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歐洲最強大的戰列艦之一,卻讓一群懦夫所暴殄天物

2021-01-11 百度百科

提起二戰期間的義大利軍隊,大家總會想到許多關於他們在戰場上那讓人啼笑皆非的表現。義大利人實在是不太適合戰鬥,如今他們給我們留下來一個又一個的笑話。然而在這些笑話之中,卻有一個堪稱辛酸的悲劇,那就是維內

託級戰列艦,被白白地浪費在了一群懦夫手中。

維內託級戰列艦是義大利海軍在二戰前開始建造的新型戰列艦,20世紀30年代,法國為針對德國的「袖珍戰列艦」,開始建造新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這樣一來義大利海軍原有的戰列艦就顯得陳舊落後了。於是義大利人很快展開了新型戰列艦的研製工作,要求全面壓倒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最終誕生了維內託級戰列艦。

本級艦首批建造兩艘,1937年法意英關係緊張後義大利再決定追加兩艘改進型羅馬號和帝國號。1934年前兩艦開工,1940年竣工。1938年羅馬號開工,1942年竣工。四號艦帝國號1938年開工,最後未完工。義大利讓深知自己國力有限,不可能像英美日那樣裝備十幾艘戰列艦,因此非常注重單艘戰列艦的戰鬥力,而維內託級,正是義大利人這種思想的產物,也是義大利戰列艦技術的結晶與得意之作。本級艦裝備9門M1934型381mm(15英寸)主炮,三座三聯裝炮塔前二後一布置。這型主炮也是維內託級最大的亮點,或者說是維內託級最強的地方。

從這種圖中可以看到,M1934主炮穿深非常驚人,甚至超過美國的MK6型406mm炮,這是因為義大利人為該炮配備了強裝藥穿甲彈,靠犧牲炮管壽命,來獲取非常可怕的穿甲威力。而這也正是義大利人注重單艦戰鬥力的體現——在一艘45000噸的戰艦上,恨不得要實現55000噸的戰鬥力。

而在裝甲防護布置上維內託級也是非常優秀,「維內託級」戰列艦艦體舷側主裝甲帶採用10度傾斜角的設計,舷側中部裝甲為360mm,舷側上部70mm。水平防護由三層水平裝甲組成,機艙上部為三層共169mm裝甲,彈藥艙上部為三層共219mm裝甲。主炮正面裝甲為340mm。可以看出維內託防護力卓越。

可以這樣說, 維內託級堪稱歐洲最強大的戰列艦之一,它就像一個渾身沒有一絲贅肉的拳擊手,擁有著超越自己體量的戰鬥力。

只可惜,如此優秀的武器,卻浪費在一群懦夫手中,整個二戰期間,三艘維內託級都沒有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威力,反而是經常遭遇一些異常屈辱的戰鬥,不僅讓人扼腕嘆息。試想,如果德國海軍能夠得到這三艘戰艦,恐怕會是截然不同的光景。

相關焦點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長期佔據海權國家主力艦霸主地位。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以下列舉二戰中戰力最為強勁的十一型戰列艦,以供網友賞鑑。
  • 揭秘二戰日軍為何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
    該條約的締造者對英 -德以及英-美-日之間的海軍競賽記憶猶新,他們希望能約束造成競賽升級的最明顯原因。美國對第一代「倫敦條約」戰列艦的設計是:搭載3座四聯裝炮塔,其上架有12門14英寸口徑大炮。這一令人生畏的火力配備可以媲美「五大」——即美國在該條約籤署前建造的最後五艘戰列艦。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
    提爾皮茨的「風險理論」計劃建立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使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力量——英國不得不考慮規避與德國發生戰爭的風險,以保存其優勢。最終的法案設想一支由大約41艘戰列艦組成的艦隊,其中25艘將被分配給公海艦隊,其餘的艦隻則作為後備。繼德皇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之後是維特爾斯巴赫級戰列艦、不倫瑞克級戰列艦和德國級戰列艦,這是德國建造的最後一批前無畏艦。
  • 長門級戰列艦: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擁有16英寸的主炮威力不容小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都認為建造防護能力超強、火力超大的巨型戰列艦能有效打擊敵軍艦艇,日本也不例外,因此建造了新型的長門級戰列艦——長門號與其姐妹艦陸奧號。兩艦均採用了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410mm火炮。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八八艦隊」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
  • 積木裡的戰列艦:COBI積木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評測
    縱觀二戰德國海軍的作戰史,「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無疑是最具分量的組成部分之一。儘管在設計上存在幾乎不可彌補的各類缺陷,先天不足的沙恩還是隨著倉促上陣的德國海軍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在姊妹艦格奈森瑙早早退場之後,她葬身冰海的結局也為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的活動幾乎劃上了最後的句點,其服役歷程幾乎就可以看作二戰德國海軍的命運縮影。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是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傳奇,夾雜著爭議更讓英國人懷念和尊敬。雖然這級戰列艦一開始建造就有落伍之嫌,但在它的服役過程中也為英國海軍做出不小的貢獻。霍雷肖·納爾遜勳爵一、納爾遜勳爵是誰納爾遜全名霍雷肖·納爾遜(1758年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是英國風帆戰列艦時代最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
  • 「多炮塔神教」與太空時代星際戰列艦幻想
    日後,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二大規模的海戰(僅次於雷伊泰灣大海戰)和最大規模的戰列艦對決,以「日德蘭海戰」之名,成為海軍史上最耀眼的篇章之一,也成為大艦巨炮時代最標誌性的戰鬥與頂峰。 遊戲《戰錘40K》中帝國艦隊主力戰列艦之一:報應級(Retribution)戰列艦。在這部科幻遊戲的背景故事中,帝國艦隊主力艦隻分為復仇女神級艦隊航母、勝利級戰列艦、聖杯級戰列巡洋艦、帝皇級戰列艦和報應級戰列艦。
  • 它是北極航線的保護者,在擊沉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時立下首功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1933年席捲世界的經濟危機,昔日強大的大英帝國此時已經千瘡百孔,經濟遲遲無法獲得恢復,工業生產能力也大大下降,造船業技術水平大幅倒退,產業工人大量流失,像一戰前那樣一口氣造十幾條戰列艦的盛況已不可能再出現
  • 衣阿華級戰列艦:我才是終極戰列艦之王,奈何只有跑龍套的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拘泥於艦隊決戰思想的日本海軍建造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和級戰列艦,那麼,美國海軍能與之相抗衡的應該是戰爭末期服役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了。其實在二戰時,航母與飛機已是戰爭的主角,戰列艦幾乎已成跑龍套的配角,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時,美國對此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的大改造,重新煥發青春氣息,甚至還投入到90世紀初的海灣戰爭。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見證這歷史一幕的美國軍艦,即著名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於1944年建成,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第4艘,舷號為BB-63。密蘇裡號戰列艦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強大的動力裝置。它的動力裝置由8座重油水管鍋爐和4組通用電氣電力式齒輪傳動型蒸汽輪機組成,總功率達到了15.6萬千瓦。在如此強大的動力下,密蘇裡號戰列艦擁有了世界戰列艦中最高的航速——33節。因二戰而生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在裝甲防護和武器裝備上也是頂尖水平。密蘇裡號戰列艦最厚的裝甲,位於司令塔正面,達到了445毫米。
  • 帝國夢碎地中海,二戰中的義大利海軍最強戰艦維內託級戰列艦傳奇
    在近現代的歐洲列強中,義大利算是一個比較另類的存在,它的領土是羅馬帝國的故地,因此義大利人對羅馬帝國有著無比懷念,但是直到1870年義大利才真正實現統一,它也像歐洲列強一樣致力於對外擴張,但是在19世紀末,卻被東非的小國衣索比亞擊敗,而且還進行了向衣索比亞支付了戰爭賠款,它在一戰前因為與法國交惡,加入了德國的同盟國陣營,然而當一戰爆發後,義大利卻又轉投協約國陣營
  • 逐鹿全球角逐四海,舷側對敵設計,吹響戰列艦復興號角的君權
    君權級戰列艦兩視圖,主炮位置靠近上層建築,射界相對較小 義大利所設計的翁貝託國王級戰列艦在1884年7月10日開工,1888年10月18日下水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1)英倫血統
    只有四艘金剛型戰列艦為聯合艦隊徵伐四方,疲於奔命。矮子裡頭挑長子,想來想去還是寫「金剛號」 - 這艘二戰中日本最老舊的戰列艦吧。 「金剛」號全艦所用的零部件和設備全部為英國製造,於1913年4月16日完工。
  • 巔峰戰艦強大戰列巡洋艦天城號 改建開放在即
    就是喜歡火力強大、航速也很快的戰艦。在對馬海戰中,因為戰列艦數量太少,日本人就曾經把裝甲巡洋艦編入主力艦隊。 結果日本人反而發現,好用! 因為航速夠快,在海戰中能夠更方便地搶佔優勢陣位,而足夠強大的火力,也能夠給對方戰列艦造成足夠傷害。從這時起,日本人對高速重火力戰艦,就變得極為痴迷了。而日本人從國外訂購的最後一種主力戰艦金剛級,也是當時整個世界最為強大的戰列巡洋艦。
  • 戰艦少女R戰列艦排行榜 戰列艦培養推薦
    戰艦少女R中有很多戰列艦,那麼戰艦少女R戰列艦哪個好?大炮攻擊力和爆發力都很強,在戰鬥中是必不可少的戰艦。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戰艦少女R中值得培養的戰列艦。 注:戰列最重要的屬性為火力以及隱藏的命中,然後裝甲、耐久、對空等,其餘的都差不多,就不多說了。
  • 日本「長門」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和悲苦的命運
    1914年7月,一戰爆發時,日本的政治元老井上馨說:「歐洲的大禍亂,是上天給大正新政的庇護,是日本國運的天佑。」海軍接受了這樣的設計,1916年5月,海軍向吳工廠下達製造的命令,大正天皇也在備選艦名中圈定『長門』為艦名。這時,日德蘭海戰發生了,日本是派人去觀察了的,回來分析,得出結論:英、德兩國的軍艦都過時了,日本要發展快速重裝甲巨炮大艦。於是,日本海軍讓擔任過戰列巡洋艦「比睿」、戰列艦「山城」的設計與建造工作的平賀讓博士對長門級的設計計劃進行了改進,新的番號為A-112。
  • 戰列艦主炮最遠命中紀錄:厭戰、馬薩、沙恩誰是最強者
    【話說軍世】作為火炮戰艦的巔峰,戰列艦的大海戰時代對於很多朋友都是一種「圖騰」般的存在,那麼戰列艦巨炮的最遠命中紀錄是多遠呢,有幾艘戰列艦在不同的海戰條件下,都創造了最遠命中紀錄,那麼他們誰才是最強者呢,我們一起看一下。
  • 儘管小氣,但不失為一款優秀的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
    所以在1922年底,當「納爾遜」級戰列艦的開始在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位於泰恩河畔紐卡斯爾的沃克造船廠建造時,英國皇家海軍就已經開始計劃下一代戰列艦了,初步設想新的戰列艦規格:排水量28000噸,裝備9門356毫米(14英寸)主炮。他們對戰列艦的要求就是強大、強大、更加強大。雖然海軍有建造更加強大軍艦的需求,但英國政府卻有自己的難處。
  • 美國第一艘以「BB」作為舷號開頭的戰列艦——印第安納號戰列艦
    「海防戰列艦」 一位英國海軍學家形容這艘一等戰艦時說道,「出類拔萃,遠勝於歐洲任何一艘排水量與之相當的戰艦」。但由於當時,美國最具有影響力的美國海軍戰略學家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認為,美國的海防需要「高瞻遠囑的戰略」指導,才能拒來犯之敵於國門之外,要做到這一點最需要的就是擁有火力強大的戰列艦,導致「印第安納」號及其兩艘姊妹艦在建成時被劃分為「海防戰列艦」。 1889年7月,美國政策委員會認同了馬漢的海軍戰略理論,並提請美國國會建造一艘新型的戰列艦。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上一期提到了一戰結束之後的1922年五個國家在華盛頓籤署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美國作為條約發起國之一自然也要帶頭執行。在這一條約期限內美國只建造了3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這一時期全球海上力量相對平衡且幾乎沒有戰事,因此也被稱為「海軍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