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第一面:素椒雜醬

2021-02-16 平叔閒譚

作者 ▏平叔

冬天的成都,早上七點了,依然是雀麻大黑,而坐落在家附近的那家名曰二姐的麵館卻是明晃晃的。

已然營業。

好像成都以二姐作招牌的店鋪特別多,不曉得是不是成都二姐都特別善於烹飪的緣故。反正出自二姐手上的美食大概都不會太難吃。

麵店專業賣面,有排骨麵、牛肉麵、雞雜麵、煎蛋面等等各種麵條,雖然並不都是那麼的好吃,但生意卻一直好,可以從天麻麻亮一直賣到天黑。十多年來如一日,幾乎天天如此。二姐因此也賺了不少錢,這從二姐長期舒展的面容,以及二姐耳朵手腕上的掛件都可以看出。

生意好的原因當然靠的是長年不變的口味和經營道德的堅守。而口味不變的主角,應該憑藉的是那一碗素椒雜醬面的手藝。

 

所謂素椒雜醬面,既是幹拌雜醬面的成都稱謂,也是成都家喻戶曉的一道麵食。堪稱成都第一面。

 在成都,這素椒雜醬面是很普通的平民食品,普通到幾乎每條街都有得賣。它的底料看起來簡單,無非就是那些很普通的調料。

只是麵條一定得用口感很好的切面,成都人稱水葉子面。面裡不加湯,撈出來後上面澆一勺秘制的臊子,幹拌著吃。

吃的時候最好配上一碗熱麵湯,上面再灑幾粒碧綠的蔥花。二兩是一小碗,吃上第一口,只覺味道濃鬱而口感香滑,太享受了!於是儘量放慢速度品嘗熱麵條的鮮香。

吃東西切忌象八戒那樣毫無修養,幾個人參果落肚還不知滋味究竟。

二兩吃完,口舌快活而肚內毫無感覺,直叫不夠。只得厚上臉皮,讓店家再下一碗。

一天,還是在這家麵館,遇見一個落單的韓國妹兒來吃麵。妹子中國話不利落,給二姐一邊比劃一邊說:「面,面……」

「二姐」本身對普通話的理解能力就欠缺,再加上泡菜口音一攪梢,就更茫然了,聽了半天,聽求不懂,著急,「傻子面?傻子面?」

韓國妹子神起傻起了,她也是聽求不懂。急切之下,指指旁邊桌子,大叫一聲「他、面!」

旁邊桌子的「他」是一個正在吃素椒雜醬面的「眼鏡」。眼鏡一般都喜歡閱讀,所以見識也相對廣泛,於是嘴巴一裂就開槍了,而且射出來的還是普通腔,「就是我嘞個面,素椒雜醬!」說完,還用筷子蒿刨了幾下碗裡所剩不多的麵條。

耶,原來還是個從山城來到平原的小哥哥嗦!

眼鏡一番重慶口音,都懂了,韓國妹子和「二姐」一起笑了,一起拼命點頭。然後,「二姐」車過身子就對到廚房頭吼了一聲:「悶墩兒,下二兩素椒,是外國素芬妹妹吃的,少麻少辣。」

如今,成都的麵館把素椒雜醬改的千模百樣,啥子樣式都有,但啥子都賣得脫。這個沒得辦法,哪個喊成都人都喜歡吃素椒雜醬,都喜歡吃帶噱頭帶創新的素椒雜醬呢。

下面,我也想冒個皮皮,亂寫一哈,把我所了解的千百年來成都的素椒雜醬面的做法貢獻出來,雖然不一定地道,但的確是我自己的門道。

僅供參考,歡迎吐槽哈,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首先,要準備些豬身上的肉,用來炒臊子。

肉,最傳統的都是選用上節子五花肉,半肥半瘦,用坐墩兒拿來炒臊子,我總覺得有點可惜,起碼擠佔了回鍋肉的資源。

把肉剁成渣渣,我喜歡親自手握大刀動手剁,還喜歡把皮皮一起剁進去,皮皮有嚼頭,咬起來過癮。

炒的時候一定要用純菜籽油,因為菜油香,炒出來的臊子一顆是一顆,不得粘起。

五花肉末炒散後依次加甜麵醬、資格醬油。具體用量以色彩看起來舒服為標準。

喜歡非洲女子嘞多加一點,喜歡亞洲膚色的就少加一點,至於那些白得瘮人的歐美人種,基本不考慮給他們吃素椒雜醬。

需要記住,肉臊不用加料酒,也不用加姜哈,不然醬的味道要亂串。

接下來是勾兌碗底佐料。

熟油海椒要一湯瓢,做熟油海椒的時候,還是一定要純菜籽油,幹海椒麵要最好是二荊條,喜歡辣的可以弄點朝天海椒進來。打個提高辣度的組合。

醬油來一湯瓢,醬油有顏色有味道就可以,如果要講究一下,也可以自己熬製複製醬油。

蒜泥水水來半湯瓢。做蒜泥的水一定用涼開水哦,實在來不及,也可以用雪域高原的5100來代替。

糖一勺,一勺就是吃炒飯用的那個鐵瓢羹兒的量。

花椒麵一勺。

鹽和味精喜歡的可以來點。科學說鹽吃多了對心血管不利,有人說味精吃多了面部容易呆滯。所以特別不建議多放。

這樣佐料就打好了,可以先用筷子和一下。

按說最純正、傳統的底料是不放芝麻醬和醋的,也不放豬油,香油,更不放花生、核桃。但時代在發展,口味在變化,而且我們還特別崇尚民主自由,如果你自己口味喜歡,那就隨便放……但還是不能敞放,你畢竟吃的是成都素椒雜醬,不是其它。

最後該討論麵條了。

麵條一般用粗點的好吃些,在菜市場可以買到標配的韭菜葉子面,具體要求得依靠經驗。而經驗又來自你吃過的素椒雜醬面的數量。

如果你實在閒得心慌沒得事幹,你還可以自己在家做麵條。和面的時候記倒敲兩個雞蛋進去,揉面的時候一定要使出吃奶的勁,這樣揉出來的麵團才溫情、才團結、才勁道。如果你非要說忘了吃奶的勁是啥子勁,那你還是回家找你婆娘請教。這兒,就算我白說了。

記住,揉面講究三揉三餳,餳的時候記到用溼毛巾蓋到。至於麵條粗細自己就自由發揮了。

煮麵一般來說要硬一點,太耙了容易粘起,和不轉佐料,耙唧唧的麵條也缺乏進取精神,還影響口感。

面煮好了後,要把水濾幹再放到碗頭,最好再燙點菜葉子,我最喜歡吃豌豆尖和萵筍葉子了。最後把炒好的臊子肉鋪在面上,壘尖尖那種,放點蔥蔥就大功告成。

從前,物質生活不是很豐富,我們都把吃麵當成三餐飲食的主旋律。那時要能吃到一碗素椒雜醬面,那簡直就是暫時跨入共產主義了。

為啥子是暫時呢?

肯定三,面對一個空碗你不回來幹啥子?

素椒雜醬的辣香味麻就不用說了,這是作為一碗素椒雜醬起碼必須具備的。而它最關鍵的味道應該是它的糖蒜味,相對來說,其它的味道都是多餘的。

回憶過去,每天早上起來,先吃一碗素椒炸醬,於是周身都舒服了,再溜達到辦公室,泡杯老三花擱在桌子上,然後就是一張報紙看一天。

這種生活很閒適,很神仙。

相關焦點

  • 素椒雜醬為什麼是葷的?
    圖-@濤兒_9429以前在成都吃麵有一種說法:素椒雜醬是檢驗一家麵館味道好壞的唯一標準。你走進一家麵館,點一碗素椒雜醬,如果好吃,那這家麵館其他面的味道都不會太差。也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成都的麵館特別愛賣素椒雜醬面,甚至有好多老麵館就認到這一種臊子賣。時間久了,如果還有餘力,就在這一種臊子上做些變量。
  • 他們說,這才是新一批成都真正好吃的雜醬面清單!
    之前最愛他家的素椒雜醬,後面喜歡他家的刀削雜醬,因為感覺刀削更能把醬料粘上來,口感勁道又有味。@兜兜小姐的嘛一個小區裡頭,沒得名字的麵館,有素椒,牛肉,排骨和海味面。@德明的蕾家面的品種很多,最出彩的還是素椒雜醬和牛肉麵,比較老的一個麵館子了,門口看著比較小,其實裡面別有洞天。
  • 梧桐樹下的雜醬面!醬香濃鬱!老成都的傳統美食!一口煙嗓的嬢嬢
    90年代的老成都模樣,江湖兒女的聚集地!一大片瓦片兒房的老街道上,道路兩旁坐滿了梧桐樹,一排排頗具90年代風格的老茶館,無處不體現著老成都人的舒適和愜意感。傳統的老成都雜醬面,醬香濃鬱,價格實惠!嬢嬢家沒有請店員,一個負責收錢跑堂,一個負責煮麵打佐料,每次客人多了嬢嬢總是忙得不亦樂乎,時不時還埋怨丈夫幾句:「你搞快點端過去撒!莽得很!」一共有三種面,分別是牛肉麵、雜醬面、排骨麵。最受歡迎的素椒雜醬面,味道很家常的感覺!
  • 在成都,火鍋第二,串串第三,那第一是什麼?
    ▲ 煮麵火候要恰到好處才能做出一碗好面(圖源:網絡)在成都,面幾乎分為兩大陣營:以素椒雜醬為主的經典幹拌陣營;以牛肉麵、雞雜麵為主的湯麵陣營。/ 以素椒雜醬為主的經典幹拌陣營 /說到素椒雜醬面,這一定是老成都人的心頭愛,自打爺爺奶奶那輩人就愛吃。
  • 成都這家麵館的面譜上只寫著面,刀削,米線,老買主才知道內容
    我不是第一次寫成都的老麵館了,每一家都有它的特色,特點和特質,同時還多少帶點脾氣,好嘛,成都這家麵館的脾氣不露聲色卻獨一無二,他家只賣兩種面,細水面和刀削麵,並且煮啥吃啥,意思就是說,你來到麵館,他們正好煮細面你也正好喜歡吃這種面,恭喜你,不用等更多的時間,你心儀的面不一會兒就會款款深情與你相聚
  • 同城|含淚分享私藏:成都最好吃的70家麵館!
    ——【吃貨私藏成都那些好吃的麵館】成都的麵館遍布大街小巷怎麼吃都吃不膩的素椒雜醬面以及油爆爆的牛肉排骨肥腸面還有誘人的鱔魚面、魷魚面、兔子面這些極品面老闆兒,加個煎蛋,再來份素菜,簡直就不擺了!22、本人私藏:芳陵路芳陵籤籤會的素椒才好吃!23、春熙路附近的三聖街的三聖面好吃,特色的就是他家的素椒雜醬面,每次去必點!
  • 美食推薦:蒜蓉粉絲蒸扇貝、青菜蝦仁、醬椒炒鴨雜製作方法
    醬椒炒鴨雜 材料:鴨雜、醬辣椒、大蒜葉、鹽、料酒、味精。 做法: 1、將新鮮的鴨雜處理乾淨,用開水加料酒焯燙兩遍,以去掉異味和腥味,然後再切成長段,備用; 2、醬辣椒清洗乾淨,切細,備用;大蒜葉斜切成小長段,備用; 3、鍋中放油,五成熱時將鴨雜放入爆炒成微微變黃,然後加入鹽調味,翻炒均勻後,再加入醬辣椒爆炒出香味
  • 成都吃貨的幸福生活.
    住在成都的時候並沒有記錄外食的習慣。離開後每次回去才會像遊客一樣,買個鍋盔都要咬開拍一張。
  • 成都Low餐廳地圖④
    老闆來自福建,來成都快10多年了。這家館子也差不多7年了。這裡主打浙閩菜,但是沒有菜單,店裡所有的菜基本都是時令價。成都人其實對於海鮮又愛又恨,因為做不好。對於做啥子都愛放點豆瓣的成都人來說,這份蔥油魷魚看起來就很清淡了。但是真的吃了後才發現,釋放出來的鮮味很誘人。
  • 成都low餐廳地圖⑦
    堂內客人打悶了,大家直接面朝街道、板凳為桌,不管你開什豪車都是沿街而坐,就很成都~點菜牌就像以前的小麻將,1素就是小份素椒雜醬,2排就是中份紅燒排骨,放在桌上服務員就能心領神會,宛如接頭暗號一般…一定要試試它家的招牌素椒雜醬,紹子肥瘦適中
  • 成都的較場壩街美食如雲,這家麵館獨具一格,各種混搭不一而足
    以前在成都社會上耍的應該都曉得吃了上頓不考慮下頓的死皮生活。能吃一碗麵,那是一種恩賜。「走壹碗面」似乎有一種人在餓得偏偏倒倒的時候忽然碰到熟人的感覺。「走壹碗面」由兩張帥哥的臉耍面卡,吸引了無數可以讓一家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網紅美女吃貨,先飽眼福,再論口福,所謂色香味美,色在當頭。有了這個「武器」就像李玉和的那杯酒,什麼樣的東東都能對付。
  • 成都:四川大學一麵館推雙語菜單 網友戲稱英語沒過四級不敢進
    在成都有著這樣一家麵館,它「隱藏」在四川大學圖書館背後,有一個洋氣的名字叫「本來面目」,麵館採用雙語菜單,被網友戲稱「英語沒過四級不敢進」。這個店的老闆名叫張潤琴,她介紹,因為麵館靠近圖書館和留學生樓,所以他們家的生意就比較好,尤其是留學生比較多,而且這些留學生最愛的就是她家的素椒雜醬面。
  • 成都最「歪」老闆,開個麵館還要雙休,20年來每天2點半準時收攤
    在四川話裡有一種兇狠叫做「歪」,四川人說你好歪哦,惹不起你,意思就是你太兇了,其實四川人溫溫柔柔,很少歪得很,但是成都有一位麵館老闆娘她就是真的太歪了,開門做生意講求和氣生財,這位老闆娘就不一樣,脾氣差還有自信,每天中午兩點半準時收攤,有人問她要是你兩點半麵條沒賣完呢,她一臉自信說不可能
  • 成都的一群面痴,拿出了他們珍藏的42碗好面,服不服吃了就知道!
    @ziyi 大石西路路口近骨科醫院有家蜀味牛肉麵, 辣子雞面和幹拌雜醬是特色, 超級好吃!此處無圖,期待大家補充。蜀味牛肉麵地址:青羊區一環路西1段144號附8號大石西路路口張師鱔魚面(新店)地址:東安南路17號大院4單元1樓1號(近潔華汽車美容院)@菲姐油簍街的素椒雜醬面啊,人生中吃過最好吃的雜醬面。
  • 在家躺了37天的成都人,做夢都是這7條好吃街!
    不知不覺這條街已經成為了成都的網紅美食街,隨便哪家店都是熱熱鬧鬧人氣非凡的,我想大概就是這條街好吃的實在太多……冒椒火辣最火的分店就是奎星樓這家,每次去要排隊,真不曉得那些人究竟來得有好早!唐伯虎鍋盔,面都是現揉的,烤出來特別薄,趁熱咬下去嘎嘣脆~成都資深好吃嘴兒才曉得的好地方,濃縮了各種特色美味,就是個濃縮的臺北小夜市。陳四自貢特色菜,仔姜美蛙、跳水魚片、回鍋肉……每一道菜都讓人慾罷不能!何小仙火鍋,成都50強最文藝火鍋店,環境小清新得像個甜品店,口味重得深得成都小仙女的青睞,好吃又好看!
  • 成都最銷魂的30家麵館,一天一碗,一個多月不重樣!
    招牌和鑫面有雜醬、豇豆和牛肉末三種臊子,臊子份量很足,均勻地包裹在麵條上,麵條粗細正好。一共有雜醬、牛肉、排骨、雞雜、酸菜肉絲、燉土雞等六種口味,其中酸菜肉絲和燉土雞不辣,不吃辣的小夥伴也能接受哦。麵條只有素椒雜醬面一種,份量很足,麵條筋道有嚼勁,肉臊不多不少剛剛好,拌勻後裹著面很香很入味。
  • 火了31年突然消失,成都記憶中的麵館,終於被找到了!
    北京有炸醬麵、蘭州有牛肉麵、重慶有小面,成都人最愛吃的,當然就是素椒雜醬面,因為吃麵調料放的多、雜, 所以叫雜醬面。他們家就只賣雜醬面。成都的雜醬面很多,但是能把醬汁顏色調出這個色澤的確實不多。曾經看過一位成都麵食愛好者寫的,如何拌好一碗雜醬面,面端上來的前30秒鐘,用盡你所有的臂力,使勁huo勻,不到最後一面,不要停下來,讓每一滴醬料和每一粒紹子,都全部巴到面上,這樣才是一碗優質的雜醬面。
  • 打造本土派 文化篇 冒椒火辣——做文化要接地氣
    中午不到12點,餐廳不開餐,顧客都坐在店裡等著特色秘笈:提到成都美食,就不得不說串串。這種誕生於成都街頭巷尾的小吃,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冒椒火辣是一句地道的四川方言,形容人著急到抓耳撓腮、汗止不住的樣子,同時,它也是成都一家大有名氣的串串店。老闆侯宇翔跟我們說,冒椒火辣的成功不只是因為產品好,還因為他們是一個接地氣的餐廳,做的是接地氣的文化、接地氣的菜。文化要能看得到一個餐廳的文化,不應該只存活在創始人的概念裡,能讓顧客看到、感受到的文化才是好的餐廳文化。
  • 成都 | 一家有趣極了的現代料理
    Bgm : Flyboy - Run Away With Me成都真是一座太好吃的城市!短短五天,米雪在這美食天堂從蒼蠅館子江湖菜吃到正統川菜筵席。幾個層級的典型餐廳——劉嬢串串、楊伯英雜醬面、芙蓉凰、松雲澤到玉芝蘭我都一一探訪。見識了許多,也學習了許多。但回到上海後,想提筆寫的第一家,還是「雛」。
  • 0脂肪無負擔,辣到你嗨,吃到你爽的鮮椒醬!
    今天這款鮮椒醬我已經推薦給我爸了現在小編也要來給大家安利這款寶藏鮮椒醬玩鐵猩猩蘋果鮮椒醬這其實是產家的匠心獨運市面上的很多辣椒醬都是加入白糖的這樣子辣椒醬的熱量就會過高而這款玩鐵猩猩鮮椒醬 加入蘋果代替傳統的白糖的食用達到美味口感的同時 降低了辣椒醬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