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豆瓣高分片《小鞋子》,一雙鞋子背後,底層人民的苦難和堅強

2020-08-27 吃辣條的貓妹

印度著名作家泰戈爾曾經說過:「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何去面對只能靠我們自己。當生活的苦難降臨的時候,我的眼前總是浮現出電影《小鞋子》中的小男孩阿里。他堅強、勇敢而善良的品質深深影響著我的人生。

《小鞋子》是由著名的馬基德·馬基迪導演的兒童經典作品,並獲得奧斯卡獎,本片上映於1997年,豆瓣評分高達9.2分。

為什麼說《小鞋子》能夠成功,首先歸功於他敘述的是伊朗底層貧困人們的生活,其次是整個劇情的安排和陳設,最後是演員對劇中人物完美地塑造。

一、社會底層人民貧困的生活

小男孩阿里出生於一個十分貧困的家庭,他有一個妹妹,還有一個襁褓中的弟弟。母親常年患病,家裡所有的重擔都放在,拿著微薄收入的父親一個人肩上。

就像阿里在鞋店給妹妹修補那雙已是破爛不堪的鞋子,因為這是妹妹唯一的鞋子。在菜店裡,老闆讓他只能挑最小最便宜的土豆,而且還警告他,下次不許再賒帳。

在家裡,房東和母親吵架,房東大聲斥責母親在地上倒了水,還告訴他們已經欠了五個月房租了。父親回家後的因疲憊和巨大壓力,以致阿里還要忍受父親的責罵。

在他們舉行祭祀的時候,父親邊泡茶邊哭了起來,因為這個平時是頂梁柱的男人,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釋放一下自己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當阿里和妹妹去找穿她鞋子的小女孩時,發現小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還要出去乞討。他們發現原來還有比自己更貧困的家庭,他們認為小女孩比他們更需要這雙鞋子。

當父親和阿里去城裡打工的時候,他們騎著破舊的自行車和大街上的來往的車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尤其當他們去了富人區,那個老人穿著真絲的睡衣,他們的孩子也穿得衣著光鮮。而阿里和父親從頭到尾一直穿著同一件破舊的衣服。

這些無不體現著社會底層人民的貧困生活,貧富差距的對比,讓我們對底層人民的同情油然而生。

二、以「小鞋子」為主線,引出整個故事

本片一直在圍繞著小鞋子的故事而展開。以哥哥丟失妹妹的鞋子開始,就有了後邊妹妹和哥哥之間不斷換鞋的秘密。

哥哥為了妹妹高興,送給妹妹他最喜歡的鉛筆和原子筆,妹妹為了不讓哥哥遲到,還沒下課就往約定的地方跑著換鞋。

直到父親和阿里去富人區做工,得到了一些小費的父親告訴阿里,回家就給他們買新鞋子,阿里開心極了。然而造化弄人,回家的路上自行車剎車失靈,導致父親受傷,得到的小費全部用來看病了。

全片最震撼的場面莫過於學校舉行長跑比賽,當阿里知道第三名能得到一雙球鞋時,哭著央求老師讓他參加。

然而比賽結束後,他無意得到第一名的結果卻讓他傷心不已,他真正傷心的原因竟然是沒有得到第三名。

他回到家後,他僅有的一雙鞋子也因長跑比賽而破掉了,脫下鞋子的腳上已經磨出了許多的血泡,他把滿是血泡的腳放進了水池裡,我們看不到阿里的臉,卻能感受到他的自責和痛苦。

在這寧靜的時刻,所有人卻都在為這個小男孩暗自高興,因為在父親回家的自行車上,放著給阿里和妹妹買的新鞋子。

也許生活就是這樣,當我們足夠相信這個世界,付出足夠的努力,甘甜的生活總會降臨在我們身上。

三、劇中人物的完美塑造

首先,不得不誇讚這個9歲小男孩很妹妹留給觀眾的堅強、勇敢和善良,他們的美好品質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我們,他們的懂事,讓父親和母親不再添加負擔和憂愁。

他們換鞋子的小秘密,沒有人知道,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事他們自己可以處理過來,不應該給別人添麻煩。

其次,就是父母的榜樣作用。孩子們做的好方面,父母總是會誇讚他們,給他們積極的鼓勵,因此,阿里和妹妹都養成了一個平易近人的好性格。

有一次。父親讓妹妹給他茶裡放點糖,妹妹說:「這裡不是有嗎?」而此時的父親卻說,這祭祀的糖我們不能用,是別人相信我們才給我們加工的。這些小細節都體現出了,父母對孩子的正確教育。

這部劇不僅是給孩子們看的,更是給每個大人看的。全片沒有一處刻意表現出生活的艱難,但是處處都在展現著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小女孩發現丟失的那雙鞋穿在一個盲人女兒的腳上,他們只是看了看,就轉身離開了,沒有一句臺詞,卻能深深地打動人心。

也許你看過很多感人至深又煽情的文章,但所有的一切都沒有「樸實」二字來的真實,即使貧窮又會如何?

我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一切都會好起來。生活用黑色幽默戲弄了我們,然而,愛終於給了我們最完美的結局。

相關焦點

  • 伊朗經典《小鞋子》:孩子純真心靈和目光,柔化社會現實和苦難
    《小鞋子》又名《天堂裡的孩子們》於1997年上映的伊朗電影。影片中的兩兄妹:阿里和莎拉純真、善良,懂事能幹、善解人意,就像天堂的孩子一般,但他們卻從頭到尾都被底層貧困的現實生活壓在喘不過氣。:哥哥阿里無意中丟失妹妹莎拉一雙早已經縫縫補補的小鞋子;但那是妹妹唯一的鞋子,沒有它便無法前去上學。
  • 苦難教育經典《小鞋子》,太催淚了
    所以,我仔細篩選了幾部著名的苦難教育電影(文章末有片名列表)。 其中,第一部就是《小鞋子》。 故事很簡單,主要講一對貧窮的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事,小哥哥阿里將妹妹的鞋子弄丟了,但是家裡已經買不起一雙新鞋子了,後來學校將舉辦運動會,如果跑步贏了的話會獎勵一雙鞋,於是阿里開始了他的「奔跑之路」。
  • 豆瓣9.2《小鞋子》:一雙鞋子跑出的生活,電影藝術下的真實生活
    影片的開始,從一雙小女孩的鞋子展現。一針一線,喧鬧的集市,小男孩專注地看著修鞋匠修妹妹的鞋子。一雙小鞋子,一對小孩子,影片質樸的影響又一次再現了新電影風格的光芒。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種成熟,是讓人心疼的,一個正當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卻因為家庭生活困難,早早就體會到生活不易,賺錢困難。一雙鞋子壞了,要反反覆覆地修,修好了繼續穿,直到再也不能穿。
  • 豆瓣9. 2《小鞋子》:丟失的鞋子的背後,是一場溫情的奔跑
    影片是伊朗導演馬吉德·馬吉迪,主要講述了哥哥阿里意外弄丟妹妹薩拉的鞋子,反覆尋找無果。但因上學需求又怕父母責備,阿里決定偷偷和妹妹薩拉共穿一雙破舊跑鞋的溫情故事,但同時也給兩人帶來了諸多不便。 後來阿里無意間知道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並注意到獲得第三名會有一雙跑鞋。
  • 觀看豆瓣9.2分影片《小鞋子》,認識符號在電影中所蘊含的意義
    由中東國家伊朗製作發行的電影《小鞋子》,在1997年上映於加拿大,之後陸陸續續於美國和中國香港等地公映,並獲得了多重獎項。至今為止,影片播出已有23年,35萬多觀眾在豆瓣上給出高達9.2分的評價,可見影片自身的魅力之大。
  • 《小鞋子》:生活底層的人性之光、苦難中的溫情與友愛
    有一些人的貧窮與苦難與生俱來,這種處境可以通過努力與拼搏而完全改變。然而有一些人他們沒有辦法,只能接受現實。伊朗電影《小鞋子》就講述了一對兄妹在貧困生活中相互依偎的故事。莎拉本想把這件事情告訴爸爸媽媽,但是她很聽哥哥的話,也非常信任哥哥,因此就默默答應了,從那以後莎拉和哥哥就同穿一雙鞋。兄妹倆經常為了回家換鞋子而上演一系列鬧劇。電影中很多感人的細節就出現在兄妹兩個人同穿一雙鞋子之後。
  • 豆瓣評分9.2的《小鞋子》告訴你,苦難是生活真諦,愛是解藥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鏡頭一開始就是一個修鞋匠,在修補一雙破舊的鞋子,鞋子到處都是修補的痕跡,即便是這樣鞋的主人也沒捨得丟棄。從這雙鞋子中,可以看出破敗之氣,低矮的棚屋更是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是窘迫的。這部電影是1997年發行的伊朗經典電影《小鞋子》。一雙破舊的鞋子,撐起整部電影,意外的是讓人們感覺不到沉重和悲傷,這源自於導演馬基德·馬基迪獨特的視角。
  • 《小鞋子》《天堂的孩子》
    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治病花去了本來 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
  • 影評:《小鞋子》―底層人民的溫情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電影喚作《小鞋子》,是一部伊朗電影。這部電影,小編看了兩遍,每看一遍就會有不同的感受。阿里在取回為妹妹(莎拉)修的鞋子時,不幸丟失,小阿里和妹妹達成協議不讓父母知道這件事。為了上學,小阿里和妹妹輪流交換穿同一雙鞋去上學,當妹妹放學時就會加速跑回家把鞋子拿給哥哥,而哥哥接到鞋子便立刻穿上向學校奔去。一次,莎拉在放學跑回家的時候,不小心將鞋子掉進了水溝裡,莎拉一邊哭,一邊追那隻破爛的鞋子,她擔心哥哥會因為她而遲到,也擔心他們唯一的鞋子也沒了,最後鞋子撈上來了,哥哥穿著溼透了的鞋子去上學。
  • 滿懷善意與希望,不停奔跑的《小鞋子》
    這個故事開始於一雙被哥哥阿里弄丟的鞋子,阿里為了幫助妹妹莎拉找回鞋子,而開啟了一段奮力奔跑的旅程。兄妹兩決定共用一雙鞋子,妹妹放學後就跑著回家讓哥哥穿鞋子,而哥哥為了幫妹妹贏得鞋子而參與了跑步比賽,是一個關於在尋找與奔跑中不斷遇見善意的故事。1.「若我得到季軍,我把球鞋送給你」馬基迪的喜歡將故事聚焦於在底層掙扎的善良樸實的人們,其鏡頭更是尤其鍾情於兒童。
  • 豆瓣9.2《小鞋子》|從三個角度解讀這部感人的兒童電影及現實啟發
    導演兼編劇馬基德·馬基迪以兒童視角關注成人世界,展現著哀而不傷的堅定信仰,其獨特的民族風情和人文意識被國際影壇廣為關注。《小鞋子》以一雙「小鞋子」為線索,圍繞著阿里丟鞋,兄妹二人換鞋、找鞋、渴望得到新鞋,爭取新鞋來展開敘事。
  • 這部堪比《何以為家》的苦難教育電影,太催淚了
    所以,看完我仔細篩選了幾部著名的苦難教育電影(文章末有片名列表),其中,第一部就是《小鞋子》。故事很簡單,主要講一對貧窮的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事,小哥哥阿里將妹妹的鞋子弄丟了,但是家裡已經買不起一雙新鞋子了,後來學校將舉辦運動會,如果跑步贏了的話會獎勵一雙鞋,於是阿里開始了他的「奔跑之路」。
  • 伊朗電影《小鞋子》:被孩子的心靈和目光柔化了的社會苦難
    影片講述出身社會底層家庭的一對小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圍繞一雙「小鞋子」這一中心,發散出多個細節,全貌展現了發展中國家窮苦人民的生活狀態。本以為貧窮、艱辛的生活困境應該是影片沉重而灰暗的主題,然而透過孩子純潔的心靈和無邪的目光,我們分明看到,這苦難的世界裡,暖意融融,閃耀著美好和善良的人性光輝。
  • 《天堂的孩子》:從孩子的視角體會貧窮與苦難,縱使痛苦卻快樂著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哥哥阿里把妹妹的鞋子弄丟了,雖然只是一雙破鞋但妹妹特別珍惜,於是阿里便想著和妹妹輪流著穿一雙鞋子去上學。線性的敘事結構能夠使得整部影片的氛圍張弛有度,就拿互換鞋子這一過程來說,我們能夠感受到兄妹倆的緊張和急促,兩人互換鞋子快速奔跑的趕去學校。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體育課上妹妹因為穿了球鞋而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此時的哥哥卻光著腳跑去了學校上課。
  • 電影《小鞋子》:家庭貧困的小男孩弄丟妹妹的鞋子,怎麼辦呢?
    偶然的一次,看了這部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原來伊朗的電影兒童如此出色,沒有誇張的鏡頭,用幾乎寫實的手法拍攝,看完讓很多貧困的人想起自己的小時候。那時的我們,大多家境不富裕,大人們忙著為生計發愁,孩子們的童年大多差不多,沒有多餘的錢買零食,更別說買多餘的衣服和鞋子。
  • 《小鞋子》:9歲阿里身上的品質,值得每一位成年人思考
    1997年上映的《小鞋子》,在1999年入圍了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在豆瓣打出了9.2的高分。小鞋子的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是伊朗著名的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他在1992年的時候曾經拍攝首部電影《手足情深》,並獲選&34;單元放映 ,後續陸續拍出了6部高質量的電影。馬基德·馬基迪非常熱愛伊朗的傳統文化,也常常以非常童真的眼光來看待世界。
  • 電影《小鞋子》,一部充滿愛與幸福的片子,看見底層人民的溫情
    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小李來給大家推薦一部兒童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導演是馬基德·馬基迪,這是一部伊朗片。整部影片圍繞一雙鞋子展開,男孩阿里去給妹妹阿莎修鞋子,但卻不小心弄丟了。阿里爸爸工資很低,房租都交不起,媽媽生了病,沒有辦法幹很重的活,所以阿里家很窮,根本無力再給妹妹阿莎重新買一雙鞋子。於是兩人決定互穿一雙鞋子,因為兄妹兩的上課時間是錯開的,所以每次阿里下課就趕忙飛奔回家,把鞋子給妹妹穿,這樣兩個人互穿了很長時間的鞋子。
  • 伊朗經典影片《小鞋子》人生苦難重重,唯有愛和信仰可以突破重圍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苦難是揪心的,卻又是淡淡的。伊朗電影《小鞋子》,講述了家境貧寒的男孩Ali幫妹妹Zahra去修鞋匠那裡取修補好的鞋子時,不慎將鞋子弄丟,為了不被父母責罰,他央求妹妹Zahra暫時保密,說兩人可以替換著穿他的鞋子上學,並答應一定會幫她買雙新鞋子。
  • 豆瓣高分親子電影——《小鞋子》,一部被尊重的電影
    《小鞋子》是伊朗導演馬基德1997年拍攝的電影。但這並不是一部悲傷的電影,也沒有刻意展示深刻的道理。就這樣簡簡單單的讓你看著哭,看著回憶自己的童年。《小鞋子》至今依然是伊朗最出名的電影之一。豆瓣評分高達9.2分。從小孩的視角娓娓道來。
  • 豆瓣9.2高分《小鞋子》:宅家時一部家長和孩子必看的優秀影片
    1997年的伊朗兒童影片《小鞋子》是伊朗首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電影,也是中國觀眾最早接觸的伊朗兒童電影之一。這部電影豆瓣9.2高分,20W+的熱評,在89分鐘的劇情裡,導演馬吉德·馬吉迪講述了一對兄妹和一雙鞋子的故事,一併唯美的捕捉到了伊朗社會與文化的縮影,以及人性關係中的善良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