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兩千多年前,在寒風瑟瑟的易水河畔,荊軻風雪之中揮別燕太子丹,慷慨悲壯,只是那時那地,誰曾想到,千百年後,這水、這風、這背影,都因為之後所上演的驚心動魄的刺殺秦王的大戲而成了亙古流傳的唱詞,輩輩傳詠。
切切復切切,壯士重離別。
壯士別君去,萬裡無加轍。
暫時一樽酒,異日肝膽裂。
何況岐路間,俄頃生白髮。
君不見荊軻劍氣凌白虹,易水悲吟淚成血。
易水河畔,荊軻的好友高漸離為荊軻擊築送行,而荊軻隨之豪邁地唱起了:「開弓沒有回頭箭,扁舟欲行兮心茫然。心茫然兮仰天嘆,雁陣聲聲淚潸然。知我心者在何處?亂我意者是嬋娟,平生無愛兮悔之晚,頭顱早白夕嘆流年!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探虎穴兮入蛟宮, 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一曲合唱,二人演奏的豪邁悲壯,令送行的眾人無不動容,也成為了千古名唱。一曲壯歌之後,二人至此分離,可謂就此「生死兩茫茫」!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樣略帶傷懷卻骨透豪邁的字句,將一個俠客荊軻的俠肝義膽刻畫的淋漓盡致。
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
只是凡事都有定期,萬物都有定時。荊軻不能改變歷史,統一是大勢所趨。也不能改變燕國的命運。但當圖窮匕見,他刺殺失敗時,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太子丹和燕民。英雄也有末路的時候,這個風一樣的男子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也不禁潸然淚落道:「書生無用,負國負公」。
荊軻刺殺秦王的舉動,猶如螳臂當車,蚍蜉撼樹,實乃不自量力。不僅徒勞無功,反而連累了燕太子丹身首異處,燕國迅速走向滅亡,那麼為什麼中國古代還有那麼多人對荊軻予以同情並熱情謳歌呢?
但凡「行俠」者,必是出於「仗義」。荊軻刺殺秦王是拼卻一命酬知己,是義舉。為義而行俠,豈能不深受中國人的推崇?
那種為知己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俠義風骨,對於有抱負、有志向的人來說,常常有一種悲劇的命運,就是壯志未酬。歷史給了每一個心懷壯志的人去拼搏的權利,但是結局卻不盡相同,於是許多被歷史的車輪碾碎了的悲情人物在人們的心中世代流傳,悲壯刺客——荊軻便是以這樣的身份被人們所傳誦,我們在哀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同時,也深深被他的行為和信念所感動。
他為了信念和承諾,視生命為浮塵,在刀光劍影中揮灑遊俠義氣,所體現的,正是「士為知己者死」的犧牲精神。
作者介紹:任婷老師——希爾普國際教育專職教師。任教十年,主攻中小學語文。曾代表教育系統參加知識競賽,獲「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教學風格獨特,風趣幽默,輕鬆活潑,立意高遠。有多年語文、歷史教學經驗,且有深厚的國學底蘊,且愛好廣泛,擅長舞蹈。秉承語政史不分家的大語文教學理念,給學生以廣闊的思維空間。課堂內容融德育、國學、知識於一體。同時,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重視知識的積累,堅信每個孩子都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發則已,一發沖天」的才子。堅持用心教育,用愛溫暖童心。
▼
世界那麼大我們在這裡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