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動性耳鳴是一種有節律的耳鳴,患者頭頸部血管或肌肉產生,並通過骨骼/血管和血流傳導至耳蝸而感知的,患者自述耳內同心臟或血管脈搏跳動頻率一致的耳鳴聲。搏動性耳鳴的病因較多,多與血管相關,臨床以頸靜脈球高位較為常見。
頸靜脈球高位是一種並不少見的解剖異常,它的發生率約25%,大多數沒有臨床症狀也無需特殊處理。
頸靜脈球高位沒有確切的定義,一般我們認為頸靜脈球應達到或超過耳蝸的基地周即可稱之為頸靜脈球高位。
圖 1 頸靜脈球高位患者,可見頸靜脈球超過而我的基地周水平,該患者無耳鳴症狀
單純的頸靜脈球高位並不能引發搏動性耳鳴,只有頸靜脈球窩的骨質出現缺損,尤其是頸靜脈球疝入中耳才會導致耳鳴的出現。頸靜脈球與中耳之間的骨質稱為乙狀板(Sigmoid plate),該結構較薄,判斷其完整性多需通過高分辨CT,而MRI無法顯示。
圖 2 高分辨CT顯示頸靜脈球(jugular bulb)和中耳道(middle ear cavity)之間的乙狀板(Sigmoid plate)
圖 3 搏動性耳鳴患者,高分辨CT顯示頸靜脈球和中耳道之間的骨質乙狀板缺損,頸靜脈球開裂
圖 4 男,45歲,左耳搏動性耳鳴11年,高分辨CT和MRI橫斷位均顯示頸靜脈球達耳蝸底周層面,CT顯示左側頸靜脈球窩後外側骨壁局限性缺損(白色箭頭所指);MRI圖像還顯示頸靜脈球形態不規則,局部向外凸起(黑色箭頭所指)
圖 5 頸靜脈球高位患者
總結
搏動性耳鳴患者要想到到頸靜脈球高位的可能,通過CT或MRI可以判斷是否符合頸靜脈球高位的診斷,利用高分辨CT判斷頸靜脈球與中耳道之間的骨板是否完整來進一步確定耳鳴的原因。
參考資料
1. 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high-riding-jugular-bulb
2. https://openi.nlm.nih.gov/detailedresult.php?img=PMC3698893_IJRI-22-298-g017&req=4
3. 杜昱平, 張永順, 周永清,等. 搏動性耳鳴的CT與MRI影像分析[J]. 實用放射學雜誌, 2015(1).
來源:影像時間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