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喵哥交易解惑,ID:EURGBPAUDJPY】
如果交易策略與交易目標錯配也容易出問題。
你的交易目的是什麼?
你使用的策略能不能幫助你達到目標?
我做外匯是投機。這個事是高風險。所以我考慮的不是穩賺不賠,而是提高效率,降低回撤。
與此相反,我做低估值指數基金定投是投資。不在乎短期波動。也不在乎短期收益能否兌現。現在的目標就是積累份額。我希望它不要漲,希望能長時間維持低估。
目的不同,所以策略不同。
最近看到一個策略,內核邏輯是,商品期貨的價格不會跌倒0,所有的超跌都會回歸。
只要給帳戶放夠資金,控制好倉位,使用低槓桿,甚至不使用槓桿,只做多,不做空,從某個價位開始,越跌越買,只要漲回來,就大賺不賠。
我曾經也想到過,只不過沒多想就放棄了。
一方面,這個東西太理想化,而金融市場時不時就會飛出黑天鵝。
另一方面,它和我投機的目的不匹配。
我就不展開講具體的操作手法了。以防有好奇的小夥伴照貓畫虎。
說點你可能想不到的事情。
無論是外匯還是期貨,都是槓桿交易,你用槓桿的目的是什麼?
以小博大。
我默認所有使用槓桿帳戶的交易者,都有這一層目標。
首先是想賺錢。
其次是想以小博大的方式賺錢。
上述這個策略有個弊端。
如果它總能滿足你「想賺錢」的目標,意味著,你總是以極輕的倉位賺一點點波動。無法達到「以小博大」的目的。
如果能輕易賺錢,說明這個標的在上漲,越漲越高,很快你就沒有交易機會了。因為策略裡會有一些買入價格的限制,用來降低風險。
有一種情況,可以賺到大錢。
自你開始買入後,標的一路下跌。你有機會持續加倉。你積累了大量籌碼,只要稍微一漲,你就賺錢。只要價格回歸常態,你就賺大了。
看起來很美好。
但是你能穿越「黑暗期」嗎?
很少有交易者設身處地的考慮過自己在實盤中要面對的境遇。儘管這些痛苦在實盤中人人都經歷過。
積累的倉位越多,浮虧就越大,就是這個策略的黑暗期。
機械交易中會出現持續期長,回撤幅度大的黑暗期。
平倉反手不設止損的策略可能導致的單筆巨虧的黑暗期。
這些黑暗期都被掩藏在最終光明的回測結果裡。交易者因饞涎回測結果,而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認為自己可以穿越黑暗期,伸手就去摘果子,結果被困在黑暗期。
回想你曾經扛單加倉的經歷。決定扛單加倉之初的樂觀與高估,以及過程中不堪回首的痛苦。
陷入黑暗期後,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反省。自我反省的第一刀就會插向策略與目標不一致這個痛點。
你會懷疑這個策略到底能不能盈利。擔心策略是不是失效了。價格還能回去嗎?
你甚至會想,這樣做有什麼意義?被套為什麼不平倉?做點別的,說不定就打回來了。
第一次,不大會平倉。但是眼瞅著看好的品種朝預期方向走,更加難受。
第二次,你仍然會檢驗你的行情預測。你說巧不巧,預測在檢驗階段,總能獲利。
第三次,忍不住了,決定清倉換品種。希望能一把打回所有虧損,上了槓桿。
非常不幸,這次錯誤。
更不幸的,那邊商品開始漲了。
失去錢和希望。
面對回測數據,由於不需要親歷黑暗期,交易者總是樂觀的。
預期的高收益會麻痺風險意識,高估承受能力。高收益不是市場給出的承諾。
這個策略,要達到以小博大的目標,不但要穿越黑暗期,還要有毅力在浮虧抹平後,仍然持倉不動。
極難做到。
隨著倉位加大,浮虧成倍增長。你會反反覆計算,再跌幾個點就虧多少錢。
你瀏覽網站,都是一片悲觀看跌。根本承受不住。
最最可怕的是,因為這種策略宣稱穩賺不賠,有人在帳戶裡放了生活上要用的錢。
喵哥,準備買房的首付被套了,怎麼辦?
喵哥,結婚的彩禮被套了,女朋友吵架要分手。
喵哥,我爸看病的錢……
害怕風險,所以才對「穩賺不賠」的策略感興趣。寫策略的人卻不揭示風險,甚至不告知,本金可能要很久都無法回收。
結果自然是悲劇。
因為害怕風險,註定不會止損離場。
「怎麼辦」應該是下單前就想好的,而不是害怕了才問。
打算扛單不止損,下單前就計劃好。認真問自己,能做到嗎?
會不會最後扛不住一衝動止損了?
會不會保證金不足,被交易商強平?
持倉巨虧,合約到期,還加錢移倉嗎?
不止損,還急用錢,只能去借。有人借了錢,又放進帳戶想一把博回來。
就此走向深淵。
類似加碼做多商品的策略,已經不是投機而是投資。只不過從價值投資的角度講,這種策略又過於膚淺和冒險。
A股市場裡有一些追蹤有色、黃金、油氣的ETF基金。如果以價值投資的策略去做定投或越低越買,都是非常好的標的。這些ETF價格非常低,買一手高的也就300元,低的不足100塊錢。最關鍵的是不會被強制平倉,不會爆倉。這有助於你穿越黑暗期。
2018年4月份,銀行板塊PE大約7倍,市淨率大約0.9倍。這個估值已經相當低,我決定開始定投銀行ETF。
如此低估,也是因為市場害怕銀行暴雷。
這一年裡確實有不少銀行暴雷,比較著名的是包商銀行被託管。但是作為ETF,單一銀行所佔權重有限。而且ETF不會退市,不會清盤。銀行業整體盈利回報也不低。尤其是接近4%的股息率,還打9折銷售。
定投策略非常簡單,就是每周一開盤買入固定手數。
開始定投時,當時銀行ETF價格是1元,後來最多跌倒0.85元。然後漲回到1元,又跌破0.9元。反正只要低估就始終堅持定投。
我從定投開始,就沒有害怕過。我根本不擔心暴雷。一個小夥伴問我,如果自己買幾個銀行做組合怎麼樣?我的看法是,說不定哪個會暴雷。但是ETF是個殼子,暴雷的遲早會滾犢子,能賺錢的遲早會裝進來。所以ETF雖然回報低,但是扛風險能力強。
現在銀行ETF漲到1.15元了。
然而現在,銀行板塊整體PE不足7倍,市淨率更是不到0.8倍。也就是說銀行ETF自底部上漲35%之後,現價反而是8折銷售了。
我剛才看了眼招行的報表,今年前三季度的利潤已經基本持平2108年全年了。就在市場因擔憂而打折銷售的時候,銀行家們正悶聲發大財呢。
在低估值定投策略加持下,就像一些小夥伴所描述的,根本感受不到熊市,也就不可能迷失在黑暗期裡。
這個案例剛好說明,如果策略與目標相匹配,應對黑暗期,會更加從容與淡定,策略才有執行下去的保障。
順便說一句,正常的股票帳戶單筆交易要交最低5元手續費,我公號菜單欄底部有個福利,買賣ETF基金免收最低5元的手續費,可以大幅降低定投ETF基金的成本。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喵哥交易解惑,ID:EURGBPAUDJPY】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喵哥交易解惑,ID:EURGBPAUDJ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