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權力的遊戲》細說中世紀歐洲人都吃些啥

2021-02-15 丁丁女王

文章來源:愛博西雅中食展

話說,《權力的遊戲》這部美劇上映以來,吸了不少粉,除了吸引人的劇情之外,小編也很關心劇中那些人都吃的啥,為啥沒有一個像樣的菜,連麵包都是黑呼呼的,說到這,咱們來看看中世紀的歐洲人都吃些啥?如果你也好奇,不防跟著小編探個究竟。

中世紀飲食,對窮人來說,一大主題是飢餓。沒東西吃。莊稼歉收誰也受不了。幾場暴雨發洪水把你種的地泡了,河流漲水把牲口淹了,就只能吃去年剩的了(如果你去年剩了)。第二年再歉收怎麼辦?1315-1317年就是小麥歉收,連著三年。

另一個造成飢餓的原因是圍城戰。如果你住在城堡或者城鎮裡(城鎮是有城牆的),敵人圍困你,食物很快就消耗沒了。

中世紀時候,英格蘭普通人只有兩頓飯,早飯是沒有的(早餐大概要等到伊莉莎白時代)。起床後通常會拿些麵包和奶酪出門幹活。然後到10點、11點左右,人們會吃dinner,這是一天當中最主要的一頓飯。之後下午4點、5點左右吃輕量級的supper(不要太在意這兩個詞的意思,時至今日,除了早餐breakfast以外,其他飯都叫什麼,英國各地方言都有自己用詞。像也有管晚餐叫tea的,這就是high tea的由來)。

土豆、西紅柿、火雞,這都沒有,它們都在美洲新大陸,所以當時英國人過聖誕是吃不到火雞的(如果你有錢,你聖誕節吃的可能是天鵝、鵝、牛肉、火腿、培根)。胡蘿蔔當時是紫色的,沒人吃。大米只有少量進口,意面還沒進入英格蘭。

中世紀的時候,宗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普遍非常大,不像現在各種信仰五花八門,那時候主要就是基督教。它跟飲食的關係在哪呢?

教會對於人們什麼時候能吃肉有著十分嚴格的規定。它禁止人們在周三、周五、周六、大齋期(復活節往前40天到復活節這段時間)和將臨期(最接近11月30號的周日開始到聖誕節這段時間)食用肉類。算一下就能發現,其實一年有一半的日子都不許吃肉。而且大齋期吃雞蛋也不允許。國王也必須遵守此規定。

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並不是特別重要,因為普通人吃肉的機會並不多。當時英格蘭主要誰吃肉呢?一個是有錢人,一個是那些裝作有錢給人看的人。和奢侈品差不多。

底層人們可以打野味。但不是打什麼都行,可以說是幾乎不允許。打獵的權利在領主那裡,只有少數動物例外。比如野禽類、野兔(hare)、穴兔(coney)。有一種農夫版料理野兔的食譜是這樣的:

取野兔剝皮,把肉從骨頭上剃乾淨。肉切塊與血同放入鍋中煮沸,然後取出放入冷水中。湯中可加入洋蔥末和其他高湯,再次煮沸。把洗過的肉連同骨頭放入湯中,再次煮沸。上菜。

為什麼只吃這些呢?因為養的牲口沒法吃,得靠它們養家餬口。牛啊、羊啊,可以產奶,然後做成奶酪,這能存放好幾個月。綿羊、山羊能提供羊毛。雞、鴨、鵝可以產蛋。牛還可以用來耕種。不過呢也不是絕對不吃。雞老了不能下蛋還是會吃掉,冬天沒有草沒有飼料,整個冬天可能就養活不起了,這樣的話也是會殺了吃,宰殺通常在雙十一這天(這天叫Martinmas聖馬丁節,你看和Christmas是一樣構成的)進行,然後一部分直接烤著吃了,其餘的用鹽醃漬起來。牛呢可能會在腿上小心地切個口,控制好血量,既能獲得牛血,還不用殺牛。這個血用來做black pudding(黑布丁,注意,英國人說的pudding,不是甜點的那個布丁,它比較包羅萬象,一般很多碎東西混在一起煮出來的,都有可能叫pudding),做法是把動物血跟燕麥、鹽、香料混在一起之後,外面用一些材料,比如布啦、腸衣什麼的包起來,然後扔水裡煮。現在英國人仍然吃這個,英式早餐通常會包括,一般是煎的,你也可以在超市裡買(注意,任何一種菜都沒有說全國人都喜歡吃的,black pudding也是,有英國人喜歡也有英國人不喜歡)。這東西吃起來有點鹹,還有些像某種麵食。它不是血腸。下圖的兩塊黑色的就是black pudding。

中下層的人主要吃的是裸麥麵包。見下圖

下圖是天然酵母發酵的裸麥麵包(sourdough rye bread,因為天然酵母長時間發酵產生酸味多,所以叫sourdough)。

家境一般的農民,通常是自耕農(yeoman),也就是自己有耕地的農民,通常吃的是小麥粉和裸麥粉混合做出來的麵包,這種麵包叫maslin。英國西部郡也會有大麥麵的麵包和燕麥麵的麵包。更窮的人,比如需要到地主老爺或者叫領主的地裡耕作的,吃不起前面說的幾種麵包的,可能會吃horsebread,這種不是穀物磨麵做出來的,而是豌豆面以及其他各種豆子做的。從名字就能看出來,它其實也用來餵馬。

口感的話,從超市買個粗糧麵包嘗嘗就知道了。

當時有些地方還有一種棕色的全麥麵包叫tourt,這個就厲害了。這麵包等時間長了變硬了之後,人們就把它切片,然後——當盤子用。等作為盤子的使命結束後,就丟給豬吃。一點也不會浪費。

麵包通常是把穀物拿到指定磨坊去磨,然後或者自己在家烤,或者拿到麵包師傅那去烤。烤出來的產品一般吃一周(然後切了當盤子。。。)。

除了麵包之外,粥也是常吃的東西。有的粥是燕麥的,有的是豌豆做的。好一些的燕麥粥裡會有肉湯、鹽、麵包屑、洋蔥、大蒜、捲心菜之類的。其實就是自家院子裡種什麼就可以放什麼。說到這個就說到蔬菜了。

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就那麼幾樣,豌豆啦,捲心菜啦。然後做法就是用水煮,所有綠色的東西都要充分的煮。因為當時看法是,綠色蔬菜不好,生吃的話對身體有害。有些人會種些蕪菁(turnip,見下圖),可以自己吃,也可以餵牲口。

其他院子裡種的可能還有洋蔥、大蒜、韭蔥、小蔥、歐芹、藥用鼠尾草(sage)。

歐芹長得很像香菜。下圖左邊是香菜(coriander),右邊是歐芹(parsley)。

如果有種果樹,那水果可以做成果醬或者醃製,這樣也能存放很久。通常會有蘋果、梨、車釐子、李子、葡萄、西洋李子(damson)。西洋李子長下面這個樣子:

醋慄、草莓、桑葚也有人種,但是黑莓和黑刺李(sloe)因為野生到處都有就沒有人種了。

跟綠葉蔬菜一樣,當時觀點是水果生吃也對身體有害,所以普遍做法是以某種方式烹飪過,生吃一般是窮人。

雖然說一半的日子不能吃肉,按理魚類消耗可能高,但對住在鄉下的人來說,並沒那麼常吃魚。住在內陸的話,通常很難獲得新鮮魚,運費就要高。而有錢人因為不能吃肉,反而推高了魚的價格,所以魚比較貴。冬天也不好獲取魚,因為英國冬天白天很短,相當於說我在路途實際能行進的時間就短。因此內陸夏天更容易有魚。

有的人可能想內陸也有河、有湖啊。但這和打獵是一個道理。一般人是不能隨便就在什麼河、湖、池塘之類地方抓魚的,這個權利是領主的。領主可能會僱你打魚,但是你打的魚都進領主嘴裡了。監管你的人可能允許你留條魚,但是這條魚基本也會賣掉而不是吃了,因為它大概相當於兩天的薪水。皇室成員之間互相贈送魚做禮物。

約克公爵定期向他的表親英王亨利四世贈送白斑狗魚、鯛、丁鱖和三文魚。

——《中世紀英格蘭漫遊指南》

這樣的話,普通人就只好吃醃漬的魚。農民最常吃的是醃製的鯡魚(英國普遍是大西洋鯡,Clupea harengus),蘇格蘭地區很有名的做法是把鯡魚對半剖開煙燻了,做出來的另有一個名字叫kipper,尤其是曼島的煙燻鯡魚,十分有名。

其次比較常吃的是鹽醃的白肉魚,比如鱈魚。你看,鱈魚當年是中下層人吃,時至今日,鱈魚已經限制捕撈數量,價格也不便宜了。另外還有種不貴的,是鰻魚。英國水域主要有兩種鰻魚(其他幾種生活得比較深海),一是歐洲鰻鱺(Anguilla anguilla),英國人也叫silver eel,是淡水裡的(鰻魚飯那個是日本鰻鱺),另一種是歐洲康吉鰻(Conger conger),英國人叫Conger eel,是海裡的(類似於日本人「穴子」的那類鰻魚)。鰻魚主要放在派裡面(萬一你不知道的話,和pudding布丁類似,英國人說的pie派不是蛋黃派巧克力派那個派,而是像外面裹著酥皮,裡面裝燉菜的食物)。不過中世紀結束三百年以後,倫敦東區出現了一種叫鱔魚凍(jellied eels)的窮人食物,現在在超市裡就有賣。中食展SIALChina小編覺得不大好吃。

一般人喝的就是ale,這個可能翻譯成麥芽酒,或者艾爾酒,它跟啤酒的區別就是ale不加啤酒花,beer要加啤酒花。一般不喝水,因為水不乾淨。喝水的通常是獨身男子之類的,因為釀艾爾酒,被認為是妻子的義務。沒有啤酒花它很容易變質變酸,這時候就往裡面加各種東西以圖掩蓋味道。

因為它太重要了,所以當時法律規定了艾爾酒的價格。大麥每夸特2先令時,4加侖的艾爾酒應賣1便士。最好的艾爾酒產自肯特郡,可以賣每加侖2便士。

當時的艾爾酒有些甜,度數不高(因為要當水喝)。有些地方喝的是蘋果酒(cider)和梨酒(perry)。

蘋果酒當時是多少錢呢?是每加侖0.5便士。但是酒精度比艾爾酒要高些。

BBC播了一個4集的節目叫《城堡的秘密》(Secrets of the Castle with Ruth, Peter and Tom)。節目是這樣的,法國人在1995年開始了一項考古學試驗,其實是一個建築工程,在勃艮第計劃用35年的時間、完全使用13世紀的工具與技術,重建一座中世紀城堡,叫做蓋德隆城堡(Guédelon Castle)。然後主持人Ruth,Peter和Tom就來到這個項目工地,親身體驗中世紀修築城堡的方法和生活。其中一小段是Ruth做飯的內容,下面是截屏。

(這是長在周邊的一種可食用的野草,叫碎米薺(Cardamine hirsuta),它是苦的。)

這裡就提到酒館飯店了。如果去的是房子比較小、燈光昏暗、接待你的是老闆娘這種,一般和前面在鄉下自耕農家裡吃的差不多,或者更差點。

當時在倫敦可以買到糖、葡萄酒、扁桃仁、海棗、大茴香、甘草、蜜餞、肉豆蔻、肉桂、胡椒、香菜、加侖、葡萄乾、無花果、丁香、姜、鹽、大米、糖漿等等。1磅甘草要1便士,一磅生薑要2先令,1磅丁香超過4先令,1磅番紅花1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有技術的勞動者3天才賺1先令。而橙子果醬1磅要3先令。

酒呢,花上0.5到1便士就可以喝上一杯葡萄酒。多數英格蘭當時的紅酒來自波爾多,每加侖3到4便士,德國萊茵河流域的葡萄酒要每加侖6到8便士,西班牙的酒和波爾多的價錢差不多,最便宜的是英格蘭的酒,只有白葡萄酒,一般是波爾多酒的一半價錢。只是多數英格蘭酒都讓貴族喝了,酒館一般沒有。

酒館(tavern)一般只賣葡萄酒不賣艾爾酒。但是有種叫ale-house(酒屋)的地方賣艾爾酒,不賣葡萄酒,有時候賣蘋果酒。

順便再說一句,雖然中世紀歐洲的飲食條件實在是不怎麼樣,老百姓吃的不好,想要吃點肉,只能去權貴家當差事,也僅僅是吃主人剩下的殘羹剩菜,(中世紀習俗,在貴族吃飯時,狗和侍從都守在桌後等主人的骨頭……)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冰與火 | 這七季《權力的遊戲》都吃了些啥?劇透慎點!
    自從2011年在HBO電視網上映開始,根據作家喬治·R·R·馬丁的小說《冰與火之歌》改變的電視劇《權力的遊戲》就一直受到全球觀眾狂熱的追捧。中世紀的幻想時空、獨特的人物形象、令人嘆為觀止的場景設計、恢弘的戰爭場面、配合著跌宕起伏的劇情、讓親媽粉們一季又一季,無怨無悔的追著龜速更新的劇情。
  • 從歐洲中世紀史看美劇《權力的遊戲》
    美劇《權力的遊戲》經過8年的播出,最近終於完結了,不過,秉承熱門美劇結尾必撲街的規律,第七季的大結局引發了瘋狂的質疑。甚至很多網友呢還要求換導演重拍,這也夠真難為導演的,在原著還沒有完結的時候拍了一個自以為理解原著作者的結局,收穫了一片罵聲。
  • 丹·瓊斯的「中世紀三部曲」,是真實版的《權力的遊戲》
    《金雀花王朝:締造英格蘭的武士國王與王后們》(以下簡稱《金雀花王朝》)曾長期盤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空王冠:玫瑰戰爭與都鐸王朝的崛起》(以下簡稱《空王冠》)被視為真實版的《權力的遊戲》,這兩部比小說更精彩的歷史著作,同屬知名歷史學家丹·瓊斯所著「中世紀三部曲」。這位紅遍英美的「80後」中世紀史學家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把歷史寫得枯燥、無聊,是一種『刑事犯罪』。」
  • 從《權力的遊戲》看歐洲歷史
    HBO劇集《權力的遊戲》第五季將於4月12日首播。在看新一季前,先惡補一下《權力的遊戲》背後的歐洲歷史文化吧。
  • 《權力的遊戲》半部中世紀英國史
    《權力的遊戲》根據奇幻小說系列《冰與火之歌》改編而成,作者喬治·RR·馬丁(George R.R.
  • 美食 | 凡人皆有一食:《權力的遊戲》中的冰火盛宴,多從中世紀借鑑而來
    《權力的遊戲》第七季終於回歸,收視又一次刷了記錄。第六季大結局中瑟曦燒死了所有人,雪諾的身世之謎也被揭開。無論是小說還是改編後的電視劇,發生在維斯特洛大陸上的故事都以血腥和殘暴著稱。然而在殺戮與戰爭、暴力與陰謀之外,食物也從不曾缺席,中世紀的飲食文化在劇中很好的重現。接下來我們一起享用。
  •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窮得只能吃燉豆子,黑麵包,當時中國人在吃啥
    提到「黑暗料理」這個詞,大多數人都會不由地聯想到一千多年前歐洲人的食物——那時的人們窮得只能吃燉豆子和黑麵包。當時正處於中世紀的歐洲大陸,似乎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間,歐洲人民的飲食結構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始終依靠著那些只能果腹,但沒有滋味的東西。
  • 新一季《權力的遊戲》開播
    科爾多瓦是安達盧西亞的一座世界遺產城市,古羅馬與伊斯蘭風格建築並存。標誌性的古羅馬橋是羅馬軍隊在2000多年前建造的,至今還在使用,橫跨瓜達爾基維河,兩端分別是凱旋門和卡拉歐拉塔。奧蘇納的古鬥牛場是西班牙國家級遺址,被《權力的遊戲》劇組選為第五季中彌林城的競技場,從附近小山上可以看到全景。為期12天的史詩級拍攝,在鬥牛場中上演了角鬥場暴亂、武士競技、飛龍拯救龍母等震撼的場景,讓所有粉絲留下深刻印象。
  • 權力的遊戲?資本的遊戲!
    《權力的遊戲》自上映以來,在國內收視率就一直飆升,更是在第67屆艾美獎中破紀錄斬獲12項大獎。這部宏大的歐洲中世紀黑暗史詩講述了維斯特洛大陸九大家族對象徵無上權利的「鐵王座」廝殺角逐,它之所以讓全球那麼多的粉絲為之瘋狂,除了因為其雲集了眾多不同權利中心的家族糾葛,同時也展現了虛構的中世紀裡發生的宮廷權利鬥爭、王國部落廝殺的驚心動魄場景。
  • 看《權力的遊戲》中的服飾與其他元素是如何獨領風騷的
    相信大家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大概《權力的遊戲》第七季第二集已經放出來了,對於劇情和故事背景,我們看過各種各樣的追根溯源,情節預測。
  • 歐洲中世紀關於食物的全部知識,都在這裡了
    一些人喜歡模仿精英階層吃白麵包,另一些人還是主要吃他們可憐的穀物、黑麥、大麥甚至燕麥,而還有些人只有在喝湯的時候才能吃到穀物。  麵包是中世紀時期的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豬的每個部位都可以吃,腸子通常被當做腸衣製作香腸。法蘭克人非常喜歡吃肥肉,生肥肉則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藥物。當時的豬體型都比現在的豬小得多,原因主要是放養沒有過多的照顧,豬肉相當瘦,但它們的肉也往往有寄生蟲,吃豬肉也是冒風險的事情。新鮮的肉通常用來燒烤,而不是很新鮮的則用來燉煮,在貴族城堡的宴會中,紅酒燉牛肉是最受歡迎的一道菜。
  • 中世紀求生指南
    說起中世紀,比較熟悉的可能就是「Middle Ages Fantasy」題材的作品,比如遊戲《魔獸世界》,還有最近剛完結的美劇《權力的遊戲》。《權力的遊戲》官方海報但萬一真穿越回中世紀,真實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呢?
  • 中世紀東西方飲食,歐洲吃豆子而中國在吃這個?網友:天生的會吃
    都說民以食為天,不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關於飲食一直都是人們所關注的共同話題,人們的智慧體現在對於食材的處理和烹飪上面,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也就形成了每一個地方所獨有的飲食文化,再加上口味和食材的差異,對於美食就見仁見智了。
  • 跟著《權力的遊戲》去旅行
    就算你不是電視劇的忠粉兒,看完這份清單也能種下一片草原……馬爾他:地中海的心臟馬爾他是《權力的遊戲》第一季中的重要取景地,在這裡,你能找到許多關於《權力的遊戲》的最初記憶。在《權力的遊戲》導演沒有找到杜布羅夫尼克之前,馬爾他的古城姆迪納城作為君臨城的取景之地。第一季《權力的遊戲》中君臨城的街道都是在這裡拍攝完成。
  •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這部電影沒說的事:中世紀到底有多髒
    看到權力遊戲的最新情節,許多網民不得不佩服「照明工程師想讓我瞎眼」,但也不得不佩服其「細節」。在她逃跑期間,艾莉亞的指甲全都是黑泥。她角色的頭髮也油膩且打結。當小惡魔和詹姆士倒下時,他們全都是蓬頭垢面。可以說每個細節都到位。
  • 《權利的遊戲》的中世紀服裝美學,已碾壓時尚圈……
    權力遊戲中另一衣飾看點,就是各種繁複的刺繡。這些刺繡有時是家徽,有時則暗示人物的處境或心情。 從掛毯到繡衣    刺繡的歷史雖長,但歐洲早年都以繡毯為主,到了中世紀才有圖樣繡衣的習俗。伊莉莎白一世的禮服,上面繡了金線與珍珠瑪格麗特萊頓的刺繡夾克,圖樣包括彩色絲綢、金線、銀線繡成的鮮花、鳥類與蝴蝶     看到這裡,也許大家已經發現了
  • 腦洞 《權力的遊戲》裝逼指南:一集沒看也能談笑風生!
    文 | 貓斯圖中國影迷翹首以盼的《權力的遊戲《權力的遊戲》的原著叫做《冰與火之歌》,這是喬治•RR•馬丁老先生綜合了自己一生創作各種劇本和奇幻小說的經驗,重磅推出的奇幻小說。/瑟曦皇后/追求最高權力的鬥爭,從來都是極為殘酷的,這一點古今中外皆然。即使不看《權力的遊戲》,看過《甄嬛傳》的讀者想必也能體會到宮闈內鬥的你死我活。
  • 權力的遊戲全劇情解析:權力遊戲大概劇情介紹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權力的遊戲全劇情解析:權力遊戲大概劇情介紹 2019-10-22 15:2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用遊戲記錄中世紀,帝國、宗教與《天國:拯救》
    雖然遊戲中絕大多數人說的都是英語,但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德國佬」,騎馬打仗時敵人口中蹦出的捷克語都在提醒你這兒是波西米亞,古代捷克,當時民族遷移的中心。劍術代表中世紀封建制度下的騎士階級,新思想則象徵著波西米亞的宗教改革活動。如果要給《天國:拯救》換個中文名字,我會選擇《尋劍》,遊戲序章的鋪墊與主線劇情的引導都圍繞著亨利父親為德拉季爵士鑄造的寶劍展開。劍不僅是武器,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天國:拯救》中「你是亨利,一名鐵匠的兒子……」的遊戲簡介其實為亨利的身世翻轉埋了包袱,遊戲中他也完成了由平民到騎士的階層轉變。
  • 權力的遊戲,冰與火的史詩
    依託著神話、歷史、宗教和異鬼等奇幻元素背景,《權力的遊戲》劇中人物關係複雜,情節跌宕起伏,就像一首恢弘磅礴的交響曲,看完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凜冬將至:揭秘「權力的遊戲」》從異鬼到紅女巫,從卡斯特裡巖石到顫動海,本書是關於《權力的遊戲》這部奇幻巨著的透徹解讀。《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