初期的政治舞臺,成為春秋時期最耀眼的明星。(附圖:鄭莊公)       鄭莊公初期,鄭國並無爭霸的實力:第一,鄭國是西周后期分封的諸侯,建國時間晚。第二,鄭國是在平王東遷時遷到河南新鄭的,在中原地區沒有根基。第三,國土面積狹小,與晉、楚、齊、魯等諸侯相比,實力非常有限。
  • 英雄鄭莊公
    春秋初年的鄭莊公,是最值得說道一番的。 鄭莊公是春秋初年鄭國的第三代國君,他在歷史上的最大作為,是篳路藍縷、拳打腳踢,通過各種手段使得西周末期才立國的小小鄭國,在春秋初年率先崛起,「小霸」天下,一鳴驚人。 當然,與漢武帝、乾隆爺這類超級大腕的功業相比,鄭莊公這點兒事功也實在算不得驚天動地,可歌可泣。
  • 春秋爭霸19《橫空出世》【東哥筆記42】
    第三部:《春秋爭霸》第十九集:《橫空出世》        男一號:晉文公,男二號:周襄王。        上一集講到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國即位,是為晉文公——春秋第二霸、五霸中唯一能與齊桓公媲美的霸主便橫空出世了!
  • 春秋戰國五百年 列國如何求生存(一)群雄爭霸
    在春秋時代,王權衰微,周天子逐漸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很長時期裡其影響力還存在。所以鄭齊都借王室之名討伐「不敬」。「鄭莊公於是乎可謂正矣。以王命討不庭……」「(隱公十年)冬,齊人、鄭人入郕,討違王命也。」瓦屋結盟,口血未乾,鄭就借宋公「不共王職」自說奉周王伐宋。齊桓稱霸時,齊侯受胙終為周王下拜,管仲平戎於王,終「受下卿之禮而還」。
  • 鄭莊公:真孝子?偽君子?
    既然如此,你聽說過「春秋三小霸」嗎?估計大部分人都是蒙圈的。今天要介紹的就是春秋三小霸之一的鄭莊公。說實話這世界上的是非善惡是很難判斷的,光明正義如孔子也做過因為少正卯講課把他的學生搶走而誅少正卯的醜事,荒淫無道如商紂王早年也是英明神武的中興之主。
  • 被稱為奸雄鼻祖的春秋霸主:他開啟了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但提到奸雄,不得不提另一個人——鄭莊公。因為鄭莊公是奸雄鼻祖。鄭莊公之奸主要體現對待弟弟叔段的事情上——鄭伯克段於鄢。鄭莊公本名寤生。寤,逆也。鄭莊公是難產生下來的,所以他母親武姜特別討厭他。短短六個字字字耐人尋味,鄭莊公明明是公爵,卻要說是「鄭伯」,是譏諷貶低莊公;用「克」,不用「逐」、「平」、「滅」,說明鄭莊公放任叔段,當時叔段幾乎與鄭莊公平起平坐;用「段」,不用「弟」,說明叔段不悌,二人名為兄弟,實為仇讎。平定叔段之亂後,鄭莊公一怒之下對其慕母發誓「不至黃泉,毋相見也」。但後來由於念母心切,不得已挖地至泉,在地下與母親相見,黃泉見母。
  • 春秋五霸之前,還有春秋三小霸,他們分別是誰?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稱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
  • 從「大義」到「事利」,為何春秋諸侯邦交準則會發生轉變?
    在春秋時期,爭霸、會盟和朝聘是三種最為主要的諸侯國邦交方式。在春秋時期雖然周王朝的王室已經走向式微,但是其禮制和宗法還是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此在春秋初期,諸侯邦交的基本尺度還是「義」,大國的行為還是具有道義和信義,並且是符合禮法的。
  • 春秋左傳注——隱公二年(1)鄭莊公伐衛之「戰狼外交」
    十有二月乙卯,魯惠公夫人仲子去世,鄭莊公伐衛——隱公元年,衛國來魯國求援,魯國的公子豫、邾人和鄭人以結盟,但是隔年鄭國就討伐衛國,或者是他們的約定,或許是鄭國當時討伐衛國的條件不足,順勢答應結盟。總之,一年後,由於公孫滑逃奔衛國,衛國助他攻佔了鄭國的凜延,衛國的做法相當於插手鄭國內政,鄭國此時報仇。理所當然。
  • 地處中原的鄭國,為什麼能第一個稱霸,而後又迅速衰落了?
    霸氣十足的「春秋五霸」叱吒風雲,名震列國,卻都是後來者。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乃是鄭莊公,人稱「春秋小霸」。鄭國第二任國君鄭武公,在位二十七年,相繼滅掉東虢國、鄶國、胡國,將鄭國領土擴充數十倍。擔任卿士以後,鄭莊公十餘年不到雒邑履職,一直在鄭國呆著,引發周平王的不滿,而且,他也覺得鄭國三代國君連續擔任王室卿士,對王室不是一件好事。周平王有意讓虢公代替鄭莊公任職。這邊任命文件還未正式發出,那邊鄭莊公已然得到消息,他馬不停蹄地趕到雒邑,質問周平王為什麼免去自己的職務?
  • 春秋爭霸20《晉楚爭霸》【東哥筆記43】
    第三部:《春秋爭霸》第二十集:《晉楚爭霸》        男一號:晉文公,男二號:成得臣,男三號:先軫,男四號:楚成王。        上一集講到晉文公決定挑戰楚成王,挽救宋國,以爭中原霸主。當然,晉文公和他的精英團隊絕不是不知高低的愣頭青,他們決定先攻打楚國的小弟曹國和衛國,逼楚國來救,以解宋國之困。
  • 為何春秋時期的諸侯們熱衷於爭霸,而不是吞併和滅國?
    在整個春秋時代,爭霸是周王國的主流趨勢: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10年,「小霸」鄭莊公主導了東周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成功與齊、魯二國結成盟友後,取得了對宋、衛、蔡、陳聯盟的決定性勝利;公元前685年,齊桓公搶先回國奪得君位,開啟了與楚成王長達四十三年的爭霸歷程;在齊桓公死後,宋襄公妄圖爭霸,卻被楚成王多次羞辱,不但沒能稱霸,還因泓水之戰中受重傷而在公元前637年去世;公元前632年,晉文公率晉軍在城濮之戰中戰勝楚軍
  • 東周列國-春秋篇(30集)(每天更新一部)
    春秋時代開始了。       春秋300年間,諸子迭起,百家爭鳴,也正是這個滄桑巨變的年代,為後世奠定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礎。同時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奴隸社會成為過去,一個全新的時代將被託舉出東方地平線。    《東周列國·春秋篇》通過精心收集考證,復原了兩千多年來廣為流傳的有關春秋時期的典故及成語故事,如:千金一笑、唇亡齒寒、趙氏孤兒、一鳴驚人、臥薪嘗膽、孔夫子高山仰止、伍子胥過昭關等——讓觀眾在回顧歷史的同時,領略中華民族古文化的深刻內涵和華夏文明的精神之根。
  • 常說春秋霸主,那麼霸主是怎麼體現的呢?法律規定還是諸侯認同?
    常說春秋霸主,那麼霸主是怎麼體現的呢?法律規定還是諸侯認同?看春秋歷史您怎麼都不會繞過「春秋爭霸」和「春秋霸主」這兩個歷史專有名詞,那麼有的讀者可能會感到困惑:這個霸主的地位究竟是怎麼體現的呢?是通過法律的形勢來確定呢?還是通過諸侯選舉,承認霸主的地位呢?
  • 《中國通史》第12集:春秋爭霸
    然而,一代霸主最後的結局卻十分悽涼,管仲死後,齊桓公寵愛佞臣,以致於當他病重無法理政的時候,幾位佞臣肆意妄為,齊桓公的幾個兒子也為君位相互爭鬥,宮中空虛,一代霸業就此凋零。齊桓公是一位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他所建立的春秋霸主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齊桓公的身後,由他興起的霸主政治已經成為春秋時期的主流,霸主紛爭依然依次上演。
  • 中國通史 | 第12集:春秋爭霸【視頻+詳文】
    然而,一代霸主最後的結局卻十分悽涼,管仲死後,齊桓公寵愛佞臣,以致於當他病重無法理政的時候,幾位佞臣肆意妄為,齊桓公的幾個兒子也為君位相互爭鬥,宮中空虛,一代霸業就此凋零。齊桓公是一位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他所建立的春秋霸主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齊桓公的身後,由他興起的霸主政治已經成為春秋時期的主流,霸主紛爭依然依次上演。
  • 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因史籍資料的缺失,春秋戰國時期有許多爭議之處,比如今天的主人公,鄭氏三公的集大成者鄭莊公,關於他的名字就有爭議。鄭莊公本名鄭寤生,莊是他的諡號,即死後根據其生平功績而做出的簡略的評價。而後面的「公」這個稱呼並不完全正確,鄭寤生的爵位是伯,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應該稱他為鄭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