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之爭,折射出在線音樂還未走出困境

2021-02-24 犀牛娛樂

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只說真話和笑話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  犀牛娛樂

前不久,阿里掌控的蝦米音樂聯合華研國際舉辦了第13屆「詞曲﹒唱作人」大賽,目的是不斷挖掘和培養華語樂壇的演唱創作生力軍。之前騰訊、網易等在線音樂的頭部公司,已經在原創音樂上發力。

 

今年3月網易雲音樂將UGC音樂專欄放到了APP首頁,增加曝光;6月份QQ音樂在7.5版本中上線了「音樂號」功能;8月份,蝦米音樂也上線了自己的泛音樂資訊聚合平臺「蝦米頭條」。

而這些都源於對於版權的爭奪,9月中的那場讓整個音樂界天搖地動的巨頭版權之爭剛剛落下帷幕,騰訊和阿里的聯手,預示著網易雲音樂將面臨來自酷狗、酷我「雙酷」和身後蝦米音樂的前堵後追,而一直沒有站到輿論風頭的百度音樂,也不會成為旁觀者,很可能成為下次的主角。

    

幾年前愛奇藝、騰訊、優酷這三個BAT背景的視頻網站,與搜狐、樂視、芒果等二線視頻網站的也進行過一場類似的「戰爭」。2016年愛奇藝版權採購達1600部,較2015年增長100%;2015年第三季度優酷土豆購買版權花費了5.16億元。為了爭奪一些流量作品,各大網站搶破了頭,只是比著誰燒得錢更多。

 

但熙熙攘攘過後,視頻網站發現花出去的錢是要掙回來的,於是紛紛把重心轉移到自製、會員付費,也就變相放棄了囤積版權的老路。

 

16、17年隨著自製劇成為品牌的象徵,愛奇藝在這方面100億的投入只可能多不可能少;阿里大文娛也宣布,三年將投入500億到優酷為首的大文娛產業;騰訊視頻方面,同樣不甘示弱,2017年在自製內容上的投入上比2016年翻9倍。

 

而在線音樂為主要代表的音頻網站是不是也陷入了購買版權的「坑」裡了呢?音樂版權的起步比起視頻版權要晚一些,2015年是音樂版權開始走上正軌的一年。

 

在國家的大力管控下,音樂盜版逐漸遠離了網民的視線,但隨之而來的是版權費用的直線上升,雖然看似並沒有視頻那樣昂貴,但宇宙量的版權基數,足以壓垮一個經濟實力稍差的公司。

 

從業內流傳,騰訊音樂付出了3.5億美元現金及購買環球音樂1億美元期權的代價來換取中國大陸地區對環球音樂所擁有的數字版權分銷權,就能看出這不比視頻燒錢燒得慢。面對高額的版權支出,如何實現收入的增加就成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根據QuestMobile2017年7月在線音樂應用行業洞察報告,目前,在線音樂市場用戶規模在5.6億以上,每個用戶每月平均使用60多次、每月使用220分鐘,近4個小時。每個用戶每月平均使用60多次、每月使用220分鐘,近4個小時。84.6%的用戶只使用1個音樂APP,用戶粘性也呈現穩定發展的趨勢。 目前MAU過億級的有三個應用,分別是酷狗音樂,QQ音樂及酷我音樂,同時網易雲音樂也接近7000萬,與其他APP逐步拉大差距。

可以看出,騰訊的版權優勢相當的明顯,而阿里的蝦米雖然位置靠前,但與網易有著不小的差距,這次騰訊和阿里的合作,倒不如說是騰訊在拉阿里一把。騰訊為何沒有選擇和網易合作,個人認為還是看中了阿里的經濟實力,而非目前的市場佔有率。

 

版權費用的巨額支出不是一次性的,因為授權期一般是2-3年,如果續約就需要再次支出購買費用。當前因為在線音樂市場盈利形勢的不明朗,造成必須有足夠的資金儲備,而阿里在這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在線音樂市場變現的難度。

 

那我們先看看這些音樂APP的主要收入來源,無非是廣告、會員、商城及其他收入。

首先,制約音樂APP最大的問題就是廣告的匱乏。和視頻網站相比,音頻在廣告展示方面局限性太大。因為用戶目的就是聽歌,打開APP一般不會在頁面停留太久,所以這些APP的首頁一般都是本網站的推薦,很少有廣告頁。音樂一般在4分鐘以內,因為時長和表現方式的制約,更沒有像影片中那樣的前置、中插等廣告。失去了廣告的收入,音樂APP主要來源是會員的收入。

 

在會員價格方面,酷我月、季、年會員費15、75、135元;QQ音樂、酷狗會員最低連續包月是12元,年費180元;網易雲音樂、蝦米分普通、豪華,月費8、12元,年費88、128元;百度音樂相對便宜,連續包月9.5,年費96元,這個會員的權限相當於其他APP最高的等級。

 

對比視頻網站的會員價格,音樂APP的價格並不低,所以用戶付費量應該遠低於視頻網站,所以其收入不可能抵消來自版權的支出。

 

再來說一下音樂APP的商城,基本上販賣音樂周邊的耳機、音響、專輯等衍生品。在商城方面,網易商品最多、最全,酷我以出售自有品牌商品為主,百度、QQ、酷狗都沒有商城。因為音樂衍生品市場體量並不太大,無法帶來可觀的營收。

 

其他收入,比如直播、票務、遊戲等,只能看作為了增加收入的嘗試,不會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

 

雖然在線音樂還達不到收支平衡,但其廣闊的市場前景還是引來行業巨頭的關注。從用戶分布來看,一線城市略低,二線城市略高。同時,這部分用戶的線上消費能力更強,具有中高消費意願的用戶佔比高於整體網民,音樂用戶的價值潛力很大。

 

從視頻網站的發展可以預見到,在線音樂會員將在今後幾年內出現一次爆發性的增長,其市場規模也會隨著擴大。為了提高會員的轉化率,各網站首先要擁有更多的市場份額,而版權則是核心爭奪的資源。

 

不過,相對於購買版權,自有版權可以降低成本,從購買者變成擁有者,甚至出售者。從各網站積極網羅音樂人才、組建音樂團隊,可以看出其「自製」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很可能逐步走向視頻網站「自製自播」的模式。

 

這種模式到底適合不適合在線音樂現在還不好下定論,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騰訊、網易、阿里、百度四大巨頭圍繞音樂版權的「戰爭」還將繼續下去,可能會更加慘烈,只要音樂不停歇,這場「戰爭」就沒有停止的時候!

歡迎掃描二維碼,添加小編微信xialin6691

犀牛娛樂誠招記者、實習生、兼職若干名,要求對泛娛樂領域產業報導有態度、有熱情、有文筆,善於觀察和思考。有媒體經驗者優先,財經和新聞相關專業優先,對影視、網生內容有較深入了解者優先。

簡歷或作品請投遞至郵箱309795777@qq.com或加工作人員微信聯繫。

▶ 閱讀犀牛娛樂(微信ID:piaofangtoushijing)往期熱文

「中環三劍俠」遠走:《失業生》歸來仍是少年

暑期廝殺:2017年暑期檔視頻網站的付費市場觀察

今夏三大選秀節目集體進入爭冠賽:周末霸屏之外的冷觀察

網絡電影票房公開成為現實,行業的「不透明」終將成為歷史

《降魔傳》第一個「跑了」,《追龍》「來了」,國慶節戰況究竟有多激烈?

"優愛騰"集體布局萌寵網綜的背後:迎來寵物經濟新風口?

掃碼關注犀牛娛樂(ID:piaofangtoushijing)

犀牛娛樂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一點資 

U C頭條 騰訊新聞丨網易新聞

  微博 |牙牙|  界面 |  搜狐公眾平臺

36氪 | 虎嗅 | 貓眼電影 | 淘票票

雪球 | 乎 | 天天快報 | 鈦媒體

相關焦點

  • 版權之爭後,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的「戰火」燒到獨立音樂人、直播...
    騰訊音樂移動月活增長停滯,環比下滑根據招股書信息披露,騰訊音樂收入主要來源於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兩部分。在線音樂服務收入(Online music services)包含了訂閱服務、單曲和數字專輯、廣告、版權轉授等。
  • 蝦米音樂「死」於網際網路版權之爭?學者稱平臺壟斷同樣令人擔憂
    辭柯介紹,「音螺」是實現音樂內容管理、分發的專業平臺,致力於幫助音樂人和廠牌拓展更多音樂使用渠道。比如在線背景音樂、智能終端、車載系統、線下空間等。關於「網際網路版權之爭」,辭柯在採訪中做出回應,但此前,蝦米音樂團隊成員在一封告別信中坦陳了「音樂版權內容的獲取沒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音樂需求,這是蝦米最大的遺憾」,並表示蝦米在發展過程中錯失了一些「關鍵機會」。
  •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新爭-虎嗅網
    曾經多次抱怨版權之爭不公平的網易雲音樂,今年開始一改臨淵羨魚的作風,大舉布局音樂版權。最近的一次在9月14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貝塔斯曼音樂集團(以下簡稱BMG)達成戰略合作,將在音樂版權、音樂IP深度開發、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開展合作。
  • 「周杰倫之爭」?抖音、快手的音樂版權爭奪戰
    在收購Musical.ly獲得了大量海外音樂版權後,為了爭奪更多的海外音樂版權,去年10月,字節跳動從華納音樂集團挖來高管Ole Obermann出任音樂總監。據悉,Ole有著豐富的全球數位音樂版權資源,他於2016年10月加入華納音樂集團,還曾在索尼音樂任職10年。
  • 版權之爭再起:騰訊收購環球音樂10%股權 網易雲牽手滾石唱片
    原標題:版權之爭再起:騰訊收購環球音樂10%股權,網易雲牽手滾石唱片   3月最後一天,國內兩大在線音樂平臺的先後釋放重磅消息
  • 蝦米音樂,中國在線音樂發展的犧牲品?
    2019年,曾經為蝦米音樂帶來流量與人氣的高曉松離職,儘管阿里旗下已有在線音樂的布局,但是阿里巴巴卻於去年9月,聯合雲鋒基金等機構,向另一個在線音樂巨頭網易雲音樂拋去橄欖枝,並獲得了網易雲音樂10%的股份。 當時還一度有消息傳出,蝦米音樂可能被合併到網易雲。
  • 蝦米音樂即將關閉!版權之爭燒錢不敵QQ音樂,後又淪為阿里棄子
    此次「蝦米音樂將關閉」的消息一出,曾經的阿里音樂集團CEO發微博稱,也就五年前還和QQ二分天下呢。但如今,蝦米音樂的月活已經跌出行業前五,「一直在換帥,但所有人都是KPI的背鍋俠,項目不斷被邊緣化,就算今天不來,關停也是遲早的事。」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深燃。更多用戶的不舍,出自多年的使用習慣,積累的歌單和收藏的歌曲不知道最後會被如何處理。
  • 但在線音樂市場還未「塵埃落定」
    蝦米音樂通過各種「硬核」的產品設計贏得了樂迷們的極高評價,甚至一度處於國內在線音樂軟體「鄙視鏈」的頂端。製圖:鋅刻度而為了增強與騰訊系音樂產品的競爭力,蝦米還推出了發掘原創音樂人的「尋光計劃」,扶持了程璧、金玟岐、左安西西、銳豆、邱比、聲音玩具等國內知名獨立音樂人,以期用原創音樂對抗騰訊系音樂產品的版權音樂。
  • 評論:野狼Disco版權之爭側面暴露了國內音樂平臺之弊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野狼Disco》版權之爭側面暴露了國內音樂平臺之弊自芬蘭音樂人Ihaksi對中國饒舌歌手董寶石發出律師函以來,事件依然在慢慢推進。而在這一過程中,許多國內的音樂從業人員、版權工作人員和一般聽眾都對於「BeatStars」這個beat出售平臺及其規則有了更加細緻的了解。
  • 切入長音頻,在線音樂走出「圍城」?
    當抖音快手成為新的流量池,唱片方不再追求獨家授權,在線音樂的版權壁壘日漸鬆動,一個版權掠奪的蠻荒時代終將結束。據艾媒諮詢數據,2020年在線音頻用戶規模或將達到5.4億人,播客和娛樂類音頻將成為行業重要的增長動力。長音頻賽道正迎來巨頭玩家。
  • 中國在線音樂沉浮錄
    兩年之後,蘋果 iTunes 商店成功顛覆了美國在線音樂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在線音樂商店。QQ 音樂成立後,更多的目光其實是瞄向了蘋果先進的 iTunes 商店模式。據吳曉波《騰訊轉》一書所載,當時時任騰訊即使通訊產品部總經理的吳宵光還對主管 QQ 音樂的部門經理朱達欣開玩笑說:「你也許在音樂的世界裡,當一把中國的賈伯斯。」
  • 雙語閱讀|YouTube的音樂版權之爭
    根據調查機構尼爾森(Nielsen)的數據,2015年,美國通過點播式視頻服務播放的在線音樂增長了一倍多,達1724億次歌曲播放量。斯威夫特、保羅·麥卡特尼爵士(Sir Paul McCartney)、U2樂團和其他音樂人共同發表了一封聯名信,在6月20日刊登在多家的華盛頓報刊上,要求國會採取措施,要讓這些在線音樂網站不能輕易存蓄用戶上傳歌曲,同時還增加它們這些行為的成本。
  • 周杰倫音樂版權大變天,為什麼說壟斷是行業「毒瘤」?
    線上音樂之爭,版權早已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點事實上,版權固然是線上音樂競爭的一個重點,但早已不是全部,甚至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根據比達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在線音樂領域,如今各大平臺的用戶群已經基本穩定,因為版權缺失而流失的用戶比例,正在隨著時間的增長日益縮小。
  • 在線音樂三國殺:騰訊阿里版權合作,暗殺網易雲音樂?
    9月12日一早,讓網易雲音樂淚如雨下的事真的發生了,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正式宣布,達成版權曲庫轉授權合作協議。從11日晚上開始,騰訊與阿里就已經在微博上進行了劇透。朋友圈裡也不時地刷出幾首來自蝦米音樂的周杰倫,預示著雙方的合作。
  • 在線音樂「三大二小」格局形成 太合音樂迎版權春天
    中國內地的唱傳統唱片公司是以OP(Original Publisher,片公司起初難以與之抗衡,後來憑藉對本土市場的熟悉,逐漸發展壯大。湧現出紅星音樂社、華誼音樂、太合麥田、海蝶音樂等唱片公司,其中以太合麥田和華誼音樂兩大公司最具代表性。此外,保利、中信等央企巨頭也成立文化公司涉足音樂市場。  正當內地唱片公司甩開五大巨頭步入正軌之時,網際網路興起了。
  • 在線音樂十五年,一身風雨一臉塵
    此後,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迅速進入了「諸侯混戰」的時代,伴隨而來的還有版權之爭愈演愈烈,版權是各家平臺的核心競爭力,直接影響到平臺用戶數量和收入。2006年,從阿里離職的王皓創辦了蝦米。在網易「突襲」在線音樂市場一年後,激烈的版權之爭導致群雄逐鹿的狀態暫告一段落——海洋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駕馬車合併,成立中國音樂集團。當酷我音樂以近億美元的價格被海洋音樂收購時,創始人雷鳴曾說:「現在音樂完全成了版權的生態遊戲,而我是個工程師,決定逐步退出管理。」此番告別,令人唏噓。
  • 蝦米將死:阿里退場,但在線音樂市場還未「塵埃落定」
    而當媒體向阿里巴巴方面求證這條消息的真實性時,相關人士只給出了「不予置評」的回覆。雖然沒有得到官方正式的回應,但阿里巴巴想要放棄蝦米音樂的跡象卻早有顯現。2019年9月,已經收購了蝦米音樂的阿里巴巴宣布在網易雲音樂B2輪融資中領投7億美元,希望以此來撼動騰訊系在線音樂平臺的市場地位,同時提升自己在在線音樂領域的競爭力。
  • 在線音樂版權大戰2.0開啟
    雙方將在音樂版權、藝人發掘培養、音樂IP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展開深層次、多樣化的合作,共同打造全新的華語音樂「黃金時代」。就在網易雲音樂宣布與滾石唱片合作的今天,騰訊音樂所持的周杰倫音樂版權即將到期(2020年3月31日)。今天依然可以正常收聽,但目前還未放出是否續約成功的消息。
  • 當貝酷狗音樂在線聽歌,版權多還無廣告
    近年來,不管是什麼音樂軟體,因為版權和服務問題都遭受詬病,要麼有些音樂找不到,要麼就得花錢購買服務包,才能體驗到更高品質的音樂,所以今天,小編就帶來一款非常好用的音樂軟體,可以在線聽,而且都是高品質音樂,方便大家使用。
  • 補齊版權短板 網易雲音樂搶下華研版權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阿里手中搶下華研版權,將有助於網易雲音樂補齊版權短板,同時也意味著數位音樂平臺的版權競爭還未結束,網易雲音樂或將進行反撲。   趁虛而入 搶下華研版權   據了解,作為臺灣地區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華研音樂素有「天團宮」之稱,旗下簽約藝人包括動力火車、S.H.E/田馥甄、飛輪海、飛兒樂團、林宥嘉、炎亞綸、信樂團等知名藝人。   2015年,阿里音樂與包括華研在內的多家唱片公司達成獨家版權合作。2018年阿里音樂與華研的版權合作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