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歐洲,人們窮得只能吃燉豆子,黑麵包,當時中國人在吃啥

2020-12-23 史海殘雲

提到「黑暗料理」這個詞,大多數人都會不由地聯想到一千多年前歐洲人的食物——那時的人們窮得只能吃燉豆子和黑麵包。

當時正處於中世紀的歐洲大陸,似乎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間,歐洲人民的飲食結構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始終依靠著那些只能果腹,但沒有滋味的東西。

而相比較同時期的中國人,我們在吃什麼?這個問題恐怕不能簡而概之地回答了。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如果要說什麼文化自始至終都未曾中斷,一直在發展壯大,大多數人心中很快都有了答案:自然是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這句來自《漢書》的話的後半句,就是我們華夏子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每個人對於「吃」都有自己的學問。

如今,以中國飲食文化為題材的紀錄片百花齊放,每一種食物或者菜餚在不同的時代,都有無數種完美的詮釋或者獨有的烹飪方式。

所以,如果讓中國人來介紹一個朝代的代表飲食的時候,都是十分苦惱的。因為,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每一樣都值得好好講述一番。

歐洲中世紀飲食究竟有多黑暗

公元476年,伴隨著最後一位羅馬皇帝被日耳曼民族廢除,西羅馬帝國也在頃刻間轟然倒塌,同時消失的還有原本擁有豐富飲食文化以及高水平文明的民族。

而在歐洲大陸上取而代之的卻是,被人稱為「蠻族」的一個個日耳曼國家。隨後,西歐進入了長達一千年的文化衰落的時代,長期以來人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要說歐洲人民開始有了「美食」這個概念,也是公元十世紀以後的事情。在這五百年間,食物之於人民只是維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充飢,食物短缺甚至饑荒都是歐洲大陸上的「常客」,以至於出現了「人吃人」的可怕景象。農業生產跟不上人類社會需求的現象十分普遍:

一方面是因為歐洲本身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傳統種植業只能種植穀物之類的作物;另一方面,受制於落後的交通運輸水平,中世紀的歐洲難以獲得優質的外來物種。所以在單一的飲食結構下,歐洲人幾百年間的主食選擇似乎只有穀物了。

然而,落後且單一的主食也被分了個三六九等,統治階級大多享用小麥,而口感粗獷的大麥、黑麥卻是留給窮人吃的。黑麥和大麥能做成什麼?其實這種食物在如今也是廣泛存在的:例如法國的法棍,德國的鹼水麵包,俄羅斯的大列巴。

中世紀的百姓將這些「下等」的穀物磨成粉,但是不同於今天的是:麵粉顆粒十分粗糙,也沒有酵母,然後直接在火爐上烤。受熱均不均勻,口感硬不硬,根本不是人們能選擇的。除了黑麥做的麵包,大麥、燕麥做的麵包也常常被烤焦,所以都稱作「黑麵包」也不為過。

然而,黑麵包得以名揚天下的原因卻是,它堅硬得可以當作武器來使用。有趣的是,在歐洲編年史上,就不止一次記錄了闖入農民家中的盜賊,慘死在黑麵包下的故事。

歐洲人民的主食除了硬邦邦的黑麵包,隨著豆類傳入歐洲大陸,燉豆子也很快被端上了餐桌。但是考慮到,香料與調味品的傳入是十字軍東徵後的事情,燉豆子滋味的寡淡可想而知。

那麼,窮人的餐桌上有肉嗎?當然沒有。直到14世紀歐洲爆發的黑死病「帶走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飲食平衡被破壞,歐洲普通人才打破了「素食」的局面。

但是,中世紀歐洲人民的生活,似乎從來沒有好過:在教會規定的齋戒期間,食用肉類也是不允許的,而封齋的時間甚至佔據了一年近乎三分之一的時間,直到18世紀,這一禁令才得以廢除。

同樣,不同於彼時我們的飲食文化,中世紀的人們一般一日兩餐,而吃早餐的只有小孩子和病人。

燦爛豐富的古代中國飲食

每個民族都是不斷變化的,歐洲人民挺過了中世紀,發展至今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但是在那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紀,同時期的華夏飲食與之相比較,簡直是雲泥之別。與其問,中國人在吃什麼,不如說,中國當時吃得有多麼豐富。

從公元476年,到公元1453年,東方大陸經歷了從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朝、元朝,到明朝初期的朝代更迭。

如果提起南北朝時期的飲食,就不得不提到北魏的賈思勰。當時,隨著農耕技術的進步,我國的飲食文化得到初步發展,引來一次小高峰。賈思勰在行遍萬裡、飽覽古籍後終於編著了中國歷史上首部農學巨作。

而這本《齊民要術》如果放在當今,就跟「飲食指南」差不多。除了記載基本的豬油保養鐵鍋的方法外,還有許多對於勞動人民主要食物的介紹。相比較歐洲人的黑麵包,我們同樣也依賴於種植穀物來生產米麵。但是米食並不是只有稻米,麵食也不止小麥麵。

其中關於米食,就有民間製作紅棗餡、肉餡類似於粽子的食物的記載。而北魏時期勞動人民的智慧也體現在了麵食的做法上,有發麵或者死面,有甜口或者鹹口,更是有烤的還有炸的。

中國歷史上的唐宋時期,可謂是古代中國經濟、文化最為空前繁榮的時期。糧倉殷實,百姓生活富足,自然會在生活上對「吃」下功夫:

唐朝主食十分豐富,但是主角卻不是米食,而是以「胡餅」為主的餅子。而與胡餅最搭的是什麼?自然是水盆羊肉,老百姓能常常吃到這樣的食物,可見,生活也是十分幸福了。

當時,無論朝堂之上,還是民間坊間,打漁和捕獵,都是唐朝人常見的一種生活方式。所以,鮮美的魚類和野味也是唐朝人餐桌的常客。

到了宋朝,「蘇湖熟,天下足」的局面讓饑荒幾乎沒有出現在宋朝的史書上,而宋朝商業模式的突破,更是將市井文化發揮到了極致。

當時,除了豐富多樣到讓人眼花繚亂的吃食,宋朝飲食最大的特點就是出現了南北差異化,其中餃子作為北方食物的代表就徵服了無數宋人的胃。

當時,由於受到金遼文化習俗的影響,羊肉開始受到了全民的青睞。但是全民喜食羊肉的局面卻讓羊肉的價格水漲船高,吃不起羊肉的百姓只好將目光放在了價格不高的豬肉上。而東坡肉便是在這種情景下橫空出世的。

雖然不至於頓頓有肉,但中國古代人民的餐桌一直是豐富的。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舶來品」也加入了菜單,無論是菜品還是烹飪口味上,中國飲食文化一直都是不斷壯大的。

無法理解的飲食習慣差異

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讓你到中世紀的歐洲做一個貴族,你會習慣那裡的飲食嗎?當時,歐洲的貴族與統治階級確實是比普通百姓吃的好很多,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來形容也是十分恰當的。即使假設你能衣食無憂,並且有幸吃到上等的食物,答案是你仍然不可能適應。

歐洲早在中世紀之前便發明的餐具,但是其使用習慣如今沒有人能接受——因為當時的人們衛生意識不高,不論是酒杯、勺子還是叉子,都是至少兩人或者幾個人共用的。

除此之外,由於當時叉子還沒有發明,餐刀還需要充當叉子的作用,將食物送入口中,如果沒有餐刀,便只好直接上手用餐了。

當然,如果身為貴族中的領主,便可以打造一副自己專享的餐具,但是當一道道菜餚端上餐桌時,你依舊會失去全部食慾:生吃的蔬菜,煮爛的水果,一大鍋亂燉的肉類……因為黑暗的中世紀裡的食物也大多是黑暗料理。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東西方飲食,歐洲吃豆子而中國在吃這個?網友:天生的會吃
    都說民以食為天,不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關於飲食一直都是人們所關注的共同話題,人們的智慧體現在對於食材的處理和烹飪上面,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也就形成了每一個地方所獨有的飲食文化,再加上口味和食材的差異,對於美食就見仁見智了。
  • 黑麵包——德意志元首的意志
    俗語有云:好吃不如餃子,好玩不如… 體現了餃子在中國人心中從萬千美食中脫穎而出的地位直到我第一次吃到黑麵包時我才明白,文字的感染力,也可以使很具有欺騙性的。因為絕大部分義大利人根本不吃這玩意兒。不過當然黑麵包作為全世界對黑麥麵包的俗稱,義大利語中也有對應的詞pane nero(英black/brown bread 法 pain noir 德Schwarzbrot)。只不過不同於其他語言黑麵包詞條在維基百科上有著詳盡的介紹,義大利語版的黑麵包在維基百科上的介紹是「一種在德語區人們經常食用的用以替代白麵包的顏色比較深的麵包」。
  • 看《權力的遊戲》細說中世紀歐洲人都吃些啥
    文章來源:愛博西雅中食展話說,《權力的遊戲》這部美劇上映以來,吸了不少粉,除了吸引人的劇情之外,小編也很關心劇中那些人都吃的啥,為啥沒有一個像樣的菜,連麵包都是黑呼呼的,說到這,咱們來看看中世紀的歐洲人都吃些啥?如果你也好奇,不防跟著小編探個究竟。
  • 中世紀的歐洲城堡,並不象動畫片裡看到的那麼美好
    當然,這些瑣碎的雜務自然都有僕人們代勞,主人們只要愁究竟該如何讓精心打造的豪華馬車駛過蜿蜒狹窄的山路,拉上傾斜度極高的山坡,然後弄進自己的城堡裡就行了。  其次,為了防備敵人的弓箭和拋石機,中世紀城堡的外壁上很少打窗洞,所以城堡的內部總是暗無天日,太陽曬不到,自然潮溼得很。
  • 中世紀歐洲貴族的美味,怎麼吃得下去的呢?網友:美食界的恥辱
    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中世紀的時候,貧富差距是非常大的,貴族和平民之間不僅僅是階級之間的差距,更多的是剝削與被剝削之間的物質方面。在中世紀的貴族,飲食肯定是跟普通人有著天大的差距,但是在那一個時候,美食的概念並不是很明確。在中世紀的歐洲,當時歐洲國家不產資源並不是很豐富,它們的食物基本上都是以麵包為主,現在也就是這樣的飲食習慣。
  • 歐洲中世紀關於食物的全部知識,都在這裡了
    黑麥和蕎麥是由摩爾人和撒拉遜人(中世紀歐洲人對阿拉伯人的稱呼)在佔領伊比利亞半島後引進歐洲的,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的歐洲饑荒問題。窮人只能吃得起用大麥、燕麥或黑麥製作的粗糙麵包(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原來吃的一種德國黑麥麵包,居然是酸的,還有股餿味,然而這並不是陳麵包,那中世紀的麵包諸君可大致想像其中滋味如何)。
  • 現代人大魚大肉,那上世紀的百姓吃啥?老人:窮的只能靠鮑魚充飢
    直到今天,光在吃這一塊,各種雞鴨魚肉成了普通食物,人們想吃啥就吃啥,完全不受季節和地域的約束。 然而,飲水思源,我們如今在大快朵頤之餘,是否想像過上個世紀早期,全國各地的百姓都在吃啥呢?或許你會認為他們吃得相當差,不過,他們的差是相對而言的。
  • 中世紀歐洲的中國奢侈品,一個貴族家裡沒有這些都不好意思叫貴族
    這個時期的歐洲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天主教對人們思想的禁錮,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全面停滯,貴族和平民地位天差地別,階級固化極為牢固,所以中世紀在歐美歷史中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隨著船舶技術的發展,進入中世紀後,中歐貿易更加頻繁,如上文提到的唐朝黑石號船舶,僅這一艘船上就有瓷器六萬七千餘件。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中歐貿易中,歐洲幾乎完全淪為中國商品的傾銷地,而歐洲的商品則鮮有賣到中國的,不是運不過來,實在是歐洲沒有什麼東西是能吸引中國人購買的。
  • 比起吃蝙蝠,中世紀曾立法殺貓,最終導致歐洲2500萬人的死亡
    但比起來現代人的標新立異吃各種野味,中世紀的歐洲更是不讓人省心,因為吃野味這種畢竟屬於少數人的事情,而且野生的畢竟不是家養的數量沒有那麼多,所以吃野味肯定只能是一小撮人的愛好而已。但是中世紀的歐洲卻一直有一個傳統,那就是殺貓,他們把貓看做是邪惡的化身,甚至不惜籤署法令來滅貓,如此可愛的貓咪究竟是如何成為人們如此憎恨的對象呢?
  • 5種中國人不願意吃的食物,外國人卻愛不釋手,都被噁心壞了!
    5種中國人不願意吃的食物,外國人卻愛不釋手,都被噁心壞了!不同國家的美食通常取決於不同國家的地理環境。不同的氣候,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動物造就了這一切。由於我經常居住在中國和歐洲,所以我很容易能找到這樣的產品。我來介紹一些,歐洲人經常吃,但是中國人幾乎無法下嘴的食品。
  • 歐洲是什麼味道的?回到中世紀你可能會失望,科學家還原當時氣味
    對此歐洲一支科研團隊提出了從嗅覺和味覺的角度出發,重新探索中世紀的歐洲。 現代歐洲所散發出的氣味是香水的香味、剛出爐的麵包香味、奶酪的濃鬱香味等等,如此多氣味構成了人們對歐洲國家的認知,比如一說到香水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法國巴黎,一說到花香就會聯想到荷蘭鬱金香
  • 中世紀農民的「白日夢」:天上掉烤肉、河裡葡萄酒、美女隨便選
    中世紀農民生活我們知道,「白日夢」都是勞動人民最樸素願望的反映——通俗一點說,就是缺啥想啥。在這裡我們稍微普及一點中世紀的知識,那時候大多數的農民不僅窮,教會還四處宣揚一個理念:你窮,你吃不上肉,你睡不了懶覺都是應該的,因為你有罪啊!人生來就是要贖罪的,別瞎想,老老實實過苦日子吧。
  • 中國人很少吃土豆,但它卻是無數國家的口糧!救了很多人!
    在那個年代,歐洲是只有貴族或者說各種土豪之類的人物,才能吃的起小麥麵包。普通老百姓是吃什麼呢?就是吃那些燕麥、大麥、黑麥之類的東西。或者說,一些粗糧做成的一些粗糧麵包,不是小麥麵包!小麥麵包是屬於比較高檔次的麵包,普通老百姓只能吃一些粗糧做的麵包,硬邦邦的!這東西很難嚼碎,很難消化的那種粗糧。
  • 二戰口糧爭霸:德國黑麵包跟蘇聯大列巴之間的較量
    二戰是一場波及到歐洲數億人的較量,戰爭的背後,則是每一個普通人的吃喝拉撒,衣食冷暖。德國人吃的黑麵包,跟蘇聯人的大列巴,到底哪個更強悍?現在,一些人總是說德軍二戰中吃得有多麼好,但實際上,黑麵包才是普通德軍每天的主食。
  • 10世紀歐洲爆發「聖安東尼之火」,患者渾身灼燒感,這是什麼病
    但是在大約一千年前的歐洲,那裡的人們很多時候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除了生活水平低下之外,他們還時不時受到疾病的威脅。肆虐過中世紀歐洲的疾病就有黑死病、出血熱、鼠疫等,這些疾病總共導致了當時歐洲的人口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除了一些現代人所熟知的疾病之外,那時候的歐洲其實還遭受過其他奇怪疾病的困擾,例如今天要介紹的這種疾病——「聖安東尼之火」。
  • 歐洲中世紀城堡真的如童話浪漫嗎?內部骯髒超乎你的想像
    不過,這樣的城堡只存在於影視劇和迪士尼樂園中,真實居住在中世紀城堡中的貴族,可完全沒我們想像中那麼舒服。一、城堡的日常就相當於是個軍營城堡是歐洲中世紀的一種產物,當時的貴族為爭奪土地、糧食、牲畜、人口而不斷爆發戰爭。
  • 中世紀的歐洲修道院——修女也「瘋狂」
    作為基督教的組織機構,中世紀的歐洲修道院並不單單只是培訓神父的「神學院」。其在當時同樣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服務職責,就好比行醫救人、慈善救濟、亦或者照顧老人什麼的。但是在中世紀的歐洲,除了傳統的修道院以外,還有一種專門讓女修道院長管理的女修道院。
  • 各國的聖誕節都吃什麼?法國人吃得「浪漫」,日本人吃得「寒酸」
    如果你如小汐一樣,今年的聖誕跟往年一樣過得平平無奇,那就讓咱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各國的聖誕節都吃什麼? (你說,這跟聖誕節過得平平無奇有啥關係?) (沒關係,沒關係,純粹想讓你解解悶而已。哈~)
  • 被「超前消費」所毀掉的職場人:雙12過後,我窮得只能吃「土」
    被「超前消費」所毀掉的職場人:雙12過後,我窮得只能吃「土」 這個社會到處都在引導你要你超前消費,商場中琳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看了就想要去購買,電視節目上播放的新鮮產品的廣告,讓你想要對這個產品一探究竟。奢侈品打折,引得了一大堆的職場女性瘋狂搶購。