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均消耗12.22公斤巧克力 位列歐洲之首

2021-01-12 環球網

中國網10月30日訊 據法國媒體10月28日報導,在10月28日-11月1日期間,第21屆巧克力沙龍在巴黎凡爾賽展覽中心舉行。藉此機會,法國《費加羅報》對歐洲巧克力市場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得出的結果是:德國消耗的巧克力數量,幾乎是法國的2倍還多。但是這兩個國家鍾愛的巧克力口味完全不一樣。

還有一個領域,德國無疑是領先於法國的,那就是巧克力。伴隨著人均12.22公斤的消耗量,德國人幾乎是法國人的2倍以上,法國人人均6.69公斤。德國甚至打破了瑞士人的記錄,瑞士去年人均巧克力消耗量為11.7公斤,位列歐洲地區第一位。此次,德國將以領導者的身份出席巴黎舉行的巧克力沙龍。

在去年全年歐洲地區巧克力人均消耗量的排名中,位列前10位的分別是德國12.22公斤,瑞士11.7公斤,英國8.86公斤,奧地利8.8公斤,荷蘭7.58公斤,比利時7.54公斤,芬蘭7.23公斤,法國6.69公斤,愛爾蘭5.84公斤,立陶宛5.66公斤。

德國為什麼在巧克力領域佔據領導地位?據巧克力業內專業人士表示,原因很簡單純粹,僅僅是因為傳統。根據專業雜誌《糖果工業》對世界各國巧克力生產商的分級顯示: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廠之一。德國人偏愛的巧克力口味更甜,奶油味更濃。在德國,人們一般是在糖果店和糕點店購買巧克力相關產品,其中最受歡迎的當屬黑森林蛋糕(Schwarzwälder)。這款甜點原產於德國南部黑森林地區,融合了櫻桃的酸、奶油的甜、櫻桃酒的醇香,是在20世紀初由約瑟夫·克勒爾或埃爾溫·希爾德布蘭特發明的,目前它的發明者仍然有爭議。

法國人更鍾情黑巧克力

法國人偏愛的巧克力口味和德國是完全相反的。法國人不僅僅巧克力的消耗量更少,而且他們更喜歡薄薄一層的巧克力,而且略帶苦澀味。法國黑巧克力的消費量佔總體數據的30%以上,而就整個歐洲地區而言,黑巧克力的平均佔比約為5%。法國人更喜歡能夠直接送進嘴裡咀嚼的巧克力,這部分的巧克力佔總銷量的32.6%,而且,法國人購買巧克力都是超市為主,80%的巧克力都是從這種類型的銷售商店獲取的。

在去年,法國人一共消費了40.5萬噸巧克力,高峰期主要集中在聖誕節(33290頓)和復活節(14940頓)。法國巧克力工會還指出:「雖然經濟危機一直影響著法國,但是巧克力的銷量總體上還是保持穩定。」業內人士表示,法國81家巧克力企業,員工人數超過3萬人,其中9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業,在去年一共實現了31億歐元的營業額。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法國三分之二的巧克力都用於出口,而且出口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鄰國。法國87%的巧克力出口是銷往歐盟國家,美洲和非洲地區都佔比3%。(陳宇龍)

相關焦點

  • 哪個國家最會吃巧克力?每日人均竟然要消耗30g!
    我身邊的人很多都愛吃巧克力,特別是女孩子,每到情人節、聖誕節以及任何可以和愛情掛邊的節日首選的禮物就是巧克力。而你知道發明巧克力的國家是哪個國家嗎?我想大多人都回答不出來。小廚來告訴大家巧克力是由荷蘭和英國發明的,在當時人們只是將可可粉以及巧克力做成飲品來食用,而英國人第一次發明了固態的巧克力,瞬間風靡了整個歐洲。那哪個國家最會吃巧克力呢?我們都會異口同聲的說瑞士,沒錯是瑞士。因為瑞士發明了牛奶巧克力而其到今天依然是主流巧克力市場上的佼佼者。
  • 舌尖上的德國 一定要品嘗的四大巧克力品牌
    Schokolade ist fassbar, greifbar und vor allem essbar gewordenes Glücksgefühl. 巧克力在口,猶如去感知、觸摸和品味幸福。——Wim Wenders (德國導演)正如著名導演、德國新電影四傑之一維姆·文德斯(代表作:《城市之夏》)所言,巧克力對德國人來說總是有著無以言喻的吸引力。德國人餓了愛吃巧克力,困了愛吃巧克力,無聊了愛吃巧克力,甚至送禮也愛送巧克力。根據《世界報》公布的統計數據,德國人均每年要吃掉約10公斤巧克力。
  • 情人節~巧克力~諾貝爾獎
    但今天小編發現,還與諾貝爾獎有關,為此,小編決定轉發此文,為了諾貝爾獎,我們向12公斤巧克力進軍吧。情人節到來時最應景的節日物品,除了玫瑰花以外,就屬巧克力了。西方情人節在歐美很多國家都很有人氣。關於這個節日的來歷有很多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公元三世紀,羅馬為了強兵,禁止士兵結婚。
  • 法國每年人均吃掉7.3公斤巧克力,特殊時期仍視為生活「必需品」
    2020年的復活節是4月12日,這本是巧克力店買貨的大好時機;往年復活節期間的銷量平均佔全年營業額的20%。本來就因疫情客流量大幅減少的巧克力店,銷售黃金季又遭遇政府實施居家隔離措施,可謂雪上加霜。麵包店、甜點店和巧克力店是政府特許疫情期間開門的「必需品」商店,但營業額仍舊備受打擊。法國巧克力、甜點業聯合會主席柯藍(Sylvie Collin)稱,居家隔離措施實施以來,客流量減少了80%。法國是巧克力消費大國,平均每人每年要吃7.3公斤巧克力,83%的人每周至少吃一次巧克力。
  • 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2019年GDP對比
    德國GDP總量、GDP增速、人均GDP表現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的GDP總量為34359.9億歐元,約為3.85萬億美元,在全球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位列第四的位置,同時德國也是歐洲GDP總量最高的國家。
  • 情人節~巧克力~諾獎
    而情人節送巧克力的節日傳統,則來源於日本。情人節傳到日本是1936年,當時在歐洲各地都十分盛行選擇將情人節作為向愛人告白的日子,在神戶有一家叫做莫洛佐夫的巧克力廠家第一次把這個習慣介紹到日本,並且推薦將巧克力作為表白時的禮物。不過據說因為經濟不景氣和此俗當時尚未流行開來,當第一個情人節到來時,店家的情人節巧克力只賣出去了3塊。
  • 百樂嘉利寶執行長:年人均消費100克的中國巧克力市場商機仍在
    北美最大巧克力製造商業績下滑、中國業績大幅縮水,本土最大巧克力品牌「賣身」被收購……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巧克力市場已經出現下行的跡象,一時間,市場人心惶惶,中國巧克力市場何去何從?3月30日,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及可可製造商百樂嘉利寶執行長Antoine de Saint-Affrique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儘管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但我們堅信巧克力在亞洲地區發展潛力巨大,巧克力需求會越來越高。畢竟中國內地人均每年巧克力消費量才100克,跟歐美完全沒法比。
  • 鮮為人知的荷蘭第四寶人均年消耗8公斤,每次說它,荷蘭人都會笑
    奶酪對荷蘭人來說意義非凡,據統計,荷蘭每人每年消耗大約 8公斤的奶酪!除了是每日必備的食品外,更是早已成為荷蘭的一種象徵。咱們中國人拍照說「茄子」,荷蘭人在拍照時都說:「Say Cheese!」荷蘭年生產近 8 億公斤奶酪,是歐洲最大的奶酪國。因每年出口奶酪40萬噸,還是奶酪出口的第一大國。不只是量大,荷蘭奶酪的口感和色澤也是世界頂級的。
  • 美國疫情期間巧克力銷量飆升 2020中國巧克力市場份額及前景分析
    美國疫情期間巧克力銷量飆升原因是什麼?巧克力市場前景分析。據美國糖果協會最新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從2020年3月15日至8月9日,全美巧克力和糖果整體銷量增長了3.8%。其中,普通巧克力增幅達5.5%,而高檔巧克力市場增長最快,高達12.5%。
  • 巧克力是如何徵服歐洲客廳的?
    返回歐洲後,阿奎萊拉優先送了一點寶貝種子給阿拉貢的彼德拉修道院的唐·安東尼奧·德·阿爾瓦羅。1524年,這座修道院實際上成為歐洲第一個製作熱巧克力的地方。僧侶們突然間成為這種飲料的熱情擁躉,爭相傳授著配方。在修道院迴廊上方的小小「密室」裡,流淌著滋潤、暖人的喜悅。於是,這種暗黑而誘人的新美味在教堂間流轉,在貴族家分享,在宮廷中飲用。
  • 瑞士最古老的巧克力,是如何把體驗做到極致的?
    1898年,家族第三代傳人建造了凱雅巧克力工廠凱雅之家(Maison Cailler)。至今,位於瑞士小鎮布魯克(Broc)的凱雅之家依舊是全球唯一生產凱雅巧克力的工廠。目前雀巢集團正致力於將Cailler打造成國際高端巧克力品牌,以此搶佔Godiva、Lindt等市場份額。 據說每年瑞士人均消費巧克力高達12.3公斤。在瑞士,巧克力不僅是食品,更是一種藝術品,而瑞士對傳承的執著、工藝的專注、追求精緻與創新的民族精神也通過「瑞士巧克力」向全球傳播,瑞士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巧克力品牌Cailler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
  • 巧克力龍頭品牌,德芙眾享新絲滑,中國巧克力市場三分天下
    很多人都喜歡吃甜食,尤其是巧克力,巧克力可以說是開心幸福的代表。我們可以看到在各種值得慶祝的節日巧克力都可以作為禮物贈送,給人一種開心浪漫的感覺,那麼關於巧克力的龍頭品牌---德芙,你了解多少呢?德芙巧克力是世界最大寵物食品和休閒食品製造商美國跨國食品公司瑪氏(Mars)公司在中國推出的系列產品之一,1989年進入中國,1995年成為中國巧克力領導品牌,「牛奶香濃,絲般感受」成為經典廣告語。德芙品牌在市場上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市場佔有率為35%,知名度為80%,具有良好的品質、口味、品牌形象。
  • 為什麼德國菜被稱為歐洲的東北菜?
    相比於烤豬肘和香腸,酸菜才是名副其實的「德國國菜」。酸菜在德國人生活中非常重要,平均每人每年要消耗掉10公斤的酸菜。就算在德國國宴菜單裡,也少不了酸菜,默克爾就曾拿酸菜招待歐巴馬。在歐洲,酸菜甚至成為了德國人的代名詞。
  • 風尚 | 巧克力:風靡歐洲王室卻難以打動康熙,竟成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阿茲特克帝國的末代皇帝蒙特祖馬二世是當時這種迷之口味的最佳代言人,宮廷裡每天據說要消耗2000杯苦水,其中50杯是他本人享用的。兩年後,劇情反轉,當年的羽蛇神搖身一變成為死神,科爾特斯徵服阿茲特克,蒙特祖瑪二世和他的最愛一起成為西班牙人的戰利品,走進歐洲王室。  「苦水」的西班牙首秀並不順利,1528年,科爾特斯將它進獻給國王,卻被嫌棄是「給豬喝的飲料」。聰明的西班牙人稍作改良,很快將其變成了上流人士的最愛。
  • 臺灣人均GDP多達17.88萬元,放在歐洲是什麼水平?
    其人均GDP更加亮眼,截止2019年臺灣省常住人口為2360萬人,人均GDP達到17.88萬元(約2.59萬美元),與上海人均GDP的2.28萬美元、北京的2.38萬美元都還要高。經濟實力如此強勁的臺灣,放在歐洲會是什麼水平?
  • 德國在歐洲的地位,以及與美國的關係是怎樣的?
    德國位於中歐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是位於連接北歐、南歐、西歐和東歐地區的「陸上十字路口」。德國總面積約為35.7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8300萬人,不管從面積還是人口數量角度來看,德國都是歐洲西部地區的大國,是歐洲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2018年德國的名義GDP約為40291億美元,位居歐洲第一位,排在美國、中國和日本之後,位列世界第四位。
  • 這塊歐洲巧克力國版圖拿走不謝
    其實那不是病,是你戀愛了,即使沒人跟你互動,你也不可自拔地墜入愛河,那是巧克力的恩典,它在你體內釋放著多巴胺,填補你缺乏多巴胺的大腦。所以吃過第一顆以後,你再也抗拒不了它。小時候看電影《chocolate》,深覺被朱麗葉·比諾什攪動起來的巧克力醬,才是撐起整部影片的主角,可以重溫一遍又一遍,並且看多少遍都記不住約翰尼·德普長什麼樣。最後我總結出一條感悟,好吃的巧克力肯定在歐洲!
  • 深析 歐洲的巧克力文化之旅
    這份「濃濃之情」,體現了人的品位和真情真意。然而巧克力是怎樣擁有今天舉足輕重的地位,背後地故事我們知多少呢?令人驚訝的是,保守的西班牙人對飲料的配製方法秘而不宣,居然成功地將可可豆的加工工藝向其他歐洲國家隱瞞了將近一百年,從考特斯帶回可可豆以後的這段漫長歲月裡,巧克力一直是西班牙宮廷中保守著的秘密。西班牙憑藉對可可豆和其產品的壟斷在歐洲非常高傲。然而這個為眾人覬覦的誘人秘密終究不可能一直被保守下去。
  • 紐西蘭國民級巧克力Whittaker's即將發售首款復活節巧克力【巧克力奇異鳥】
    關於此款巧克力何時在超市上架,以及價格及產量等詳情,惠特克方面暫時還未透露眾多巧克力粉絲希望此次的奇異鳥復活節巧克力能打敗進口的瑞士蓮(Lindt)兔子復活節巧克力。雖然還有三個月才到復活節,但是超市裡已然開始出售復活節巧克力了,那麼在翹首等待Whittaker’s的奇異鳥巧克力的同時,我們可以去哪些地方一解巧克力相思之苦?1.
  • 為什麼德國盤叫「歐洲的東北菜」?
    泡菜在德國人生活中非常重要,平均每人每年消費10公斤酸菜。即使在德國國宴的菜單上,醃菜也是必不可少的,默克爾曾經治療歐巴馬。在歐洲中,泡菜甚至成了德國人的同義詞。兩次世界大戰位於德國人對面的英國人,稱為「酸菜」(Kr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