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9年5月19日北京工體(鳥巢)
個人演唱會還有
今日送出:【2臺】Kindle新一代
經典版電子書
感謝老闆賞飯!!!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看節目,送手機。今天還是沒有手機,不過我準備了幾個Kindle第四代經典版電子書,今天送出兩個,感謝老闆賞飯。前天有老闆說昨天是梵谷的誕辰,所以今天咱就來說說梵谷。藝術的話題,我們很久都沒有碰了,但其實這正是我最為擅長的領域,凡是接觸過我的小妹妹,她們都表示我這個人沒什麼好處,就是有四大優點實在讓她們難以抗拒,這就是逆天的顏值、高超的技術、抑制不住的才華,還有那渾身上下所散發的藝術氣息。所以你讓我來聊梵谷,那真是撞槍口上了。而要說梵谷,我們就要從印象派開始聊起。
印象派誕生於19世紀60,70年代的巴黎,這一派的畫風就是反對古典學院派的風格,主張在戶外自然的光線下,描繪身邊的真實生活,代表人物有莫奈、塞尚,當然還有並不算太「印象」的梵谷。那麼這群人為什麼要反對學院派呢?表面來看,自然是作品達不到學院派的要求,不受學院派的待見,結果一個個還自視甚高,於是就自立門派,和他們對著幹。但問題是,看不慣學院派的人那多了去了,為什麼偏偏印象派脫穎而出,到了今天隨便拿出一幅畫都能在深圳買套房呢?所以一定還有深層次的原因,而這個原因便是印象派的出現,符合了歷史的進程。
我們先來看看學院派的風格,簡單,就是兩個字:精準。也就是說,學院派的畫那看起來都和照片差不多,而要想創造出這樣的畫作,首先你得功夫了得,而且藝術家應該呆在畫室中使用官方規定的畫法精雕細琢,所以這些畫一畫,動輒就是幾個月,甚至是幾年、十幾年,還有很多畫家畫半道沒畫完就先死了。另外,畫作的主題也有要求,那就是必須崇高,你畫四個老娘們打麻將,畫的再好那也不能算是學院派,但是如果你畫四位古希臘女神,在天堂的花花草草中打麻將,那就是典型的學院派風格了。除了神之外,現實中的人物也可以畫,但你畫黃博士肯定不行,你畫黃博士在天堂打麻將也不行,要畫就得畫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畫屋大維、畫亞歷山大、畫項羽、畫百萬雄師過大江,反正就是要畫英雄。
學院派作品《馬拉之死》
《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拿破崙》
但是時代永遠在發展,到19世紀中期時,法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巴黎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死氣沉沉的巨大棺材了,而是蛻化為一個現代化的工商業城市,莫奈等人深刻地感受到了這種變化,於是他們主張,畫家也要與時俱進走出畫室,去描繪身邊的現代世界和人們的現實生活,比如說去公園描繪一下那些裝X野餐的巴黎人,抑或者是畫一畫酒吧裡被現代生活壓垮的酒鬼,實在不行去畫畫火車、輪船,那也是極好的。當然了在學院派眼中,這種主題實在是太low了,簡直是浪費顏料。
不過,甭管學院派是怎麼想的,莫奈這些人自我感覺還是良好,於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在1874年,莫奈便和幾個小夥伴搞了一次畫展,向世人宣傳他們的繪畫理念,而且他們還為這次畫展起了一個自嘲式的名字: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展。這麼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搞這麼一個畫展,自然在巴黎引起了不小的驚動,人們紛紛前去一探究竟,結果一看,發現確實也不咋地,有一位記者在看到莫奈的《日出-印象》時就說:這畫如此粗糙,還不如一幅沒有完成的草稿,可能是憑印象畫出來的吧。印象派這個名字,就這樣誕生了。
《日出·印象》
不過,雖然得不到主流藝術界的認可,但印象派的這群小哥們臉皮倒是很厚,他們幾乎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展覽,形成了一種與學院派分庭抗禮的態勢。更重要的是,正是在一次次飽受主流藝術界批判的展覽中,普通老百姓漸漸地認識了印象派,與主流藝術界不同的是,老百姓可不管那一套,誰畫的舒服,我就喜歡誰,而印象派的畫由於獨樹一幟且充滿了生活氣息,正畫到了他們的心坎裡。
剛才已經說過,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有錢了,自然都想整點藝術品擱家擺著,我們現在中國人也是一樣,比如說我,雖然我沒有錢,但我一直就想去大芬村花200塊錢搞一幅梵谷的《向日葵》,放在家裡提升逼格。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學院派的畫實在太無聊了、太古板了,也太空虛了,相比之下,印象派的這些畫自然清新、貼近生活,看起來容易引起共鳴。更為重要的是,學院派的畫普通人根本買不起,只有貴族階級才能消受,但印象派這些破玩意兒,在當時簡直就是白菜價。
除此之外,老百姓喜歡印象派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歐洲人的品味深受日本影響,具體來看,就是日本的浮世繪。我們知道,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風俗畫,所謂的「浮世」指的就是人們所生活的塵世。所以,浮世繪的主題一般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這些作品體現了一種「活在當下」的積極態度,毫無疑問,這種積極的態度,與工業時代的新世界十分契合。日本人也很是聰明,他們把浮世繪的作品,紛紛印到了茶葉的外包裝與瓷器之上,依靠著這些精美的浮世繪,日本產品那真是橫掃歐洲市場。
浮世繪
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莫奈等人也很喜歡日本的浮世繪,不過他們還看到了更多的東西,那就是浮世繪的色彩和構圖,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著名的浮世繪,買我們高端日曆的老闆,也肯定在日曆中見過這幅畫,名叫《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它很有意思,有意思在哪呢?就在於巨大的海浪,與小小的富士山之間的鮮明對比,我估計很多人第一次看這幅畫的時候,壓根就沒注意到還有個富士山。這種嚴重違反科學透視的構圖法,讓印象派畫家們十分感興趣,於是他們便開始研究浮世繪,並將這種奇妙的透視關係,也應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以此來給畫面帶來特殊的張力。就這樣,印象派的作品變得越來越成熟,也漸漸地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神奈川沖浪裏》
不過到此為止,印象派還絕對算不上成功,因為你甭管學院派如何古板、如何守舊,人家的畫畢竟是有市場的,你印象派要想證明自己,就必須也得到市場的認可。雖然當時歐洲的老百姓也會購買印象派的畫,但畢竟還是少數,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在歐洲,學院派的勢力實在太強大了,很多時候,人們喜歡印象派,也不願意買來在家掛著,因為確實有點丟人,那還不如不買。這就好比是你聽節目,你聽什麼梁東什麼玩意兒講國學,還比如你聽那些飽含著科學思維的節目,張口閉口那就是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你都想開最大聲,別人一看那也會對你豎起大拇指:你看那誰誰,人家都聽那麼高端的節目,做人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反過來,如果你聽2049或是思考盒子,你敢在大庭廣眾下功放麼?一個臭不要臉滿嘴髒話,還動不動嗷一嗓子要人命,另一個滿嘴東北苞米茬子口音,要是讓別人知道你聽這樣的節目,還不笑掉大牙?所以只能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躲到廁所裡,把門緊鎖,點上一支煙自己默默地聽,就算有人突然闖進來了,你也只能說:不好意思,我正在看日本小電影呢。
印象派也一樣,所以在歐洲,其實他們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但是歐洲畢竟不能代表全世界,1886年,印象派藝術家們在美國搞了一次大型展覽,作為歐洲叛逆者的後代,美國人可就不管那一套了,看著爽麼?爽。歐洲人還不喜歡?妥了,買!就這樣,印象派在美國市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說,此時的印象派已經走進了藝術的主流世界,終於自成一派。
而更讓印象派畫家們沒有想到的是,印象派的橫空出世,也徹底地顛覆了藝術的規則。首先就是針對畫作本身,藝術家可以創造任何他想要的題材,繪畫的技法也不再拘泥,你愛咋畫就咋畫,哪怕是畫成畢卡索那樣的也不是不可以。可以說正是從印象派開始,西方藝術進入了現代主義時期。
另一方面,從藝術家的角度出發,印象派也改變了他們的創作方式。在古典學院派時代,藝術家都是被貴族階級供養的,貴族要你畫什麼,你就畫什麼,藝術家自己是沒有發言權的,就算讓你畫一幅《穿著三角褲衩的黃博士》,你天天在家吐那也得畫,所以從本質上看,這些人其實就是受僱傭的工匠。但是從印象派開始,藝術家們可就徹底解放了,他們完全按照自己的理念與喜好去作畫,然後再通過畫廊賣給消費者,比如說莫奈的《日出-印象》,據說就是在一個早晨,腦子一熱畫出來的。如此一來,藝術創作的題材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個真正的百花齊放的時代就此開啟,而在百花叢中,最耀眼當屬三朵花。請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