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平叔
冬天的成都,早上七點了,依然是雀麻大黑,而坐落在家附近的那家名曰二姐的麵館卻是明晃晃的。
已然營業。
好像成都以二姐作招牌的店鋪特別多,不曉得是不是成都二姐都特別善於烹飪的緣故。反正出自二姐手上的美食大概都不會太難吃。
麵店專業賣面,有排骨麵、牛肉麵、雞雜麵、煎蛋面等等各種麵條,雖然並不都是那麼的好吃,但生意卻一直好,可以從天麻麻亮一直賣到天黑。十多年來如一日,幾乎天天如此。二姐因此也賺了不少錢,這從二姐長期舒展的面容,以及二姐耳朵手腕上的掛件都可以看出。
生意好的原因當然靠的是長年不變的口味和經營道德的堅守。而口味不變的主角,應該憑藉的是那一碗素椒雜醬面的手藝。
所謂素椒雜醬面,既是幹拌雜醬面的成都稱謂,也是成都家喻戶曉的一道麵食。堪稱成都第一面。
在成都,這素椒雜醬面是很普通的平民食品,普通到幾乎每條街都有得賣。它的底料看起來簡單,無非就是那些很普通的調料。
只是麵條一定得用口感很好的切面,成都人稱水葉子面。面裡不加湯,撈出來後上面澆一勺秘制的臊子,幹拌著吃。
吃的時候最好配上一碗熱麵湯,上面再灑幾粒碧綠的蔥花。二兩是一小碗,吃上第一口,只覺味道濃鬱而口感香滑,太享受了!於是儘量放慢速度品嘗熱麵條的鮮香。
吃東西切忌象八戒那樣毫無修養,幾個人參果落肚還不知滋味究竟。
二兩吃完,口舌快活而肚內毫無感覺,直叫不夠。只得厚上臉皮,讓店家再下一碗。
一天,還是在這家麵館,遇見一個落單的韓國妹兒來吃麵。妹子中國話不利落,給二姐一邊比劃一邊說:「面,面……」
「二姐」本身對普通話的理解能力就欠缺,再加上泡菜口音一攪梢,就更茫然了,聽了半天,聽求不懂,著急,「傻子面?傻子面?」
韓國妹子神起傻起了,她也是聽求不懂。急切之下,指指旁邊桌子,大叫一聲「他、面!」
旁邊桌子的「他」是一個正在吃素椒雜醬面的「眼鏡」。眼鏡一般都喜歡閱讀,所以見識也相對廣泛,於是嘴巴一裂就開槍了,而且射出來的還是普通腔,「就是我嘞個面,素椒雜醬!」說完,還用筷子蒿刨了幾下碗裡所剩不多的麵條。
耶,原來還是個從山城來到平原的小哥哥嗦!
眼鏡一番重慶口音,都懂了,韓國妹子和「二姐」一起笑了,一起拼命點頭。然後,「二姐」車過身子就對到廚房頭吼了一聲:「悶墩兒,下二兩素椒,是外國素芬妹妹吃的,少麻少辣。」
如今,成都的麵館把素椒雜醬改的千模百樣,啥子樣式都有,但啥子都賣得脫。這個沒得辦法,哪個喊成都人都喜歡吃素椒雜醬,都喜歡吃帶噱頭帶創新的素椒雜醬呢。
下面,我也想冒個皮皮,亂寫一哈,把我所了解的千百年來成都的素椒雜醬面的做法貢獻出來,雖然不一定地道,但的確是我自己的門道。
僅供參考,歡迎吐槽哈,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首先,要準備些豬身上的肉,用來炒臊子。
肉,最傳統的都是選用上節子五花肉,半肥半瘦,用坐墩兒拿來炒臊子,我總覺得有點可惜,起碼擠佔了回鍋肉的資源。
把肉剁成渣渣,我喜歡親自手握大刀動手剁,還喜歡把皮皮一起剁進去,皮皮有嚼頭,咬起來過癮。
炒的時候一定要用純菜籽油,因為菜油香,炒出來的臊子一顆是一顆,不得粘起。
五花肉末炒散後依次加甜麵醬、資格醬油。具體用量以色彩看起來舒服為標準。
喜歡非洲女子嘞多加一點,喜歡亞洲膚色的就少加一點,至於那些白得瘮人的歐美人種,基本不考慮給他們吃素椒雜醬。
需要記住,肉臊不用加料酒,也不用加姜哈,不然醬的味道要亂串。
接下來是勾兌碗底佐料。
熟油海椒要一湯瓢,做熟油海椒的時候,還是一定要純菜籽油,幹海椒麵要最好是二荊條,喜歡辣的可以弄點朝天海椒進來。打個提高辣度的組合。
醬油來一湯瓢,醬油有顏色有味道就可以,如果要講究一下,也可以自己熬製複製醬油。
蒜泥水水來半湯瓢。做蒜泥的水一定用涼開水哦,實在來不及,也可以用雪域高原的5100來代替。
糖一勺,一勺就是吃炒飯用的那個鐵瓢羹兒的量。
花椒麵一勺。
鹽和味精喜歡的可以來點。科學說鹽吃多了對心血管不利,有人說味精吃多了面部容易呆滯。所以特別不建議多放。
這樣佐料就打好了,可以先用筷子和一下。
按說最純正、傳統的底料是不放芝麻醬和醋的,也不放豬油,香油,更不放花生、核桃。但時代在發展,口味在變化,而且我們還特別崇尚民主自由,如果你自己口味喜歡,那就隨便放……但還是不能敞放,你畢竟吃的是成都素椒雜醬,不是其它。
最後該討論麵條了。
麵條一般用粗點的好吃些,在菜市場可以買到標配的韭菜葉子面,具體要求得依靠經驗。而經驗又來自你吃過的素椒雜醬面的數量。
如果你實在閒得心慌沒得事幹,你還可以自己在家做麵條。和面的時候記倒敲兩個雞蛋進去,揉面的時候一定要使出吃奶的勁,這樣揉出來的麵團才溫情、才團結、才勁道。如果你非要說忘了吃奶的勁是啥子勁,那你還是回家找你婆娘請教。這兒,就算我白說了。
記住,揉面講究三揉三餳,餳的時候記到用溼毛巾蓋到。至於麵條粗細自己就自由發揮了。
煮麵一般來說要硬一點,太耙了容易粘起,和不轉佐料,耙唧唧的麵條也缺乏進取精神,還影響口感。
面煮好了後,要把水濾幹再放到碗頭,最好再燙點菜葉子,我最喜歡吃豌豆尖和萵筍葉子了。最後把炒好的臊子肉鋪在面上,壘尖尖那種,放點蔥蔥就大功告成。
從前,物質生活不是很豐富,我們都把吃麵當成三餐飲食的主旋律。那時要能吃到一碗素椒雜醬面,那簡直就是暫時跨入共產主義了。
為啥子是暫時呢?
肯定三,面對一個空碗你不回來幹啥子?
素椒雜醬的辣香味麻就不用說了,這是作為一碗素椒雜醬起碼必須具備的。而它最關鍵的味道應該是它的糖蒜味,相對來說,其它的味道都是多餘的。
回憶過去,每天早上起來,先吃一碗素椒炸醬,於是周身都舒服了,再溜達到辦公室,泡杯老三花擱在桌子上,然後就是一張報紙看一天。
這種生活很閒適,很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