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華生的行為主義

2020-12-27 託爾曼的鼠

提起華生,大家應該多少聽說過他,他是心理學最主要的兩大流派之一的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

華生有一句名言,給我一打嬰兒,我能把他們變成任何你想要的樣子,科學家、警察、小偷……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華生的心理學觀點,他是名副其實的環境決定論者,認為人格全部是由於環境造成的。

華生認為人類的所有行為都可以通過後天的條件反射等學習。總得來說就是S—R公式,S是刺激,R是行為,通過訓練,使S和R之間形成連接,一旦S出現,那麼對應的行為R也就出現。最簡單的就是在訓狗中使用的,比如排一下手,然後給狗吃東西,重複幾次之後,狗就以為只要一拍手就會有東西吃,所以你一拍手,他就會到你面前。這時候,刺激S就是拍手,行為R就是走到你面前。

總之,華生的行為主義有點太極端,完全否定了遺傳的作用,但是他的觀點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我們完全可以運用這個行為主義的理論去訓練兒童養成好習慣。

關注我,每天學一點心理學。

相關焦點

  • 「從問題少年」,到「一代宗師」,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
    社會的進步促使心理學發展,1913年華生在《心理學評論》上發表論文《行為主義心目中的心理學》,成為行為主義心理學誕生的標誌。此後50年,心理學一直是行為主義的天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
  • 約翰·華生與行為心理學
    華生的行為心理學觀點很快被年輕的心理學家們所接受,他本人在191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1918年,華生在航空部隊信號部門工作了一年,並在1918年開始對幼兒進行研究——這是以人類嬰兒為被試對象的最早嘗試。1919年,華生的代表作《行為心理學觀點的心理學》一書出版,他在書內採用了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的概念,系統地闡述了他的行為心理學理論體系。
  • 心理諮詢師考試高頻考點:行為主義
    為了方便各位考生掌握2020年心理諮詢師考試重點,環球青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心理諮詢師考試高頻考點:行為主義的內容,希望能助您一臂之力,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2020年心理諮詢師考試高頻考點:行為主義行為主義產生的標誌是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表了《從一個行為主義者眼光中所看得心理學》,宣告了行為主義學派的誕生。行為主義有兩個重要的特點:一是反對心理學研究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主張研究可以觀察的事件,即行為;二是反對內省,主張用客觀研究的方法,即實驗的方法。
  • 行為主義學派開山祖師--約翰·華生
    之前的文章裡,我們談到了巴甫洛夫和斯金納,他們都是行為主義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行為主義學派的開山祖師爺正是華生。在華生之前,心理學的舞臺上唱主角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華生則和弗洛伊德截然不同,他主張一切的心理活動都是可以甚至必須用客觀的評價工具來進行測量的,都是具有一定的量化標準的。因此他的理論和弗洛伊德大相逕庭,甚至完全針鋒相對。華生認為,心理學研究的東西並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而是可以觀測、評估的行為。行為是我們意識的外顯表現,因此我們如果要研究人的心理狀態的,大可以直接研究行為。
  • 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什麼?
    對了,這些正是兒童發展心理學所關心的問題。顧名思義,它研究的是兒童期的心理和行為的發生與發展的規律,以及這個時期的心理年齡特徵。但有一點和我們平時理解不大一樣,兒童期是指從出生到青年前期,即從出生到17、18歲左右。
  • 性心理學來解答:越「裝」的女生,越能吸引異性?
    在日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論調或者行為,即女生要顯得可愛和年幼,有時甚至要顯得「無知」,才會更吸引異性。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華生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的創始人。華生所謂的行為,是指有機體所說的或所做的,是能直接觀察到的。所謂的刺激,指的是外界環境中的任何東西以及各組織所起的種種變化。所謂的反應,指的是有機體(動物和人)所做的任何動作。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是的,不存在心理、意識的中介。主張用條件反射來解釋習慣養成的問題,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形成習慣。
  • 「推薦」關於邪教、異教、神秘主義的10+2部電影
    自古以來,從神秘主義身上獲取創作靈感的作家、詩人、音樂家、導演也不計其數……以下推薦10+2部電影,有聊齋風格的社會隱喻片,有上帝跟佛祖混搭的冒險片,也有站在科學角度打封建迷信的偵破片……」星期五文藝「之所以把這些電影拉到一起成一片單,是因為它們或許能幫助我們增強對邪教、異教、神秘主義乃至宗教的辨別區分能力。
  • 「大男人主義」是不是等於一根筋和死板?
    談到「大男人主義」的時候,我們一般就會聯想到一個一根筋、死板、強迫別人接受自己觀點的人。然而,其真實含義是否真是如此?「大男人主義」究竟是什麼?「大男人主義」的原意其實是「一家之主」。為什麼一個家庭需要主人?在儒家的觀念裡,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則社會太平。反之,家庭不合會導致社會紊亂。「齊家」與「治國」是有密切關係的。
  • 「心理學必讀清單」10本經典著作
    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找到個體行為與其成長環境及經歷之間的關係。另外,阿德勒在書中說明了合作、奉獻的重要性,強調社會意識。愛是人格整體的展現,要發展愛的能力,就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人格,並朝著有益的目標邁進。馬斯洛《動機與人格》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並於其中融合了其 美學思想。最為著名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教育心理學》人物思想匯總
    1.馮特心理學之父、構造心理學派、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心理學脫離哲學,標誌著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2.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行為主義、記憶痕跡衰退說、試誤說、餓貓實驗、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率、練習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說(伍德沃斯)3.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動作、建構主義者、圖式、同化、順應、平衡、認知發展階段論(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道德發展階段論—對偶故事法(前道德階段
  • 尋找「小艾伯特」——心理學史上最有名的被試之一
    小艾伯特("Little Albert」),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John Watson,給自己的被試起的暱稱,也就是照片上的這個小傢伙,拍照時(1920年)他8個月零26天大。約翰•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是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191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 格式塔心理學的建立、基本觀點、評價
    格式塔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其含義是整體、形式和結構…… 主張以整體的觀點來描述意識與行為。1912年在德國誕生,後來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格式塔心理學既不反對構造心理學將直接經驗作為研究對象,也不反對行為主義將行為作為研究對象,認為心理學是同時研究直接經驗和行為的科學。
  • 心理學知識大總結——從生物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發展脈絡
    9、從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來看,個體的心理行為具有模仿性、從眾性和攀比性。對於已有缺陷的事物,人常會在從眾心理影響下,不加以保護,反而加大對這些事物的破壞,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論」。我的評論:所以一定要盡力維護自己的一點一滴,真實「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啊!小時候下雨了,穿著新球鞋走路,怕把鞋弄溼,一直小心翼翼的。當鞋子不小心溼的時候,就不再小心翼翼了。
  • 教師資格證考試:心理學中的12個「核心」
    :(美)鮑爾斯、金蒂斯、阿普爾、(法)布厄迪爾23、布魯納-發現學習法,結構主義教育論24、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斯基25、一般發展理論:贊可夫26、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巴班斯基27、範例教學理論:瓦根舍因
  • 趙白石的「大男子主義」,為什麼不被人討厭
    趙白石的「大男子主義」,為什麼不被人討厭by 夭夭  | 27Ladys最近在追《那年花開月正圓》,被蠢萌蠢萌的趙白石迷死了。其實這個人設還挺煩人的,總是破不了案不說,還是迂腐的朱子理學擁躉,堅定維護「女子就該安於內室」的大男子主義,擱現在一定會被毫不猶豫拉黑的。但他竟然詭屌地圈了很多粉兒——因為趙白石雖然是大男子主義,但他並不是直男癌,而且身上有著很多男人所欠缺的「抱負」、「擔當「和「勇氣」。
  • 從楊冪的「完美女孩」到被誤讀的「女性主義」,來聽聽她們的聲音
    「小愛」就是一個被社會物化的女性,是為了取悅男性而生的。她的存在,滿足了一個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所有期待。而這些期待,放在一個女性身上,卻是那麼地不道德和反人性。最後,擁有完美臉蛋和身材的小愛,只有被認定為「垃圾」之後,才能以「報廢品」的面貌與操控系統脫鉤,實現所謂的自由,這才是莫大的諷刺。你想成為完美的女人嗎?完美?是誰在定義完美?
  • 多 · 樣 | Karina:執「消費心理學」之杖,行多元視角營銷之「道」
    舉個例子,廚具品牌「方太」去年有一個營銷campaign提出「方太為你改名」的idea,把自身品牌名稱「方太」和目標人群(「孫太」、「李太」、「王太」等等)聯結起來,為忙碌於廚房煙火氣中的太太們帶去溫暖,這使我很受啟發。帶著對於廣告創意的思考,我開始了自己第一份實習——在奧美協助提供TVC創意輸出、參與品牌管理戰略策劃。
  • 粉絲行動主義:「黑命攸關」運動中的BTS粉絲 | 後生深度
    因此,北美「阿米」們的價值取向,可以說本就與反對種族歧視、聲援有色人種的BLM運動相一致。相較於積極發聲的北美「阿米」們,東亞文化圈中的BTS粉絲面對聲勢浩大的BLM運動,態度則曖昧、保守不少。▲ 許多東亞粉絲們因為不了解美國的種族歷史,對北美粉絲和BTS的發聲持一種疏遠的觀望態度,甚至會反感「過於高調」的北美粉絲,認為ta們在推特上的種種行為是一種「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