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河畔,那場最著名的送別,那首最悲壯的和築而歌,兩千多年來,早已演繹成了千古絕唱。
長按二維碼可選購我的新書《巴西:回望地球另一端》
彼時,秦國即將吞併六國,燕國非常害怕,太子丹找田光謀劃救國良策,田光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而且為了激勵荊軻,田光當場刎頸自殺,以此向太子丹表明自己保守機密的忠心。在那個時代,人們似乎隨時可以了斷生死,為理想、為知己、為意氣。太子丹對荊軻一見如故,引為知己,並給予了他無限的尊重與豐厚的待遇,這讓一直懷才不遇,漂泊無定的荊軻,感動有加,於是在這種報恩思想的驅使下,受太子丹之託,荊軻帶著武士秦舞陽前往鹹陽刺殺秦王,接下來就有了傳誦千古的圖窮匕見的故事。為報答太子丹知遇之恩,為實現自己報國的理想,荊軻用生命、用鮮血譜寫了一曲刺客悲歌。1000多年後,辛棄疾感慨荊軻西別易水的悲壯,寫下了:「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
荊軻作為一個並不成功的刺客,他之所以吸引我們,是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慷慨與決絕。荊軻其實並不是一個職業的刺客,更非一介武夫,他有落魄文人的無奈,更有身為刺客的勇猛。他曾遊說各國廣交豪傑,在政治上,他更渴望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苦於報國無門,受到了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被迫選擇做了刺客。當荊軻在秦王面前展開藏有匕首的燕國的版圖,宮殿上上演的刺秦令人膽戰心驚,秦王最終以長劍刺穿了荊軻的胸膛,他依在柱前放生大笑「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這大概也是荊軻刺秦失敗的主要原因。燕太子丹既想刺殺秦王,又想脅迫秦王,這種不切實際的謀略使得荊軻行刺秦王並不以必殺秦王為唯一目的,也直接影響著刺秦的成敗。這笑聲充滿了無限的悲涼,是刺秦失敗的無奈,還是理想破滅的悲痛?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無論怎樣,作為一個能讓司馬遷濃墨重彩刻畫的刺客形象,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士為知己者死,視死如歸,勇往無前的俠客氣魄,還是值得稱道的,雖然這種精神有它狹隘的一面。他身中數劍,被秦王侍衛肢解而死,死狀無比慘烈。事敗身亡,血濺秦廷,荊軻為春秋戰國刀光劍影的歷史劃上了悲壯的一筆。回望那個遙遠的時代,回望易水河畔悲愴的送別,回望秦廷上驚心動魄的較量,只能感嘆,一個大時代統一的潮流不是一個刺客,甚至一個個體所能夠阻擋與改變的。
時代的浪潮攜裹著英雄與豪傑滾滾而去,留下功績與感嘆任人評說。無論怎樣,終不過,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我的新書《巴西:回望地球另一端》2020年8月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發行,熱賣中。京東、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亞運村圖書大廈及中國書店出版社官方微店等均有售。
如果喜歡請點在看
如有共鳴歡迎分享
作者簡介
王玉,著有散文集《玉與君說》、《從裡約到欣古--旅行紀實》(中葡雙語)、《巴西:回望地球另一端》。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玉與君說》。
(圖片網絡)
聯繫信箱:wangkanu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