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

2021-03-01 回到2049

距2029年5月19日北京工體(鳥巢)

個人演唱會還有

今日送出:【2臺】Kindle新一代

經典版電子書

感謝老闆賞飯!!!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看節目,送手機。今天還是沒有手機,不過我準備了幾個Kindle第四代經典版電子書,今天送出兩個,感謝老闆賞飯。前天有老闆說昨天是梵谷的誕辰,所以今天咱就來說說梵谷。藝術的話題,我們很久都沒有碰了,但其實這正是我最為擅長的領域,凡是接觸過我的小妹妹,她們都表示我這個人沒什麼好處,就是有四大優點實在讓她們難以抗拒,這就是逆天的顏值、高超的技術、抑制不住的才華,還有那渾身上下所散發的藝術氣息。所以你讓我來聊梵谷,那真是撞槍口上了。而要說梵谷,我們就要從印象派開始聊起。

印象派誕生於19世紀60,70年代的巴黎,這一派的畫風就是反對古典學院派的風格,主張在戶外自然的光線下,描繪身邊的真實生活,代表人物有莫奈、塞尚,當然還有並不算太「印象」的梵谷。那麼這群人為什麼要反對學院派呢?表面來看,自然是作品達不到學院派的要求,不受學院派的待見,結果一個個還自視甚高,於是就自立門派,和他們對著幹。但問題是,看不慣學院派的人那多了去了,為什麼偏偏印象派脫穎而出,到了今天隨便拿出一幅畫都能在深圳買套房呢?所以一定還有深層次的原因,而這個原因便是印象派的出現,符合了歷史的進程。

我們先來看看學院派的風格,簡單,就是兩個字:精準。也就是說,學院派的畫那看起來都和照片差不多,而要想創造出這樣的畫作,首先你得功夫了得,而且藝術家應該呆在畫室中使用官方規定的畫法精雕細琢,所以這些畫一畫,動輒就是幾個月,甚至是幾年、十幾年,還有很多畫家畫半道沒畫完就先死了。另外,畫作的主題也有要求,那就是必須崇高,你畫四個老娘們打麻將,畫的再好那也不能算是學院派,但是如果你畫四位古希臘女神,在天堂的花花草草中打麻將,那就是典型的學院派風格了。除了神之外,現實中的人物也可以畫,但你畫黃博士肯定不行,你畫黃博士在天堂打麻將也不行,要畫就得畫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畫屋大維、畫亞歷山大、畫項羽、畫百萬雄師過大江,反正就是要畫英雄。

學院派作品《馬拉之死》

《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拿破崙》

但是時代永遠在發展,到19世紀中期時,法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巴黎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死氣沉沉的巨大棺材了,而是蛻化為一個現代化的工商業城市,莫奈等人深刻地感受到了這種變化,於是他們主張,畫家也要與時俱進走出畫室,去描繪身邊的現代世界和人們的現實生活,比如說去公園描繪一下那些裝X野餐的巴黎人,抑或者是畫一畫酒吧裡被現代生活壓垮的酒鬼,實在不行去畫畫火車、輪船,那也是極好的。當然了在學院派眼中,這種主題實在是太low了,簡直是浪費顏料。

不過,甭管學院派是怎麼想的,莫奈這些人自我感覺還是良好,於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在1874年,莫奈便和幾個小夥伴搞了一次畫展,向世人宣傳他們的繪畫理念,而且他們還為這次畫展起了一個自嘲式的名字: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展。這麼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搞這麼一個畫展,自然在巴黎引起了不小的驚動,人們紛紛前去一探究竟,結果一看,發現確實也不咋地,有一位記者在看到莫奈的《日出-印象》時就說:這畫如此粗糙,還不如一幅沒有完成的草稿,可能是憑印象畫出來的吧。印象派這個名字,就這樣誕生了。

《日出·印象》

不過,雖然得不到主流藝術界的認可,但印象派的這群小哥們臉皮倒是很厚,他們幾乎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展覽,形成了一種與學院派分庭抗禮的態勢。更重要的是,正是在一次次飽受主流藝術界批判的展覽中,普通老百姓漸漸地認識了印象派,與主流藝術界不同的是,老百姓可不管那一套,誰畫的舒服,我就喜歡誰,而印象派的畫由於獨樹一幟且充滿了生活氣息,正畫到了他們的心坎裡。

剛才已經說過,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有錢了,自然都想整點藝術品擱家擺著,我們現在中國人也是一樣,比如說我,雖然我沒有錢,但我一直就想去大芬村花200塊錢搞一幅梵谷的《向日葵》,放在家裡提升逼格。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學院派的畫實在太無聊了、太古板了,也太空虛了,相比之下,印象派的這些畫自然清新、貼近生活,看起來容易引起共鳴。更為重要的是,學院派的畫普通人根本買不起,只有貴族階級才能消受,但印象派這些破玩意兒,在當時簡直就是白菜價。

除此之外,老百姓喜歡印象派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歐洲人的品味深受日本影響,具體來看,就是日本的浮世繪。我們知道,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風俗畫,所謂的「浮世」指的就是人們所生活的塵世。所以,浮世繪的主題一般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這些作品體現了一種「活在當下」的積極態度,毫無疑問,這種積極的態度,與工業時代的新世界十分契合。日本人也很是聰明,他們把浮世繪的作品,紛紛印到了茶葉的外包裝與瓷器之上,依靠著這些精美的浮世繪,日本產品那真是橫掃歐洲市場。

浮世繪

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莫奈等人也很喜歡日本的浮世繪,不過他們還看到了更多的東西,那就是浮世繪的色彩和構圖,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著名的浮世繪,買我們高端日曆的老闆,也肯定在日曆中見過這幅畫,名叫《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它很有意思,有意思在哪呢?就在於巨大的海浪,與小小的富士山之間的鮮明對比,我估計很多人第一次看這幅畫的時候,壓根就沒注意到還有個富士山。這種嚴重違反科學透視的構圖法,讓印象派畫家們十分感興趣,於是他們便開始研究浮世繪,並將這種奇妙的透視關係,也應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以此來給畫面帶來特殊的張力。就這樣,印象派的作品變得越來越成熟,也漸漸地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神奈川沖浪裏》

不過到此為止,印象派還絕對算不上成功,因為你甭管學院派如何古板、如何守舊,人家的畫畢竟是有市場的,你印象派要想證明自己,就必須也得到市場的認可。雖然當時歐洲的老百姓也會購買印象派的畫,但畢竟還是少數,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在歐洲,學院派的勢力實在太強大了,很多時候,人們喜歡印象派,也不願意買來在家掛著,因為確實有點丟人,那還不如不買。這就好比是你聽節目,你聽什麼梁東什麼玩意兒講國學,還比如你聽那些飽含著科學思維的節目,張口閉口那就是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你都想開最大聲,別人一看那也會對你豎起大拇指:你看那誰誰,人家都聽那麼高端的節目,做人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反過來,如果你聽2049或是思考盒子,你敢在大庭廣眾下功放麼?一個臭不要臉滿嘴髒話,還動不動嗷一嗓子要人命,另一個滿嘴東北苞米茬子口音,要是讓別人知道你聽這樣的節目,還不笑掉大牙?所以只能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躲到廁所裡,把門緊鎖,點上一支煙自己默默地聽,就算有人突然闖進來了,你也只能說:不好意思,我正在看日本小電影呢。

印象派也一樣,所以在歐洲,其實他們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但是歐洲畢竟不能代表全世界,1886年,印象派藝術家們在美國搞了一次大型展覽,作為歐洲叛逆者的後代,美國人可就不管那一套了,看著爽麼?爽。歐洲人還不喜歡?妥了,買!就這樣,印象派在美國市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說,此時的印象派已經走進了藝術的主流世界,終於自成一派。

而更讓印象派畫家們沒有想到的是,印象派的橫空出世,也徹底地顛覆了藝術的規則。首先就是針對畫作本身,藝術家可以創造任何他想要的題材,繪畫的技法也不再拘泥,你愛咋畫就咋畫,哪怕是畫成畢卡索那樣的也不是不可以。可以說正是從印象派開始,西方藝術進入了現代主義時期。

另一方面,從藝術家的角度出發,印象派也改變了他們的創作方式。在古典學院派時代,藝術家都是被貴族階級供養的,貴族要你畫什麼,你就畫什麼,藝術家自己是沒有發言權的,就算讓你畫一幅《穿著三角褲衩的黃博士》,你天天在家吐那也得畫,所以從本質上看,這些人其實就是受僱傭的工匠。但是從印象派開始,藝術家們可就徹底解放了,他們完全按照自己的理念與喜好去作畫,然後再通過畫廊賣給消費者,比如說莫奈的《日出-印象》,據說就是在一個早晨,腦子一熱畫出來的。如此一來,藝術創作的題材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個真正的百花齊放的時代就此開啟,而在百花叢中,最耀眼當屬三朵花。請看下集。

相關焦點

  • 最純粹的印象派畫家,也是最真誠而有執著的印象派畫家,西斯萊
    與其他印象派藝術家相比,西斯萊在現代可謂是受到了「冷遇」。 這位只有在「印象派十大畫家」這種排名出現的藝術家,在世時沒什麼名氣,貧困潦倒一生,遠不如其他特點鮮明的印象派畫家們受歡迎。 但他比任何一個人都要執著於印象派風景畫。
  • 印象派繪畫是怎麼來的?其實「印象派」和「印象」一點關係也沒有
    這其中,印象派一直都是焦點人物,從來都不缺少關注。哪怕是對西方藝術稍有了解的人,提到莫奈、塞尚、梵谷也都不會陌生。 不過印象派的發展,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中又包含了很多細分的流派,今天就順著印象派的發展,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 印象派作品為什麼那麼貴?
    那麼是因為什麼讓印象派的市場價值攀升,獲得了人們的認可呢?為什麼印象派的畫作可以一直在藝術市場份額中佔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印象派市場價值現狀  印象派作品的交易向來被視為藝術市場的晴雨表,最能反映市場行情的基本走向。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其價格在震蕩中表現出戲劇性的高速增長。
  • 《印象派簡史》超級好看的【印象派簡史】←BBC把藝術史拍成了電影
    自然光線不斷變化,印象派畫家擅長迅速描繪最精彩的瞬間,定格於畫面。陳丹青在「局部」中的「巴黎的青年」介紹巴齊耶時,有講到他捕捉短暫光影的能力。甚至被評論者諷刺為印象派。漸漸的,這種展現美的表達形式被時代接受,印象派真的成為該流派的名稱,也算是命運的一種幽默。為了捕捉瞬間的光,莫奈喜歡在同一場景中,反覆多次寫生。哪怕對方只是一組平凡的乾草垛。
  • 印象派 |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印象派重要畫家。1841年生於法國Haute-Vienne的小鎮裡蒙(Limoges),後來隨家搬遷到巴黎。印象畫派成員之一。
  • 隱秘的傑作: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大師的素描作品
    【編者按】作為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具有恆久的魅力。著名的藝術大師如畢沙羅、馬奈、德加、塞尚、莫奈、莫裡索、雷諾瓦、高更、梵谷、修拉等創作了諸多世人熟知的油畫作品。但很多人並不知曉,他們還留下了許多精彩絕倫的素描藝術作品。
  • 《印象派簡史》:對生命的一次印象
    這部《印象派簡史》也不例外。雖然是一部講述法國印象派畫家們的紀錄片,但卻有著故事片一般的跌宕起伏的情節和令人心情愉悅的優美鏡頭,讓人不知不覺深陷其中,追逐著印象派畫家們的生命進程,陪著他們一起回顧一次「對生命的印象」。  作為印象派之父,劇中的莫奈英俊美好正直,天性善良簡單。他熱愛自然,將天地作為自己的畫室,精力非凡、熱情洋溢的追逐著自然中那些稍縱即逝的永不會再出現的光影瞬間。
  • 「印象派之父」畢沙羅的素描作品
    而到了印象派的時候,儘管沒有其色彩表現的豐富程度那麼強烈,但無論是從造型特點還是對自然的描繪上仍然是各種繪畫的源泉和本質。印象派畫家在面對自然物象寫生時,為捕捉瞬息萬變的色彩感覺,不再注重物形的表象而獲得筆意的自由,應當說這是素描造型上的解放。似乎畫筆不受約束的由工筆轉向寫意。
  •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印象派的摩西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法國印象派大師,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託馬斯島,1903年於巴黎去世。
  • 《印象派簡史》印象派畫家風流事
    3)愛德華·馬奈:印象派的pioneer式人物,鼓舞了莫奈等後人。道貌岸然,妓院常駐;風流一生,死於梅毒。4)保羅·塞尚:富貴人家的兒子,有一個地下情人和私生子。演員在紀錄片的髮際線十分搶眼,不知Cezanne真人是否如此。其他印象深刻的還有:5)德加:視裸女如動物,終身未娶。
  • BBC大型紀錄片《印象派-繪畫與革命》一
    今天為您介紹第一集:PART 1  四好友集團 印象派的由來及其流派特徵:印象派(英語 Impressionism),是於1860年代在法國展開的藝術運動、是一種新的繪畫流派。印象派的命名源自於莫奈於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遭到學院派的攻擊,並被評論家路易斯-勒羅伊(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且筆觸明顯,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作為描繪的對象。
  • 《印象派簡史》幾點想法
    以莫奈為敘述者,展示了印象派的發展過程以及代表人物各自的故事,依據當時的信件等資料,故事基本屬實。幾個感慨。一是友情。馬奈、莫奈、雷諾瓦、巴齊耶、德加、塞尚、左拉,等等,在藝術和哲學上他們產生分歧,爭吵甚至詆毀,但其實還是惺惺相惜。結尾時,友人故去,僅剩的幾個舉起酒杯,他們說「我們不再是改革分子,我們是傳統了」,然後他們敬自己,敬已經去世的並肩作戰過的友人。
  • 談談印象派創始人之一莫奈
    莫奈克勞德·莫奈(1840年-1926年),法國印象派最具代表的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但凡畫油畫的人,都應該知道「印象派」的稱號源於莫奈的《印象·日出》這幅名畫。多年前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辦的一次世界名畫巡迴展上,我有幸看過莫奈日出系列中的一幅原作。靜靜的凝視了很久,微閉著眼,感受畫家用筆時的灑脫隨性。激動了好幾天。
  • 盤點印象派中隱秘的傑作
    在畫中男女主人公的閒聊對話裡,輕鬆帶出了印象派的風格介紹:捕捉瞬間。說起印象派,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大約是我國觀眾們最熟悉的藝術流派之一了,凡高、莫奈等印象派大師很多時候也穩站流量C位,備受喜愛。在西方藝術史中,印象派也的確有著特殊的地位。
  • 法國印象派運動:現代主義電影的藝術源頭
    《賣火柴的小女孩》拍過印象派電影的導演中最有可能被影迷認識的是橫跨法國多個電影思潮的新浪潮前輩——讓· 雷諾瓦。印象派電影包含有他的處女作《水姑娘》(1925)和《賣火柴的小女孩》(1928)。讓我們來走進《鐵路的白薔薇》,看看印象派電影有哪些具體的表現形式吧。
  • 印象派中國畫和其他繪畫有什麼區別
    《印象派中國畫與其他畫種有何不同》一、「印象派中國畫」的主要特點1、傳統的國畫工具,如宣紙、毛筆、墨(黑墨)、色料和材料等,根據創作步驟、調墨、用筆、施墨甚至所謂的「人文性、情趣性」來作畫。5、從繪畫過程到繪畫效果,他們與「中國畫」、「水墨大寫意中國畫」、「彩墨中國畫」、「水彩畫」、「中國元素油畫」、「工筆畫中國畫」和「西方印象派繪畫」不同。6、因此「印象派中國畫」不同於其他任何繪畫。黛荷翁先生「印象派中國畫」的繪畫如圖所示。
  • 《印象派簡史》變革時代的先聲
           大家都知道,在西方繪畫史上,最先擺脫古典風格而走入現代的是印象派,他們是第一個現代畫派。       印象派處於一個變革的時代,因此,必然與舊的事物處於一種衝突的狀態。在影片中,莫奈們和畫室老師、官方沙龍之間的衝突顯示了這種對抗。
  • 【竹洲雲課堂】走進印象派的畫,感受春的氣息
    這種觀念始終支配著印象派的創作,將自然法則與藝術觀點結合,用光色的組合效果取代物體的實在描繪。光線與物體間敏感而微妙的變幻效果,是印象派不斷追求的視覺體驗,使繪畫成為光影、氣氛和色彩的瞬間融合之作。在徹底拋棄對傳統固有色觀念的基礎上,印象派吸收了光線,瓦解了結構,放棄了素描和線條。散塗的筆觸急驟地湧上畫布,少了幾分清晰和明確,卻增添了動感和清新的魅力。
  • 玩收藏,以及收藏「印象派中國畫」
    《玩收藏,以及收藏「印象派中國畫」》作者:黛荷翁(原創)首先說,一般人玩不起收藏,主要還是因為他沒有經濟實力。尤其,這是說現在你進入收藏市場或收藏領域。細研黛荷翁先生的印象派中國畫(荷花系列作品),實際上它們適合兩種人選購:圖便宜、掛在家裡看著還比較好看的選購人;對新畫種畫派等有認識,覺得黛荷翁的畫似乎可以進行收藏的一些人。當然,說來也許有點可惜,也許印象派中國畫宣傳得很不夠,也許黛荷翁本就不想出什麼大畫家的名,總之,即使有很多這兩種人,他們也還就真沒怎麼看到並能認識黛荷翁印象派中國畫是什麼。
  • 馬奈——印象派畫家中的鋼鐵俠
    如果把19世紀印象派藝術史改編成一部印象派英雄史,將每個畫家看成漫威英雄,那麼鋼鐵俠的角色非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